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颈部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模型学习曲线分析
1
作者 王辉 刘一纬 +2 位作者 刘圆 杨鹏杰 梁越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小鼠颈部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模型建立的学习曲线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课题组行60只小鼠颈部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模型制备的资料,分别记录手术过程中移植总时间、受体准备时间、供体准备时间、动静脉套管制成时间、供体心血管连接时间... 目的探讨小鼠颈部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模型建立的学习曲线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课题组行60只小鼠颈部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模型制备的资料,分别记录手术过程中移植总时间、受体准备时间、供体准备时间、动静脉套管制成时间、供体心血管连接时间,采用累积和(CUSUM)分析法及最佳拟合曲线获取各阶段移植手术的学习曲线中渡过学习期所需最小手术样本数。以学习曲线最长手术阶段的最小手术样本数作为界限将小鼠分为学习阶段组和成熟阶段组,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失败率的差异。结果60只小鼠完成颈部心脏移植,移植总时间为(119.80±43.17)min,受体准备时间为(76.43±26.46)min,供体准备时间为(29.85±9.82)min,动静脉套管制成时间为(32.10±21.62)min,供体心血管连接时间为(17.47±8.43)min。对CUSUM学习曲线进行拟合,采用三次方时拟合度最高,各阶段手术时间学习曲线所对应的最小手术样本数依次是受体手术25,供体手术19,动静脉套管制成29,供体心血管连接24,手术全过程25。以学习曲线最长的手术阶段(动脉套管制成)的最小样本数29为分界点分为两组,与学习阶段组相比,成熟阶段组移植总时间[(156.80±32.80)min对(85.06±9.45)min]、受体准备时间[(95.41±18.89)min对(50.94±7.45)min]、供体准备时间[(37.03±9.51)min对(23.13±2.95)min]、动静脉套管制成时间[(50.41±16.65)min对(14.97±5.74)min]、供体心血管连接时间[(24.38±7.16)min对(11.00±1.55)min],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熟阶段组手术失败率较学习阶段组明显降低(48.28%对9.68%,P=0.0013)。结论建立小鼠颈部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模型的学习曲线在各手术阶段略有差异,手术样本数达29以后技术基本成熟。手术技术成熟后手术时间及成功率都会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 学习曲线 累积和分析法 最佳拟合曲线
下载PDF
同种异体头皮、面颈部和双耳郭复合组织移植术外科技术探讨的回顾 被引量:1
2
作者 姜会庆 李幼生 +5 位作者 汪涌 胡心宝 汪军 孙东燕 陈一飞 黎介寿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全头皮、面颈部和双耳郭复合组织移植术的外科技术操作问题.方法供体选自血型相配的脑死亡患者.切取层次,头顶部于骨膜或帽状筋膜层间;双侧颞部于颞深筋膜浅层;面部为紧贴颧骨、下颌骨切取,包括咀嚼肌和耳郭;颈部包括胸锁乳突... 目的探讨全头皮、面颈部和双耳郭复合组织移植术的外科技术操作问题.方法供体选自血型相配的脑死亡患者.切取层次,头顶部于骨膜或帽状筋膜层间;双侧颞部于颞深筋膜浅层;面部为紧贴颧骨、下颌骨切取,包括咀嚼肌和耳郭;颈部包括胸锁乳突肌、颈外动脉、颈外静脉.同时自左右侧颈总动脉灌注4 ℃UW液.供体经修整与X线照射后,保存于0~4 ℃ UW液中,备用.结果移植的头皮瓣及双侧耳郭血循环良好,皮肤色泽正常、温热.创面Ⅰ期愈合,头发生长良好,无明显脱发.术后4个月移植物取检无排斥反应.结论经外科技术及术后抗排斥处理的结果发现,同种异体头皮瓣及双耳、面颈复合组织移植术是可行的.但目前手术适应证尚处于个案选择,如何推广应用,简化应用抗排斥药物,以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将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移植 头皮瓣 软组织 耳郭
下载PDF
同种异体头皮及面颈部和双侧耳廓复合组织移植的应用解剖
3
作者 汪涌 姜会庆 +2 位作者 洪志坚 胡心宝 汪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8期719-721,共3页
目的:阐述同种异体头皮、面颈部和双侧耳廓复合组织移植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具8侧灌注的尸体标本及8具16侧新鲜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头皮、面颈部和耳廓等面部浅表器官的血管走行、分支及其分布。结果:头面部皮肤软组织以及头面部体... 目的:阐述同种异体头皮、面颈部和双侧耳廓复合组织移植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具8侧灌注的尸体标本及8具16侧新鲜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头皮、面颈部和耳廓等面部浅表器官的血管走行、分支及其分布。结果:头面部皮肤软组织以及头面部体表器官的血液供应均由颈外动脉分支提供的,其中颞浅动脉分支分布于额顶、耳颞、侧面颈等处,约占头面部57%的区域,面动脉供应颏部、唇部、鼻部以及眼睑等,两者间以及与其他颈外动脉分支间有丰富的交通支吻合。结论:颞浅动脉作为头皮、双侧耳廓及额颧颊颈部复合组织的血供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移植 复合组织 耳廓 颞浅动脉 面动脉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复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在面颈部烧伤后期瘢痕挛缩整形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王栋 王政刚 +4 位作者 丁金艳 毛宇峰 李小龙 张龙杰 桑晨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32-35,共4页
目的分析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复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在面颈部烧伤后期瘢痕挛缩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面颈部烧伤后期瘢痕挛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整形修复方案分为对照组(n=22)... 目的分析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复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在面颈部烧伤后期瘢痕挛缩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面颈部烧伤后期瘢痕挛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整形修复方案分为对照组(n=22)与观察组(n=23),两组均切除面颈部瘢痕组织并松解挛缩,对照组接受自体中厚皮片移植,观察组接受ADM复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比较两组皮片成活率、二次手术率、创面感染率、植皮区及供皮区愈合时间、创面修复效果、颏颈角及颈部主动活动度的矫正度数。结果观察组皮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二次手术率、创面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植皮区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供皮区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皮肤柔软度、厚度、色泽、血管分布评分均低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个月皮肤柔软度、厚度、色泽、血管分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6个月颏颈角及颈部主动活动度的矫正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面颈部烧伤后期瘢痕挛缩整形中应用ADM复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的整形修复效果与自体中厚皮片移植相近,然而复合移植的皮片成活率更高,供皮区愈合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 自体刃厚皮片 复合移植 烧伤 瘢痕挛缩
下载PDF
同种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与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柳袆 孙宗全 朱水波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建立简便易行的同种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探讨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与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 在显微镜和低温条件下切取供心;分离受体右侧的颈外静脉及颈总动脉。采用供心主动脉与受体颈总动脉侧壁长度相近的切口行... 目的:建立简便易行的同种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探讨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与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 在显微镜和低温条件下切取供心;分离受体右侧的颈外静脉及颈总动脉。采用供心主动脉与受体颈总动脉侧壁长度相近的切口行端一侧间断缝合,供心肺动脉与受体颈外静脉后壁连续缝合、前壁间断缝合的吻合方法进行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术后通过触摸检测供心动跳,供心心跳停止时切取供心,病理学检查确定排斥情况。结果:应用该方法进行移植模型40次,成功36次,成功率达90%,平均存活8.75天。结论:这种移植术式降低了手术难度,易于暴露,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污染少,观察方便,成功率高,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模型 心脏移植
下载PDF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众 李强 范顺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98-1799,共2页
目的研究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治疗老年人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集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住院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对... 目的研究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治疗老年人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集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住院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对照组只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随访进行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比较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98例患者均进行了至少6个月的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10.2±5.2)个月。观察组治疗效果满意率97.9%(47/49),对照组75.5%(37/4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5,P=0.001)。结论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进行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临床效果较确定,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值得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骨折 同种异体移植 锁定钢板
下载PDF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成功3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鑫 陈振强 +6 位作者 蒋英硕 徐明 缪劲 刘军 郭子黄 鲍红光 穆心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2-464,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3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Shumway&Stanford方法对3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病人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中1例伴有严重糖尿病和中度肺动脉高压,术前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1例极度肥胖,体重10... 目的:总结分析3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Shumway&Stanford方法对3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病人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中1例伴有严重糖尿病和中度肺动脉高压,术前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1例极度肥胖,体重108kg(身高172cm);1例62岁高龄伴肾功能不全和中度肺动脉高压。供体均为脑死亡者,供心保护采用4℃改良StThomas液;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环孢素A、骁悉、强的松三联治疗,根据血环孢素浓度及心内膜活检调整环孢素A用量。结果:3例均康复,未发生术后超急性或急性排斥反应。例2术后出现一过性右心功能不全,经大量利尿和无创通气治疗,48h后完全恢复;例3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经连续肾脏替代(CRRT)和调整抗生素治疗痊愈。病人心功能均恢复正常。例1需长期胰岛素治疗糖尿病。3例均完全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2例已恢复手术前工作。结论: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 原位心脏移植 免疫抑制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7
8
作者 柳祎 孙宗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2-525,537,共5页
目的 建立简便易行的同种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探讨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与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 在显微镜和低温条件下切取供心 ;分离受体右侧的颈外静脉及颈总动脉。采用供心主动脉与受体颈总动脉侧壁长度相近的切... 目的 建立简便易行的同种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探讨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与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 在显微镜和低温条件下切取供心 ;分离受体右侧的颈外静脉及颈总动脉。采用供心主动脉与受体颈总动脉侧壁长度相近的切口行端 侧间断缝合 ,供心肺动脉与受体颈外静脉后壁连续缝合、前壁间断缝合的吻合方法进行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术后通过视诊和触诊检测供心心跳 ,病理学检查确定排斥情况。结果 应用该方法共进行移植正式实验 4 0次 ,成功 36次 ,供心总缺血时间为 30min ,7d存活率达 90 %。结论 这种移植术式降低了手术难度 ,易于暴露 ,手术时间短 ,创伤小、污染少 ,观察方便 ,成功率高 ,是一种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异位心脏移植技术 改进 心脏移植 同种移植
下载PDF
供体特异输注及FK506对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9
作者 何强 杜峻峰 +1 位作者 张洪伟 王为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7期1229-1232,共4页
目的:探讨供体特异输注(donor-specific transfusion,DST)及不同剂量FK506对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的影响。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颈部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小鼠模型,将移植受体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移植组,未加DST),DST+移植组,D... 目的:探讨供体特异输注(donor-specific transfusion,DST)及不同剂量FK506对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的影响。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颈部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小鼠模型,将移植受体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移植组,未加DST),DST+移植组,DST+移植+FK506(2 mg/(kg·d))组,DST+移植+FK506(0.3 mg/(kg·d))组,比较各组移植心脏生存时间,心肌病理改变及外周血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血清IL-2,IL-4,IL-10和IFN-γ水平。结果:术前1天应用DST与连续应用较小剂量FK506可显著延长移植物存活。术后第七天病理检查发现联合应用DST和FK506的两组移植物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明显比其他两组减轻。血清中IL-2和IFN-γ水平在联合应用DST和FK506的两组明显低于其它两组,IL-4和IL-10水平在联合应用DST和FK506的两组高于对照组和DST+移植组。结论:术前DST及持续应用较小剂量FK506可有效抑制同种异体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显著延长移植物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体特异输注 FK506 同种异体颈部心脏移植 小鼠
下载PDF
大鼠颈部心脏移植中动脉套叠吻合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忠民 关兆杰 沈文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动脉套叠吻合结合套管连接技术 ,制作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 ,以简化手术操作 ,提高成功率。 方法 模型通过将供心无名动脉套叠吻合于受体右颈总动脉 ,供心肺动脉套接于受体右颈外静脉 ,将雄性SD大鼠 (2 5只 )心脏移植于... 目的 探讨采用动脉套叠吻合结合套管连接技术 ,制作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 ,以简化手术操作 ,提高成功率。 方法 模型通过将供心无名动脉套叠吻合于受体右颈总动脉 ,供心肺动脉套接于受体右颈外静脉 ,将雄性SD大鼠 (2 5只 )心脏移植于 Wistar大鼠 (2 5只 )颈部。术后应用环孢霉素 A (1.5 mg/ kg,q.d.)灌胃治疗 ,通过视诊和触诊观察移植心存活情况 ,以存活超过 3天为手术成功标准 ,观察期 3个月。 结果 正式实验 2 5例 ,平均手术时间为(48.7± 3.4 )分钟 ,手术成功 2 2例 ,成功率为 88%。失败 3例为吻合口出血 1例 ,血栓形成 2例。观察期内死亡 6例 ,原因为肺部感染、颈部脓肿、肝脏或膀胱肿瘤 ,其余 16例大鼠移植心存活均超过 3个月。 结论 改进的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手术模型具有操作简便 ,心脏缺血时间短 ,便于观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脏移植 动脉套叠吻合 套管连接技术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颈部袖套法建立小鼠-大鼠异种心脏移植模型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川 戚峰 +2 位作者 刘彤 李富新 王鹏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期816-816,共1页
背景:小动物心脏移植模型是器官移植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常用模型和重要手段,移植部位多为颈部和腹部。其中颈部异位移植最大的优点在于移植心位于颈部皮下,有利于对供心搏动情况进行直接观察,进而早期预判排斥反应的发生。目的:对小鼠-大... 背景:小动物心脏移植模型是器官移植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常用模型和重要手段,移植部位多为颈部和腹部。其中颈部异位移植最大的优点在于移植心位于颈部皮下,有利于对供心搏动情况进行直接观察,进而早期预判排斥反应的发生。目的:对小鼠-大鼠颈部异种心脏移植模型的麻醉方式、手术操作、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期建立更加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袖套法建立异位异种心脏移植模型,将小鼠供心移植到受体大鼠的右侧颈部,主要改进了摘取供心的方法,并使用小动物麻醉机进行异氟烷吸入性麻醉。模型建立分为练习、稳定和定型3个阶段。取部分实验标本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结论:模型建立练习阶段、稳定阶段和定型阶段手术成功率分别为53.33%,85.71%和96.15%,稳定及定型阶段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练习阶段(P<0.05);稳定和定型阶段手术总操作时间明显短于练习阶段(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异种心脏移植后出现供心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心肌实质损伤、间质出血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现象,较正常心脏和同系移植均有明显改变,并且有随移植术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的趋势,证实了模型的可靠性。提示小鼠-大鼠颈部异种心脏移植模型操作简便、稳定可靠,短时间内即可熟练掌握,成功率高,是研究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模型 大鼠 小鼠 袖套法 异种 临床研究 器官移植
下载PDF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初步体会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良建 陈和忠 +4 位作者 陈龙 徐激斌 张宝仁 王连才 王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90-1391,共2页
我科于2001年1月与2002年7月分别完成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2例,现将我们的初步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 心脏手术 免疫抑制剂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潇 潘铁成 陈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2-23,共2页
为了降低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技术难度及提高存活率,将Chen式术式加以改进,采用供心左肺动脉与受体右颈外静脉端端吻合。结果表明新术式降低了手术难度,7天存活率为93.3%。认为新术式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异位移植 大鼠
下载PDF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成功4例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史宏伟 鲍红光 +6 位作者 杨海基 葛亚力 斯妍娜 徐晨婕 朱健明 穆心苇 陈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53-554,共2页
关键词 同种异体 原位心脏移植 麻醉 终末期心脏 围术期
下载PDF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附1例报告)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东 王春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围手术期 手术方法 超声心动图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思海 李平 +1 位作者 潘铁成 杨辰垣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56-757,共2页
目的 探讨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进和研究心脏移植再灌注损伤及急性排异反应。方法 将Chen氏术式加以改进 ,将供心主动脉与受体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 ,进行 6 0次小鼠颈部心脏移植。结果 新方法使供心总缺血时间缩短至 30min ,7d存... 目的 探讨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进和研究心脏移植再灌注损伤及急性排异反应。方法 将Chen氏术式加以改进 ,将供心主动脉与受体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 ,进行 6 0次小鼠颈部心脏移植。结果 新方法使供心总缺血时间缩短至 30min ,7d存活率提高到 98%。结论 改进后的模型简单实用 ,提高了小鼠颈部心脏移植存活率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心脏移植 动物模型 再灌注损伤 急性排异反应
下载PDF
泡状棘球蚴感染大鼠排斥同种异体移植心脏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温浩 赵晋明 +2 位作者 邵英梅 苗玉清 买买提江.阿不都卡得尔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53-356,共4页
目的 :用 SD大鼠对 Wistar大鼠心脏移植模型 ,观察大鼠感染泡球蚴后 ,免疫系统的变化对移植心脏的影响。方法 :16只健康的 SD大鼠心脏作供心 ,8只未感染泡球蚴的 Wistar大鼠及 8只感染泡球蚴的 Wistar大鼠作受者。建立 SD大鼠对 Wistar... 目的 :用 SD大鼠对 Wistar大鼠心脏移植模型 ,观察大鼠感染泡球蚴后 ,免疫系统的变化对移植心脏的影响。方法 :16只健康的 SD大鼠心脏作供心 ,8只未感染泡球蚴的 Wistar大鼠及 8只感染泡球蚴的 Wistar大鼠作受者。建立 SD大鼠对 Wistar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分组 :(1)对照组 :SD大鼠→ Wistar大鼠 (未感染泡球蚴 ) (n =8) ;(2 )泡球蚴组 :SD大鼠→ Wistar大鼠 (感染泡球蚴 ) (n =8)。 结果 :感染泡球蚴组移植心脏平均存活时间为 (11.63± 6.0 2 ) d,对照组移植心脏平均存活时间为 (6± 0 .5 3 ) d,感染泡球蚴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较对照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泡状棘球蚴感染能造成 Th2 类细胞因子偏移 ,从而有利于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 ,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可能是造成移植排斥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棘球蚴感染 大鼠 T细胞亚群 嗜酸性粒细胞 心脏移植 同种异体移植心脏 排斥反应
下载PDF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体外循环特点(附1例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邹小明 刘亚湘 +1 位作者 黄志勇 王武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2-373,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体外循环心肌保护、血液成分保护及预防排斥反应,体外循环技巧等问题。方法对体外循 环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采用标准法该例患者进行原位心脏移植,供心热缺血时间 为0min,冷缺...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体外循环心肌保护、血液成分保护及预防排斥反应,体外循环技巧等问题。方法对体外循 环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采用标准法该例患者进行原位心脏移植,供心热缺血时间 为0min,冷缺血时间为70min,总体外循环时间为12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73min。患者已存活250d。术后患者无 排斥反应、感染、心及肝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论良好的心肌保护、血液成分保护、体外循环过程预防排斥反应及完 善的体外循环操作技巧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同种异体移植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安全性及疗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阮狄克 何勍 +10 位作者 张超 丁宇 侯黎升 陆瓞骥 孙宏慧 马远征 伍骥 李超 王德利 徐成 吴淑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9-295,共7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分析多中心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非双盲观察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临床疗效。全组共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37~58岁,...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分析多中心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非双盲观察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临床疗效。全组共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37~58岁,平均45岁。所有病例均为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7例。均经颈前入路手术行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不使用任何内固定。术后常规行血常规等化验检查,定期复查颈椎X线片、CT及MRI,分别观察椎间盘愈合情况,测量移植椎间盘信号灰度值及钆喷酸葡胺对移植椎间盘的增强成像情况。临床功能分别采用疼痛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JOA评分系统评估,全身情况采用SF-36功能量表评估。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h,平均失血量55ml。术后血常规等检查均正常,无感染、脱位等并发症。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患者颈肩及上肢疼痛VAS评分、NDI、JOA评分、SF-36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随着随访时间延长,移植椎间盘高度有下降趋势,随访120个月的患者为4.08±1.75mm,是术后即刻高度的76%;屈伸活动度与术后即刻比较有增加趋势,随访120个月的患者为9.91°±4.65°;移植椎间盘MRI信号灰度值术后即刻为0.39±0.08,随访120个月的患者为0.15±0.07(P〈0.05)。钆喷酸葡胺MRI增强扫描6h椎间盘灰度值达0.62±0.04,与增强前(0.28±0.0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椎间盘的旋转活动中心术后逐渐向椎间盘后下方移动,与术前比较在X、Y轴上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的临床应用是安全和可行的,远期虽有退变但仍能保持良好椎间高度与活动度,椎间盘营养通道得以重建,旋转活动中心趋向生理中心。是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植 同种异体 椎间盘疾患 安全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病患者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淑华 李天 +1 位作者 刘蕊 李海峰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2期32-33,共2页
对12例颈椎间盘疾病患者采用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结果术后3~4d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去除颈托开始颈椎活动度的训练,10~14d出院,出院时JOA评分14.75分,颈部前屈达10°~20°、后伸10°~15°。随访2.0~5.5年,颈部... 对12例颈椎间盘疾病患者采用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结果术后3~4d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去除颈托开始颈椎活动度的训练,10~14d出院,出院时JOA评分14.75分,颈部前屈达10°~20°、后伸10°~15°。随访2.0~5.5年,颈部前屈、后伸活动范围达6.3°~13.2°。提示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效果较好,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沟通训练、体位训练、上下床训练及镇痛处理,术后保持颈椎稳定度,早期进行颈椎活动度训练、肢体精细功能训练等,保证了手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伤病 椎间盘突出症 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