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后主体的形成过程及其词史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木斋 《天中学刊》 2008年第4期70-76,共7页
后主之词,罕有称之为"体"者,但后主词特色鲜明,影响深远,堪称后主体。后主体形成的过程,大体经历了早期学、早期文人词两个阶段;960年左右开始学花间体,但又融入一些更为浓郁的宫廷气息;归为臣虏之后,写出悲天悯人的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罕有称之为"体"者,但后主词特色鲜明,影响深远,堪称后主体。后主体形成的过程,大体经历了早期学、早期文人词两个阶段;960年左右开始学花间体,但又融入一些更为浓郁的宫廷气息;归为臣虏之后,写出悲天悯人的以血书者,形成后主体的特有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主体 形成过程 词史意义
下载PDF
全过程工程咨询在后主体阶段项目管理的探讨
2
作者 程亮 《建设监理》 2021年第4期12-15,共4页
从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等的特点上看,其主体结构的工程内容相对单一,但在主体结构完成后的后主体阶段,呈现出工程专业内容多、平行专业分包多、界面划分多和甲供材料多等局面。结合某大学的建设项目,详细论述了全过程工程咨询公司在... 从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等的特点上看,其主体结构的工程内容相对单一,但在主体结构完成后的后主体阶段,呈现出工程专业内容多、平行专业分包多、界面划分多和甲供材料多等局面。结合某大学的建设项目,详细论述了全过程工程咨询公司在后主体阶段如何以多元化、系统化、精细化和科字化的方式开展项目管理。以期对提高全过程工程咨询公司的综合管理和组织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工程咨询 后主体阶段 专业分包 外立面装饰 室内精装 室外工程 管理措施
下载PDF
论文学艺术与后人类主体的生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进 姚富瑞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在后人类境况中,人文主义自治的、理性的主体正在逐步瓦解,无论是表现在与自身,还是与世界的关系中,主体都遭遇了"去中心化"的过程。人类本身具有混杂性,总是与非人类联结在一起,拉图尔正是通过对非人类的关注而将非现代从后... 在后人类境况中,人文主义自治的、理性的主体正在逐步瓦解,无论是表现在与自身,还是与世界的关系中,主体都遭遇了"去中心化"的过程。人类本身具有混杂性,总是与非人类联结在一起,拉图尔正是通过对非人类的关注而将非现代从后现代中区分了出来。"非人类"作为一个积极概念和一种流动的能指,将目前被归为人类以外的他者的属性纳入其中。同时,主体概念也总是在人类和非人类他者关系的生成过程中得以表述。从人类主体的特权内在性到对非人类现象的想象,主体开始与非人类密切纠缠,成为技术中介主体,从而在一种构成主义宣言中显现着后主体状况。这种后人类主体挑战着传统人文主义理论谱系中的文艺创作、感知与接受话语和存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 文学艺术 非人类 构成主义 后主体
下载PDF
美是造化自身的闪耀——马克思、海德格尔及后主体主义的理解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天庆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1-89,共9页
在"后主体主义"哲学和美学中,"感性"、"主体性"、"自身性"三大概念以马克思、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性思考而显现了新的意义。它们为建构"后主体主义"美学开辟了道路,也为当代中... 在"后主体主义"哲学和美学中,"感性"、"主体性"、"自身性"三大概念以马克思、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性思考而显现了新的意义。它们为建构"后主体主义"美学开辟了道路,也为当代中国美学对于美的"情"、"美的本源"以及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新理解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理论视野,同时也为把海德格尔关于Ereignis的思想与中国传统关于"造化"的哲学美学思想联系起来提供了可能。在基于时间性超越的自身性层面上,中国汉语词"造化"以其所包含的神奇而自然发生色彩的、高成就、高境界的祥运大义,体现了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哲学、美学思想所表达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即彻底的人道主义"的真意。在海氏的Er-eignis运作中,"自行遮蔽中敞开"、"自身遮蔽之澄明"是他存在现象学最富独造性的思想之一,我们也可将其与造化中的"阴阳"运作现象联系起来,同时避免将"阴阳"作单纯"气"的理解,这样,Ereignis与造化就更加契合了。人在造化中存在,以其自身与造化自身发生境域性的本质关联,他们是共属一体的。人置身于造化之中的相互关联的"创建"和"闪耀",亦即美是造化自身涌现着的创建和闪耀。造化之美闪耀在自然界,就是自然美,闪耀在作品中,就是艺术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主体 自身性 后主体主义 EREIGNIS 造化
原文传递
后主体的伦理学僵局:论《逃离》中的丧失主题
5
作者 李昀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表现出女性在21世纪面临的多重伦理困境:要求个体成为强健主体的自律性话语沦为无法企及的神话;被解构后,主体失去稳固的根基而遭遇存在的虚无;如果接受虚无及自己存在的无意义,个体就很难做到诗意的栖居;他者伦... 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表现出女性在21世纪面临的多重伦理困境:要求个体成为强健主体的自律性话语沦为无法企及的神话;被解构后,主体失去稳固的根基而遭遇存在的虚无;如果接受虚无及自己存在的无意义,个体就很难做到诗意的栖居;他者伦理或许可以克服虚无,却又会让个体失去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罗 《逃离》 后主体 伦理学僵局 丧失
原文传递
美是造化自身的闪耀——马克思、海德格尔及后主体主义的理解
6
作者 陈天庆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182-197,共16页
本文基于对马克思、海德格尔批判西方形而上学主体主义哲学、美学及有关存在本源发生的"自身性"思想的辨析,思考了建立一种"后主体主义"美学的可能性。其将海德格尔关于Ereignis的思想与中国传统关于"造化&qu... 本文基于对马克思、海德格尔批判西方形而上学主体主义哲学、美学及有关存在本源发生的"自身性"思想的辨析,思考了建立一种"后主体主义"美学的可能性。其将海德格尔关于Ereignis的思想与中国传统关于"造化"的哲学美学思想联系起来,对"造化"作为在场状态本源发生的意义进行了重新阐释,着重讨论了艺术美在创作中的发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自身性 后主体主义 EREIGNIS 造化
原文传递
不可能性:后马克思思潮的政治立场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一兵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3,13-19,共9页
齐泽克基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发挥了某种"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学话语,把共产主义理解为一种不可能性的逻辑。这种话语是通过对传统主体观的批评来实现的。站在拉康之残缺或空无的主体性立场上,他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彻底... 齐泽克基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发挥了某种"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学话语,把共产主义理解为一种不可能性的逻辑。这种话语是通过对传统主体观的批评来实现的。站在拉康之残缺或空无的主体性立场上,他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彻底社会解放,转向寻求一种与女权主义、生态主义和民主主义相容的解放立场,并把政治学本身引向无止尽的意识形态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马克思思潮 不可能性 后主体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应建立高等学校“扩招能力”评估制度 被引量:1
8
作者 文新华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后主体 招生 评估标准 高等学校 扩招能力 评估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