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后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一)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莹 王永会 时亨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56-456,共1页
关键词 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 VEGF 基因表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后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二)
2
作者 刘莹 王永会 时亨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70-570,共1页
关键词 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 VEGF 阳性表达 细胞
下载PDF
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后哈佛管内的骨诱导成骨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臻 刘继忠 +1 位作者 黄长明 杨克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3-317,共5页
目的研究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过程中哈佛系统的成骨作用,探讨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愈合活化表面的临床意义。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手术移植2cm经深低温处理的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段,于术后2、4、8、12周取材,观察各组X线片... 目的研究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过程中哈佛系统的成骨作用,探讨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愈合活化表面的临床意义。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手术移植2cm经深低温处理的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段,于术后2、4、8、12周取材,观察各组X线片、组织学、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变化,记录骨吸收重建情况。结果骨端愈合率:近端宿主骨-异体骨接合部4周90%,8周100%;远端4周60%,8周90%,12周100%。组织学观察:4周时皮质骨内哈佛管扩大,多位于近骨髓腔处的皮质内;8周时可观察到扩大的哈佛管壁周围新骨形成;12周时可见到新形成的类哈佛系统。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后4周皮质内扩大的哈佛管壁有弱阳性表达,8周时有强阳性表达,管腔内细胞成分增多,哈佛管周围的骨陷窝内亦有阳性表达。四环素荧光标记显示术后2周可观察到异体骨周边的四环素荧光标记,移植后4周可见较强的荧光标记于哈佛管内,哈佛管内与福克曼管交叉处为强阳性表达。术后8周邻近骨髓腔处的皮质骨陷窝内亦有强的四环素荧光标记。结论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通过四个愈合表面进行活化重建:(1)哈佛系统的骨吸收、骨诱导成骨;(2)宿主骨-异体骨接合端的爬行替代;(3)异体皮质骨周围的吸收与重建;(4)骨髓腔内壁的成骨活动。研究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应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 哈佛系统 诱导成 作用 重建手术
原文传递
重组合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黄师 顾洁夫 +1 位作者 徐振华 何钢 《医学新知》 CAS 2004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修复兔大段负重骨缺损的效果 ,为临床大段负重骨缺损的重建提供新方法。方法  4 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5组 ,造成左侧股骨中上段缺损 2cm的模型 ,A组植入异体骨 +rhBMP 2 +ACS ,B... 目的 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修复兔大段负重骨缺损的效果 ,为临床大段负重骨缺损的重建提供新方法。方法  4 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5组 ,造成左侧股骨中上段缺损 2cm的模型 ,A组植入异体骨 +rhBMP 2 +ACS ,B组植入异体骨 +rhBMP 2 ,C组植入异体骨 +ACS ,D组单纯植入异体骨 ,E组植入自体骨。术后 3、6、9、12周照X线片 ,观察骨愈合情况并测量骨痂形成面积。术后 12周处死动物 ,对标本进行三点弯曲力学测试 ,检测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结果 A组在X线表现、骨痂形成面积、三点弯曲破坏负荷、新骨形成率及骨孔隙率等方面均优于B、C、D组 ,与E组相仿。结论 同种异体皮质骨、rhBMP 2和ACS复合移植既具有高效持续的骨诱导作用 ,又能提供足够的机械强度 ,是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保存 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 缺损 动物实验 手术方法 X线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