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后三十年发展面临四大难题
1
作者 陈永昌 《北方经贸》 2009年第10期1-2,共2页
新中国经历了6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展望未来30年的发展,必须要解决四大难题。一是解决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问题;二是解决生态与环保危机问题;三是解决两极分化问题;四是解决旧体制制约问题。
关键词 四大难题 后三十年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比较
2
作者 王虹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年第8期115-116,175,共3页
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何种作用,对经济的发展状况起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两者在政府领路人的角色、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的发展状况决定谁占主导地位等方面存在着相同点,而政府在两者之间的管理范围以及两者在资源配置中... 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何种作用,对经济的发展状况起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两者在政府领路人的角色、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的发展状况决定谁占主导地位等方面存在着相同点,而政府在两者之间的管理范围以及两者在资源配置中效用大小方面则存在着不同点。两者的关系的研究,能够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现实的思考,促进经济和谐有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前三十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 政府 市场
下载PDF
形态·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历史性透视 被引量:6
3
作者 侯松涛 程美东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3-111,共9页
对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倾向性评判,提示了现实理论政策型研究与历史性研究沟通与对话的必要性。在历史性的透视中,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形态特征有着自己的内在逻辑:在探求革旧与立新之间最佳结合点的过程中,价值... 对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倾向性评判,提示了现实理论政策型研究与历史性研究沟通与对话的必要性。在历史性的透视中,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形态特征有着自己的内在逻辑:在探求革旧与立新之间最佳结合点的过程中,价值观形态总体上呈现为"变"与"不变"的融合互通;价值观形态的一元化特征,与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模式的选择有着必然和应然的逻辑关系;价值观变迁由散化到整合的趋向也体现着对近代以来中国人价值观"一盘散沙"形态的矫正。对这些形态特征和历史逻辑的总结,将为今天的价值观建设提供重要的历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 价值观变迁 形态特征 历史逻辑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的危机以及克服危机的努力——两个“三十年”与“革命之后”时代的文学 被引量:8
4
作者 蔡翔 《现代中文学刊》 2009年第5期12-26,共15页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平等主义和社会分层”等五个范畴的矛盾的梳理,分析社会主义内部作为核心矛盾的“现代性问题”带来的危机,以及对应的包括“文革”期间“新思潮”在内的克服危机的努力。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对于1980年代...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平等主义和社会分层”等五个范畴的矛盾的梳理,分析社会主义内部作为核心矛盾的“现代性问题”带来的危机,以及对应的包括“文革”期间“新思潮”在内的克服危机的努力。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对于1980年代的“知识转型”的讨论,指出1980年代并不是一个偶然的时代,它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危机以及克服这一危机的思想和实践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危机 后革命 社会主义文学 “新思潮” 三十 后三十年 1980
下载PDF
两个三十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建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8-42,共5页
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前后两个三十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就实践而言,前三十年的实践是后三十年实践的前提,后三十年的实践是前三十年实践的发展;就理论发展而言,如果后三十年的理论创新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q... 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前后两个三十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就实践而言,前三十年的实践是后三十年实践的前提,后三十年的实践是前三十年实践的发展;就理论发展而言,如果后三十年的理论创新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史"的话,前三十年的理论探索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前史";就实践与理论的关系而言,离开前后任何一个三十年,都很难理解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 后三十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 理论
下载PDF
两个三十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6
作者 吴建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27-31,共5页
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前后两个三十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就实践而言,前三十年的实践是后三十年实践的前提,后三十年的实践是前三十年实践的发展;就理论发展而言,如果后三十年的理论创新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qu... 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前后两个三十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就实践而言,前三十年的实践是后三十年实践的前提,后三十年的实践是前三十年实践的发展;就理论发展而言,如果后三十年的理论创新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史"的话,前三十年的理论探索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前史";就实践与理论的关系而言,离开前后任何一个三十年,都很难理解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 后三十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 理论
下载PDF
迈向现代国家——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国家政权建设的回顾、总结与展望 被引量:9
7
作者 刘伟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4-22,共9页
在国家建设理论的视野下,建国后的六十年,也就是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六十年。这六十年,中国在国家政权建设方面走过的道路,既与普遍意义上的国家建设有相通之处,更具有中国的独特个性,值得我们在今天深入反思。进一步细分,大致可以将这... 在国家建设理论的视野下,建国后的六十年,也就是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六十年。这六十年,中国在国家政权建设方面走过的道路,既与普遍意义上的国家建设有相通之处,更具有中国的独特个性,值得我们在今天深入反思。进一步细分,大致可以将这六十年分为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国家政权建设在两大阶段分别取得了巨大成绩也遗留了一些问题,但这两大阶段之间因为诸多机制的支撑实现了平稳转换。历史发展到今天,仍有必要从国家政权建设的角度思考未来我国的建设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 国家政权建设 三十 后三十年 未来道路
下载PDF
近十年国史学理论问题研究进展
8
作者 孙钦梅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3年第5期66-74,共9页
国史学理论作为对学科深层次的认识和反思,在国史学“三大体系”构建中居于重要位置。近十年来,国史学理论问题在中国历史学领域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领域内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已成为国史研究中逐渐趋热的学术话题和关注点,... 国史学理论作为对学科深层次的认识和反思,在国史学“三大体系”构建中居于重要位置。近十年来,国史学理论问题在中国历史学领域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领域内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已成为国史研究中逐渐趋热的学术话题和关注点,由此呈现出许多研究新成果和研究新思路,奠定了国史学科深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整体来看,当前国史学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滞后于学科的整体发展和要求。未来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理论研究模式,推动国史学“三大体系”构建并走向全面发展,应进一步强化国史研究的学科自觉和理论自觉,不断创新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国史学 唯物史观 国史分期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