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心房同步起搏治疗药物难以控制房颤的远期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汪芳 孙宝贵 +4 位作者 汪爱虎 温沁竹 金炜 庄文燕 薛吉祥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1期49-49,共1页
短期随访结果显示双心房同步起搏对消除房间传导阻滞,防治房颤和房扑比单纯心房起搏有明显的益处[1],但长期疗效还不清楚.我们对双心房同步起搏预防房颤进行追踪随访,评价双心房同步起搏治疗药物难治性房颤的远期疗效.
关键词 心房同步起搏 治疗 房颤 远期效果 难治性
下载PDF
双心房同步起搏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孙宝贵 潘澄 +2 位作者 温沁竹 庄亚纯 庄文燕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33-434,共2页
经右心耳和冠状窦(CS)行左右心房同步起搏(BASP),消除左、右心房电和机械活动的不一致,可以有效地防治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和达到良好的血液动力学效应[1,2]。我们对3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 经右心耳和冠状窦(CS)行左右心房同步起搏(BASP),消除左、右心房电和机械活动的不一致,可以有效地防治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和达到良好的血液动力学效应[1,2]。我们对3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男1例,女2例,年龄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房同步起搏 CS BASP
下载PDF
单导线心房同步心室起搏器的临床应用研究
3
作者 徐健 严激 +6 位作者 范西真 丁小梅 安春生 刘伏元 韩晓萍 程欣 王家森 《安徽医学》 2000年第5期8-9,共2页
目的 :探讨单导线心房同步心室起博器 (VDD)术中、术后心房电极的感知功能特点和房室同步起搏率。方法 :术中观察心房感知电极在心房上、中、下 3个不同部位A波振幅的大小 ,和平静呼吸、深呼气、深吸气、咳嗽状态对A波振幅的影响 ,术后 ... 目的 :探讨单导线心房同步心室起博器 (VDD)术中、术后心房电极的感知功能特点和房室同步起搏率。方法 :术中观察心房感知电极在心房上、中、下 3个不同部位A波振幅的大小 ,和平静呼吸、深呼气、深吸气、咳嗽状态对A波振幅的影响 ,术后 3、6和 12个月观察心房感知阈值及 2 4h房室同步起搏率。结果 :心房感知阈值各期分别为 1 5±0 2、1 5± 0 3、1 4± 0 2、1 5± 0 1mV ,无显著性差异。 9例房室同步起搏率为 10 0 % ,1例为 80 % ,1例为 70 %。无一例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 ,1例出现电极导管松动致心房感知功能不良 ,再次手术得以纠正。结论 :对于窦房结功能正常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VDD可提供理想的起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D 感知阈值 单导线心房同步心室起搏
下载PDF
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5例报告
4
作者 阳跃忠 黄文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1期46-46,共1页
目的 研究应用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治疗由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5例病人应用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 ,其中 3例行三腔起搏 (双心房 +右心室 ) ,2例行双心房起搏 ( AAT)。冠状动脉窦电极均经锁骨下静脉放置 ,起... 目的 研究应用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治疗由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5例病人应用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 ,其中 3例行三腔起搏 (双心房 +右心室 ) ,2例行双心房起搏 ( AAT)。冠状动脉窦电极均经锁骨下静脉放置 ,起搏器及电极导线均顺利植入 ,无脱位及穿孔等并发症。 5例冠状窦电极平均参数为 :P波振幅 4.5± 2 .6 8m V,起搏阻抗 880± 2 0 4.11Ω ,起搏阈值 0 .5 8± 0 .37V。结果 随访 2~ 12个月 ,除 1例需调整参数后不再复发外 ,其余 4例术后均无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是治疗与预防房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同步起搏 房间传导阻滞 房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双心房同步起搏治疗房性心律失常
5
作者 孙文琴 钟志欢 焦朝婴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5期366-367,共2页
关键词 心房同步起搏 治疗 房性心律失常 阵发性房颤 房间传导阻滞
下载PDF
双心房同步起搏治疗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路长鸿 蔡尚郎 《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1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心房同步起搏 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P波离散度 心电图 心功能 永久性心房颤动
下载PDF
单腔心房起搏心电图 被引量:1
7
作者 崔俊玉 陈念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3期173-176,共4页
单腔心房起搏器分为心房非同步起搏器与心房同步起搏器两大类。1非同步心房起搏器(AOO)1.1工作原理AOO起搏器仅设有输出电路,未设计感知电路。起搏器按设定起搏频率(或起搏间期)定时发放刺激脉冲起搏心房。由于未设计感知电路,故无感知... 单腔心房起搏器分为心房非同步起搏器与心房同步起搏器两大类。1非同步心房起搏器(AOO)1.1工作原理AOO起搏器仅设有输出电路,未设计感知电路。起搏器按设定起搏频率(或起搏间期)定时发放刺激脉冲起搏心房。由于未设计感知电路,故无感知功能,对自身心房(及心室)激动无反应,发放的脉冲与心脏自身P波节律无关,即不论心房本身有无自身搏动,以及自身心房搏动的快慢,起搏器均按固定的频率(或间期)发放脉冲刺激心房。脉冲能否起搏(或夺获)心房,取决于脉冲到达时心房肌所处的时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腔起搏 同步心房起搏 同步心房起搏 心电图
下载PDF
人工心脏起搏心电图(四)
8
作者 崔俊玉 《临床误诊误治》 2003年第5期333-335,F003,共4页
关键词 人工心脏起搏 心电图 心房同步型心室起搏 双腔起搏
下载PDF
应用单电极VDD起搏2例的体会
9
作者 阚瑞媛 周兰清 +2 位作者 梁立权 喻卓 刘苓 《昆明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69-69,共1页
应用单电极VDD起搏2例的体会阚瑞媛周兰清梁立权喻卓刘苓(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云南省起搏研究中心,昆明650032)关键词单根电极VDD起搏,心房同步起搏,房室阻滞中图分类号R540窦房结功能正常的房室传导... 应用单电极VDD起搏2例的体会阚瑞媛周兰清梁立权喻卓刘苓(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云南省起搏研究中心,昆明650032)关键词单根电极VDD起搏,心房同步起搏,房室阻滞中图分类号R540窦房结功能正常的房室传导阻滞,双腔DDD起搏是最佳选择,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根电极VDD起搏 心房同步起搏 房室阻滞
全文增补中
单根电极导管VDD起搏系统的初步临床应用
10
作者 黄文新 阳跃忠 +1 位作者 陈建中 潘迪华 《华夏医学》 1998年第5期12-13,共2页
对4例窦房结正常的患者(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肥厚梗阻性心肌病1例)植入单根电极导管VDD起搏系统,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显示:术中所测平均A波振幅为2.3±1.3mV,随访期间(8~12个月,平均10.5±... 对4例窦房结正常的患者(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肥厚梗阻性心肌病1例)植入单根电极导管VDD起搏系统,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显示:术中所测平均A波振幅为2.3±1.3mV,随访期间(8~12个月,平均10.5±1.7个月),房室同步起搏率保持在100%,无心房感知不良、肌电干扰和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等并发症。表明单电极导管VDD起搏系统具有植入简单和房室同步功能稳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极VDD起搏 心脏传导阻滞 心房同步起搏
全文增补中
双心房同步起搏发生交叉感知引起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一例
11
作者 黄文新 阳跃忠 +2 位作者 陈建中 潘迪华 阳光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10-110,共1页
关键词 起搏 介入性心动过速 心房同步起搏 交叉感知
原文传递
双心房同步起搏的临床应用体会
12
作者 柳弘 任学军 +1 位作者 张金荣 田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第5期301-302,共2页
关键词 心房同步起搏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心房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防作用
13
作者 徐伟 李晓宏 +3 位作者 吉文庆 余洪松 马冬辉 狄文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7年第6期461-462,共2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随着年龄逐渐增加。近年来随着起搏器在临床上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伴随着起搏器功能的开发及适应证的扩展,起搏与房颤之间的关系受到人们的重视。临床资料显示既往没有房性心动过速(房... 心房颤动(房颤)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随着年龄逐渐增加。近年来随着起搏器在临床上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伴随着起搏器功能的开发及适应证的扩展,起搏与房颤之间的关系受到人们的重视。临床资料显示既往没有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或房颤的患者,起搏器植入后大约40%~60%在5年之内发生房颤,提示房颤也是起搏器的并发症之一,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显示与心室起搏相比,心房起搏减少房颤和血栓的发生,AAI减少房颤的作用明显优于DDD,因此选择合适的起搏模式可以减少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近年来起搏器新功能如自动频率夺获心房起搏方式、频率适应性功能等的出现,以及双心房同步起搏或心房多部位起搏技术的临床应用,使心房起搏在房性心律失常中的预防作用受到重视,但因为缺少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证据,心房起搏在预防房颤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房起搏 预防作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性心律失常 心房同步起搏 大规模临床试验 频率适应性
原文传递
单根电极导线心室起搏双腔感知双反应方式起搏器远期效果分析
14
作者 王智勇 卢薇 +2 位作者 白英华 赵桂清 李银光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3-234,共2页
目的 探讨单根电极导线心室起搏双腔感知双反应方式起搏器 (VDD起搏器 )的远期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1993- 0 3~ 2 0 0 2 - 0 5共植入单根电极导线的VDD起搏器 16例 ,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4例 ,年龄 4 9~ 75岁 ,平均年龄 ( 6 4 4... 目的 探讨单根电极导线心室起搏双腔感知双反应方式起搏器 (VDD起搏器 )的远期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1993- 0 3~ 2 0 0 2 - 0 5共植入单根电极导线的VDD起搏器 16例 ,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4例 ,年龄 4 9~ 75岁 ,平均年龄 ( 6 4 4± 7 8)岁。均为窦性心律正常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常规采用穿刺锁骨下静脉方法植入电极导线 ,起搏器植入电极导线插入的同侧。结果 随访时间 112~ 1个月 ,平均 ( 6 8 8±6 3)个月。全部患者植入后 ,心功能提高 ,临床症状消失 ,长期随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无心房感知不良者。 1例因冠心病合并心衰于随访 4 2个月死亡外 ,其余均健在 ,无失访者。结论 只要适应证选择合适 ,使用VDD起搏器手术简单易于操作 ,又可减轻病人负担并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心内科同道应重视这类起搏器的选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感知双反应方式起搏 远期 单根电极导线VDD起搏 房室阻滞 心房同步起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