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帝内经》骨病相关理论及后世医家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一品 鞠宝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177-180,共4页
骨病为骨伤科疾病的重要范畴,主要包括筋骨痹病、痿病及痈疽等。骨病近年来呈高发趋势,可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黄帝内经》(后文简称《内经》)中有关骨病的相关论述较多,对后世医家的诊治理论创新和临床应用... 骨病为骨伤科疾病的重要范畴,主要包括筋骨痹病、痿病及痈疽等。骨病近年来呈高发趋势,可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黄帝内经》(后文简称《内经》)中有关骨病的相关论述较多,对后世医家的诊治理论创新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以痹病、痿病和痈疽等常见骨病为例,对《内经》中关于骨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治则治法等方面的理论内容进行梳理,并结合后世医家的古籍文献和实践经验,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后世医家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骨病 后世医家 理论 应用研究
下载PDF
浅谈张仲景对五味子的运用及后世医家的发挥 被引量:3
2
作者 贾双仙 张洞于 梅丽君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4年第5期590-590,共1页
《神农本草经》[1]云:"五味子,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其功用大致分为治咳和补虚两方面。张仲景的用药法门多符合神农本草之经义,诚如《伤寒论》序曰: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故仲景治咳多用五味子... 《神农本草经》[1]云:"五味子,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其功用大致分为治咳和补虚两方面。张仲景的用药法门多符合神农本草之经义,诚如《伤寒论》序曰: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故仲景治咳多用五味子,兼寓补虚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张仲景 后世医家 《神农本草经》 《伤寒论》 咳逆上气 用药法 补虚
下载PDF
《针灸甲乙经》对《内经》针刺“治神”思想的阐发及后世医家传承浅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梁雪 雒成林 +2 位作者 李长灵 曹熙 何鹏庆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1期178-182,共5页
通过对《内经》《针灸甲乙经》原文及其相关文献的整理,从"针前审神""针时治神""针后守神""针毕养神"等针刺全过程,挖掘、探究其针刺重神理论的内涵与意义,以及针刺重神理论的具体运用方法。... 通过对《内经》《针灸甲乙经》原文及其相关文献的整理,从"针前审神""针时治神""针后守神""针毕养神"等针刺全过程,挖掘、探究其针刺重神理论的内涵与意义,以及针刺重神理论的具体运用方法。并通过比对《针灸甲乙经》记载的针刺"治神"内容,整理出其对《内经》针刺"治神"思想的传承及遗失。考读当代李长俊、郑魁山、王启才等医家临床治神经验,阐释当代名医对《内经》针刺"治神"思想的应用发挥,进一步论述治神是针刺的基本原则,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为后世学者对针刺"治神"思想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扩展思路,旨在提高当前针灸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甲乙经》 针刺治神 后世医家
下载PDF
后世医家有效药对(组)撷菁
4
作者 范功勤 《湖北中医杂志》 2003年第10期36-37,共2页
1乳香配没药 名为"海浮散",功可调气活血、化瘀止痛.常用治皮肤溃疡.陈藏器<本草拾遗>称其能"止火肠澼".据此,上海陈耀堂老先生用治胃肠道溃疡致胃脘痛、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中医杂志>1982年第1期).
关键词 后世医家 有效药对 乳香 没药 乌梅 蝉蜕 木香 槟榔
下载PDF
新安医药学家汪昂(三) 被引量:7
5
作者 黄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年第2期167-173,共7页
学术特色与创新 汪氏编撰医书,由博返约,体例严谨,注重对知识的分类,内容简明实用,风格浅显晓畅,注医释药解方尊古不泥,书写新意,作述各半,独树见地,而成一家之言,深受后世医家赞赏。所撰医药之书之所以300年来广为流传,
关键词 医药学 汪昂 学术特色 后世医家
下载PDF
金元医家论治健忘特色撷菁
6
作者 白钰 陈永灿 《中医文献杂志》 2009年第6期21-21,共1页
金元医家对健忘的病因病机认识散见于医籍之中。刘完素重视火热因素,指出:“夫肾水真阴本虚,心火狂阳,积热以甚,以致见热壅滞……或睡语咬牙,惊惕虚汗,或心忪健忘,烦躁多睡。”朱丹溪认为年事渐高、思虑过度是健忘的重要病因,... 金元医家对健忘的病因病机认识散见于医籍之中。刘完素重视火热因素,指出:“夫肾水真阴本虚,心火狂阳,积热以甚,以致见热壅滞……或睡语咬牙,惊惕虚汗,或心忪健忘,烦躁多睡。”朱丹溪认为年事渐高、思虑过度是健忘的重要病因,精血耗损、心神失养是其主要病机。朱丹溪还重视“痰”的作用,开创性地提出“痰”是致健忘的原因,为后世医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医 健忘 病因病机 思虑过度 心神失养 后世医家 朱丹溪 刘完素
下载PDF
燥证及西北燥证病因病机研究概述 被引量:23
7
作者 吕光耀 李杰 周铭心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西北燥证 病因病机 “燥者濡之” 《内经》 治疗原则 后世医家 病理机制 中医证候
下载PDF
生石膏现代临床用量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于晓彤 武胜萍 +1 位作者 徐立鹏 仝小林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4年第11期87-89,共3页
石膏是清泻肺胃气分实热的圣药,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常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等病症。石膏首载于《本经》,言其“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 石膏是清泻肺胃气分实热的圣药,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常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等病症。石膏首载于《本经》,言其“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名医别录》认为石膏“味甘,大寒,无毒,主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鬲热,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关于石膏“性大寒”的争议自古有之,导致后世医家对其用量难以把握。如近代医家张锡纯主张重用,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写道:“余临证四十余年,重用生石膏治愈之证当以数千计。有治一证用数斤者,有一证而用至十余斤者。”然《中国药典》(2010年版)则规定石膏用量为15~60g。本研究拟通过对生石膏现代临床用量的文献研究,提出生石膏的合理用量范围与相关影响因素,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用量 生石膏 《医学衷中参西录》 《名医别录》 《中国药典》 后世医家 清热泻火 外感热病
下载PDF
膜原部位的解剖学探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关建军 杨勇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51-1653,共3页
目的:探讨膜原部位的解剖学。方法:参考历代医家有关论述及相关文献资料对命题进行分析论述。结论:膜原部位的记载首见于《内经》,后世医家对膜原的认识有所阐发,吴又可对膜原部位认识有所发展,以吴又可为代表的温热病派,明确指出膜原... 目的:探讨膜原部位的解剖学。方法:参考历代医家有关论述及相关文献资料对命题进行分析论述。结论:膜原部位的记载首见于《内经》,后世医家对膜原的认识有所阐发,吴又可对膜原部位认识有所发展,以吴又可为代表的温热病派,明确指出膜原的部位含盖了筋膜、筋膜间隙,并且以膜原解释瘟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从而创立了膜原学说,为我们研究膜原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原学说 解剖学 筋膜间隙 文献资料 历代医 《内经》 后世医家 吴又可
下载PDF
《内经》营卫关系探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吴相春 贾振华 +1 位作者 魏聪 吴以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7-129,共3页
营卫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卫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关系密切,早在《内经即有专篇论述,后世医家也多有论及。本文探讨营卫的功能、属性与脉络、气血津液的关系以及营卫之间的关系,并愿与同道共同研究。
关键词 营卫理论 《内经》 气血津液 中医学理论 后世医家
下载PDF
交泰丸中肉桂“引火归原”考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成文 郑帅 张长旗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5-475,共1页
交泰丸由黄连和肉桂组成,方名出自清·王士雄《四科简效方》。但早在明·韩慈《韩氏医通》中就有黄连与肉桂配伍的记载,《中医大辞典》对其解释说:“黄连、肉桂。为细末,炼蜜为丸。功能交通心肾,清火安神。治心肾不交,怔... 交泰丸由黄连和肉桂组成,方名出自清·王士雄《四科简效方》。但早在明·韩慈《韩氏医通》中就有黄连与肉桂配伍的记载,《中医大辞典》对其解释说:“黄连、肉桂。为细末,炼蜜为丸。功能交通心肾,清火安神。治心肾不交,怔忡不寐。本方原书无方名。”然而,后世医家大多解释方义为黄连清心火,肉桂引火归原。我们认为,将交泰丸中肉桂反佐之功释为“引火归原”,于原方义不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火归原 交泰丸 肉桂 考释 韩氏医通 交通心肾 心肾不交 后世医家
下载PDF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秦 王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87-388,392,共3页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源于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经过后世医家的不断发展及长期临床实践,该理论已成为指导临床的重要理论之一。近年来,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工作,在生理、
关键词 肺与大肠相表里 临床实践 黄帝内经 中医典籍 后世医家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浅析“陷下则灸之”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敬青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04-904,共1页
关键词 阳气暴脱 虚则补之 临床实践 治疗法则 后世医家 气虚下陷
下载PDF
《内经》论治耳鸣相关内容浅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姜丽莉 袁久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4年第1期75-76,共2页
“耳鸣”一词最早见于《内经》,并沿用至今。《内经》中共散在论及耳鸣19次,涉及条文16条,其中《素问》中出现9次,相关条文有8条,《灵枢》中出现10次,相关条文有8条,其论述虽不甚多,却成为后世医家研究耳鸣的开端。兹参考郭霭... “耳鸣”一词最早见于《内经》,并沿用至今。《内经》中共散在论及耳鸣19次,涉及条文16条,其中《素问》中出现9次,相关条文有8条,《灵枢》中出现10次,相关条文有8条,其论述虽不甚多,却成为后世医家研究耳鸣的开端。兹参考郭霭春编著的《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释》及《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释》,将《内经》中耳鸣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耳鸣 黄帝内经素问 论治 《灵枢》 《素问》 后世医家 郭霭春
下载PDF
《金匮要略》肝着的病因病机治疗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云生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5-756,共2页
关键词 《金匮要略》 病因病机 肝着 治疗 旋覆花汤 后世医家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治疗男性不育症 被引量:3
16
作者 南振军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80-1081,共2页
关键词 男性不育症 六味地黄汤 治疗 小儿药证直诀 代表方剂 滋补肾阴 推广使用 后世医家
下载PDF
经方治疗妇科疾病举隅 被引量:4
17
作者 廉伟 《陕西中医》 2012年第4期498-498,F0003,共2页
妇女经、带、胎、产的病变,可概括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以及冲、任、督、带损伤.经方短小精悍,药少力专,用当通神,常为后世医家所沿用.临床中应用经方治疗各种妇科疾病,取得很好疗效,介绍如下.
关键词 妇科疾病 经方 治疗 脏腑功能失常 气血失调 后世医家
下载PDF
升降散在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琴 《陕西中医》 2012年第4期489-489,495,共2页
升降散最早见于明代张鹤腾所著的〈伤暑全书〉,但是真正发挥运用贡献最大的却是清代的杨栗山,后世医家对此方的推崇与杨栗山的发挥是分不开的.升降散全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四味药组成,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 升降散最早见于明代张鹤腾所著的〈伤暑全书〉,但是真正发挥运用贡献最大的却是清代的杨栗山,后世医家对此方的推崇与杨栗山的发挥是分不开的.升降散全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四味药组成,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升清降浊,使体内气机得畅,身体正常的机能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应用 肾病 后世医家 升清降浊 杨栗山 四味药 僵蚕
下载PDF
论耳科玄府说及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国庆 王小同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54-156,共3页
关键词 玄府学说 中西医结合研究 耳科 《素问玄机原病式》 后世医家 中医理论 《内经》 辨证方法
下载PDF
潜阳封髓丹临证体悟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俊锋 李莉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第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潜阳封髓丹 临证 临床疗效 温肾潜阳 后世医家 郑钦安 潜阳丹 火神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