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谊、切劘与复雅诗盟:“后七子”结社的由隐及显
1
作者 魏柔嘉 《励耘学刊》 2023年第1期175-198,386,共25页
“后七子”结社的始末,经徐朔方、廖可斌、郑利华、周颖等学人的考索,已较为明晰,但诸子在结社前已具有的人际关系、与谢榛的重要分歧以及作为正式结社标志的《五子诗》与“前七子”的关联等问题仍需考证。通过对诸子文集的阅读,结合《... “后七子”结社的始末,经徐朔方、廖可斌、郑利华、周颖等学人的考索,已较为明晰,但诸子在结社前已具有的人际关系、与谢榛的重要分歧以及作为正式结社标志的《五子诗》与“前七子”的关联等问题仍需考证。通过对诸子文集的阅读,结合《登科录》《明实录》等史籍文献,考证宗臣的父亲和王世贞的父亲是乡试同年,梁有誉、徐中行在任职刑部前就与进士同年宗臣往来唱和,吴国伦与王世贞为门生与座主之子的关系;谢榛赞同袭用古人诗句并进行改写,而王世贞、李攀龙则认为这属于剽窃模拟,这是谢榛与王、李诸子的重要分歧;《五子诗》的创作继承自何景明的《六子诗》,后者与诸子的《五子诗》在内容上存在互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七子 诗学分歧 《五子诗》 复雅传统
下载PDF
李先芳与“后七子”公案辨诬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86,共5页
在明中叶第二次诗文复古运动中,李先芳参与的时间要早于李攀龙之外的其他六人,且有引介王世贞之功,可谓诗社先驱,却名不在“七子”之列,而被置于“广五子”之中。此事作为一桩公案被钱谦益等人借为攻击后七子的口实而加以渲染。事实上,... 在明中叶第二次诗文复古运动中,李先芳参与的时间要早于李攀龙之外的其他六人,且有引介王世贞之功,可谓诗社先驱,却名不在“七子”之列,而被置于“广五子”之中。此事作为一桩公案被钱谦益等人借为攻击后七子的口实而加以渲染。事实上,所谓李先芳的被摈弃,有外部时空条件的限制:加入刑部诗社后不久即离京外放,在七子集团形成之前未参与活动;也有他自身的原因,一是诗文创作才力不逮,二是为人轻薄放浪,对诗社态度迟疑动摇,而并非李攀龙等人有意摈之。李先芳诗名藉甚却成就不高,然也有不少诗思秀发之作,亦齐鲁间一才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诗文 后七子 广五子 李先芳
下载PDF
后七子诗法理论探析——以王世贞、谢榛相关论说考察为中心 被引量:5
3
作者 郑利华 《中国韵文学刊》 2009年第3期21-30,72,共11页
后七子特别是王世贞、谢榛极力为之声张的诗歌法度规则,全面涉及诗之声律和结构问题,在相关的审美准则上呈现谨严和细密化的特点,此尤显于他们对诗歌用韵、平仄以及篇章句字之法的系统阐析,其中既包含了对传统诗法的汲取,也融合了他们... 后七子特别是王世贞、谢榛极力为之声张的诗歌法度规则,全面涉及诗之声律和结构问题,在相关的审美准则上呈现谨严和细密化的特点,此尤显于他们对诗歌用韵、平仄以及篇章句字之法的系统阐析,其中既包含了对传统诗法的汲取,也融合了他们各自独到的审美见解,尤在诗法的一端,进一步将技艺性的规则或方法纳入他们重点关注的视界,为文学"技巧概念"趋于加强的一种显在表征。同时说明,在相继崛起于明代中叶文坛的七子一派中间,愈益皈向于文学本体意义上的艺术经营,成为诸子体认文学价值的重要路径,也在某种意义上展现了他们维护文学自身审美特性的原则立场,就后七子来说,特别是王、谢在诗法问题上展开系统的阐述,以格外严细的标准相责求,则更不能不作如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七子 诗法理论 价值取向
下载PDF
积学、精思、悟入:后七子诗学理论中的创作径路与境界说阐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利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98,共8页
检视后七子的诗学理论系统,不仅从探索创作径路的角度,主张"积学"的修习之道与"精思"的锻炼之工,并且基于追求创作理想之境的诗学立场,强调悟入这一创作主体的自觉活动,进而达成在对一种高度技巧化的诗歌语言秩序... 检视后七子的诗学理论系统,不仅从探索创作径路的角度,主张"积学"的修习之道与"精思"的锻炼之工,并且基于追求创作理想之境的诗学立场,强调悟入这一创作主体的自觉活动,进而达成在对一种高度技巧化的诗歌语言秩序的理解与组织的基础上,工致而不失自然地表现其各自的审美体验,从不同的层面显示了诸子归至诗歌本体而格外注重艺术经营的一种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七子 诗学理论 径路 境界
下载PDF
略论后七子派后期诗歌运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圣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1-115,共5页
万历初期 ,后七子派规模急剧膨胀 ,呈现短期中兴 ,发生界内新变。王世贞晚年学道逃禅 ,疏冷笔砚 ,推崇诗歌“性灵”。新安诗群、末五子构成派中两大新人群体 ,新安诗群之兴与徽州“商而士”世风和汪道昆的推毂关联尤为密切 ;末五子的屠... 万历初期 ,后七子派规模急剧膨胀 ,呈现短期中兴 ,发生界内新变。王世贞晚年学道逃禅 ,疏冷笔砚 ,推崇诗歌“性灵”。新安诗群、末五子构成派中两大新人群体 ,新安诗群之兴与徽州“商而士”世风和汪道昆的推毂关联尤为密切 ;末五子的屠隆、赵用贤追求“性灵”文学 ,其“自适己性”、“师心独运”诗观可称公安派诗论的同声前奏 ,李维桢、胡应麟虽擅长论诗 ,但保守色彩较重。后七子派随着王世贞、汪道昆的谢世走向衰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七子 新变 王世贞 新安诗群 末五子
下载PDF
明代“后七子”结社问题考论 被引量:1
6
作者 顾国华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2-176,共5页
"后七子"是明代文学复古社团的称谓,其成员构成前后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起初结社时,诸子只是以"五子"、"六子"相称,"七子"的称呼最早是吴国伦在1552年提出的。"后七子"结社的... "后七子"是明代文学复古社团的称谓,其成员构成前后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起初结社时,诸子只是以"五子"、"六子"相称,"七子"的称呼最早是吴国伦在1552年提出的。"后七子"结社的特点比较明显,它正好处于文学复古的大背景之下,与"前七子"后先相继,若出一轨。明代复古派文人结社持续时间最长,约为一个世纪,掀起了明代文人结社的第一次浪潮,对明代文坛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七子 结社 复古
下载PDF
天一阁所藏孤本戏曲《后七子》作者及本事考论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晓兰 《文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81-98,共18页
天一阁所藏《复庄今乐府选》中收录的剧本《后七子》为孤本,其作者署名为"拥书主人"。学界长期对该剧作者及内容语焉不详,或者叙述有误。本文据清代洪礼撰辑的《郭西小志》一书,考证出该剧作者为汪熷,系《长生殿》作者洪昇之高足,曾... 天一阁所藏《复庄今乐府选》中收录的剧本《后七子》为孤本,其作者署名为"拥书主人"。学界长期对该剧作者及内容语焉不详,或者叙述有误。本文据清代洪礼撰辑的《郭西小志》一书,考证出该剧作者为汪熷,系《长生殿》作者洪昇之高足,曾为洪昇《长生殿》及《续稗畦集》作序。另据《郭西小志》载,汪熷共作九种传奇,除《后七子》外,另有《鸳鸯记》《勘离骚》《双奇会》《百卉亭》《升平乐事》《贤星序》《典午春秋》《奇节》,其中后四种剧目未见戏曲目录著录,可补曲史之阙。《后七子》一剧写明代嘉靖七子结社始末,以谢榛为中心,剧中所记人事,大多取材于史传或文人笔记,历历可考。揭橥该剧作者及本事有助于推动研究《长生殿》作者洪昇的生平、思想及明代后七子的生平和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七子 拥书主人 汪熷 谢榛 嘉靖七子
下载PDF
明代后七子复古诗学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效柱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4期170-172,共3页
后七子是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的诗文流派,以李攀龙、王世贞和谢臻的影响最大,主要继承了前七子的思想,推崇格调是他们诗学思想的共同特征,对拟古方法的研究更加细致和深入,对各种体制的创作方法和创作形式作了更加具体而丰富的阐释,修正... 后七子是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的诗文流派,以李攀龙、王世贞和谢臻的影响最大,主要继承了前七子的思想,推崇格调是他们诗学思想的共同特征,对拟古方法的研究更加细致和深入,对各种体制的创作方法和创作形式作了更加具体而丰富的阐释,修正和发展了前七子的诗学理论,将复古主义推向了新的高潮,但是他们的创作以拟古为特征,某些拟古过甚的作品陷入了为拟古而拟古的泥潭,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对后七子作不加分析的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七子 复古 探究
下载PDF
论王世贞诗文主张的形成与后七子的结盟 被引量:1
9
作者 郦波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14-117,共4页
作为明代后七子复古这动的领袖之一,王世贞复古思想的形成既有很大程度的被动因素,又有一定程度的主动因素。李攀龙的影响是王世贞思想启蒙的根源,而后七子的结盟则最终从多个层面促使了其复古思想的全面形成。
关键词 王世贞 李攀龙 后七子 复古思想 文学主张 文学研究 明代 思想影响
下载PDF
“前后七子”推动唐诗经典化的路径及其特征
10
作者 高微征 李志忠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8-90,94,共4页
明代"前后七子"对唐诗的推崇进一步确立了唐诗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其实现途径包括:他们结成文学团体进行诗歌评论,并创作了大量学习唐诗的作品;通过编辑选本传播唐诗,通过撰写论诗专著、杂记表述学习唐诗应当遵从的原则。... 明代"前后七子"对唐诗的推崇进一步确立了唐诗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其实现途径包括:他们结成文学团体进行诗歌评论,并创作了大量学习唐诗的作品;通过编辑选本传播唐诗,通过撰写论诗专著、杂记表述学习唐诗应当遵从的原则。这一文学现象的特点是:与当时的社会复古思潮紧密契合;贬抑宋元文学;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经典化 “前后七子
下载PDF
明代后七子诗学理论探析
11
作者 王顺贵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1-65,共5页
明代后七子是明代重要的诗歌流派,其诗学理论在中国诗歌理论史上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是向诗歌本体的复归。研究他们的诗歌理论,对于当代文学理论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后七子 意象 格调 主体建构 感兴
下载PDF
唐宋派与后七子关系新论
12
作者 蒋鹏举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年第4期54-57,共4页
“唐宋派”与“后七子”(秦汉派)是由明代中叶复古思潮向晚明性灵思潮过渡阶段的两个文学流派,两派在入文精神上存在着相通之处:尊情反理;在文学主张上存在着一定差异,但人文精神的一致性,促成两派走向互容,成为推动文学发展的... “唐宋派”与“后七子”(秦汉派)是由明代中叶复古思潮向晚明性灵思潮过渡阶段的两个文学流派,两派在入文精神上存在着相通之处:尊情反理;在文学主张上存在着一定差异,但人文精神的一致性,促成两派走向互容,成为推动文学发展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派 后七子 尊情反理 互容
下载PDF
浅论后七子的内部纷争及其影响
13
作者 王承丹 《临沂师专学报》 1996年第1期52-56,62,共6页
浅论后七子的内部纷争及其影响王承丹明代文学史上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由前、后七子及其追随者们的倡导并促成的诗文复古运动。它从酝酿产生到衰微终结几乎与整个朱明王朝相始终,其左右文坛风气的辉煌时期亦达百年之久,... 浅论后七子的内部纷争及其影响王承丹明代文学史上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由前、后七子及其追随者们的倡导并促成的诗文复古运动。它从酝酿产生到衰微终结几乎与整个朱明王朝相始终,其左右文坛风气的辉煌时期亦达百年之久,这不仅在明代即使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七子 李攀龙 王世贞 内部纷争 诗文复古 《列朝诗集小传》 前七子 复古运动 诗文理论 明代诗文
下载PDF
吴中后七子之一曹楙坚生平事迹与创作考
14
作者 彭国忠 《明清文学与文献》 2016年第1期266-282,共17页
曹楙坚生于乾隆五十一年,卒于咸丰四年。早岁在云南生活19年,对其诗歌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一生十次参加乡试,于道光十二年进士及第。改庶吉士,散馆任郎官十年,道光二十七年授刑部主事。咸丰初,任工科给事中。咸丰四年,由湖北盐法... 曹楙坚生于乾隆五十一年,卒于咸丰四年。早岁在云南生活19年,对其诗歌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一生十次参加乡试,于道光十二年进士及第。改庶吉士,散馆任郎官十年,道光二十七年授刑部主事。咸丰初,任工科给事中。咸丰四年,由湖北盐法道升湖北按察使。太平军攻陷武昌城,遇难。诗歌唐宋兼学,尤其服膺苏轼。词学南宋,尤近张炎,所作文生于情,字句稳惬。著有《昙云阁诗集》。名列“吴中后七子”、“吴中十子”。是清代嘉道时期具有声誉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楙坚 《昙云阁诗集》 吴中后七子
下载PDF
明“后七子”结社始末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庆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86-92,共7页
明“后七子”结社始末考李庆立紧承明“前七子”而崛起于嘉靖、隆庆和万历初年文坛的“后七子”,再次掀起了声势炬赫的夏古浪潮。其流风余韵,何止于有明中晚期?这是一个有组织、有纲领、有理论、有创作实践的地地道道的文学社团和流... 明“后七子”结社始末考李庆立紧承明“前七子”而崛起于嘉靖、隆庆和万历初年文坛的“后七子”,再次掀起了声势炬赫的夏古浪潮。其流风余韵,何止于有明中晚期?这是一个有组织、有纲领、有理论、有创作实践的地地道道的文学社团和流派。对于它,前哲时贤虽时有案述,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李攀龙 后七子 《列朝诗集小传》 《宗子相集》 墓志铭 “七子” 古文辞 《明史》 吴国
下载PDF
论嘉道年间的吴门后七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玉媛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76-80,共5页
清嘉庆、道光年间,以朱绶、王嘉禄等七人为代表的吴中诗人,受先贤吴翌凤的影响,在陈文述的推扬下,因不满袁枚性灵说产生的诗学流弊,重提沈德潜的诗学,强调独创,他们与沈德潜晚年弟子吴中七子相对应,被视为吴门后七子。后七子受时代背景... 清嘉庆、道光年间,以朱绶、王嘉禄等七人为代表的吴中诗人,受先贤吴翌凤的影响,在陈文述的推扬下,因不满袁枚性灵说产生的诗学流弊,重提沈德潜的诗学,强调独创,他们与沈德潜晚年弟子吴中七子相对应,被视为吴门后七子。后七子受时代背景、诗学观和个性的影响,诗学创作具有明显的苦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后七子 诗学观 诗歌成就 苦吟
下载PDF
“后七子”内部分化的一桩著名公案──李、谢之争考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庆立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4期66-70,共5页
关键词 李攀龙 王世贞 内部分化 《宗子相集》 后七子 于鳞 《列朝诗集小传》 《四库全书》 钱谦益 公案
下载PDF
集序书写与“后七子”文学思想的构筑、演变
18
作者 王润英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3-92,共10页
明代正德以后,诗文集数量剧增,集序的书写因之发生改变。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复古文盟此期正叱咤文坛,撰作了大量集序。文盟组建初期,他们通过书写强势掌控集序文意,阐扬和宣传复古文学思想;至中期,构件化的集序书写,助力... 明代正德以后,诗文集数量剧增,集序的书写因之发生改变。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复古文盟此期正叱咤文坛,撰作了大量集序。文盟组建初期,他们通过书写强势掌控集序文意,阐扬和宣传复古文学思想;至中期,构件化的集序书写,助力“后七子”完成团体经典思想的建构;后期由王世贞独自携领文盟,集序书写遭遇复杂的新语境,但也因此为复古文学思想注入了新元素。作为明代集部文献剧增新生态下迅速突起的文体,集序通过富于时代特色的书写,直接参与和作用于“后七子”文学思想的构筑和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序 后七子 复古 王世贞
下载PDF
后七子和明末文人的唐诗观——明代唐诗批评史研究之二
19
作者 朱易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88-94,98,共8页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谢榛、李攀龙、王世贞等人结社,文坛上再次出现了一个复古高潮,同时,尊崇盛唐诗歌也又一次掀起了热浪。后七子的唐诗观并不完全一致,论诗主张也大有径庭。但总体上仍然可以看出两条清晰的发展线索:一条是承前七子旧...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谢榛、李攀龙、王世贞等人结社,文坛上再次出现了一个复古高潮,同时,尊崇盛唐诗歌也又一次掀起了热浪。后七子的唐诗观并不完全一致,论诗主张也大有径庭。但总体上仍然可以看出两条清晰的发展线索:一条是承前七子旧说严格遵循传统格调派唐诗观的途径;另一条是对传统格调派唐诗观的修正和改良。因此,从唐诗批评史上看,后七子的唐诗观仍应算作明代格调派唐诗观发展时期的后一阶段。这一阶段孕育着格调派唐诗观的蜕变。(参阅拙作《明代格调派唐诗观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调派 唐诗观 王世贞 盛唐诗歌 后七子 格调论 胡应麟 明代 李攀龙 诗歌风格
下载PDF
“前后七子”
20
《远程教育杂志》 1985年第3期19-19,共1页
文学史上常提到的“前后七子”,是指明代从弘治到嘉靖年间先后形成的两个文学集团。他们以“复古”为旗帜,在批判了以“三杨”(杨荣、杨溥和杨士奇)为代表的专事粉饰现实、歌功颂德、为最高统治阶层服务的“台阁体”,并取代其统治... 文学史上常提到的“前后七子”,是指明代从弘治到嘉靖年间先后形成的两个文学集团。他们以“复古”为旗帜,在批判了以“三杨”(杨荣、杨溥和杨士奇)为代表的专事粉饰现实、歌功颂德、为最高统治阶层服务的“台阁体”,并取代其统治地位之后,曾称雄文坛数十年。他们有一定的历史功绩。但是,他们在文学发展观上所宣扬的“文学倒退论”和文学创作观上的拟古主义,却给文坛带来很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七子 统治地位 文学创作观 文学发展观 文学集团 嘉靖年间 歌功颂德 历史功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