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词转动词的认知语用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辛斌 赵旻燕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0-93,共4页
借助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名词转动词这种现象作出解释。从认知基础来看,名词转动词实际上是用事物概念来转指关系概念,是一种"概念转喻"。在概念转喻的认知模型中,由于名词转动词必须有事物和动作两... 借助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名词转动词这种现象作出解释。从认知基础来看,名词转动词实际上是用事物概念来转指关系概念,是一种"概念转喻"。在概念转喻的认知模型中,由于名词转动词必须有事物和动作两个要素,所以它们一般与事件认知框有关。在同一个认知框中,显著度对参照点的选择和目标的确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显著度受语境与主观因素的影响。名词转动词的语境依赖性较高,使用它往往能达到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转动词 语用分析 认知语言学 概念 认知框
下载PDF
汉语名词转动词的论元指称义弱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安 张全生 邢欣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20年第1期14-20,共7页
文章用生成语法中的论元与语义角色分析理论揭示现代汉语名词转动词的动因是名词指称义弱化,转为属性义、状态义及动作义,做论元的功能消失,转化为动词;转化过程呈现连续统特征;历时演变的结果是部分名词和转化动词分化,在形式上可成为... 文章用生成语法中的论元与语义角色分析理论揭示现代汉语名词转动词的动因是名词指称义弱化,转为属性义、状态义及动作义,做论元的功能消失,转化为动词;转化过程呈现连续统特征;历时演变的结果是部分名词和转化动词分化,在形式上可成为两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转动词 论元 连续统 指称义 弱化
下载PDF
暗喻辞格与词汇转类──兼谈英语名词转类动词的修辞功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司显柱 徐梅生 《山东外语教学》 2000年第2期39-40,,5,,共3页
暗喻是英语中一种常见辞格,是个修辞概念;名词转类用作动词是英语词汇构成的一种常见手段,类归词汇学范畴,表面上,两者看不出有什么关联。本文通过对英语中反映这两种现象的语言事实-例句的分析和描写,证明了暗喻与名词转类动词... 暗喻是英语中一种常见辞格,是个修辞概念;名词转类用作动词是英语词汇构成的一种常见手段,类归词汇学范畴,表面上,两者看不出有什么关联。本文通过对英语中反映这两种现象的语言事实-例句的分析和描写,证明了暗喻与名词转类动词间的客观联系及其后者所具有的修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喑喻 名词动词 英语 辞格 词汇 修辞
下载PDF
英语名转动词的系统功能语法阐释
4
作者 赵旻燕 曾梦蕊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1-75,共5页
文章主要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讨论了名转动这一语言现象的深层机理:名词转用作动词在词汇语法层次上的形式转变,必然有语义层次为其提供功能基础,即环境或参与者成分进入过程;而其动因就是及物系统内部各功能之间的隐喻,以及这种隐喻... 文章主要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讨论了名转动这一语言现象的深层机理:名词转用作动词在词汇语法层次上的形式转变,必然有语义层次为其提供功能基础,即环境或参与者成分进入过程;而其动因就是及物系统内部各功能之间的隐喻,以及这种隐喻在词汇语法层上的体现。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名词转用为动词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转动词 及物性 体现 语法隐喻
下载PDF
“异构同功”“同构异义”与“同形异构”——汉语复合动词名词化转指的语义、语法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苏宝荣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28,共4页
汉语复合动词名词化转指所形成的“名动词”,是汉语语法学研究与词汇学研究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对汉语复合动词名词化转指语义、语法变化的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归纳出汉语复合动词名词化转指的类型,揭示其内部结构及其语义、语法特征... 汉语复合动词名词化转指所形成的“名动词”,是汉语语法学研究与词汇学研究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对汉语复合动词名词化转指语义、语法变化的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归纳出汉语复合动词名词化转指的类型,揭示其内部结构及其语义、语法特征,并探讨了汉语复合动词名词化转指的成因及其分布情况,对词汇学与语法学研究及汉语语文辞书编纂,都具有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复合词 动词名词 语义语法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