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式主义宪法观的兴起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明涛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2年第6期89-101,共13页
在我国现行宪制框架下,形式主义宪法观认为,《宪法》之外绝无宪法,以“宪法”作为其他成文法的修饰词,不利于维护《宪法》的根本法或最高法地位。从世界各国宪法例来看,宪法的“名”与“实”并非完全严格对应,名义宪法在其文本之内不能... 在我国现行宪制框架下,形式主义宪法观认为,《宪法》之外绝无宪法,以“宪法”作为其他成文法的修饰词,不利于维护《宪法》的根本法或最高法地位。从世界各国宪法例来看,宪法的“名”与“实”并非完全严格对应,名义宪法在其文本之内不能穷尽全部实质宪法,而承载实质宪法的法律文本也可能不以“宪法”命名。新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非单一宪法文本”时期;之后,随着1954年《宪法》的颁布实施,逐渐形成了将“宪法”等同于“《宪法》”的观念;1982年修宪以来,《宪法》的纲领性渐弱、法律性渐强,进一步抬升了单一宪法文本的特殊性,并结合立宪主义学说的本土化,在我国更加排斥“实质宪法”的概念。本文认为,应该坚持从形式与实质两个层面认识宪法,既不可过于对立,也不能陷于混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渊源 形式主义宪法 名义宪法 实质宪法 宪法的纲领性
原文传递
重思罗文斯坦的宪法分类学说——兼论所谓“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的问题
2
作者 杨洪斌 《现代法治研究》 2021年第1期37-44,共8页
罗文斯坦的《现代宪法论》虽然主要是一项比较政府学的研究,但由于全书都贯穿着明确的立宪主义价值立场,因此将其视为宪法理论研究亦无不可。罗氏的宪法分类学说将宪法分为规范宪法、名义宪法和语义宪法三类,从本质上说,这其实是基于&qu... 罗文斯坦的《现代宪法论》虽然主要是一项比较政府学的研究,但由于全书都贯穿着明确的立宪主义价值立场,因此将其视为宪法理论研究亦无不可。罗氏的宪法分类学说将宪法分为规范宪法、名义宪法和语义宪法三类,从本质上说,这其实是基于"权力运行的现实与宪法规范的契合程度"以及"宪法文本和立宪主义价值的契合程度"这两个方面而把宪法分为了真宪法和伪宪法,目的是为了贬斥伪宪法。因此,它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分类。罗氏的宪法分类是一种政治学意义上的分类,和我国目前的宪法教义学研究路径不能兼容,但这并不影响它对宪法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宪法 装饰性宪法 名义宪法 立宪主义 宪法教义学
原文传递
宪法如何实现对权力的控制?——基于《现代宪法论》的思考
3
作者 许瑞超 《现代法治研究》 2021年第1期53-63,共11页
从历史上看,宪法对权力的控制大体经历了祛魅、建构、复魅、重构等阶段。权力祛魅前,道德化权力主要用以论证统治者的合法性、正当性,是人格化的权力结构。权力祛魅后,权力认知从伦理、宗教、神话、迷信、道德等的内部体系中抽离出来,... 从历史上看,宪法对权力的控制大体经历了祛魅、建构、复魅、重构等阶段。权力祛魅前,道德化权力主要用以论证统治者的合法性、正当性,是人格化的权力结构。权力祛魅后,权力认知从伦理、宗教、神话、迷信、道德等的内部体系中抽离出来,通过宪法加以建构。受自由立宪主义和制宪权的影响,宪法成为权力正当性的评价标准。在罗文斯坦看来,权力在宪法的复魅指的是,集中型权力体制通过宪法掩盖专制的本质,人格化的权力结构透过宪法的意识形态纲领表现出来。根据宪法与权力现实契合的程度,宪法会有规范宪法、名义宪法、语义宪法的不同形态。权力控制实效化与规范宪法诉求是权力控制系统重构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持有者 权力受众 规范宪法 名义宪法 语义宪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