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文解字》同训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先耕 张居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01-108,共8页
立足于《说文解字》同训词来研究与之相关的同义现象、非同义现象、同义现象的同源关系以及非同义现象的分类等,有助于分析同义同训词的同源关系。分析主要从同义同训词声韵的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的依据是王力先生《同源字论》的思想,... 立足于《说文解字》同训词来研究与之相关的同义现象、非同义现象、同义现象的同源关系以及非同义现象的分类等,有助于分析同义同训词的同源关系。分析主要从同义同训词声韵的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的依据是王力先生《同源字论》的思想,按照同义同训词声韵的通转关系来判断同源关系。再将非同义同训词加以分类,分成两种情况,即"以种系属"类和"双音节名物类单纯词"。在以种系属类里又分成四种情况,并对这一类同训词做简单的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同训词 同义词 通转关系 同义同训词
下载PDF
《说文解字》中的非同义同训词研究
2
作者 李琼 《昌吉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8-70,共3页
同训现象丰富的《说文解字》中有大量的非同义同训词,此类主要包括那些数量、名目庞杂的名物类。本文将此类同训词作简单的归类整理与规范,从中亦可窥《说文解字》结构严密之一斑。
关键词 说文解字 非同义同训词 分类
下载PDF
浅探《尔雅》“同训词群”中的不同义现象
3
作者 匡鹏飞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9-21,23,共4页
“多词一训”是《尔雅》首创并使用得较多的一种训释方式 ,本文把这种训释体例中的一组被释词称为“同训词群”。按照逻辑推理 ,一个“同训词群”应该是一组同义词 ,但《尔雅》很多“同训词群”中的词语之间并不具有同义关系。本文分析... “多词一训”是《尔雅》首创并使用得较多的一种训释方式 ,本文把这种训释体例中的一组被释词称为“同训词群”。按照逻辑推理 ,一个“同训词群”应该是一组同义词 ,但《尔雅》很多“同训词群”中的词语之间并不具有同义关系。本文分析了《尔雅》里这种现象的几种表现形式 ,并认为古人混淆字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雅》 "同训词群" 不同义现象 "多词一训" 同义词 训释体 训沽学
下载PDF
看《说文解字》中的一组同训词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洁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7-31,共5页
直训中的同训是一种说解上既有优点又存在不足的一种训释方式。要想准确地把握每个被训释词区别于他词的关键所在,可充分利用当代词源学的理论及义素分析法来给每个被训释词定位,找到它们与训释词能够构成训释的内在对应关系。本文揭示... 直训中的同训是一种说解上既有优点又存在不足的一种训释方式。要想准确地把握每个被训释词区别于他词的关键所在,可充分利用当代词源学的理论及义素分析法来给每个被训释词定位,找到它们与训释词能够构成训释的内在对应关系。本文揭示出以“憂”为中心的一个小的语义场,以窥探词义的系统性之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同训词 词义特征 词义系统 训释方式 语义场 词源学
下载PDF
从《说文》同训词探寻同义双音词形成的规律
5
作者 张晓杰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19-122,共4页
《说文》同训词中的单音同义词为后代的同义双音词的语素提供了较为原始的单音同义词聚合体,客观上为同义双音词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直接的考察依据。对《说文》同训词中所涉及的发展为后代同义双音词的单音同义词作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同... 《说文》同训词中的单音同义词为后代的同义双音词的语素提供了较为原始的单音同义词聚合体,客观上为同义双音词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直接的考察依据。对《说文》同训词中所涉及的发展为后代同义双音词的单音同义词作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同义双音词的语素在同义方式上和语义结构方式上都与单音同义词有对应关系,从而探寻出同义双音词的形成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同训词 单音同义词 同义双音词 形成规律
下载PDF
《说文》同训词中的文化同训词分析
6
作者 张晓杰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63-66,共4页
对《说文》同训词中的一类——文化同训词进行具体分析,把这类同训词分为了类义词、一物异名和一般文化同训词,重点分析其负载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说文》 文化同训词 文化现象
下载PDF
试论《说文》同训词的语义问题
7
作者 卢凤鹏 张友群 《现代中文学刊》 1999年第4期44-47,共4页
《说文》是东汉许慎对先秦词义的集大成,同时也是汉语词义的源头。先秦词义主要贮存在"五经""诸子"之中,而"五经""诸子"正是古代先民生产、生活、风俗、典章制度、思想观念等的反映。《说文》... 《说文》是东汉许慎对先秦词义的集大成,同时也是汉语词义的源头。先秦词义主要贮存在"五经""诸子"之中,而"五经""诸子"正是古代先民生产、生活、风俗、典章制度、思想观念等的反映。《说文》是对先秦文献典籍词义系统进行总结性的归纳整理而成的。许慎对"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同训词 语义系统 义位 词义系统 语义特征 思想观念 汉语词义 先秦 许慎
下载PDF
《说文解字》中同训词研究
8
作者 张友群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6-19,共4页
东汉许慎《说文》一书,从创稿至最后写定历时二十二年,是许慎“平生最经心用意之作”。他采史籀、李斯、杨雄之书,博访通人,考之于师贾逵,上溯造字之源,下辨隶行草递变之迹,博采幽远,穷理尽性,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他收字是较为全面而... 东汉许慎《说文》一书,从创稿至最后写定历时二十二年,是许慎“平生最经心用意之作”。他采史籀、李斯、杨雄之书,博访通人,考之于师贾逵,上溯造字之源,下辨隶行草递变之迹,博采幽远,穷理尽性,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他收字是较为全面而系统的,从先秦至汉,大凡典籍名篇中的字(词)均收入。是我们研读古籍之津梁。所以殷韻初先生说:“惟从事研究者,终当以《说文》为基础”。(见《说文解字》前言,中华书局1985年版)这可以说,《说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义位 同训词 《说文》 段注 《说文解字》 毛传 训释 《广韵》 忡忡 语义系统
下载PDF
《说文》同训词核心义研究——以“疾”为例
9
作者 卢凤鹏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60-65,共6页
词的核心义研究是当代词汇语义学的重要内容。《说文》同训词核心义具有统摄古今词汇语义演变和词语组合的作用,通过对同训词训释词和被训释词关系的探讨,建构同训词的语义系统,分析语义系统中各义位共同的核心义,进一步考释以同训词构... 词的核心义研究是当代词汇语义学的重要内容。《说文》同训词核心义具有统摄古今词汇语义演变和词语组合的作用,通过对同训词训释词和被训释词关系的探讨,建构同训词的语义系统,分析语义系统中各义位共同的核心义,进一步考释以同训词构成的复音词的构词理据,这是当代词汇语义学在传统训诂典籍语料基础上重建和完善的一种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同训词 义位 核心义
下载PDF
《说文解字·刀部》“判”组同训词研究
10
作者 郑迅航 《汉字文化》 2022年第S01期18-20,共3页
许慎《说文解字》问世至今已有1800多年,对其进行研究的学者专家不计其数,更有多数硕、博论文,专业论文及各种专著都把《说文解字》作为研究对象,从各个角度,用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分析。本文以《说文解字·刀部》中同训为“判... 许慎《说文解字》问世至今已有1800多年,对其进行研究的学者专家不计其数,更有多数硕、博论文,专业论文及各种专著都把《说文解字》作为研究对象,从各个角度,用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分析。本文以《说文解字·刀部》中同训为“判”的字作为研究对象,从字形演变和字义的关系追本溯源挖掘“判”组同训词的本义,并考察被释词之间的关系及语义特点,从而揭示《说文解字》在释义时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判”组同训词 语义
原文传递
传统直训方法述评
11
作者 谢磊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44-48,共5页
义训是传统的三大训诂方法之一。它在传统训诂学中虽和形训、音训并列,却无疑占据着中心地位,因为训诂的目的就是要探索和解释语词的意义、探究其因果渊源、说明其孳生流变,训诂始终都是以语义为中心进行的。意义是语词的内容,文字和声... 义训是传统的三大训诂方法之一。它在传统训诂学中虽和形训、音训并列,却无疑占据着中心地位,因为训诂的目的就是要探索和解释语词的意义、探究其因果渊源、说明其孳生流变,训诂始终都是以语义为中心进行的。意义是语词的内容,文字和声音是语义的形式。运用形训,是从分析文字形体(或云语言的书面形式)入手探究词义,所以称作“因形索义”;运用声训,是从探究语音关系(或云语言的口头形式)入手探究词义,所以又称作“因声索义”,两者的最终落足点都是弄清语义。可见义训作为直接从词义本身的运动规律来探究词义的方法就更是训诂的主体方法了。黄季刚先生把传统训诂归为四类:一曰“本有之训诂”,即探究词的本义;一曰“后起之训诂”,即探究词的引申义和转化义;一曰“独立之训诂”或“说字之训诂”,即探究一个个语词的各种义项之间的关系;一曰“隶属之训诂”,即探究置身于语文之中的具体语词的具体意义。其中包括了形训、声训、义训三大方法,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殊途同归的意思。这也表明:三大方法事实上是不能绝对割裂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述评 同义词 《经义述闻》 具体意义 《尔雅》 王念孙 《说文》 同训词 第一人称代词 训诂
下载PDF
“正反同词”文字学研究举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洪飏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99-102,共4页
本文以《说文解字》和古文字中所提供的字形资料为线索,举例研究了古汉语中“正反同词”现象,考察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历史原因。
关键词 反训 正反同词 文字学举例 成因
下载PDF
谈谈中国古代的训诂纂集专书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宁 《群言》 2003年第10期24-27,共4页
训诂纂集与现代辞书中国古代的训诂材料,以三种样式保存下来,即注释材料、纂集材料和考证材料。纂集是训诂材料的一种,纂集工作是一种有目的的字、词、义的类聚工作。它的目的体现在编纂的宗旨上,编纂的宗旨简称"编旨"。纵观... 训诂纂集与现代辞书中国古代的训诂材料,以三种样式保存下来,即注释材料、纂集材料和考证材料。纂集是训诂材料的一种,纂集工作是一种有目的的字、词、义的类聚工作。它的目的体现在编纂的宗旨上,编纂的宗旨简称"编旨"。纵观训诂发展史,纂集有两类层次不同的编旨:一是为了集中使用某些材料而编纂;二是在集中某些材料之外,还要通过编纂证实某种理论。拿汉代以前的四部纂集专书来说,《尔雅》类聚同训词,目的是集中先秦古训;《方言》用标准语释方言,然后分类纂集,目的是集中方言词的语料——它们属于第一类。《说文解字》集中了秦代规范的小篆,合以古文、籀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专书 编纂 训诂材料 语言文字 类聚 中国古代 辞书学 同训词 方言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