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状RNA同源性蛋白激酶3靶向微RNA-338促进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刘莹 连海伟 +2 位作者 易伟 张淑娣 朱晓楠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38-142,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人血清环状RNA同源性蛋白激酶3(CircHIPK3)靶向微RNA-338(miR-338)对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2021年2-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科研中心将U251细胞分为空白(NG)组、CircHIPK3阴性对照(shcontrol)组、HIPK3敲减... 目的探讨人血清环状RNA同源性蛋白激酶3(CircHIPK3)靶向微RNA-338(miR-338)对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2021年2-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科研中心将U251细胞分为空白(NG)组、CircHIPK3阴性对照(shcontrol)组、HIPK3敲减(sh-CircHIPK3)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U251细胞中CircHIPK3、miR-338表达水平;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通过Circular RNA Interactome、RegRNA2.0、CircBank Database网站预测CircHIPK3(ID:hsa_circ_0000284)的靶向miRNA并用双萤光素酶实验验证,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表达。结果与NG组、sh-control组比较,sh-CircHIPK3组中CircHIPK3(1.00±0.00、1.06±0.26比0.56±0.0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338(1.00±0.00、1.12±0.19比1.89±0.28)表达、G1期细胞比例[(58.72±0.36)%、(58.45±0.27)%比(64.72±0.47)%]升高(P<0.05),U251细胞侵袭数目[(164.89±12.55)个、(165.77±12.16)个比(80.13±11.37)个]、划痕愈合率[(25.66±2.37)%、(26.38±2.53)%比(10.36±1.53)%]、迁移细胞数目[(196.72±18.75)个、(194.65±17.86)个比(95.58±8.66)个]、S期细胞比例[(26.45±0.39)%、(26.57±0.41)%比(20.72±0.18)%]明显降低(P<0.05);miR-338是CircHIPK3的靶基因。与NG组、sh-control组比较,sh-CircHIPK3组MMP-2(1.31±0.23、1.33±0.20比0.61±0.05)、MMP-9(1.16±0.22、1.15±0.21比0.85±0.19)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沉默CircHIPK3通过靶向上调miR-338表达能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微RNA-338 人血清环状RNA同源性蛋白激酶3 迁移 侵袭 U251细胞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白梅 鲁猛 +4 位作者 骆思君 王志华 伍华英 王芳 赵耀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8-31,36,共5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分为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的HL-60细胞)、...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分为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的HL-60细胞)、Ara-C组(加入0.5μmol/LAra-C)、ATRA组(加入2μmol/LATRA)、ATRA+Ara-C组(加入2μmol/LATRA和0.5μmol/LAra-C),继续培养24、48、72h,采用CCK8检测HL-60细胞活力,AnnexinV双染法检测HL-60细胞凋亡,qRT-PCR检测PI3K、AKT-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空白对照组HL-60细胞活力高于Ara-C+ATRA组、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活力高于Ara-C+ATRA组(均P<0.05)。Ara-C+ATRA组HL-60细胞凋亡率高于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HL-60细胞胞体多呈圆形,可见瘤状突起,胞核多为类圆形,Ara-C组、ATRA组染色质凝聚,颜色变深,部分胞核变小,Ara-C+ATRA组染色质凝聚,颜色变深,可见核固缩、核碎裂。空白对照组HL-60细胞PI3K、AKTmRNA表达高于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PI3K、AKTmRNA表达高于Ara-C+ATRA组(均P<0.05)。空白对照组HL-60细胞P-PI3K、P-AKT蛋白表达高于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P-PI3K、P-AKT蛋白表达高于Ara-C+ATRA组(均P<0.05)。结论:Ara-C+ATRA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促进HL-60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阿糖胞苷 急性髓系白血病 HL-60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激酶3通过上调整合素β3促进骨关节炎相关病变 被引量:3
3
作者 程锦 蒋艳芳 +4 位作者 段小宁 傅欣 张继英 胡晓青 敖英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1-400,共10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慢性致残性关节疾患,目前尚无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程序性坏死在多种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3)是程序性坏死进程的关键调控...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慢性致残性关节疾患,目前尚无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程序性坏死在多种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3)是程序性坏死进程的关键调控因子。有研究显示,RIP3在人与鼠骨关节炎退变软骨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提示程序性坏死的发生,但RIP3在软骨中的具体病生理角色仍不明确。本研究拟对过表达RIP3前后的软骨细胞转录物组进行测序分析,探索RIP3在骨关节炎进程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RNA测序结果显示,RIP3的过表达诱发软骨细胞中244个基因表达上调,277个表达下调。通过进一步构建基因间共表达作用网络,筛选出16个候选靶基因在mRNA水平进行验证,证实RIP3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单位5(phosphoinositide-3-kinase,regulatory subunit 5,Pik3r5)、整合素β3(integrin subunit beta 3,Itgb3)及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MYB proto-oncogene like 2,Mybl2)的表达上调作用最为显著。CCK-8以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利用siRNA沉默Itgb3的表达可显著抑制RIP3诱发的软骨细胞活力下降及程序性坏死,同时也抑制了RIP3对软骨细胞中分解代谢相关基因Mmp1、Mmp13与Il6的表达上调作用,以及其对合成代谢相关基因Acan、Col2a1与Sox9的下调作用。本研究证实,RIP3通过上调软骨细胞中Itgb3的表达诱发软骨细胞坏死与软骨基质代谢紊乱,并最终导致软骨退变,为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程序性坏死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激酶3 整合素Β3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与正畸牙移动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奕 王岩 孙素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6-248,252,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与正畸牙移动的关系。方法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侧;上颌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侧。分别在戴矫...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与正畸牙移动的关系。方法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侧;上颌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侧。分别在戴矫治器3、5、7、14 d后各处死6只实验动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及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方法对PI3K、AKt表达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 RQ-PCR结果显示:加力3 d后,牙周组织中PI3K、AKt mRNA表达增强;7 d后牙周组织中PI3K、AKt mRNA明显增强,随后缓慢下降,与对照侧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与RQ-PCR结果一致。结论正畸力作用下兔牙周组织中PI3K、AKt的表达增加。提示PI3K/AKt信号通路与正畸牙移动有关,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周组织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对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冬冬 张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3期166-168,共3页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是有核细胞内重要的传导通路之一,在调节细胞增殖、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明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影响细胞凋亡。本文就PI3K/A...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是有核细胞内重要的传导通路之一,在调节细胞增殖、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明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影响细胞凋亡。本文就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对细胞凋亡影响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核转录因子ΚB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2通过PI3K/AKT/Gsk3b信号调控Tau磷酸化
6
作者 柳正 王朝晖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3期464-470,共7页
目的探究蛋白质酪氨酸激酶2(protein tyrosine kinase,Pyk2)在学习记忆障碍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对神经元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检测APPswe/PS1ΔE9(APP/PS1)双转基因AD和WT小鼠脑组织Pyk2蛋白表达;免疫印迹检... 目的探究蛋白质酪氨酸激酶2(protein tyrosine kinase,Pyk2)在学习记忆障碍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对神经元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检测APPswe/PS1ΔE9(APP/PS1)双转基因AD和WT小鼠脑组织Pyk2蛋白表达;免疫印迹检测Pyk2、Tau5、Tau46、CP13、AT180、PHF-1、12E8和AT270蛋白表达;免疫印迹检测SHSY-5Y细胞共转染pcDNA6.2-Pyk2-GFP和pcDNA6.2-hTau(2N4R)-V5质粒24h后Tau5、Tau46、CP13、AT180、PHF-1、12E8和AT270蛋白表达;包装PLOK1-Pyk2 shRNA慢病毒,转染SHSY-5Y细胞构建Pyk2敲低细胞系,转染hTau(2N4R)质粒24h后,Western blot检测Tau5、Tau46、CP13、AT180、PHF-1、12E8、AT270、P110α、P110β、P85α、p-P85α、AKT、p-AKT(Ser473)、p-AKT(Thr308)、Gsk3β和p-Gsk3β(Ser9)蛋白表达。结果与WT组相比,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皮质和海马组织中Pyk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海马CA1和CA3功能区Pyk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海马DG功能区Pyk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与WT组相比,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海马组织中Tau5、Tau46 CP13[Phospho-Tau(Ser202)]、AT180[Phospho-Tau(Thr231)]、PHF-1[Phospho-Tau(Ser396/404)]、12E8[Phospho-Tau(Ser262/356)]和AT270[Phospho-Tau(Thr18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转染0.6μg Tau-V5相比,共转染0.6μg Tau-V5和0.3μg Pyk2-GFP组的V5、Tau5、Tau46 CP13[Phospho-Tau(Ser202)],AT180[Phospho-Tau(Thr231)]和AT270[Phospho-Tau(Thr181)]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变化。共转染0.6μg Tau-V5和0.3μg Pyk2-GFP组的PHF-1[Phospho-Tau(Ser396/404)]和12E8[Phospho-Tau(Ser262/356)]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转染1.0g Tau-V5的WT SHSY-5Y细胞相比,共转染1.0g Tau-V5和Pyk2 KDSHSY-5Y细胞组的V5、Tau5、Tau46、CP13[Phospho-Tau(Ser202)]、AT180[Phospho-Tau(Thr231)]和AT270[Phospho-Tau(Thr181)]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变化。PHF-1[Phospho-Tau(Ser396/404)]和12E8[Phospho-Tau(Ser262/356)]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与转染1.0g Tau-V5的WT SHSY-5Y细胞相比,共转染1.0g Tau-V5和Pyk2 KD SHSY-5Y细胞组的P110β、P85α、p-AKT(Thr308)、AKT、和GSK3β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变化。p-P85α、P110α、p-AKT(Ser437)和p-GSK3β(Ser9)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Pyk2在雄性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模型中高表达,且Pyk2通过PI3K/AKT/Gsk3b信号调控Tau蛋白PHF-1[Phospho-Tau(Ser396/404)]和12E8[Phospho-Tau(Ser262/356)]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2 微管结合蛋白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阿尔茨海默氏病
下载PDF
胰岛素和佛波酯在蛋白质合成中经不同途径激活p70 S6激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咏梅 付伟 +7 位作者 宋宇彤 王亚杰 刘奕 陈菲 宗志宏 于爱鸣 韩雅玲 于秉治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9-233,共5页
为研究佛波酯 (PMA)和胰岛素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信号传递 ,应用激酶活性测定和Western印迹等方法 ,分别检测mTOR(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特异性抑制剂rapamycin或磷脂酰肌醇 3激酶 (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LY2 94 0 0 2预处理、PMA或... 为研究佛波酯 (PMA)和胰岛素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信号传递 ,应用激酶活性测定和Western印迹等方法 ,分别检测mTOR(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特异性抑制剂rapamycin或磷脂酰肌醇 3激酶 (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LY2 94 0 0 2预处理、PMA或胰岛素处理的血清饥饿的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 (CHL)中p70S6激酶 (p70S6K)和蛋白激酶B(PKB)的活性及表达 .结果显示 ,PMA或胰岛素刺激促进p70S6K的活化和表达 .而rapamycin预处理可阻断PMA和胰岛素对p70S6K的激活作用 ,表明PMA和胰岛素可能是通过mTOR 依赖性途径激活p70S6K .结果还显示 ,胰岛素刺激促进PKB的活化和表达 ,而PMA对PKB的活性和表达无影响 .LY2 94 0 0 2预处理可阻断胰岛素对p70S6K和PKB的激活作用 ,但不能抑制PMA刺激引起的p70S6K的活化 .表明胰岛素和PMA介导p70S6K活化的信号途径有所不同 ,胰岛素介导p70S6K的活化可能依赖于PI3K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佛波酯 蛋白质合成 信号传递 p70S6激酶 蛋白激酶B 磷脂酰肌醇-3激酶 细胞生长 mTOR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难治性高血压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筛选
8
作者 王昱琪 王姗姗 +2 位作者 郇家铭 李运伦 杨雯晴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356-1363,共8页
目的 基于蛋白质组学和复杂网络分析挖掘难治性高血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索其关键生物通路。方法 招募2022年1—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另外招募同时期10例健... 目的 基于蛋白质组学和复杂网络分析挖掘难治性高血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索其关键生物通路。方法 招募2022年1—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另外招募同时期1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组。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2组受试者的血液样本,筛选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标志物,并结合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各个标志物的潜在临床价值。结果 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高血压组中共鉴定出60个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Akt)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关键信号传导通路上;蛋白互作结果分析发现,COL6A3、CSF1R、HSPG2、ITGA2、PDGFB、THBS1和vWF是参与难治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标志物,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自噬等参与难治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结论 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和转归与PI3K/Akt和HIF-1通路中的潜在标志物密切相关,并诱导下游炎症反应,出现COL6A3、CSF1R、HSPG2、ITGA2、PDGFB、THBS1、vWF 7个异常表达的蛋白,这些发现为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潜在的蛋白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高血压 蛋白质组学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 缺氧诱导因子-1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丹参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异常的调节机制
9
作者 张玉昆 冯月男 +3 位作者 卞敬琦 刘欣欣 肖洪彬 牛雯颖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探讨丹参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异常的调节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空白组(n=9,不造模)、模型组(n=8,造模)和丹参饮组(n=9,造模)。于高脂饲料喂养第9周开始,丹参饮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3.6 g/kg),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 目的探讨丹参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异常的调节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空白组(n=9,不造模)、模型组(n=8,造模)和丹参饮组(n=9,造模)。于高脂饲料喂养第9周开始,丹参饮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3.6 g/kg),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4周。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浆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TMT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出样本间的差异蛋白;检测大鼠肝脏组织关键差异蛋白环氧化物水解酶2(EPHX2)、围脂滴蛋白2(PLIN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饮组大鼠血浆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染色不均,肝板排列紊乱,肝血窦消失,部分细胞的细胞核固缩或消失,细胞质肿胀、融合,结缔组织增生,呈现弥散性空泡样脂肪滴改变;丹参饮组大鼠肝脏组织上述病理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蛋白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蛋白总数为298个;丹参饮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蛋白总数为139个。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饮组大鼠肝脏组织中EPHX2、PLIN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GSK-3β、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丹参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和肝脏病理形态学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调节机制可能与上调PPARγ、GSK-3β表达和下调EPHX2、PLIN2表达有关,涉及的信号通路可能包括PPARγ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丹参饮 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糖原合酶激酶3Β
下载PDF
白藜芦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10
作者 金河 王梦炎 +1 位作者 方凌云 罗灿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7期1126-1131,I0004,共7页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SW480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将细胞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白藜芦醇组(20μmol/L)、中剂量白...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SW480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将细胞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白藜芦醇组(20μmol/L)、中剂量白藜芦醇组(40μmol/L)及高剂量白藜芦醇组(80μmol/L)。细胞划痕实验法测定人结肠癌SW480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人结肠癌SW480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人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吖啶橙染色法检测人结肠癌SW480细胞自噬,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40和80μmol/L白藜芦醇导致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且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培养48 h最为适宜。与对照组对比,白藜芦醇不同剂量组中,细胞迁移能力减弱(P<0.05),且细胞的迁移率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提高逐渐减少。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经白藜芦醇处理的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随白藜芦醇浓度增加而逐步提高(P<0.05)。在实验组中,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在接受白藜芦醇处理后细胞自噬数量增加,且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提高,细胞自噬数量逐步增加(P<0.05)。相较于对照组,各剂量的白藜芦醇组Bcl-2下降、Bax与Caspase-3增加。相较于对照组,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显示出PI3K和p-Akt蛋白下降;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Akt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降低其增殖能力,减弱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以控制结肠癌的侵袭和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结肠肿瘤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原癌基因蛋白质c-akt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下载PDF
膜结合鸟苷酸激酶蛋白质家族的结构与功能
11
作者 朱克毅 万永奇 谢维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05-608,共4页
MAGUKs蛋白家族成员位于细胞表面 ,通过其PDZ、SH3 、GK结构域调节离子通道受体的聚集 ,构建细胞骨架 ,参与信号转导 ,调控细胞周期进程 。
关键词 MAGUKs PDZ结构域 SH3结构域 GK结构域 膜结合鸟苷酸激酶 MAGUKs蛋白质 功能
下载PDF
SH-SY5Y细胞高表达糖原合成激酶3β对tau蛋白磷酸化和微管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沈杰 陈晓春 +1 位作者 林旭 张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4-258,共5页
目的:构建高表达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SH-SY5Y(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转基因细胞模型,观察GSK3β高表达对宿主细胞tau蛋白磷酸化、微管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构建GSK3β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H-SY5Y细胞,使GSK3β在SH-SY5Y细胞中得到... 目的:构建高表达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SH-SY5Y(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转基因细胞模型,观察GSK3β高表达对宿主细胞tau蛋白磷酸化、微管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构建GSK3β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H-SY5Y细胞,使GSK3β在SH-SY5Y细胞中得到高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观察tau蛋白磷酸化、总tau蛋白、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GSK3β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H-SY5Y细胞36h后,GSK3β在SH-SY5Y细胞中的表达达到高峰,tau蛋白Ser199/202、Thr231、Thr205等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在转染后48h达到高峰;tau蛋白总量未有明显变化。转染后60h,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明显减低。结论:高表达GSK3β的SH-SY5Y细胞可使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高,从而降低tau蛋白结合和稳定微管蛋白的能力,导致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明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激酶3β TAU蛋白质 磷酸化 微管蛋白
下载PDF
四君子汤对慢性肾脏病-蛋白质能量消耗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烨 李志明 远方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358-2364,共7页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对慢性肾脏病-蛋白质能量消耗(CKD-PEW)模型小鼠骨骼肌萎缩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和造模组(n=70)。造模组小鼠采用切除5/6肾联合低蛋白(4%酪蛋白)饮食法建立CKD-...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对慢性肾脏病-蛋白质能量消耗(CKD-PEW)模型小鼠骨骼肌萎缩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和造模组(n=70)。造模组小鼠采用切除5/6肾联合低蛋白(4%酪蛋白)饮食法建立CKD-PEW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四君子汤低、中、高剂量组[2.34、4.68、9.36 g/(kg·d),以生药量计]和复方α-酮酸片组[阳性对照,1 g/(kg·d)],每组10只。各给药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灌胃14 d。末次给药后,称定小鼠体质量、左侧胫骨前肌(TA)湿质量,并测定TA横截面积;检测小鼠TA蛋白合成与分解代谢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小鼠TA中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胱天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TA中肌萎缩蛋白Fbox-1(Atrogin-1)、肌环指蛋白1(MuRF-1)、Rho相关蛋白激酶1(ROCK1)、磷酸化肿瘤抑制基因(p-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TA湿质量、TA蛋白合成代谢能力以及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TA横截面积显著减小(P<0.05),TA蛋白分解代谢能力、Bax/Bcl-2比值、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和Atrogin-1、MuRF-1、ROCK1、p-PTE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中、高剂量组和复方α-酮酸片组小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四君子汤能够增加CKD-PEW模型小鼠体质量,抑制其骨骼肌萎缩;其机制可能与调控ROCK1/PTEN/Akt信号通路,抑制Atrogin-1和MuRF-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慢性肾脏病 蛋白质能量消耗 Rho相关蛋白激酶1 磷酸化肿瘤抑制基因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小鼠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3对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增殖与S期激酶相关蛋白及抑癌基因p2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兰 郑秀 《中国医药》 2010年第7期650-653,共4页
目的 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人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增殖及S期激酶相关蛋白(Skp2)基因、抑癌基因p27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癌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表达维生素D受体(VDR) 选用人子宫内膜癌HE... 目的 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人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增殖及S期激酶相关蛋白(Skp2)基因、抑癌基因p27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癌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表达维生素D受体(VDR) 选用人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1,25-二羟维生素D3作用细胞后不同时间后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kp2/p27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人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表达VDR,且定位于细胞核内 1×(10-8~10-6)mol/L浓度的1,25-二羟维生素D3作用于HEC-1-A细胞1~5 d范围内各不同浓度处理组细胞生长增殖均受到明显抑制,并且随着作用浓度增加,细胞增殖能力逐渐下降 1,25-二羟维生素D3能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S、G2/M期细胞比例,从而降低细胞增殖指数(P<0.01) 在mRNA、蛋白质水平上,能降低Skp2表达,而p27mRNA减少,p27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对人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转录水平下调Skp2基因表达,同时由于Skp2的减少增加p27蛋白稳定性,减少其降解,从而产生抑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1 25-二羟维生素D3 S期激酶相关蛋白质 抑癌基因P27
下载PDF
与14-3-3ζ相互作用的蛋白Polo样激酶1的筛选与鉴定
15
作者 都建 程里 +2 位作者 陈立建 陈滢 安然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04-807,共4页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14-3-3ζ相互作用的蛋白,进一步鉴定其与Polo样激酶1(Plk1)相互作用。方法:构建pGBKT7-14-3-3ζ诱饵表达载体,筛选HeLa细胞cDNA文库中与14-3-3ζ相互作用蛋白,进一步通过共转酵母、免疫荧光以及外源性和...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14-3-3ζ相互作用的蛋白,进一步鉴定其与Polo样激酶1(Plk1)相互作用。方法:构建pGBKT7-14-3-3ζ诱饵表达载体,筛选HeLa细胞cDNA文库中与14-3-3ζ相互作用蛋白,进一步通过共转酵母、免疫荧光以及外源性和内源性的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两者的相互作用。结果: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的阳性相互作用蛋白中包括Plk1,进一步通过共转酵母,外源性和内源性的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两者的相互作用,免疫荧光实验证实两者共定位于有丝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期的中体。结论:Plk1是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中体的成熟,有丝分裂期染色体的分离,胞质分裂以及DNA的损伤应答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其与14-3-3ζ的相互作用为14-3-3蛋白家族参与有丝分裂(M期)的调控提供了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3-3蛋白 POLO样激酶1 酵母双杂交 蛋白质相互作用 有丝分裂
下载PDF
姜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后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静 吴玉泉 +4 位作者 许娟 戴毅 周春 费明峰 潘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4-537,共4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后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姜黄素组(尾静脉注射姜黄素40mg/kg)和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17只,...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后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姜黄素组(尾静脉注射姜黄素40mg/kg)和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17只,后3组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ELISA检测大鼠脑组织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JAK2、磷酸化JAK2(p-JAK2)、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结果与脑缺血组比较,姜黄素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减低[(1.53±0.62)分vs(2.94±0.87)分,P<0.05];与脑缺血组比较,对照组TNF-α、IL-1β和IL-6无明显变化(P>0.05),姜黄素组大鼠TNF-α[(57.63±10.27)ng/L vs(99.35±8.97)ng/L]、IL-1β[(33.67±9.10)ng/L vs(58.43±7.22)ng/L]和IL-6[(31.97±6.91)ng/L vs(49.23±6.28)ng/L]表达降低(P<0.01),p-JAK2/JAK2、p-STAT3/STAT3相对含量及HMGB1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姜黄素可保护大鼠缺血后脑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减少HMGB1表达,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脑缺血 JANUS激酶2 STAT3转录因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
下载PDF
活络效灵丹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降低青光眼兔视神经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欧阳云 刘正立 +3 位作者 徐春龙 吴加亮 彭俊 彭清华 《河北中医》 2020年第5期737-744,F0003,共9页
目的探讨活络效灵丹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青光眼兔视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新西兰长耳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及活络效灵丹低、中、高剂量组,各6只。除空白组... 目的探讨活络效灵丹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青光眼兔视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新西兰长耳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及活络效灵丹低、中、高剂量组,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兔右眼前房注射3%复合卡波姆溶液诱导兔青光眼模型。造模成功后持续用药4周。空白组、模型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5 mL/(kg·d)灌胃;对照组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635μg/kg肌肉注射,每日1次;活络效灵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活络效灵丹1.0、3.0、9.0 g/(kg·d)灌胃。给药1、2、4周检测兔右眼眼压,给药结束后取视网膜做苏木素—伊红(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凋亡率,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活性半胱天冬酶3(cleaved-caspase-3)、活性半胱天冬酶9(cleaved-caspase-9)、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细胞淋巴瘤因子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因子2相关XL蛋白(Bcl-xl)及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给药1、2、4周,模型组兔右眼眼压均高于空白组(P<0.05)。给药1周,对照组、活络效灵丹高剂量组兔右眼眼压高于模型组(P<0.05);给药2、4周,对照组及活络效灵丹低、中、高剂量组兔右眼眼压均低于模型组(P<0.05)。给药1周,活络效灵丹低、中剂量组兔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给药2、4周,活络效灵丹低、中剂量组兔眼压高于对照组(P<0.05)。给药1、2、4周,对照组与活络效灵丹高剂量组兔右眼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周,活络效灵丹低、中、高剂量组兔右眼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4周,活络效灵丹低、中、高剂量组兔右眼眼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模型组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低于空白组(P<0.05)。对照组及活络效灵丹中、高剂量组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高于模型组(P<0.05)。活络效灵丹低剂量组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活络效灵丹中、高剂量组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络效灵丹中、高剂量组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均高于活络效灵丹低剂量组(P<0.05);活络效灵丹中剂量组与活络效灵丹高剂量组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模型组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组(P<0.05);对照组及活络效灵丹中、高剂量组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率均低于模型组(P<0.05);活络效灵丹低、中、高剂量组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活络效灵丹低、中、高剂量组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率与活络效灵丹剂量成反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抗凋亡因子Bcl-2和Bcl-xl的表达在空白组中最高,在模型组中表达急剧下降,促凋亡因子Bax、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则正好相反。在活络效灵丹低、中、高剂量组中Bcl-2、Bcl-xl的表达较模型组上升(P<0.05),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及Bax的表达较模型组下降(P<0.05),且在高剂量组中效果最佳。⑤对照组、活络效灵丹高剂量组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活络效灵丹能降低青光眼兔眼压,降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率,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青光眼兔视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实验动物 中药疗法 磷酸肌醇3-激酶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蛋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韦任 吴雪萍 +3 位作者 周玉杰 钱赓 沙媛 王锦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调控钙磷沉积、细胞骨分化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β磷酸甘油和氯化钙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钙化。实验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钙化组、Ripk3^(-/-)组、钙化+Rip... 目的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调控钙磷沉积、细胞骨分化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β磷酸甘油和氯化钙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钙化。实验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钙化组、Ripk3^(-/-)组、钙化+Ripk3^(-/-)组(联合组)。使用茜素红S染色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情况,同时测定细胞内Ca^(2+)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结果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3、7 d的Ripk3表达较钙化前明显增加,14 d的Ripk3表达较7 d明显增加,并达到最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Ripk3^(-/-)组比较,钙化组Ca^(2+)、碱性磷酸酶活性、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形态发生蛋白2、细胞凋亡率和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钙化组比较,联合组Ca^(2+)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102.8±12.8)nmol/mg vs(457.1±51.2)nmol/mg,(136.1±15.4)U/mg vs(412.2±46.7)U/mg,P<0.05],Runt相关转录因子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明显降低(1.07±0.15 vs 1.84±0.23,1.27±0.14 vs 3.01±0.25,P<0.05)。与钙化组比较,联合组细胞凋亡率和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8±3.9)%vs(31.1±4.2)%,1.19±0.14 vs 2.21±0.23,P<0.05]。结论Ripk3通过促进钙磷沉积、细胞骨分化和细胞凋亡起到加重血管钙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作用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血管钙化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2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3
下载PDF
抗癌药物:阻断磷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19
作者 徐安 李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0-310,共1页
磷酸肌醇3激酶(PI3K)信号转导在肿瘤中经常发生异常,因此很多治疗策略都聚焦在PI3K途径,侧重于下游靶分子如Akt的抑制剂等。Miao的研究小组研究了一种新的调节途径,即通过阻断关键磷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来抑制小鼠肿瘤模型中肿瘤的... 磷酸肌醇3激酶(PI3K)信号转导在肿瘤中经常发生异常,因此很多治疗策略都聚焦在PI3K途径,侧重于下游靶分子如Akt的抑制剂等。Miao的研究小组研究了一种新的调节途径,即通过阻断关键磷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来抑制小鼠肿瘤模型中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蛋白质 抗癌药物 磷脂 磷酸肌醇3激酶 PI3K途径 肿瘤模型 信号转导
下载PDF
在体转染GSK-3β引起tau蛋白在PHF-1位点的过度磷酸化(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宏莲 王少辉 +3 位作者 廖晓梅 王小川 王群 王建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6-510,共5页
目的:探讨在体转染GSK-3β对tau蛋白在PHF-1位点磷酸化的影响。方法:21只大鼠随机分为GSK-3β转染组、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0.1μg/3μLGSK-3β-HA质粒和空载体分别注射入大鼠大脑,对照组大鼠不作处理,应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检... 目的:探讨在体转染GSK-3β对tau蛋白在PHF-1位点磷酸化的影响。方法:21只大鼠随机分为GSK-3β转染组、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0.1μg/3μLGSK-3β-HA质粒和空载体分别注射入大鼠大脑,对照组大鼠不作处理,应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SK-3β的表达,并应用磷酸化位点特异性抗体PHF-1检测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转染48h后,GSK-3β-HA表达在转染组;并且在转染区域的神经元内异常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在PHF-1表位)聚积;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与GSK-3β共定位。结论:在体转染GSK-3β引起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机制相关的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这进一步证明了GSK-3β是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的一个关键激酶,并且可作为一个防治与tau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酶激酶3 TAU蛋白质 磷酸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