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实关系论 被引量:3
1
作者 朱炳祥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30-35,共6页
:“名”是指人类对客观事物进行命名的符号活动 ,“实”是指客观实在本身。“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 ,大体可概括为三种情况 :一是“名”与“实”存在着对应关系 ,二是“名”与“实”偏离 ,三是“名”具有生产“实”
关键词 关系 对应关系 偏离
下载PDF
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名实关系探析——以山东省Z村为例
2
作者 曹军锋 王厚森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19期24-26,共3页
乡村文旅融合是培育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乡村产业效能的重要举措。基于山东省Z村的调查发现,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一些名实不符的问题,可以通过深挖地方特色资源、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链式产业带动等举措实现名实相符,有效推动乡... 乡村文旅融合是培育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乡村产业效能的重要举措。基于山东省Z村的调查发现,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一些名实不符的问题,可以通过深挖地方特色资源、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链式产业带动等举措实现名实相符,有效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文旅融合 乡村文化
下载PDF
先秦墨家的“名实关系”与现代哲学的启示
3
作者 李天柠 《理论观察》 2023年第12期41-44,共4页
墨家认为,名和实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符号和词语等是用来描述和概括实际存在的事物的。从“名实关系”的角度来看,语言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符号系统,而且也是我们对世界进行认识和描述的工具。墨家的名学思想不仅对本体论和认识论提... 墨家认为,名和实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符号和词语等是用来描述和概括实际存在的事物的。从“名实关系”的角度来看,语言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符号系统,而且也是我们对世界进行认识和描述的工具。墨家的名学思想不仅对本体论和认识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而且对语言哲学、存在主义等问题也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最后,本文对现代哲学中存在主义等观点进行了讨论,并指出墨家的“名实关系”强调了名和实的相互关系,提示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考虑到实际存在和符号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到人类主体性和历史的影响,对于我们理解现代哲学的发展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关系 本体论 认识论 存在主义
下载PDF
中国魔幻电影繁荣背后的隐忧——兼论“魔幻”二字的名实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潘桦 李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4-77,共4页
魔幻片一词最早出在2001年美国电影研究专家严敏的一篇文章中,用来指称以《指环王》为代表的西方魔幻片。而中国魔幻片的概念从2008年开始被提出到现在普及应用,却一直存在名不副实的质疑之声。有必要从名实关系的角度厘清中西魔幻片存... 魔幻片一词最早出在2001年美国电影研究专家严敏的一篇文章中,用来指称以《指环王》为代表的西方魔幻片。而中国魔幻片的概念从2008年开始被提出到现在普及应用,却一直存在名不副实的质疑之声。有必要从名实关系的角度厘清中西魔幻片存在的差异,指出中国魔幻电影必须在内容、形式、精神三个层面都达到"魔幻"的实质,中国魔幻电影才能取得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幻片 中国魔幻电影 关系
下载PDF
公孙龙名实关系理论发微
5
作者 周光庆 《江汉学术》 2013年第1期114-119,共6页
孔子率先提出了"正名"主张,却未能从名学理论上进行深入系统的论证。真正首先从名学理论上对早已形成影响的"正名"主张进行了较为深入、较为系统之论证的人,是名家的杰出人物公孙龙,他因此而创造性地建构起了在当... 孔子率先提出了"正名"主张,却未能从名学理论上进行深入系统的论证。真正首先从名学理论上对早已形成影响的"正名"主张进行了较为深入、较为系统之论证的人,是名家的杰出人物公孙龙,他因此而创造性地建构起了在当时的中国最为新颖、最为深刻的名实关系理论。公孙龙的名实关系理论,在《名实论》中创造性地建构起来,又在《指物论》里得到了本体性的提升。其眼光之敏锐、立论之深刻、境界之高远,不仅在当时的中国是独到的,而且在许多方面还可以与西方现代语言哲学理论相互解释、相互辉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论》 《指物论》 关系
下载PDF
从名实关系看《墨经》的语言学思想
6
作者 张丽萍 余军成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12期85-89,共5页
《墨经》中蕴涵了丰富的语言学思想,它的语言学思想是围绕名实关系展开的,共有七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 墨经 关系 语言学 思想
下载PDF
《广雅疏证》以类比手法说明“名”“实”“义”关系情况浅析
7
作者 马景仑 《励耘语言学刊》 2008年第1期27-45,共19页
《广雅疏证》以类比手法所说明的“名”、“实”、“义”之间的关系,包括两种情况:一、“名”与“实”之间的关系。分为类比词前、后的两个被称事物与类比词前、后的两个称名之间的关系,以及类比词前的被称事物和称名之间与类比词后... 《广雅疏证》以类比手法所说明的“名”、“实”、“义”之间的关系,包括两种情况:一、“名”与“实”之间的关系。分为类比词前、后的两个被称事物与类比词前、后的两个称名之间的关系,以及类比词前的被称事物和称名之间与类比词后的被称事物和称名之间的关系。前者表现为具有共同特征的两个被称事物称名完全相同、称名音同或音近、称名的命名之义相同三种情况;后者表现为“同类者并得同名”、“类相近而名相假”等十一种情况。二、“名”与“义”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义相同,则名相同或音同音近”、“义相近,则名相同或音同音近”、“义相因,则名音同或音近”三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雅疏证》 类比手法 、义关系
下载PDF
试从名实关系角度理解“三个代表”
8
作者 鲁家峰 何先美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2年第2期68-71,共4页
“三个代表”的提出有其重要的现实根据、理论任务和实践要求 ,“三个代表”是关系党的前途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命题 ,必须全面把握它的精神实质 ,增强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在理论上深入研究 ,在实践中切实推进 ,切不可把“三个代表”庸俗化... “三个代表”的提出有其重要的现实根据、理论任务和实践要求 ,“三个代表”是关系党的前途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命题 ,必须全面把握它的精神实质 ,增强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在理论上深入研究 ,在实践中切实推进 ,切不可把“三个代表”庸俗化、形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关系 根据 理论任务 践要求
下载PDF
表象与本相:“铜梁”的山岳名实演变与县名建构
9
作者 聂炜鑫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35-42,共8页
唐宋以来,文献记载中的“铜梁”“铜梁县”“铜梁山”“小铜梁山”名实含混不清。梳理历朝有关记载,唐铜梁县得名应该源于小铜梁山,唐代铜梁山与小铜梁山实为两山,两宋以后总体趋势由两山逐渐混为一山,致使铜梁县得名说法混乱繁杂。实际... 唐宋以来,文献记载中的“铜梁”“铜梁县”“铜梁山”“小铜梁山”名实含混不清。梳理历朝有关记载,唐铜梁县得名应该源于小铜梁山,唐代铜梁山与小铜梁山实为两山,两宋以后总体趋势由两山逐渐混为一山,致使铜梁县得名说法混乱繁杂。实际上,在山岳名实关系复杂的表象背后,暗含的是对“铜梁”山名资源的借用。“铜梁”拥有文学、旅游、宗教等价值,从而具有丰厚的山名资源。因此,明清以后,人们出于浓厚的乡土情怀,通过模糊山岳名实、虚构山岳归属、嫁接山岳文本的方式重新建构铜梁县地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梁山 小铜梁山 铜梁县 关系 资源
下载PDF
庄、禅名实论比较研究
10
作者 李志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5-22,共8页
名实论在庄、禅二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两者皆从道的立场出发讨论名实关系,认为“道不可名”。但庄子以“名不定”和“道体浑然,万物齐一”立论,禅宗则以“文字性空”和“自性具足,无所染着”标说。两家又都承认“名”的工具性,禅宗... 名实论在庄、禅二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两者皆从道的立场出发讨论名实关系,认为“道不可名”。但庄子以“名不定”和“道体浑然,万物齐一”立论,禅宗则以“文字性空”和“自性具足,无所染着”标说。两家又都承认“名”的工具性,禅宗则更进一步从“不执空”和“随其机宜,巧施方便”的角度肯定“名”的作用。庄、禅均采用了“反逻辑”“持取对边”“随说随扫”“沉默做相”等方法“假名言道”,在各自的历史语境中又都带有话语革新的意义。庄、禅之名实思想各有渊源又互相渗透,由此共同促成了两者的共性与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禅宗 关系 比较
下载PDF
名实关系的思考——对在《山的那边》的一种解读
11
作者 肖垚 张建敏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第9期18-19,共2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第一课是王家新的一首诗歌,题目是《在山的那边》。在我读书和教学的印象中,一般第一课留给人的记忆是最深刻的,除了从记忆规律的角度考虑外,肯定还有更重要的因素,即这首诗本身在艺术和思想上能给人更多的启... 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第一课是王家新的一首诗歌,题目是《在山的那边》。在我读书和教学的印象中,一般第一课留给人的记忆是最深刻的,除了从记忆规律的角度考虑外,肯定还有更重要的因素,即这首诗本身在艺术和思想上能给人更多的启发。初一是衔接小学与中学的一个关节点,选这首诗放在篇首,自然有不可小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山的那边》 关系 解读 记忆规律 语文教材 诗歌 王家新 人教版
下载PDF
浅析中西互诠下的名实关系问题
12
作者 赵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第8期17-18,51,共3页
名实关系问题,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哲学问题,孔子、墨子、老子、庄子等大家均对该问题有过一定的阐释。与此同时,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等人也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而严谨的阐述,使得名实问题成了语言哲学的一个关键问题,并因... 名实关系问题,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哲学问题,孔子、墨子、老子、庄子等大家均对该问题有过一定的阐释。与此同时,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等人也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而严谨的阐述,使得名实问题成了语言哲学的一个关键问题,并因此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那么,如何将中西方哲学统合起来,进行中西互诠角度下的名实关系问题讨论,并探究其对于语言哲学的意义价值所在呢?该文尝试对此进行一些讨论与分析。该文章分为3部分:(1)名实关系问题在中西方古代哲学中的具体描述;(2)名实关系问题在中西方哲学中的异同分析;(3)名实关系问题的讨论对于语言哲学的影响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先秦 古希腊 中西互诠
下载PDF
先秦名实之辩的语言哲学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阳春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4-58,共5页
本文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对先秦名实之辩予以考察,认为先秦名实之辩大致表现为两种主要倾向:一是强调名实关系的相对性,这为道家学派所独持;一是强调名实关系的统一性,这为儒、墨、名、法等诸家所共识。其理论虽然看似矛盾,实则各有可取之... 本文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对先秦名实之辩予以考察,认为先秦名实之辩大致表现为两种主要倾向:一是强调名实关系的相对性,这为道家学派所独持;一是强调名实关系的统一性,这为儒、墨、名、法等诸家所共识。其理论虽然看似矛盾,实则各有可取之处,正可相互取长补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关系 中国古代
下载PDF
国家安全法的名与实——关于修订我国《国家安全法》的一点建议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跃进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19-24,共6页
我国现行的《国家安全法》是一部名实不副的法律。在《国家安全法》的修订中要做到名副其实,一方面应该根据现行《国家安全法》的内容之“实”,以及这些年专家学者关于这部法律修订的意见和建议,把其定“名”为《反间谍法》,另一方面应... 我国现行的《国家安全法》是一部名实不副的法律。在《国家安全法》的修订中要做到名副其实,一方面应该根据现行《国家安全法》的内容之“实”,以及这些年专家学者关于这部法律修订的意见和建议,把其定“名”为《反间谍法》,另一方面应该根据“国家安全”之“名”,以及当代国家安全现实和国家安全理论研究新成果,制定一部与名相副的真正的《国家安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法 法律修订 反间谍法 关系
下载PDF
先秦诸子与古希腊哲学家名实观的差异及其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冠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117,共8页
先秦诸子和古希腊哲学家都对名实关系进行过深入讨论,二者虽然有许多相通之处,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古希腊哲学家主要关注名实关系是本质的还是规定的问题,而先秦诸子则主要关注正名的重要性和名实结合的原则问题。比较而言,从对名实关... 先秦诸子和古希腊哲学家都对名实关系进行过深入讨论,二者虽然有许多相通之处,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古希腊哲学家主要关注名实关系是本质的还是规定的问题,而先秦诸子则主要关注正名的重要性和名实结合的原则问题。比较而言,从对名实关系看法的角度来审视,先秦诸子比古希腊哲学家要深刻得多;但从对后世语法学、词源学影响来看,古希腊哲学家的争论对后世影响更大,而先秦诸子对名实关系的讨论对后世则未能产生太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本质论 规定论 变则论 类比论
下载PDF
漫议“八王之乱”的“名”与“实”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校生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0-63,共4页
“八王之乱”一词 ,行用虽久 ,而理据不足。近代以还 ,诸多史家有心巧作弥缝 。
关键词 关系 宗藩战争 八王之乱
下载PDF
中国古代“名实论”的心理学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凤炎 杨鑫辉 《九江师专学报》 1998年第3期68-74,共7页
本文简要概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并详细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论的认识心理学思想和管理心理学思想。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心理学思想 种类 认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关系
下载PDF
汉语亲属称谓中“同名异实”与“异名同实”现象的语言学浅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雪萍 《甘肃高师学报》 2011年第6期51-52,共2页
纷繁复杂的汉语亲属称谓,从"名"、"实"关系来看,有同一个称谓表好几种亲属关系的"同名异实"和同一种亲属关系有好几个称谓形式的"异名同实"两种现象。从语言自身因素来看,这种语言现象的形成... 纷繁复杂的汉语亲属称谓,从"名"、"实"关系来看,有同一个称谓表好几种亲属关系的"同名异实"和同一种亲属关系有好几个称谓形式的"异名同实"两种现象。从语言自身因素来看,这种语言现象的形成受到词义、语用、方言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称谓 关系 语言学分析
下载PDF
“以……名义”格式之“名”与“实”
19
作者 李向农 钱颖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4,共7页
"以……名义"是话语交际中转换或凸显话语角色时最常用的格式,存在两种语义对立的名实关系。本文通过对其语义内涵的表里验证,考辨其名实关系的实质及其语用价值。该格式是一种典型的标示身份范畴的语言形式,说话人利用这一... "以……名义"是话语交际中转换或凸显话语角色时最常用的格式,存在两种语义对立的名实关系。本文通过对其语义内涵的表里验证,考辨其名实关系的实质及其语用价值。该格式是一种典型的标示身份范畴的语言形式,说话人利用这一格式可以改变或凸显话语身份,实施某一社会角色所具有的社会权力和话语权力,达到特定的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语用价值 话语角色 身份构建
下载PDF
恩格斯一夫一妻制思想的名实解读
20
作者 王维国 周杰 孙明丽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0-13,共4页
依据中国哲学的名实论,可以把恩格斯婚姻伦理思想中的一夫一妻制分为"名实乱"一夫一妻制与"名实当"一夫一妻制两种,而"名实乱"一夫一妻制向"名实当"一夫一妻制的演进同样需要通过"正名&qu... 依据中国哲学的名实论,可以把恩格斯婚姻伦理思想中的一夫一妻制分为"名实乱"一夫一妻制与"名实当"一夫一妻制两种,而"名实乱"一夫一妻制向"名实当"一夫一妻制的演进同样需要通过"正名"来实现。名实论为理解恩格斯的婚姻伦理思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夫一妻制 关系 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