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导线心房同步心室起搏器的临床应用研究
1
作者 徐健 严激 +6 位作者 范西真 丁小梅 安春生 刘伏元 韩晓萍 程欣 王家森 《安徽医学》 2000年第5期8-9,共2页
目的 :探讨单导线心房同步心室起博器 (VDD)术中、术后心房电极的感知功能特点和房室同步起搏率。方法 :术中观察心房感知电极在心房上、中、下 3个不同部位A波振幅的大小 ,和平静呼吸、深呼气、深吸气、咳嗽状态对A波振幅的影响 ,术后 ... 目的 :探讨单导线心房同步心室起博器 (VDD)术中、术后心房电极的感知功能特点和房室同步起搏率。方法 :术中观察心房感知电极在心房上、中、下 3个不同部位A波振幅的大小 ,和平静呼吸、深呼气、深吸气、咳嗽状态对A波振幅的影响 ,术后 3、6和 12个月观察心房感知阈值及 2 4h房室同步起搏率。结果 :心房感知阈值各期分别为 1 5±0 2、1 5± 0 3、1 4± 0 2、1 5± 0 1mV ,无显著性差异。 9例房室同步起搏率为 10 0 % ,1例为 80 % ,1例为 70 %。无一例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 ,1例出现电极导管松动致心房感知功能不良 ,再次手术得以纠正。结论 :对于窦房结功能正常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VDD可提供理想的起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D 感知阈值 单导线心房同步心室起搏
下载PDF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景峰 伍卫 +4 位作者 聂如琼 杜作义 张燕 谭桂明 孔敏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931-932,共2页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人工起搏 心室同步起搏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心室再同步化起搏的心电图表现及随访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建明 沈法荣 +1 位作者 王志军 吴巧元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室起搏部位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的变化及在双心室再同步起搏(CRT)随访中的应用。方法22例资料完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其中21例经静脉置入左室导线,1例因冠状静脉窦畸形经胸左室外膜导线置入;... 目的探讨不同心室起搏部位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的变化及在双心室再同步起搏(CRT)随访中的应用。方法22例资料完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其中21例经静脉置入左室导线,1例因冠状静脉窦畸形经胸左室外膜导线置入;右室导线均放置在心尖部。22例分别记录无起搏、右室起搏、左室起搏及双心室同步起搏四种不同状态下的十二导联心电图。结果22例术前心电图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16例,完全性心室内传导阻滞6例,行右室心尖部起搏时胸前导联(V1)均呈CLBBB型,肢体导联额面电轴左偏,Ⅰ导联呈r、R型占100%,左室起搏时胸前导联(V1)均呈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型,额面电轴右偏,Ⅰ导联呈q、Q、QS型20例,占91%;双心室同步起搏后胸前导联(V1)呈CLBBB型13例,呈CRBBB型9例,额面电轴均右偏,Ⅰ导联呈q、Q、QS型占86.5%。结论不同部位心室起搏具有不同的心电图表现,双心室同步起搏具有特征性的心电图形态,CRT随访时通过对心电图形态和时限的观察有助于判断是否实现真正有效的双心室再同步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室同步起搏 心电图 随访
下载PDF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嘉莹 朱中玉 +2 位作者 刘怀霖 程冠昌 万琪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4期286-287,共2页
关键词 顽固性心力衰竭 心室同步起搏 治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起搏器临床应用进展(5)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3
5
作者 华伟 王方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1-261,共1页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室同步起搏 治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黄织春 张世新 +5 位作者 李淑玲 王龙 郝奇俊 刘艳阳 任润梅 刘志兰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94-396,共3页
目的: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对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10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男6例,女4例,所有病人符合NYHA心功能III^IV级,心电图呈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限>120 m s,射血分数<35%,左室内径>... 目的: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对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10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男6例,女4例,所有病人符合NYHA心功能III^IV级,心电图呈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限>120 m s,射血分数<35%,左室内径>60 mm。因严重心力衰竭而长期卧床,经多种抗心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分别植入右心房、右心室和冠状静脉左室分支电极导线,行房室顺序双心室同步起搏,观察起搏前、后QRS时限、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内径、射血分数及6 m in步行试验的变化。结果: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电极导线感知和起搏参数均符合起搏要求。起搏后QRS时间明显缩短(P<0.01),(NYHA)心功能分级进一步改善(P<0.01),左室射血分数及6 m in步行增加(P<0.01)。结论: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可缓解心衰的症状,改善心功能,增加射血分数,提高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同步起搏 心力衰竭 心功能
下载PDF
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表在三腔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璐 周秋凤 +3 位作者 万永慧 孙小红 杨欣 张馨靓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06年第2期485-486,共2页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表 起搏治疗 心室同步 明尼苏达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三腔 心室内传导阻滞 心室同步起搏 应用评
下载PDF
心房同步双心室起搏(CRT)治疗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余天浩 杜作义 黄丹华 《医疗保健器具》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本文是在目前在药物治疗方法相对成熟,各国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仍然很高的情况下,进一步探讨心脏同步化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经研究证明,心房同步双心室起搏(CRT)能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减少间隔部运动障碍,降低二尖瓣返流,以改善... 本文是在目前在药物治疗方法相对成熟,各国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仍然很高的情况下,进一步探讨心脏同步化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经研究证明,心房同步双心室起搏(CRT)能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减少间隔部运动障碍,降低二尖瓣返流,以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由于室内传导异常会导致心室不同步化,进而产生反常间隔室壁运动,收缩前二尖瓣返流,降低左室舒张充盈时间等症状。CRT治疗,短期内将适应衰竭心脏的生化改变,有利于加强心脏功能,不增加耗氧量,改善血液动力学。CRT结合相应的药物(ACEI、β-受体阻制剂及醛固酮拮抗剂)治疗有待续症状的病人,将明显改善难治性心衰患者的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同步心室起搏 治疗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双心室同步化起搏前后血清前胶原端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旭娇 王志军 凌锋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316-318,共3页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双心室同步化起搏(CRT)前后血清I型前胶原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端肽(PⅢNP)的变化以及CRT植入与前胶原端肽的相关性.方法 将行CRT植入的4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根据随访半年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双心室同步化起搏(CRT)前后血清I型前胶原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端肽(PⅢNP)的变化以及CRT植入与前胶原端肽的相关性.方法 将行CRT植入的4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根据随访半年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分为CRT应答组(20例)和CRT无应答组(20例).分别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PⅠCP、PⅢNP的浓度.结果 与术前比较,CRT应答组患者术后半年LVEF明显升高(P<0.05),LVEDd及PⅠCP、PⅢNP均明显下降(均P<0.05);而CRT无应答组手术前后各观察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 >0.05).结论 CRT植入能明显降低应答者PⅠCP、PⅢNP浓度,可能可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是此类患者药物治疗外改善预后的强有力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同步起搏 Ⅰ型前胶原端肽 Ⅱ型前胶原端肽
下载PDF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适应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华伟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4年第1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心室同步起搏 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适应证
下载PDF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1
11
作者 华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3年第1期9-12,共4页
关键词 心室同步起搏 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 多中心临床试验
下载PDF
心脏三腔(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心衰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芳 陈秀清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54-255,共2页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年病死率仍高达10%,其中50%为猝死,是心血管病的常见死亡原因之一。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已经有文献报道三腔(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CHF伴宽QRS波患者有较好的...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年病死率仍高达10%,其中50%为猝死,是心血管病的常见死亡原因之一。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已经有文献报道三腔(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CHF伴宽QRS波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为慢性心衰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手段,延长了患者寿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005年1月-2007年6月,温州医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成功置入15例心脏三腔永久起搏器,现将其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三腔(双心室)同步起搏 护理
下载PDF
心脏静脉球囊扩张及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的护理
13
作者 刘莹 秦洁 +2 位作者 曹荣 李菲 任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5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球囊扩张 心脏静脉 心室同步起搏 心室起搏治疗 高血压性心肌病 心室起搏 电极导线 2004年 心功能Ⅳ级 有效治疗 手术失败 静脉狭窄 研究发现 血管狭窄 患者实施 护理体会 植入 左室 靶静脉 靶血管
下载PDF
球囊扩张冠状静脉狭窄后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严重充血性心衰1例
14
作者 韩雅玲 王冬梅 +2 位作者 臧红云 荆全民 王祖禄 《沈阳部队医药》 2004年第5期395-396,共2页
对1例严重充血性心衰拟用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因发现冠状静脉狭窄而发生冠状静脉电极植入困难,经球囊扩张后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54岁。因反复发作胸闷及活动后心悸、气短4年、加重1个月于2004—04—07入我院。入院... 对1例严重充血性心衰拟用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因发现冠状静脉狭窄而发生冠状静脉电极植入困难,经球囊扩张后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54岁。因反复发作胸闷及活动后心悸、气短4年、加重1个月于2004—04—07入我院。入院前曾在5家医院反复住院疗效不明显,诊断高血压病3级(3期),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Ⅲ~Ⅳ级。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最高达190/130mmHg,未行系统降压治疗。入院后查体:血压140/100mmHg,心界向左下方明显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室同步起搏 冠状静脉狭窄 球囊扩张
下载PDF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15
作者 华伟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2期83-85,共3页
关键词 心室同步起搏 充血性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学 埋入式除颤器 持续性心房颤动
下载PDF
多腔起搏-心室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进展
16
作者 戴振林 段宝祥 陈绍良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2期188-193,共6页
关键词 多腔起搏-心室同步 心力衰竭 心电学 病理生理 心室起搏 治疗进展
下载PDF
单腔心室起搏心电图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俊玉 陈念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单腔心室起搏器,包括心室非同步起搏器和心室同步起搏器两大类型。<br>  1非同步心室起搏器( VOO)<br>  VOO起搏器(或VOO起搏模式)中仅有输出电路,能按设定频率(或起搏间期)定时发放刺激脉冲起搏心室。由于无... 单腔心室起搏器,包括心室非同步起搏器和心室同步起搏器两大类型。<br>  1非同步心室起搏器( VOO)<br>  VOO起搏器(或VOO起搏模式)中仅有输出电路,能按设定频率(或起搏间期)定时发放刺激脉冲起搏心室。由于无感知电路,故不能感知自身 R波,对心室自身激动无反应,致使起搏频率与自身心率的快慢无关(图1、2)。 VOO仅有起搏间期而无逸搏间期;在起搏间期内只有起搏器不应期,而无警觉期(或称正常反应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腔起搏 同步心室起搏 同步心室起搏 心电图
下载PDF
双心室同步起搏在顽固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永久 罗林杰 +2 位作者 杜作义 李宜富 李芸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3期235-236,共2页
11例扩张型心肌病并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人 ,安装双室同步心脏起搏器。继续用 β 阻断剂、醛固酮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洋地黄等。观察术前、术后的临床心功能及超声心功能情况。结果 :临床心功能从术前Ⅲ~Ⅳ级改善为Ⅱ~Ⅲ级 ... 11例扩张型心肌病并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人 ,安装双室同步心脏起搏器。继续用 β 阻断剂、醛固酮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洋地黄等。观察术前、术后的临床心功能及超声心功能情况。结果 :临床心功能从术前Ⅲ~Ⅳ级改善为Ⅱ~Ⅲ级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室壁运动不协调改善 ,左室舒张期内经缩小 ,左室射血分数增加 ,左室短轴缩短率增加 ,二尖瓣返流减轻。结论 :双心室起搏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心力衰竭 心室同步起搏 治疗 左室射血分数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右室心尖或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再同步治疗的影响
19
作者 王冬梅 韩雅玲 +5 位作者 臧红云 于海波 王守力 荆全民 王祖禄 任红 《沈阳部队医药》 2008年第3期149-151,共3页
为观察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和右室间隔部(RVS)起搏在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CRT)的疗效中有无不同,将心衰病人50例分为两组,其中RVA组28例,RVS组22例(于左前斜45。行右室间隔部定位)。两组治疗前的基础状况无显著差异。所有... 为观察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和右室间隔部(RVS)起搏在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CRT)的疗效中有无不同,将心衰病人50例分为两组,其中RVA组28例,RVS组22例(于左前斜45。行右室间隔部定位)。两组治疗前的基础状况无显著差异。所有病人均在术后1周内在心脏超声指导下优化AV间期和VV间期。随访6个月,评估心功能、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及病死率。结果表明:①病死率:RVA组死亡2例(7%);RVS组死亡2例(9,1%)。②两组自身对照术后的NYHA心功能级,6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改善(P〈0.05~0.001),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6个月随访,CRT患者RVS起搏对心衰的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与RVA起搏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同步起搏治疗 疗效 右室间隔部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下载PDF
多部位起搏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参战 崔长琮 +5 位作者 张全发 薛小临 傅文 刘维维 刘引会 徐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比较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双心室同步起搏、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右心室流出道起搏、左心室基底部起搏等 5种不同起搏模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5例患者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6 6± 6 4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8例 ;Ⅲ... 目的 :比较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双心室同步起搏、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右心室流出道起搏、左心室基底部起搏等 5种不同起搏模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5例患者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6 6± 6 4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8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7例。分别行右心室心尖部、右心室流出道、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左心室基底部及双心室同步起搏 (VVI ,6 0~ 90次 /分 ) ,测定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 (CI)、肺毛细血管嵌顿压 (PCWP)、QRS波群宽度和电轴。结果 :①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相比 ,右心室流出道、右心室双部位、左心室基底部、双心室同步起搏的CO、CI显著增加 ,PCWP明显降低 (P均 <0 0 1) ;②右心室双部位、双心室同步起搏较右心室流出道、左心室基底部起搏的CO、CI增高而PCWP降低 (P均 <0 0 5 ) ;③右心室双部位与双心室同步起搏、右心室流出道与左心室基底部起搏之间CO、CI和PCWP无显著差异 ;④右心室双部位、双心室同步起搏的QRS波群宽度较右心室心尖部、右心室流出道、左心室基底部起搏显著缩短 (P均 <0 0 1) ,而左心室基底部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和双心室同步起搏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果无明显差异 ,但双部位起搏的效果明显优于单部位起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部位起搏 急性血流动力学 对比研究 QRS波群宽度 心室双部位起搏 心室同步起搏 心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