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的同质性假设、异质性假设与企业所有权安排——两种企业治理观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连建辉 黄文锋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7-64,共8页
本文从企业行为特征的视点来分析两种不同的企业治理观。各种企业理论遵从不同的分析传统 ,形成了对企业行为特征的不同认识。新古典经济学遵从“完全竞争市场模型”范式 ,产生了企业的同质性假设 ,由此形成了股东单边治理逻辑 ;现代主... 本文从企业行为特征的视点来分析两种不同的企业治理观。各种企业理论遵从不同的分析传统 ,形成了对企业行为特征的不同认识。新古典经济学遵从“完全竞争市场模型”范式 ,产生了企业的同质性假设 ,由此形成了股东单边治理逻辑 ;现代主流的企业契约理论由于坚持新古典的分析传统 ,得出了与新古典一致的企业治理观 ;企业能力理论重新关注了企业契约的“生产性” ,产生了企业的异质性假设 ,由此可引出另一种企业治理观即合作治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性假设 异质假设 所有权安排 企业治理观 经济学分析 核心能力 合作治理 新古典经济学
下载PDF
企业同质性假设、异质性假设和企业资源的获取 被引量:4
2
作者 喻卫斌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58,共3页
企业作为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不具有实现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全部资源。因而,企业必须通过某种形式从外部获取一定的资源,而获取资源的方式和企业的性质相关。新古典经济学及交易费用理论在企业同质性假设下,认为所得资源具有可交易性,企... 企业作为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不具有实现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全部资源。因而,企业必须通过某种形式从外部获取一定的资源,而获取资源的方式和企业的性质相关。新古典经济学及交易费用理论在企业同质性假设下,认为所得资源具有可交易性,企业获取所有资源的方式完全是通过市场交易。而企业能力理论在企业异质性假设下,认为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性资源是非交易的,不能通过市场取得,因而资源的获取主要是通过网络组织实现资源的跨企业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同质性假设 企业异质假设 资源跨企业流动 资源获取 网络组织
下载PDF
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同质性假设
3
作者 焦斌龙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共3页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应深入到其内部 ,触及问题的本质。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劳动同质性假设基础上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对劳动同质性假设已有相关认识 ,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劳动同质性 。
关键词 劳动 劳动同质性假设 劳动价值论
下载PDF
企业同质性假设、异质性假设与企业性质 被引量:10
4
作者 白永秀 赵勇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83,共7页
本文通过对企业同质性假设和异质性假设的进一步探讨,认为运用企业同质性假设的抽象方法可以合乎逻辑的解释企业的契约本质和企业契约的“规制或分配性”,而企业异质性假设方法的运用可以理解企业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对企业契约的“... 本文通过对企业同质性假设和异质性假设的进一步探讨,认为运用企业同质性假设的抽象方法可以合乎逻辑的解释企业的契约本质和企业契约的“规制或分配性”,而企业异质性假设方法的运用可以理解企业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对企业契约的“生产性”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企业契约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在事实上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关企业性质认识的完整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性假设 异质假设 企业
原文传递
企业同质性与竞争优势的内生性解释 被引量:2
5
作者 乔安华 《当代经济管理》 2005年第4期31-34,共4页
竞争优势理论由于其对企业盈利水平具有突出的贡献和保证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以来就广泛地为产业界和理论界所关注。然而对于企业竞争优势来自何处,不同派别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认为,对于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探讨实... 竞争优势理论由于其对企业盈利水平具有突出的贡献和保证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以来就广泛地为产业界和理论界所关注。然而对于企业竞争优势来自何处,不同派别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认为,对于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探讨实质上与企业性质假设的争论是一致的。企业竞争优势的外生论与内生论其实对应的就是企业理论当中的企业同质性与异质性假设问题。而实证分析的结果与客观世界中的现实表明,企业是具有异质性特征的,相应的,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内生于企业之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优势 企业同质性假设 企业异质假设 内生
下载PDF
基于均衡理论的群组评价机制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崇辉 苏为华 曾守桢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90,共9页
考虑到评价对象异质化有悖于同质性假设前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均衡理论的群组评价方法。首先,测度了评价对象的差异程度,并基于此对群组进行了有效性划分,避免了非主体因素影响评价结论的公平性;其次,利用均衡理论进行分组,保证了群... 考虑到评价对象异质化有悖于同质性假设前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均衡理论的群组评价方法。首先,测度了评价对象的差异程度,并基于此对群组进行了有效性划分,避免了非主体因素影响评价结论的公平性;其次,利用均衡理论进行分组,保证了群组再划分的同质性,实现了评价结论的客观可控性;再次,通过多阶段评价技术和分子群技术,进行交互式评价和标准化修正,兼顾了评价结论的科学性与活动组织的效率;最后,给出了应用研究,通过比较表明该方法更具科学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组评价 均衡理论 同质性假设 评价机制
下载PDF
劳动力转移的择优性与中国农业发展的前景——评《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下的农业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何炼成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9-160,共2页
基于要素同质性假没,劳动力转移下的农业发展前景为发展经济学的若干经典文献所揭示。中国的经验表明,由于自然禀赋特别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匀质性,劳动力同质性假设显著地背离了事实。劳动力转移不仅是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减少过程,同... 基于要素同质性假没,劳动力转移下的农业发展前景为发展经济学的若干经典文献所揭示。中国的经验表明,由于自然禀赋特别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匀质性,劳动力同质性假设显著地背离了事实。劳动力转移不仅是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减少过程,同时伴随该过程的有劳动力质量的流失——其突出表现是以年轻化、男性化所体现的优质农业劳动力的率先转移。在劳动力择优性转移背景下,经典发展理论阐释的农业发展道路还是否有效?即在附带质量因素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还是否蕴含着农业现代化转变的必然逻辑?这是包括发展经济学经典文献在内的既有理论工具未曾涉及的问题,它又是当今中国农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郭剑雄、李志俊所著《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下的农业发展——转变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农业发展前景 劳动力转移 选择 择优 同质性假设 发展经济学 人力资本投资
原文传递
人力资本理论:一个在企业框架内的界定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广科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6,共4页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是外生的 ,因而也是宽泛和模糊的。市场里的企业实质上应为劳动力、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三者的特别合约。企业里的人力资本也因此而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而这些权能在市场化的企业里最优的实现方式即...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是外生的 ,因而也是宽泛和模糊的。市场里的企业实质上应为劳动力、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三者的特别合约。企业里的人力资本也因此而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而这些权能在市场化的企业里最优的实现方式即为张五常所主张的“分成式合约” ;实现的量 ,即人力资本的定价问题 ,在我国经理人市场尚不完善的情况下 ,可探索通过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机制及布莱克———斯科尔斯 (Black—Scholes)的期权定价模型来替代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非同质性假设 人力投资风险 人力资本 定价 企业 界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