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语法视角下的名词动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新民 梁文青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2-582,共11页
文章以认知语法理论为视角,从句法和语义角度对名词动化的范畴化关系网络进行了描写和分析,并指出了名词动化的理据。名词动化需具备三个条件:有合适的即时语境;目标语言形式与潜在的可以允准它的范型构式有足够的重合;有足够高的使用... 文章以认知语法理论为视角,从句法和语义角度对名词动化的范畴化关系网络进行了描写和分析,并指出了名词动化的理据。名词动化需具备三个条件:有合适的即时语境;目标语言形式与潜在的可以允准它的范型构式有足够的重合;有足够高的使用频率。经济原则和表达压力是名词动化的一个主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动化 认知语法 范畴关系网络 理据
下载PDF
名词动化的类型及特点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冬梅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3-598,共16页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动化现象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定义名词和动词,着重说明动词和名词在概念上的不对称,并说明动名互转本质上是一种概念转喻。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文章据以描写和解释名词动化的...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动化现象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定义名词和动词,着重说明动词和名词在概念上的不对称,并说明动名互转本质上是一种概念转喻。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文章据以描写和解释名词动化的具体理论框架——概念转喻认知模型。"认知框"、"激活"和"显著度"是这个转喻模型的构成要素。最后对名词动化的现象作全面的描写和归纳,并根据转喻模型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名词动化 概念转喻
下载PDF
试析“今天你N了没有”及其类同句式中的名词动化现象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全生 张曼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4年第10期147-148,共2页
本文收集"今天你N了没有"及其类同句式中"N"位的102个名词,对它们进行语形截取、语义补足、语用延伸和认知转喻分析,认为其名词动化现象的实质是"受事名词或受事名词的简化形式转喻整个事件",并认为语境... 本文收集"今天你N了没有"及其类同句式中"N"位的102个名词,对它们进行语形截取、语义补足、语用延伸和认知转喻分析,认为其名词动化现象的实质是"受事名词或受事名词的简化形式转喻整个事件",并认为语境对于此类句式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天你N了没有” 名词动化 转喻 语境
下载PDF
现代英语名词动化及其修辞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白解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20-122,共3页
当今社会中,英语的词类转换现象在不断增加,而名词转化为动词又是现代英语转类法构词中最活跃的一种。所谓名词动化,就是通过词类转换法,不需要另外再加词尾就直接把一个词从名词转换成动词,从而使该词具有新的意义和功能,成为一个新的... 当今社会中,英语的词类转换现象在不断增加,而名词转化为动词又是现代英语转类法构词中最活跃的一种。所谓名词动化,就是通过词类转换法,不需要另外再加词尾就直接把一个词从名词转换成动词,从而使该词具有新的意义和功能,成为一个新的动词。这是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因为各种语言一般都是先有名词而后产生其他词类的。英语发展到今天,它已逐步从一种综合性语言转变成一种分析性语言。与综合性语言不同,分析性语言由于词尾的曲折变化已经基本消失,词的类别主要是取决于它的句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动化 现代英语 修辞效果 词类转换 分析性语言 综合性语言 当今社会 词例 句法功能
下载PDF
评名词动化的几个公式
5
作者 林延君 范英爽 黄竞 《长春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63-66,共4页
通过评析古汉语词类活用研究中有关名词动化的几个公式 ,全面分析了名词在各种语言环境中 ,与相邻词或词组所构成的各种语法关系 ,指出公式的错误在于把词与词的局部关系 ,视为全部联系 ,看作唯一的语法关系 ,从而使学生误以为只要找到... 通过评析古汉语词类活用研究中有关名词动化的几个公式 ,全面分析了名词在各种语言环境中 ,与相邻词或词组所构成的各种语法关系 ,指出公式的错误在于把词与词的局部关系 ,视为全部联系 ,看作唯一的语法关系 ,从而使学生误以为只要找到某种标志 ,就可以断定名词动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名词动化 词类活用 语法 关系
下载PDF
现代汉语名词动化浅探
6
作者 徐慧 《语文知识》 2013年第3期127-128,共2页
名词动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名词直接用作动词,具有动词的特性,表示与该动词有关的活动特点、性质特性的动作、行为和发展变化。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汉语名词动化的特点、意义和研究现状,并采用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分析法分析现代... 名词动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名词直接用作动词,具有动词的特性,表示与该动词有关的活动特点、性质特性的动作、行为和发展变化。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汉语名词动化的特点、意义和研究现状,并采用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分析法分析现代汉语名词动化的特点、意义,希望能对人们的言语实践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动化 研究情况 特点 意义
下载PDF
谈能愿动词后的名词动化
7
作者 林延君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0年第2期94-95,共2页
有些语法专著和文章认为,名词只要放在能愿动词的后面,就能活用为动词。我认为,这种提法和判断方法是不科学的。能愿动词后名词动化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因为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我认为,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这仅仅是词与词的组合形式,并... 有些语法专著和文章认为,名词只要放在能愿动词的后面,就能活用为动词。我认为,这种提法和判断方法是不科学的。能愿动词后名词动化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因为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我认为,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这仅仅是词与词的组合形式,并不表明语法关系,与名词动化没有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愿 名词动化 语法关系 组合形式 判断方法 语法特点 谓语 词组 语言环境 主语
下载PDF
名词动化刍议
8
作者 林青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5期78-80,共3页
名词动化是古汉语中极为常见而又较为复杂的语法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讲解的次数一般也比较多,但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仍常常难以识别和理解。试看下列句:(1)(相如)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归壁于赵。《史记·廉蔺列传》(2)宗... 名词动化是古汉语中极为常见而又较为复杂的语法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讲解的次数一般也比较多,但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仍常常难以识别和理解。试看下列句:(1)(相如)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归壁于赵。《史记·廉蔺列传》(2)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例(1)中“衣褐”的“衣”字语用为动词,解释为“穿”的意思,学生一般比较熟悉;而对例(2)中的“端章甫”,则理解起来就有困难.“端”是礼服,“章甫”是礼帽,原来都是名词,动化后,本应是“穿”、“戴”的意思,但实际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动化 章甫 结合体 作行为 补语 礼帽 宾语 语法特性 语法现象
下载PDF
网络语言中的单音节名词动化现象——以“水”为例
9
作者 魏玮 《科教文汇》 2019年第5期70-71,共2页
网络语言中如"水""粉""奶"等单音节名词会产生动化的现象。本文先从历时层面以"水"为例研究其演变过程,再从认知学、语用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网络语言 单音节词 名词动化
下载PDF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探讨名词动化规律——与廖振佑同志商榷
10
作者 林延君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54-60,共7页
本文在占有大量语言材料基础上,分析当前语言学界有关名词动化规律所存在的错误认识,并指出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根源。
关键词 名词动化 介宾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 能愿 古代汉语 宾关系 哲学探讨 “所”字结构 语法关系
下载PDF
英语名词的动化——基于认知转喻和隐喻机制的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静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4-78,共5页
文章从认知角度出发,运用转喻和隐喻理论对英语中名词动化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名词动化的认知过程,以及认知转喻机制和隐喻机制如何在名词动化过程中发生作用。
关键词 名词动化 转喻机制 隐喻机制
下载PDF
名词动用的语音条件
12
作者 朱同 《高校教育管理》 1984年第1期65-66,共2页
在文言实词活用语法现象里,名词动用是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但迄今为止.我们对它的研究只限于语法平面.如果我们承认上古文言基本是当时口语的实录,是一种形诸笔端的有声行为,那就不能不进一步探讨名词动用的语音机制.因为,在一定语法场... 在文言实词活用语法现象里,名词动用是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但迄今为止.我们对它的研究只限于语法平面.如果我们承认上古文言基本是当时口语的实录,是一种形诸笔端的有声行为,那就不能不进一步探讨名词动用的语音机制.因为,在一定语法场中某个动化名词所传递的动作信息,尽管受到语境和句法多种因素的制导,最终还是通过这个名词的语音载体输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 语音机制 名词动化 相关 附载 定语 声行为 条件 秦王 甲义
下载PDF
人体器官名词“足”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素芬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09-113,共5页
在特定的语境下,名词通常会发生词类转变并产生意义转变。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突显理论,对古汉语中人体器官名词"足"在动化及意义转变方面进行认知分析,为"足"字的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提供认知依据。
关键词 突显观 名词动化 意义转变
下载PDF
人体器官名词认知转喻研究
14
作者 夏素芬 夏日光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34-38,共5页
在一定的语境中,古汉语里部分人体器官名词会出现名词动化和意义嬗变现象,准确掌握这一语言规律,是正确理解人体器官名词深层意义的关键。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理论为指导,对古汉语中数个人体器官名词动化的现象进行认知分析,以揭... 在一定的语境中,古汉语里部分人体器官名词会出现名词动化和意义嬗变现象,准确掌握这一语言规律,是正确理解人体器官名词深层意义的关键。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理论为指导,对古汉语中数个人体器官名词动化的现象进行认知分析,以揭示转喻对器官名词在动化及意义转变方面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名词动化 认知框架
下载PDF
英语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14
15
作者 袁彩虹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物词汇 象征意义 英语修辞 名词动化 或事物 修辞手法 英语词汇学 性格特征 作特征 《英汉翻译教程》
下载PDF
网络流行语“泪”的动词用法及其相关构式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娜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第8期136-138,共3页
在网络语言里,“泪”开始用为动词,并构成“泪奔”等新词,广泛运用于网络交际,甚至日常口语中。借助网络的强势渗透能力,“泪”获得了一部分与表情动词相似的结构方式,如“×一个”“×中”等,并呈现继续扩展的趋势。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名词动化 泪奔
下载PDF
使动、意动用法辨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7-90,共4页
使动、意动用法辨析刘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两种习见的语法现象,它们结构形式相同而所表达的意义完全不同,对此,语法学界早已有确当的论述,无庸赘言。但是,这两者如何区分辨认,却似乎很少有人深入讨论,一般的古汉语语... 使动、意动用法辨析刘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两种习见的语法现象,它们结构形式相同而所表达的意义完全不同,对此,语法学界早已有确当的论述,无庸赘言。但是,这两者如何区分辨认,却似乎很少有人深入讨论,一般的古汉语语法书和教材也没有提出科学可行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法 形容词 名词动化 使用法 后一分句 《史记·淮阴侯列传》 宾语 能愿 前一分句 韩非子
下载PDF
英语语言中独特的“身体动作”
18
作者 李京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91-93,共3页
关键词 英语语言 身体 名词动化 finger 现代汉语 语言学习者 握成拳头 词短语 五个手指
下载PDF
谈词类活用的修辞特征
19
作者 林海燕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8期134-135,共2页
词类活用与其他语法现象相比较,所不同的是它具有鲜明的修辞特征。为了追求用最简明的语言准确地表达思想的基本要求,古人在语言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突破语法常规,用甲类词临时代替乙类词。文章列举专有名词动化、动词及形容词活用为名... 词类活用与其他语法现象相比较,所不同的是它具有鲜明的修辞特征。为了追求用最简明的语言准确地表达思想的基本要求,古人在语言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突破语法常规,用甲类词临时代替乙类词。文章列举专有名词动化、动词及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等词类活用现象,说明词类活用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类活用 修辞 名词动化 名词做状语
下载PDF
《雅》《颂》中的语法歧义(上)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维琦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2年第2期34-42,共9页
0.1 对古汉语语言现象的理解,存在着许多分歧。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分歧之所在,有助于将古汉语的研究推向深入。对于消除歧义,正确理解古代文献,也会有相当的益处。 0.2 古代汉语文献浩繁,以古汉语总体为对象,这是人们研究古汉语总... 0.1 对古汉语语言现象的理解,存在着许多分歧。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分歧之所在,有助于将古汉语的研究推向深入。对于消除歧义,正确理解古代文献,也会有相当的益处。 0.2 古代汉语文献浩繁,以古汉语总体为对象,这是人们研究古汉语总的目标。但个人着手研究,如果想取得可靠的成果,似乎应先进行断代研究,从一本一本的著作开始。笔者想从《诗经》开始,而本文则只限于从《雅》《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歧义 古汉语 语言现象 能愿 正确理解 注家 名词动化 分歧 宾式 偏正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