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三峡工程时代的鄱阳湖湿地植被生产力演变 被引量:4
1
作者 戴雪 杨桂山 +1 位作者 万荣荣 李彦彦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7-585,I0018,共10页
三峡运行以来,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驱动了鄱阳湖水文情势的急剧变化,并对其湿地植被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当前研究尚未系统量化鄱阳湖湿地植被在此条件下的演变规律与趋势。因此,本研究以增强型植被指数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三峡运行以来,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驱动了鄱阳湖水文情势的急剧变化,并对其湿地植被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当前研究尚未系统量化鄱阳湖湿地植被在此条件下的演变规律与趋势。因此,本研究以增强型植被指数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的时段最高值作为表征湿地植被生产力的代用指标,定量揭示了后三峡工程时代鄱阳湖湿地植被生产力的气候态特征及其变化,包括变化的量级、显著性及阶段性。结果表明:(1) 2000-2020年,鄱阳湖湿地植被EVI最高值在全年及春、秋两季分别为0.37、0.30和0.33,入湖河流三角洲及碟形洼地边滩是其生产力中心;春季EVI最高值在此区域高于秋季,而在湖心区低于秋季。(2)三峡运行后的湿地植被生产力变化在全年及春、秋两季均有极大空间异质性,在湖心深泓线附近显著增加,而在入湖河流三角洲及湿地边缘下降。春季EVI增长区域面积占比极大(84.2%),而秋季增长区面积占比较小(71.2%),即有较大面积区域EVI在秋季下降(38.8%)。(3)三峡运行后,鄱阳湖湿地植被生产力中心经历了原位增长、空间扩张以及湖心向转移3个阶段,最终完成了由支流三角洲向湖心区的转移。从总体来看,鄱阳湖湿地植被生产力在全年及春、秋季均呈增长趋势,增速分别为0.0035、0.0049和0.0028 EVI/a。本研究量化了后三峡工程时代的鄱阳湖湿地植被生产力变化,为该区域进一步的综合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三峡工程时代 鄱阳湖 湿地植被生产力 变化趋势 显著性 湖心向迁移
下载PDF
后三峡工程时代的鄱阳湖湿地淹没动态演变
2
作者 戴雪 钱心月 +4 位作者 朱昱腾 郭润言 秦大千 万荣荣 游海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48-2058,共11页
周期性的淹没或出露是洪泛型湖泊湿地的重要物理特征,湖泊湿地的淹没动态对其生态过程有显著影响。三峡工程运行以来,鄱阳湖湿地淹没动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引发了剧烈生态效应,而目前研究尚未对后三峡工程时代的鄱阳湖淹没动态演变进行... 周期性的淹没或出露是洪泛型湖泊湿地的重要物理特征,湖泊湿地的淹没动态对其生态过程有显著影响。三峡工程运行以来,鄱阳湖湿地淹没动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引发了剧烈生态效应,而目前研究尚未对后三峡工程时代的鄱阳湖淹没动态演变进行系统量化,也制约了对其驱动下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演变原因与机制的了解。鉴于此,本研究结合水文站实测数据与遥感观测资料,以淹没开始时间、淹没结束时间以及淹没历时3个变量共同表征湖泊湿地淹没动态,从站点及全湖尺度分别对三峡工程运行后鄱阳湖湿地淹没动态的变化趋势、量级及显著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鄱阳湖湿地淹没开始时间在64%的湖区被推迟,推迟速率约为1.10天/年;仅在入江水道及碟形湖小幅提前,且提前趋势并不显著;(2)鄱阳湖湿地淹没结束时间在72%的湖区显著提前,提前速率约为1.46天/年;仅在有闸控工程的碟形湖因延迟泄水而有所延迟;(3)受淹没开始时间推迟而结束时间提前的影响,鄱阳湖湿地淹没历时在70%的湖区显著缩短,缩短速率约为2.19天/年,而在有闸控工程的碟形湖则有所延长。本文从站点与全湖尺度分别给出了基于实测而非模型模拟的鄱阳湖淹没动态量化评估结果,从空间尺度揭示了淹没动态在碟形湖与主体湖区的巨大差异。同时,研究结果从淹没动态角度深化了当前对三峡工程水文影响的认识,为鄱阳湖湿地后续的水资源管理及生态水文过程调节提供了理论与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三峡工程时代 鄱阳湖 淹没动态演变 趋势 量级 显著性
下载PDF
后三峡工程时代巫山地区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万先进 王朗 《襄樊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64-67,84,共5页
随着2010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至175m,库区进入了后三峡工程时代.主要针对巫山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运用SWOT方法对优劣势、机会、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基于巫山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后三峡工程时代 旅游业 发展对策 巫山
下载PDF
后三峡工程时代长江口水源地盐水入侵规律及其应对措施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祖军 《水资源保护》 CAS 2014年第3期19-24,共6页
在简述长江口盐水入侵主要影响要素与特性的基础上,对三峡水库运行以来长江大通水文站年径流量、月径流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简析,发现长江下游仍呈现典型丰、平、枯水年特征,其季节变化规律也十分显著。同时对后三峡工程时代的长江口水... 在简述长江口盐水入侵主要影响要素与特性的基础上,对三峡水库运行以来长江大通水文站年径流量、月径流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简析,发现长江下游仍呈现典型丰、平、枯水年特征,其季节变化规律也十分显著。同时对后三峡工程时代的长江口水源地盐水入侵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水期水源地咸潮入侵与其发生首日的大通水文站前6日日径流量相关性相对较好;影响期一般在农历九月至来年四月间,尤以二月最为严重;各月呈现出以初八和廿二为"双驼峰"型的氯化物质量浓度峰值分布特性。提出了进一步减轻长江口盐水入侵对上海水源地供水安全影响的建议,包括采取加强流域与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北支控制工程联建、长江口水源地(水库群)联动开发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三峡工程时代 长江口水源地 盐水入侵 城市供水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