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深湖区同沉积变形构造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
15
1
作者
邱欣卫
刘池洋
+3 位作者
王建强
邓煜
王飞飞
毛光周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野外露头、岩心剖面的细致研究,发现深湖区发育有类型多样的同沉积变形构造。露头剖面中见有同沉积砂岩墙、砂泥岩脊、砂岩脉、微断层和褶皱变形构造等,岩心中也观察到砂岩揉皱构造,砂泥质角砾,微断层...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野外露头、岩心剖面的细致研究,发现深湖区发育有类型多样的同沉积变形构造。露头剖面中见有同沉积砂岩墙、砂泥岩脊、砂岩脉、微断层和褶皱变形构造等,岩心中也观察到砂岩揉皱构造,砂泥质角砾,微断层和砂岩脉等变形构造,在对其特征描述和层系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三角洲前缘砂体向深湖区滑塌形成富含火焰状构造的鲍马层系,指出同沉积构造成因与古地震作用关系密切。时间上同沉积变形构造与火山灰沉积物几乎同期发育,相伴而生,且略早于广泛发育的长7浊积岩;古地震、邻区火山作用或深部热作用导致盆地基底沉降、山体隆升,有利于滑塌浊积岩的形成。空间上同沉积变形构造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和西南部,并且从南西至北东方向有强度减弱的趋势。综合对比同期周邻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及深湖区同沉积变形构造的分布特征后认为,同沉积变形构造是对盆地南部秦岭碰撞造山和盆地内深部热作用的耦合响应,指示了深湖盆发育期对应于盆地构造相对活动的动力学背景,对同期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沉积变形
构造
震积岩
火山灰
沉积
物
延长期
晚三叠世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质名山馒头山及其附近早寒武世古地震沉积事件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张邦花
田洪水
+1 位作者
张增奇
杜圣贤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1-1031,共11页
蜚声中外的地质名山馒头山处在济南南部山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从馒头山及其附近的青杨村东山、红叶谷、滚球山等地的下寒武统中,鉴别出了许多地震引起的同沉积变形构造(震积岩),主要有卷曲变形(震褶岩)、粒序微断层、滑移构造...
蜚声中外的地质名山馒头山处在济南南部山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从馒头山及其附近的青杨村东山、红叶谷、滚球山等地的下寒武统中,鉴别出了许多地震引起的同沉积变形构造(震积岩),主要有卷曲变形(震褶岩)、粒序微断层、滑移构造、滑塌褶曲、负载构造、枕状体、混插沉积、软硅质脉、软硅质层底辟构造、硅藻叠层石变形、沉陷构造、触变楔、布丁、震裂缝、震裂角砾岩及震碎角砾岩等。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它们的特征和形成机理。触变楔属国内首次发现。触变楔和沉陷构造发育在夹软硅质层的白云岩中,其原始沉积物是含软硅质层的白云质灰泥。受强震触动,因软硅质沉积物(SiO2.nH2O)的粘度变小,软硅质层的粘度变小而变得更软,灰泥同时发生液化;在竖向震动力作用下,软硅质层被断开、继而沉陷形成了沉陷构造;沉陷构造向下延伸,结果使断开的硅质层汇聚,形成了触变楔。根据早寒武世古构造板块与地震带的分布,认为这些地震沉积遗迹是早寒武世板内地震记录,推测由古郯庐带的构造活动的响应。这些古地震事件记录的发现,丰富了济南南部山区、尤其是馒头山的地质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震
沉积
事件
同沉积变形
构造
早寒武世
馒头山
济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龙门山北段构造变形特征与物理模拟
被引量:
9
3
作者
杨长清
岳全玲
+1 位作者
燕继红
于福生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6-689,共4页
龙门山构造带位于扬子板块与松潘—甘孜褶皱带的交接部位,具有NE分带、EW分段的变形特征。龙门山北段逆冲推覆带是以出露轿子顶杂岩和唐王寨向斜为典型特征;推覆-滑覆带变形强烈,地表主要为一系列NW往SE的叠瓦推覆体,地腹发育双重构造;...
龙门山构造带位于扬子板块与松潘—甘孜褶皱带的交接部位,具有NE分带、EW分段的变形特征。龙门山北段逆冲推覆带是以出露轿子顶杂岩和唐王寨向斜为典型特征;推覆-滑覆带变形强烈,地表主要为一系列NW往SE的叠瓦推覆体,地腹发育双重构造;而前陆坳陷变形较弱,地表主要为SE倾伏的单斜,地腹则发育断层相关褶皱。通过构造物理模拟认为:1)龙门山北段构造变形受力边界主应力与断裂走向间的锐夹角为70°,为羌塘地块与西秦岭造山带共同挤压所形成;2)构造变形样式上后缘为基底卷入式背冲型断层组合,前缘为前展型叠瓦式组合,断层向上延伸受下侏罗统滑脱层限制;3)构造具有3个阶段的变形过程,早期须家河组三段晚期的挤压作用产生叠瓦状断层,中期遂宁组沉积期和晚期白田坝组沉积期发生同沉积挤压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变形
叠瓦推覆构造
构造物理模拟
同沉积
挤压
变形
龙门山北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寒武世初期沂沭断裂带地震效应
被引量:
13
4
作者
田洪水
张邦花
+2 位作者
祝介旺
张增奇
李洪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5-656,共12页
早寒武世初期,随着从古沂沭海峡向西海侵的发展,鲁西地区沉积了厚度不等的主要由砂岩、泥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滨海、潟湖及浅海相沉积,其层位属下寒武统底部的李官组和朱砂洞组。在它们沉积过程中,沂沭断裂带正发生着伴有频繁海底地震的...
早寒武世初期,随着从古沂沭海峡向西海侵的发展,鲁西地区沉积了厚度不等的主要由砂岩、泥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滨海、潟湖及浅海相沉积,其层位属下寒武统底部的李官组和朱砂洞组。在它们沉积过程中,沂沭断裂带正发生着伴有频繁海底地震的构造裂陷活动,使海底沉积物在自沂沭断裂带向西200 km范围内产生了不同的地震效应,形成了各种地震成因的同沉积变形构造。发育在朱砂洞组中的地震效应记录除有少量半固结沉积物的脆性变形外,主要是液化底劈、碳酸盐灰泥火山、液化脉、液化角砾岩、震褶曲、粒序断层和硅质脉等软沉积物变形;李官组中既有含滑塌褶曲、负载构造、球—枕构造等震滑塌堆积,也有震浊积岩。由海底地震效应记录所反映的震级为5~8.9级。这些证据表明沂沭断裂带在早寒武世初期发生了强构造活动。从海底工程地质的角度来分析,上述地震效应是地震对海底沉积层的破坏形式,这为认识海底工程地基岩土层的地震破坏提供了直观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沉积变形
地震效应
海底地震
沂沭断裂带
早寒武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皖北新元古界水下砾石丘构造的古地震成因
5
作者
王熙
王明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8,共7页
在皖北新元古界四十里长山组滨海潮间或潮下高能动水陆棚,陆源碎屑岩相的粉砂-细砂岩沉积地层中,发育了一组同沉积变形构造。剖面上整体为丘状,可识别出涌流破碎砾石堆、下陷回填砾石堆和震裂砾石堆3部分,下垫层为液化均一层。在它的左...
在皖北新元古界四十里长山组滨海潮间或潮下高能动水陆棚,陆源碎屑岩相的粉砂-细砂岩沉积地层中,发育了一组同沉积变形构造。剖面上整体为丘状,可识别出涌流破碎砾石堆、下陷回填砾石堆和震裂砾石堆3部分,下垫层为液化均一层。在它的左侧及下分层发育液化卷曲变形,包括震褶层和液化角砾岩。根据这些发育特征可以确定这组同沉积变形构造为古地震成因。其形成机理是在古地震应力作用下该处发生饱水沙层液化,并形成局部范围的地震能、重力能、与液化能多能量叠加使液化沙层局部爆发,推动沙层流动喷涌与破碎,局部破碎物短暂涌至海底,又下陷回填至液化沙层的负压带,形成由涌流破碎砾石堆和回填砾石堆组成的砾石丘构造。其成因类似河流阶地富含水的砾石丘、沙丘及混杂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丘
同沉积变形
构造
液化均一层
液化卷曲
变形
古地震事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深湖区同沉积变形构造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
15
1
作者
邱欣卫
刘池洋
王建强
邓煜
王飞飞
毛光周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90814005
41203043)
+1 种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01-004)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资助
文摘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野外露头、岩心剖面的细致研究,发现深湖区发育有类型多样的同沉积变形构造。露头剖面中见有同沉积砂岩墙、砂泥岩脊、砂岩脉、微断层和褶皱变形构造等,岩心中也观察到砂岩揉皱构造,砂泥质角砾,微断层和砂岩脉等变形构造,在对其特征描述和层系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三角洲前缘砂体向深湖区滑塌形成富含火焰状构造的鲍马层系,指出同沉积构造成因与古地震作用关系密切。时间上同沉积变形构造与火山灰沉积物几乎同期发育,相伴而生,且略早于广泛发育的长7浊积岩;古地震、邻区火山作用或深部热作用导致盆地基底沉降、山体隆升,有利于滑塌浊积岩的形成。空间上同沉积变形构造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和西南部,并且从南西至北东方向有强度减弱的趋势。综合对比同期周邻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及深湖区同沉积变形构造的分布特征后认为,同沉积变形构造是对盆地南部秦岭碰撞造山和盆地内深部热作用的耦合响应,指示了深湖盆发育期对应于盆地构造相对活动的动力学背景,对同期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有重要贡献。
关键词
同沉积变形
构造
震积岩
火山灰
沉积
物
延长期
晚三叠世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Synsedimentary deformation structures, Seismite, Volcanic ash sediment, Deep lake area, Yanchang periods, Late Triassic, Ordos Basin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质名山馒头山及其附近早寒武世古地震沉积事件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张邦花
田洪水
张增奇
杜圣贤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1-1031,共11页
基金
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中国寒武系标准剖面地质遗迹研究与保护项目”(财建[2008]660)
山东省地学论坛科研项目(编号:Ldxhlt2007-10-001)资助
文摘
蜚声中外的地质名山馒头山处在济南南部山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从馒头山及其附近的青杨村东山、红叶谷、滚球山等地的下寒武统中,鉴别出了许多地震引起的同沉积变形构造(震积岩),主要有卷曲变形(震褶岩)、粒序微断层、滑移构造、滑塌褶曲、负载构造、枕状体、混插沉积、软硅质脉、软硅质层底辟构造、硅藻叠层石变形、沉陷构造、触变楔、布丁、震裂缝、震裂角砾岩及震碎角砾岩等。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它们的特征和形成机理。触变楔属国内首次发现。触变楔和沉陷构造发育在夹软硅质层的白云岩中,其原始沉积物是含软硅质层的白云质灰泥。受强震触动,因软硅质沉积物(SiO2.nH2O)的粘度变小,软硅质层的粘度变小而变得更软,灰泥同时发生液化;在竖向震动力作用下,软硅质层被断开、继而沉陷形成了沉陷构造;沉陷构造向下延伸,结果使断开的硅质层汇聚,形成了触变楔。根据早寒武世古构造板块与地震带的分布,认为这些地震沉积遗迹是早寒武世板内地震记录,推测由古郯庐带的构造活动的响应。这些古地震事件记录的发现,丰富了济南南部山区、尤其是馒头山的地质科学内涵。
关键词
古地震
沉积
事件
同沉积变形
构造
早寒武世
馒头山
济南
Keywords
paleo-seismic depositional event
synsedimentary deformation structure
the Early Cambrian
Mantoush- an
Jinan
分类号
P588.2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门山北段构造变形特征与物理模拟
被引量:
9
3
作者
杨长清
岳全玲
燕继红
于福生
机构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6-689,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盆地碎屑岩层系大中型油气田形成规律与勘探方向"(2008ZX05002-004)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博士后基金项目"关口
彭县断裂的形成演化及其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GJ-82-0715)联合资助
文摘
龙门山构造带位于扬子板块与松潘—甘孜褶皱带的交接部位,具有NE分带、EW分段的变形特征。龙门山北段逆冲推覆带是以出露轿子顶杂岩和唐王寨向斜为典型特征;推覆-滑覆带变形强烈,地表主要为一系列NW往SE的叠瓦推覆体,地腹发育双重构造;而前陆坳陷变形较弱,地表主要为SE倾伏的单斜,地腹则发育断层相关褶皱。通过构造物理模拟认为:1)龙门山北段构造变形受力边界主应力与断裂走向间的锐夹角为70°,为羌塘地块与西秦岭造山带共同挤压所形成;2)构造变形样式上后缘为基底卷入式背冲型断层组合,前缘为前展型叠瓦式组合,断层向上延伸受下侏罗统滑脱层限制;3)构造具有3个阶段的变形过程,早期须家河组三段晚期的挤压作用产生叠瓦状断层,中期遂宁组沉积期和晚期白田坝组沉积期发生同沉积挤压变形。
关键词
构造
变形
叠瓦推覆构造
构造物理模拟
同沉积
挤压
变形
龙门山北段
Keywords
structural deformation
imbricate decken structure
tectophysics modeling
syndepositional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northern section of Longmen Mountains.
分类号
TE12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寒武世初期沂沭断裂带地震效应
被引量:
13
4
作者
田洪水
张邦花
祝介旺
张增奇
李洪奎
机构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山东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5-656,共12页
基金
山东省地学论坛攻关科研项目(编号:LDXHLT-2008-10-001)资助
文摘
早寒武世初期,随着从古沂沭海峡向西海侵的发展,鲁西地区沉积了厚度不等的主要由砂岩、泥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滨海、潟湖及浅海相沉积,其层位属下寒武统底部的李官组和朱砂洞组。在它们沉积过程中,沂沭断裂带正发生着伴有频繁海底地震的构造裂陷活动,使海底沉积物在自沂沭断裂带向西200 km范围内产生了不同的地震效应,形成了各种地震成因的同沉积变形构造。发育在朱砂洞组中的地震效应记录除有少量半固结沉积物的脆性变形外,主要是液化底劈、碳酸盐灰泥火山、液化脉、液化角砾岩、震褶曲、粒序断层和硅质脉等软沉积物变形;李官组中既有含滑塌褶曲、负载构造、球—枕构造等震滑塌堆积,也有震浊积岩。由海底地震效应记录所反映的震级为5~8.9级。这些证据表明沂沭断裂带在早寒武世初期发生了强构造活动。从海底工程地质的角度来分析,上述地震效应是地震对海底沉积层的破坏形式,这为认识海底工程地基岩土层的地震破坏提供了直观的资料。
关键词
同沉积变形
地震效应
海底地震
沂沭断裂带
早寒武世
Keywords
syndepositional deformation, seismic effect, submarine earthquake, Yishu Fault Zone, Early Cambrian
分类号
P588.2 [天文地球—岩石学]
P64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皖北新元古界水下砾石丘构造的古地震成因
5
作者
王熙
王明镇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8,共7页
文摘
在皖北新元古界四十里长山组滨海潮间或潮下高能动水陆棚,陆源碎屑岩相的粉砂-细砂岩沉积地层中,发育了一组同沉积变形构造。剖面上整体为丘状,可识别出涌流破碎砾石堆、下陷回填砾石堆和震裂砾石堆3部分,下垫层为液化均一层。在它的左侧及下分层发育液化卷曲变形,包括震褶层和液化角砾岩。根据这些发育特征可以确定这组同沉积变形构造为古地震成因。其形成机理是在古地震应力作用下该处发生饱水沙层液化,并形成局部范围的地震能、重力能、与液化能多能量叠加使液化沙层局部爆发,推动沙层流动喷涌与破碎,局部破碎物短暂涌至海底,又下陷回填至液化沙层的负压带,形成由涌流破碎砾石堆和回填砾石堆组成的砾石丘构造。其成因类似河流阶地富含水的砾石丘、沙丘及混杂堆积。
关键词
砾石丘
同沉积变形
构造
液化均一层
液化卷曲
变形
古地震事件
Keywords
gravel mound
synsedimentary deformation structures
liquefaction even layer
liquefaction curl deformation
paleoseismic events
分类号
P588.212.5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深湖区同沉积变形构造特征及成因
邱欣卫
刘池洋
王建强
邓煜
王飞飞
毛光周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地质名山馒头山及其附近早寒武世古地震沉积事件研究
张邦花
田洪水
张增奇
杜圣贤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龙门山北段构造变形特征与物理模拟
杨长清
岳全玲
燕继红
于福生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早寒武世初期沂沭断裂带地震效应
田洪水
张邦花
祝介旺
张增奇
李洪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皖北新元古界水下砾石丘构造的古地震成因
王熙
王明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