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董仲舒名号思想简论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波 《唐都学刊》 2016年第4期23-29,共7页
董仲舒对名号思想的建构是以其天的哲学及春秋公羊学为理论基础的。名号乃"圣人所发天意",这是董仲舒在天的哲学架构中为名号构建了神圣来源;"名生于真",这是董仲舒基于对《春秋》案例的解读在名号与实际事物之间... 董仲舒对名号思想的建构是以其天的哲学及春秋公羊学为理论基础的。名号乃"圣人所发天意",这是董仲舒在天的哲学架构中为名号构建了神圣来源;"名生于真",这是董仲舒基于对《春秋》案例的解读在名号与实际事物之间建立了高度契合的相符关系。这两种观念在董仲舒思想内部并不构成矛盾,它们共同为"治天下之端"在"深察名号"的可能性构建了合理性基础,进而为立基于"深察名号"的政治实践如析名见义、返名求实、擥名责实、名伦等物等提供了权威性根据及正确性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天意 圣人 名生于真 政治实践
下载PDF
意象性思维下的名实观——兼评徐复观《名的起源问题》章节
2
作者 云龙 《阴山学刊》 2018年第1期65-69,78,共6页
立足古人意象性思维的原则可对中国古人名实观特别是名言的起源问题予以澄清。董仲舒"名生于真"点出了古人的共识,这个"真",内在包含着"意"和"象"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实构成一存在整体,而非一... 立足古人意象性思维的原则可对中国古人名实观特别是名言的起源问题予以澄清。董仲舒"名生于真"点出了古人的共识,这个"真",内在包含着"意"和"象"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实构成一存在整体,而非一外在性的逻辑认知。"名生于真"实为一"意义显明论",而非"名约论"。这种显明是通过"圣人制名"的环节来实现的,荀子的"约定俗成"的主体实为圣人,圣人是中国文化中显现"名"的人格化之"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性思维 名生于真 圣人制 约论 徐复观 的起源问题》
下载PDF
孔子“正名”与儒道精神
3
作者 云龙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2-37,共6页
孔子正名,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在价值德性上进行正本清源,为人的实现和人伦秩序的重建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正名"原则贯彻并反映了儒道两家的根本精神,区别于西方思想,儒道以存在实现论这一根本基点来理解世界,"名生于真&q... 孔子正名,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在价值德性上进行正本清源,为人的实现和人伦秩序的重建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正名"原则贯彻并反映了儒道两家的根本精神,区别于西方思想,儒道以存在实现论这一根本基点来理解世界,"名生于真"和圣人制名在于为人伦价值提供一先天之根。同时,人伦事物的价值"名分"义成为理解"名"的枢纽。价值分位作为"名"的产生之源规定了儒道两家真理和至善的一体性,人实现并转化着自身的存在,从制名到正名,最终完成有名和无名的统一,故"正名"不仅具有"正政"的政治意义,而且作为一普遍方法贯通在儒道两家价值系统的建构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儒道 名生于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