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经针刺与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春宝 马善治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对比循经针刺与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对照组用循经针刺治疗。结果:显效率治疗组81.7%、对照组61.7%,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目的:对比循经针刺与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对照组用循经针刺治疗。结果:显效率治疗组81.7%、对照组61.7%,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良好的疗效,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循经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循经针刺 同神经节段针刺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同神经节段针刺与循经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方斌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5期112-114,共3页
目的:比较同神经节段针刺与循经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循经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同... 目的:比较同神经节段针刺与循经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循经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血浆P物质(SP)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RI、VAS、PPI、N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P、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PRI、VAS、PPI、NDI评分和SP、TNF-α水平,效果优于循经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神经节段针刺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功能 疼痛程度 P物质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循经针刺与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剑平 杨智捷 李姗蔓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1期163-164,共2页
目的:比较用循经针刺与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循经... 目的:比较用循经针刺与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循经针刺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NDI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及NDI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循经针刺治疗相比,对其进行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的效果更好,治疗后其疼痛的程度更轻,颈椎的功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针刺 同神经节段针刺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同神经节段不同穴位对肠易激综合征效应机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朱文莲 李滢 +5 位作者 杨帅 陈磊 张玲 申松希 张露芬 朱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24-3227,共4页
目的:比较同神经节段关元与大肠俞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高敏的调节效应,探讨腧穴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醋酸灌肠法制备IBS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关元组、电针大肠俞组,观察电针后各组大鼠内脏痛敏变化,检测各组大... 目的:比较同神经节段关元与大肠俞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高敏的调节效应,探讨腧穴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醋酸灌肠法制备IBS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关元组、电针大肠俞组,观察电针后各组大鼠内脏痛敏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脑肠轴不同靶点神经肽Y(NPY)变化。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大肠俞组、电针关元组大鼠腹部抬起容量阈值明显升高(P<0.05);电针关元组大鼠背部拱起容量阈值明显升高(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关元组大鼠丘脑中NPY含量显著升高(P<0.01),电针大肠俞组大鼠脊髓中NPY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关元与大肠俞穴处于相同的脊髓节段,关元穴作用优于大肠俞穴,其可能机制是关元穴不仅具有局部调节作用,还对脑肠轴紊乱有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同神经节段 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痛敏感性 神经肽Y 关元 大肠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