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8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反演沉积物粒级组成--以黄河水下三角洲现代沉积为例
1
作者 张巍 刘晓航 +1 位作者 张鑫 范德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0-1138,共9页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可对沉积物岩芯进行高分辨率、无损分析,探索CT数据(即CT值)与沉积物粒度的关系可以实现岩芯沉积物属性的快速、连续获取,有助于对岩芯沉积特征和沉积过程的全面了解。基于采自黄河水下三角...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可对沉积物岩芯进行高分辨率、无损分析,探索CT数据(即CT值)与沉积物粒度的关系可以实现岩芯沉积物属性的快速、连续获取,有助于对岩芯沉积特征和沉积过程的全面了解。基于采自黄河水下三角洲的多根岩芯,利用CT技术对岩芯进行扫描获取CT值,同时对岩芯进行高分辨沉积物粒度分析,探讨CT值与沉积物粒级组成的联系。研究表明,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以粉砂为主,CT值主要分布于700~1000 HU之间;沉积物粒度与CT值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正相关,即当沉积物粒度变大时CT值随之升高,并据此构建了沉积物粒度与CT值之间的关系式;沉积物粒级中的砂、粉砂、黏土粒级与CT值区间1200~1500 HU、800~1200 HU、600~800 HU亦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并可以通过CT值区间估算粒级含量。经过实际应用验证,通过CT扫描反演沉积物岩芯的粒级组成是有效的,该方法也可以用于其他海域沉积物粒级组成的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CT值 粒度反演 非线性回归 黄河水下三角洲
下载PDF
同步辐射计算机断层技术衬度误差机理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汪敏 胡小方 伍小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065-4069,共5页
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的优越特性及计算机断层重建技术对材料无损检测等优点,同步辐射计算机断层重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对该技术衬度误差的形成机理及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出了四种基本误差形式.数值模拟结果证实了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 同步辐射 计算机断层 衬度误差
原文传递
同步辐射计算机断层技术光源误差机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汪敏 岑豫皖 +2 位作者 胡小方 余晓流 朱佩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202-6206,共5页
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的优越特性及计算机断层重建技术对材料无损检测等优点,同步辐射计算机断层重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本文对光源非均匀、过饱和以及过穿透的三种情形所引起同步辐射计算机断层技术重建误差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 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的优越特性及计算机断层重建技术对材料无损检测等优点,同步辐射计算机断层重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本文对光源非均匀、过饱和以及过穿透的三种情形所引起同步辐射计算机断层技术重建误差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三种情形所引起误差的基本形式.在此基础上,对这三种误差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证实了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计算机断层 光源 误差
原文传递
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纹理技术联合微RNA-25对纯磨玻璃结节浸润性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魏子洋 周清清 +1 位作者 邢滔 杨涟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纹理技术联合微RNA-25(miR-25)对纯磨玻璃结节(pGGN)浸润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pGGN病人115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浸润前组、浸润性组,比较两组薄... 目的探讨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纹理技术联合微RNA-25(miR-25)对纯磨玻璃结节(pGGN)浸润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pGGN病人115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浸润前组、浸润性组,比较两组薄层CT征象与参数、纹理特征参数、miR-25,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浸润性组圆度[(62.51±8.29)%]低于浸润前组[(78.64±10.03)%],平均CT值(-462.33±41.80)高于浸润前组(-462.33±41.80)(P<0.05);浸润性组表面积、最大有效长径、质量、体积、逆差距分别为(91.56±25.37)mm^(2)、(10.37±2.40)mm、(246.15±72.35)mg、(620.49±155.84)mm^(2)、(0.09±0.03),浸润前组表面积、最大有效长径、质量、体积、逆差距分别为(62.42±18.49)mm^(2)、(8.43±1.25)mm、(130.58±41.86)mg、(338.52±102.39)mm^(2)、(0.15±0.05),两组以上参数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组miR-25(1.69±0.34)高于浸润前组(1.18±0.27)(P<0.05);圆度、平均CT值、表面积、最大有效长径、质量、体积、逆差距均与pGGN浸润性独立相关(P<0.05);评估pGGN浸润性的AUC:圆度为0.81,平均CT值为0.80,表面积为0.71,最大有效长径为0.75,质量为0.81,体积为0.80,逆差距为0.72,各参数联合为0.89。结论薄层CT+纹理技术联合miR-25均与pGGN浸润性相关,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对pGGN浸润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或可成为评估pGGN浸润性的一种无创、可靠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磨玻璃影 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纹理技术 纯磨玻璃结节 浸润性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混凝土细观力学中的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任文渊 李俊生 +2 位作者 张爱军 李双村 谭建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88-3604,共17页
混凝土作为一种典型非均质多相材料,其宏观性能取决于细观乃至微观结构组成及各组分基本物理力学性能,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因其无损、高效及高精度等特点,在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综述了光... 混凝土作为一种典型非均质多相材料,其宏观性能取决于细观乃至微观结构组成及各组分基本物理力学性能,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因其无损、高效及高精度等特点,在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综述了光学技术、声波技术及CT技术在混凝土细观力学试验中的研究进展,对比了三者的优势与局限性;从图像获取、图像处理、三维重建与模型建立等3个步骤详细论述了基于CT图像的混凝土细观模型建立;利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CT技术在混凝土细观力学中的研究热点;对CT技术与数字图像技术在混凝土细观力学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细观力学 数值模拟 CITESPACE 数字图像技术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小视野靶扫描技术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攀科 赵雪芬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3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 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小视野靶扫描技术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治的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患者各60例,分别纳入胰腺炎组和胰腺癌组。使用C... 目的 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小视野靶扫描技术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治的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患者各60例,分别纳入胰腺炎组和胰腺癌组。使用CT小视野靶扫描技术检查比较分析2组胰腺大小及部位、形态改变、胰腺病变部位密度改变及强化方式。比较2组血清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并评估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胰腺癌组和胰腺炎组患者胰腺大小(χ^(2)=12.150,P<0.001)、病变部位(χ^(2)=15.345,P<0.001)和形态改变(χ^(2)=21.558,P<0.001)、密度改变(χ^(2)=22.781,P<0.001)及强化方式(χ^(2)=6.359,P=0.04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胰腺癌组患者胰腺弥散性大率、胰头病变率、改变率、等密度率和强化率均高于胰腺炎组(χ^(2)=12.150,P<0.001;χ^(2)=15.345,P<0.001;χ^(2)=21.558,P<0.001;χ^(2)=22.781,P<0.001;χ^(2)=6.359,P=0.042)。胰腺炎组检出率为93.33%(56/60),高于胰腺癌组的71.67%(43/60)(χ^(2)=9.755,P=0.002)。腺癌组患者血清CA50、CA242水平均高于胰腺炎组(t=80.540,P<0.001;t=51.050,P<0.001)。联合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8.33%、96.67%、97.50%,均高于单纯CT小视野靶扫描技术的93.33%、93.33%、93.33%,血清CA50的88.33%、85.00%、86.67%,血清CA242的90.00%、88.33%、89.16%。结论 CT小视野靶扫描技术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能提升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效能,更好做出鉴别诊断,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小视野靶扫描技术 血清肿瘤标志物 肿块型胰腺炎 胰腺癌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心肌灌注显像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董小波 张仲慧 郭庆乐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成像技术(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成像技术(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开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SPECT和CCTA检查,分析两者影像特征及诊断有效性。结果 以CAG为“金标准”,CCTA患者例数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2%、80.00%、97.78%和35.29%,冠状动脉支数为97.68%、84.26%、97.15%和80.90%。SPECT患者例数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6%、81.82%、97.85%和50.00%,冠状动脉支数分别为98.23%、84.26%、97.70%和85.06%。结论 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SPECT结合CCTA有效解决了CCTA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低及伪影所致的漏诊现象,SPECT对CCTA诊断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可互补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低剂量技术在儿童副鼻窦病变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钮敏 马喆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6期19-21,共3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低剂量技术用于儿童副鼻窦病变检查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副鼻窦病变患儿的临床资...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低剂量技术用于儿童副鼻窦病变检查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副鼻窦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MSCT检查,并根据其扫描剂量不同分为常规剂量组(管电流220 mA,30例)、低剂量组(管电流20 mA,30例)、超低剂量组(管电流10 mA,30例)。比较不同剂量组图像合格率、图像质量与图像噪声评分,以及扫描辐射剂量。结果超低剂量组总合格率显著低于正常剂量组(P<0.05);正常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低剂量组与超低剂量组的总合格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剂量、低剂量、超低剂量组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图像评分、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均逐渐降低,水平位、矢状位及冠状位软组织窗噪声与骨窗噪声均逐渐升高(均P<0.05)。结论针对儿童副鼻窦检查,随着管电流的降低,辐射剂量也下降,图像噪声随之升高,图像评分会随之逐渐降低,低剂量的MSCT成像质量与正常剂量MSCT相仿,而超低剂量的MSCT则会对疾病诊断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低剂量MSCT检查更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避免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辐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副鼻窦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低剂量技术
下载PDF
工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印制电路板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9
作者 方树森 周波 +2 位作者 李星星 吴俊明 何骁 《印制电路信息》 2023年第4期50-54,共5页
在印制电路板(PCB)的品质检测和失效分析等过程中,大量高价值样品需优先对缺陷点进行精准的无损定位,确认缺陷现象和失效模式,经评估后才能确定是否需要开展破坏性分析。工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可在不接... 在印制电路板(PCB)的品质检测和失效分析等过程中,大量高价值样品需优先对缺陷点进行精准的无损定位,确认缺陷现象和失效模式,经评估后才能确定是否需要开展破坏性分析。工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可在不接触和不破坏PCB样品的前提下,以二维断层图像或三维立体图像的形式,清晰获取PCB内部结构、缺损状况等信息,无损地完成PCB开路、短路、爆板分层等缺陷分析及内层图形尺寸测量,对PCB的失效分析、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印制电路板 失效分析 无损检测
下载PDF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价值
10
作者 黄飞扬 商雪林 《大医生》 2023年第23期118-121,共4页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收治的44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收治的44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X线检查及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查。以手术骨折分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X线检查及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的图像清晰度、诊断结果,分析X线检查及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价值。结果 MSCT联合三维重建图像的整体清晰度优于X线检查,且图像清晰度的总优良率高于X线检查(P<0.05)。44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手术骨折分型结果检查后确诊患者有38例,诊出率为86.36%;X线检查后确诊患者有30例,诊出率为68.18%;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后确诊患者有37例,诊出率为84.09%。X线检查诊断胫骨平台骨折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敏感度分别为66.67%、81.81%、88.89%、83.33%、66.67%、66.67%,特异度分别为89.47%、84.85%、85.71%、84.21%、92.68%、90.24%,Kappa值分别为0.492、0.611、0.640、0.500、0.453、0.389;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测诊断胫骨平台骨折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敏感度分别为83.33%、100.00%、100.00%、100.00%、66.67%、66.67%,特异度分别为92.11%、96.97%、97.14%、89.47%、97.56%、95.12%,Kappa值分别为0.662、0.941、0.933、0.699、0.642、0.532。结论 与X线检查比较,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用于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敏感度高,与手术骨折分型结果的一致性更好,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 X线检查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工业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的三维CAD模型重构方法 被引量:21
11
作者 段黎明 刘元宝 +1 位作者 吴志芳 张金波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9-486,共8页
为解决复杂形状产品的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的重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业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的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的重构方法。首先用工业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对产品进行扫描,得到产品切片图像,然后通过切片图像获取体数据;在采... 为解决复杂形状产品的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的重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业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的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的重构方法。首先用工业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对产品进行扫描,得到产品切片图像,然后通过切片图像获取体数据;在采用高斯滤波对体数据进行预处理后,使用移动立方体算法重建三维表面,并用顶点删除法和二次误差测度算法简化三维表面;在采用Laplacian算法平滑三维表面后,将三维表面模型保存为STL格式的文件;最后,将STL格式的文件导入到UG中,重构出产品的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实际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计算机辅助设计 工业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表面模型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CT)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幸 朱丽秋 +1 位作者 陈钧强 钟惠仙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4-256,共3页
关键词 诊断率 尘肺病 扫描成像技术 计算机断层 弥漫性肺部疾病 CT图像 胸部X线片 胸部疾病 80年代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在原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雷 戚大伟 《森林工程》 2005年第3期21-23,共3页
介绍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原木缺陷进行检测的原理,针对第三代CT对原木检测的特点,总结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原木缺陷进行检测的优点,阐述了当今国内外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原木检测的研究现状,指出其在原木无损检测中应用的... 介绍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原木缺陷进行检测的原理,针对第三代CT对原木检测的特点,总结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原木缺陷进行检测的优点,阐述了当今国内外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原木检测的研究现状,指出其在原木无损检测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原木 缺陷 无损检测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检测木材缺陷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于雷 戚大伟 《森林工程》 2006年第5期13-15,44,共4页
木材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木材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可以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原木进行无损检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X射线无损检测的一个分支,是对X射线的应用。本论文通过对CT的利用,通过对CT图像的提取、分析... 木材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木材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可以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原木进行无损检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X射线无损检测的一个分支,是对X射线的应用。本论文通过对CT的利用,通过对CT图像的提取、分析和处理,找出了一套方便于CT图像的重建和去除噪声的算法,从而提出利用计算机断层技术(CT)对木材进行缺陷检测,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 无损检测 MATLAB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应用图像配准技术推衍肺部四维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剂量分布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辉 张书旭 +2 位作者 王锐濠 张国前 谭剑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969-2971,共3页
目的分析应用图像配准技术推衍肺部四维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4DCT)剂量分布的可行性。方法从10例肺癌患者的4DCT图像中提取出呼气末和吸气末两个相位的图像,首先在呼气末图像上设计调强放疗(IMRT)计划,得到剂量DOUT,然后将此计划... 目的分析应用图像配准技术推衍肺部四维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4DCT)剂量分布的可行性。方法从10例肺癌患者的4DCT图像中提取出呼气末和吸气末两个相位的图像,首先在呼气末图像上设计调强放疗(IMRT)计划,得到剂量DOUT,然后将此计划移植到吸气末,重新计算剂量,得到移植剂量DIN,接着,2个相位的图像进行三维B样条弹性配准,通过形变矢量场将DOUT映射到吸气末图像,得到推衍剂量DDEF,最后,以DIN为基准剂量,γ(3cm/3%)分析A组(DOUT vs DIN)和B组(DDEE vs DIN)的通过率,并对两组的通过率作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在10例患者中,两组的γ分析通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的平均通过率比A组多0.6%-4.7%,推衍剂量DDEF与DIN之间的差距小于DOUT与DIN之差。结论应用图像配准技术推衍肺部4DCT的剂量分布是可行的。推衍剂量与实际准确剂量之间的差距主要受个体化的呼吸运动幅度和应用不同的形变配准算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 形变图像配准 剂量分布 γ分析
下载PDF
核磁共振与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技术在身体成分测量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秋海 陈佩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9-532,523,共5页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技术 身体成分 测量 应用
下载PDF
去金属伪影技术在骨科金属植入物术后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琳 李励 +3 位作者 李琛玮 李松 梁鲲 汤光宇 《上海医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去金属伪影(MAC)技术在骨科金属植入物术后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5年9月间40例在行骨科金属植入物术后接受16排CT扫描检查的患者资料,对其同一扫描的原始数据,分别采用设备自带的标准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 目的探讨去金属伪影(MAC)技术在骨科金属植入物术后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5年9月间40例在行骨科金属植入物术后接受16排CT扫描检查的患者资料,对其同一扫描的原始数据,分别采用设备自带的标准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常规重建组)和MAC技术的去金属伪影重建法(MAC重建组)进行图像后处理。由3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主观评价,客观评价指标包括图像噪声值(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价采用5分赋值法。结果 MAC重建组CT图像的SNR、CNR均显著大于常规重建组(P值均<0.01),金属植入物相邻肌肉的噪声值(SD1)、相同测量层面皮下脂肪的噪声值(SD2)均显著小于常规重建组(P值均<0.01)。MAC重建组的主观评价评分为(4.37±0.20)分,显著高于常规重建组的(2.45±0.15)分(P<0.01)。3名放射科医师CT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9)。与常规重建组多平面重建(MRR)模式的冠状位CT图像和容积再现(VR)模式重建图像相比,MAC重建组图像的伪影对周围组织的干扰明显减小,能够清晰地观察金属植入物周围的骨质、软组织情况,图像噪声明显降低。结论 MAC技术能显著消除金属伪影,提高金属植入物受检部位CT图像的质量,且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该技术对骨科金属植入物术后CT图像分析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金属伪影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质量 评价
下载PDF
X射线源透射式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复合材料工件检测中的散射修正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光含 蔡新华 +2 位作者 乔闹生 刘长青 杨学恒 《无损检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1-184,共4页
在X射线源透射式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X-TICT)中,X射线透射物质时,发生了Compton光子散射现象,有用信息连同散射光子一起进入探头形成伪影。因此,必须进行散射修正。利用X射线透射物质时X光子散射遵循的Compton散射强度方程,结合... 在X射线源透射式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X-TICT)中,X射线透射物质时,发生了Compton光子散射现象,有用信息连同散射光子一起进入探头形成伪影。因此,必须进行散射修正。利用X射线透射物质时X光子散射遵循的Compton散射强度方程,结合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建立了有效去除X-TICT在复合材料工件检测中光子散射问题造成的图像伪影的散射修正模型。探头的总计数减去散射光子数,即可有效去除X-TICT在复合材料工件检测中散射光子造成的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 散射修正 X射线 复合材料
下载PDF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贤萍 丁莹 《水泥》 CAS 2016年第3期54-57,共4页
介绍了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的成像原理,列举了同步辐射CT在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物相分布、孔隙结构及裂缝发展等)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了CT技术的误差来源和应用局限性。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同步辐射X射线 水泥基材料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多时相血管成像技术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娟 冯刚华 +1 位作者 罗善琦 李海鹏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2年第3期58-62,共5页
目的 分析多时相血管成像技术(CTA)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30... 目的 分析多时相血管成像技术(CTA)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304例。根据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情况分再通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CTA和CTP的影像学特征等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相关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多时相CTA联合CTP预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价值。结果 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有8例脱落;剩余296例患者中有85例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后有早期血管再通为再通组,剩余211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早期血管再通率为28.72%。再通组发病到溶栓时间、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均短于对照组(t=5.466、9.809、6.799,P <0.05),再通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低于对照组(t=3.765,P <0.05),再通组黄褐色侧支循环评分(tan)高于对照组(t=6.957,P <0.05),再通组艾伯塔中风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脑血流量(CBF)和达峰时间(TTP)大于对照组(t=2.783、10.496、9.481,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n评分、CBF和TTP是影响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59、1.151、1.283,P <0.01);发病到溶栓时间、CBV和MTT是影响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保护性因素(OR=0.433、0.080、0.843,P <0.01)。ROC曲线显示:CBF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预测价值明显高于tan评分、TTP、发病到溶栓时间、CBV和MTT,其中CBF值的最佳截点为≤35.54 mL/(100 mg·min),此时敏感度65.92%、特异度80.61%。结论 多时相CTA联合CTP对预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血管再通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血管成像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早期再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