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震地表破裂带空间分布形态的自动无损测量
1
作者 邓德贝尔 刘小利 +1 位作者 高天琪 乐子扬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9-294,共6页
设计并实现了同震地表破裂空间分布形态的无损测量方法和基于Python平台的自动测量工具,可获得与原数据同等精细程度的地表破裂带空间分布形态及宽度的测量值。以2021年青海玛多M_(W)7.4地震和1983年Idaho Lost River M_(W)6.9地震数据... 设计并实现了同震地表破裂空间分布形态的无损测量方法和基于Python平台的自动测量工具,可获得与原数据同等精细程度的地表破裂带空间分布形态及宽度的测量值。以2021年青海玛多M_(W)7.4地震和1983年Idaho Lost River M_(W)6.9地震数据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自动、精细、灵活地测量并绘制地表破裂的空间分布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震破裂带 破裂宽度 避让 自动测定
下载PDF
基于GF-1卫星影像解译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同震地表破裂带 被引量:18
2
作者 徐岳仁 陈立泽 +4 位作者 申旭辉 洪顺英 王辉 荆凤 董彦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71,共11页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震中位于平均海拔5 500m的藏北地区。本文利用国产GF-1号卫星对震前、震后数据进行对比解译,快速获取了该次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带,破裂带沿硝尔库勒盆地南缘的多个洪积扇体后缘发育,断续延伸,走向NE...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震中位于平均海拔5 500m的藏北地区。本文利用国产GF-1号卫星对震前、震后数据进行对比解译,快速获取了该次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带,破裂带沿硝尔库勒盆地南缘的多个洪积扇体后缘发育,断续延伸,走向NEE62°,以弧形断层陡坎为主,未见明显水平位错,长度约9km。阿尔金断裂在硝尔库勒盆地共发育3条分支断裂,均发育古地震破裂带,其中沿盆地北缘和中部的分支断裂未见同震破裂,最新地表破裂带位于南缘断裂的东北段。结合震后余震分布,确认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硝尔库勒南缘断裂,是青藏高原北部阿尔金断裂带西段尾端张性区的一次新破裂事件。本次应用也展现了国产高分辨率数据在中国西部高海拔地区地震应急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于田Ms7.3地 同震地表破裂 阿尔金断裂 硝尔库勒盆地 GF-1卫星
下载PDF
1879年武都南8级大地震及其同震破裂研究 被引量:50
3
作者 侯康明 雷中生 +2 位作者 万夫岭 李丽梅 熊振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5-310,共16页
近年来,通过艰苦的野外现场考察和室内相关资料的系统调研,对1879年武都南8级大震的震级、震害、烈度分布、同震破裂及其形成该事件的发震构造、形成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本文对武都南8级大震的宏观震中位置、震级及同震破... 近年来,通过艰苦的野外现场考察和室内相关资料的系统调研,对1879年武都南8级大震的震级、震害、烈度分布、同震破裂及其形成该事件的发震构造、形成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本文对武都南8级大震的宏观震中位置、震级及同震破裂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重点讨论了该历史事件同震破裂的分布范围、破裂类型、规模及其形成机制等方面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武都南地震的极震区主体位于甘肃东南部的武都与文县之间,且靠近武都南,为一呈北东东向展布的椭圆形,长轴长约70km,短轴长约30km,宏观震中位于极震区东部的堡子坝附近。(2)极震区内分布有3条向北东撒开,向南西收敛的同震破裂带。(3)主破裂带西起哈南白水江,东至固水子、透坊、稻畦子一带的白龙江沿岸。(4)同震破裂主要由地震裂缝、地震陡坎、地震鼓包、地震滑坡、堰塞湖等构造类型组成,其中以滑坡现象最为突出,保存也最为完整。(5)根据同震破裂的产生部位、几何结构和形成机制,可认为武都南地震的同震破裂带是在哈南-稻畦子-毛坡拉断裂带左旋走滑兼倾滑活动作用下形成的。(6)根据同震破裂的规模及发震断裂运动量实测数据,可以确定武都南地震震级已达8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都南地 同震破裂带 断裂 滑坡
下载PDF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 6.9地震地表破裂考察的初步结果及对冷龙岭断裂活动行为和区域强震危险性的启示 被引量:25
4
作者 韩帅 吴中海 +1 位作者 高扬 卢海峰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5-168,共14页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 6.9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断块内部,仪器震中位于海原活动断裂系西段的冷龙岭断裂带上,是该断裂系自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后再次发生M>6.5的强震。考察结果的初步总结表明,此次门源地震产生...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 6.9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断块内部,仪器震中位于海原活动断裂系西段的冷龙岭断裂带上,是该断裂系自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后再次发生M>6.5的强震。考察结果的初步总结表明,此次门源地震产生了呈左阶斜列分布、总长度近23 km的南北两条破裂,在两者之间存在长约3.2 km、宽近2 km的地表破裂空区。南支破裂(F_(1))出现在托来山断裂的东段,走向91°,长约2.4 km,以兼具向南逆冲的左旋走滑变形为主,最大走滑位移近0.4 m。北支主破裂(F_(2))出现在冷龙岭断裂的西段,总长度近20 km,以左旋走滑变形为主,呈整体微凸向北东的弧形展布,包含了走向分别为102°、109°和118°的西、中、东三段,最大走滑位移出现在中段,为3.0±0.2 m。此外,在北支主破裂中—东段的北侧新发现一条累计长度约7.6 km、以右旋正断为主的北支次级破裂(F_(3)),累计最大走滑量约0.8 m,最大正断位移约1.5 m。综合分析认为,整个同震破裂以左旋走滑变形为主,具有双侧破裂特点,宏观震中位于北支主破裂的中段,其地表走滑位移很大可能与震源破裂深度浅有关,其中的右旋正断次级破裂可能是南侧主动盘向东运移过程中拖曳北侧块体发生差异运动所引起的特殊变形现象。印度与欧亚板块近南北向强烈碰撞挤压导致南祁连断块沿海原左旋走滑断裂系向东挤出,从而引发该断裂系中的托来山断裂与冷龙岭断裂同时发生破裂,成为导致此次强震的主要动力机制。在此大陆动力学背景下,以海原左旋走滑断裂系为主边界的祁连山断块及其周边的未来强震危险性需得到进一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S)6.9地 冷龙岭断裂 同震地表破裂 海原左旋走滑断裂系统 祁连山断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