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与后交叉替代型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早期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慧慧 茹嘉 +3 位作者 段广斌 董勇勇 崔勇 赵晨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1年第5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假体与后交叉替代型(PS)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晋城市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收治的12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男64例,女56例,年龄(63.33±3.16)岁,年龄...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假体与后交叉替代型(PS)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晋城市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收治的12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男64例,女56例,年龄(63.33±3.16)岁,年龄范围为51~72岁,按照不同的假体类型分为CR组与PS组,对其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CR组65例,给予CR假体;PS组55例,给予PC假体。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随访1年的膝关节活动度(ROM),最大屈曲角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R组患者手术时间[(85.45±4.12)min]长于PS组[(78.33±3.26)min],术中出血量[(55.58±13.52)ml]低于PS组[(60.97±13.11)ml],术后引流量[(165.31±41.25)ml]低于PS组[(180.55±40.86)ml];术后1周、术后1年的ROM[(108.41±4.25)°、(109.44±4.23)°]大于PS组[(101.25±4.33)°、(105.41±4.98)°],术后1周、术后1年的最大屈曲角度[(109.35±3.87)°、(111.58±3.25)°]大于PS组[(103.60±3.80)°、(107.62±3.66)°];CR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年VAS评分[(3.60±1.84)分、(1.85±0.54)分]低于PS组[(5.61±1.75)分、(2.93±0.67)分],CR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3/65)]低于PS组[20.0%(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S假体相比,采用CR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可获得更好的围术期指标,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早期预后普遍较好,但其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对施术者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保留 后交叉替代型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CR假体与PS假体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李渊 崔西湖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77-80,共4页
目的分析保留后交叉韧带型(CR)假体与后交叉韧带替代型(PS)假体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中采用不同的... 目的分析保留后交叉韧带型(CR)假体与后交叉韧带替代型(PS)假体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中采用不同的假体将其分为CR假体组(40例,CR假体)和PS假体组(40例,PS假体)。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CR假体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PS假体组,术后第3天的疼痛评分低于PS假体组,住院时长短于PS假体组(P<0.05)。CR假体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PS假体组(P<0.05)。术后3、6个月,CR假体组的膝关节肌肉力量总功值及平均功率均低于PS假体组(P<0.05)。术后1、3、6个月,CR假体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SS)评分均低于PS假体组(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假体选择中,CR假体较之PS假体可最大程度保留本体感觉,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其术后膝关节肌肉力量与功能的恢复效果低于PS假体,可见两者各有优势与缺点,在临床选择中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并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假体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保留后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替代型
下载PDF
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后髁偏心距改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江帆 倪荔 +3 位作者 童雯雯 马敏 蔡俊丰 罗树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6期615-618,共4页
目的研究股骨后髁偏心距改变对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度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7-12-2020-05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8例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过CT扫描的Dicom数据进行Mimics图像重建,测量冠状位... 目的研究股骨后髁偏心距改变对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度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7-12-2020-05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8例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过CT扫描的Dicom数据进行Mimics图像重建,测量冠状位和矢状位的股骨后外髁偏心距、股骨后内髁偏心距,用量角器测量膝关节屈曲度。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对股骨后髁偏心距改变值与术后膝关节屈曲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5(12~37)个月。术前股骨后内髁偏心距为(26.96±1.49)mm,术后股骨后内髁偏心距为(26.59±2.5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9,P=0.069)。术前股骨后外髁偏心距为(24.75±1.55)mm,术后股骨后外髁偏心距为(27.23±1.5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49,P<0.001)。术后1个月膝关节屈曲度与手术前后股骨后内、后外髁偏心距改变程度无相关性。术后1年膝关节屈曲度与手术前后股骨后内髁偏心距改变程度无相关性,而股骨后外髁偏心距改变程度呈负相关(r=-0.270,P=0.007)。结论股骨后髁偏心距的变化对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膝关节屈曲度无影响,而股骨后外髁偏心距的增加可能对术后1年的膝关节屈曲度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骨后髁偏心距 膝关节屈曲度 后交叉韧带替代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