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夹闭与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7
1
作者 谭海斌 黄光富 +3 位作者 张天 刘进平 李自力 王振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比较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两种方法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mAA)所致动眼神经麻痹(ONP)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6例PcomAA同时伴有ON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 目的 比较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两种方法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mAA)所致动眼神经麻痹(ONP)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6例PcomAA同时伴有ON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夹闭132例,血管内栓塞治疗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动脉瘤大小、是否破裂、治疗间隔时间以及治疗时间、术前ONP程度及术后12个月的ONP恢复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分析影响ONP恢复程度的因素.结果 176例PcomAA瘤患者中,最终ONP完全恢复137例(77.8%),部分恢复25例(14.2%),无恢复14例(8.0%).(1)手术夹闭组132例中,有SAH 73例,无SAH 59例,最终ONP完全恢复123例(93.2%),部分恢复7例(5.3%),无恢复2例(1.5%);血管内栓塞组44例中,有SAH 26例,无SAH 18例,最终ONP完全恢复14例(31.8%),部分恢复18例(40.9%),无恢复12例(27.3%).(2)对ONP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的治疗方法是ONP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OR=36.368,95%CI:7.556- 47.603,P<0.01).结论与血管内栓塞比较,手术夹闭使 PcomAA导致的ONP恢复疗效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损伤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开颅夹闭术 血管内栓塞术
下载PDF
子囊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学的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袁金龙 方兴根 +5 位作者 李真保 赵心同 吴德刚 赖年升 刘佳强 徐善水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3-317,共5页
目的应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探讨子囊型破裂与未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 A-AN)的血流动力学和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通过全脑DSA诊断为子囊型PCoA-AN 31个,其中破裂动脉瘤20个,未破... 目的应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探讨子囊型破裂与未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 A-AN)的血流动力学和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通过全脑DSA诊断为子囊型PCoA-AN 31个,其中破裂动脉瘤20个,未破裂动脉瘤11个。重组三维DSA动脉瘤模型,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析PCoA-AN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并应用Matlab软件计算形态学的相关参数。结果破裂组动脉瘤平均壁面切应力(WSS)明显低于未破裂组[(11.8±1.3)Pa比(13.8±1.0)Pa,P=0.02]。破裂组低WSS面积比值(LSA)明显高于未破裂组[中位数为9.0(8.2,10.2)比3.1(2.3,3.2),P<0.01]。两组间的剪切振荡指数、归一化WSS、纵横比、大小比、椭圆形指数、波动指数及非球面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WSS和高LSA可能是导致子囊型PCo A-AN破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形态学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子囊型
下载PDF
伴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光标 邱修辉 +1 位作者 叶远良 罗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1例伴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DSA复查未见... 目的探讨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1例伴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DSA复查未见动脉瘤残留及复发,载瘤动脉均通畅,11例均完全栓塞。不完全性麻痹7例中,5例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完全性麻痹4例中,1例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发病14 d内栓塞治疗8例,其中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5例,不完全恢复3例;大于14 d 3例中,完全恢复1例,不完全恢复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对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对于动眼神经恢复有良好的疗效,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血管内治疗 疗效
下载PDF
颅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栓塞后复发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爱华 李传辉 +2 位作者 杨新健 罗斌 吴中学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60-65,共6页
目的采用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颅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n)栓塞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对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08年1月—2010年2月行栓塞治疗的PCoA-An患者13例,根据随访的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4例和稳定组9... 目的采用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颅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n)栓塞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对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08年1月—2010年2月行栓塞治疗的PCoA-An患者13例,根据随访的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4例和稳定组9例。基于栓塞前后的三维脑血管造影资料建立动脉瘤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采用有限元算法对术前及术后瘤颈区域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并评价其对动脉瘤复发(2~18个月)的影响。结果栓塞术前,复发组瘤颈区域的收缩峰期壁面切应力(WSS)和血流速度分别为(29±7)Pa和(0.62±0.12)m/s,稳定组分别为(31±12)Pa和(0.85±0.29)m/s,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术后,复发组相同区域收缩峰期的WSS和血流速度分别为(48±4)Pa和(0.99±0.09)m/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稳定组分别为(21±12)Pa和(0.57±0.27)m/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栓塞术后,复发组瘤颈区域收缩峰期的WSS和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栓塞PCoA-An后,瘤颈区域存在的高WSS、高血流速度可能是导致术后动脉瘤复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治疗性 血流动力学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复发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合并动脉圆锥影像学特点及术中治疗方式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胡腾华 王少兵 +3 位作者 刘红朝 欧阳伟 袁辉胜 杨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 AA)合并动脉圆锥的影像特点及开颅夹闭术中的处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北省新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PCo AA合并动脉圆锥4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术中动脉瘤夹闭方式,以及对动脉圆锥...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 AA)合并动脉圆锥的影像特点及开颅夹闭术中的处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北省新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PCo AA合并动脉圆锥4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术中动脉瘤夹闭方式,以及对动脉圆锥的处理方式。结果 45例患者术前3D-DSA均显示PCo AA合并动脉圆锥,动脉圆锥呈漏斗样,与动脉瘤共基底,位于颈内动脉近心端下前侧,动脉瘤则位于颈内动脉远心端外后侧,圆锥顶端有细小后交通动脉(PCo A)显影,圆锥最大径<3 mm。术中显微镜下所见与DSA检查一致,残存的PCo A血供极少,血管变细,外观较正常动脉颜色稍浅。当瘤颈较宽时,动脉圆锥基底亦增宽,圆锥深度浅,结构不典型,瘤颈较窄时,圆锥结构较为典型。术中动脉瘤瘤颈连同动脉圆锥共同夹闭18例,术后无脑缺血发生;保留PCo A及动脉圆锥夹闭动脉瘤27例,随访期内无再出血及动脉瘤形成或复发。结论 PCo AA合并动脉圆锥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术中应根据动脉瘤瘤颈夹闭难易程度、瘤颈与动脉圆锥共生关系及后循环供血情况等因素决定是否保留PCo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动脉圆锥 影像学 夹闭术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瘤夹的选择和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良 莫大鹏 张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的手术中,动脉瘤夹的选择规律和使用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开颅手术夹闭的46例PCo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对动脉瘤进行分型,分...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的手术中,动脉瘤夹的选择规律和使用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开颅手术夹闭的46例PCo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对动脉瘤进行分型,分析瘤颈的位置、术中动脉瘤夹的型号及放置方式等。术后对患者以门诊、电话、DSA进行随访4个月至4年。结果①将46例PCoAA分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叉型3种类型。其中分叉型22例、颈内动脉型19例、后交通动脉型5例。动脉瘤的位置(按时钟模式的12个钟点方向)位于1个钟点的2例,跨2个钟点的34例,跨3个钟点的10例。②对37个动脉瘤选用弯型动脉瘤夹、6个选用直型、2个选用成角度跨血管型(90°)、1个选用枪型。瘤夹长度54.3%(25/46)的为6~7 mm,另有21.7%(10/46)的长度为5~7 mm。对后交通动脉型及分叉型动脉瘤夹放置均采用平行于血管方向,而对颈内动脉型动脉瘤,垂直血管放置瘤夹13例,平行于血管放置瘤夹6例。③术后随访显示,患者均无动脉瘤复发及破裂的临床表现。对12例行DSA随访,显示动脉瘤颈均夹闭完全,无动脉瘤残留。结论 PCoAA夹闭术中,确认动脉瘤颈的位置,辨别瘤周血管的解剖关系,对动脉瘤夹的选择和放置至关重要。首选弯型动脉瘤夹,能提高完全夹闭PCoAA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瘤夹的选择
下载PDF
单侧翼点入路一期治疗双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邓青山 李定君 +3 位作者 顾应江 黄昌仁 董劲虎 陈礼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592-59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单侧翼点入路一期显微外科手术夹闭颅内双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BPcoAA)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BPcoA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行头部CT扫描、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检查。全部经一侧翼点入路行开颅显微... 目的探讨经单侧翼点入路一期显微外科手术夹闭颅内双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BPcoAA)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BPcoA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行头部CT扫描、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检查。全部经一侧翼点入路行开颅显微外科手术夹闭BPcoAA。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复查头部3D-CTA及患者的一股情况,行以格拉斯哥预后(C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①3D-CTA术前良好显示28例的56个动脉瘤,动脉瘤被完全夹闭的有24例,对侧动脉瘤夹闭不完全的有3例,入路侧动脉瘤夹闭不完全的有1例,无一例死亡。术中入路侧动脉瘤破裂的有8例。②术后7例出现脑积水,5例入路侧及3例对侧发生脑血管痉挛,3例发生肺部感染,2例对侧动眼神经损伤。③平均随访1.7年。GOS评分:5分10例,4分7例,3分9例,2分2例。无动脉瘤复发及新动脉瘤形成,动脉瘤夹闭不全者无再发破裂出血。结论根据3D-CTA检查,采取单侧翼点入路,针对见交叉位置及对侧动脉瘤的指向,一期显微夹闭BPcoAA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一期手术 翼点入路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顾大群 张扬 +4 位作者 晁迎九 魏建军 傅先明 牛朝诗 余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10期587-589,共3页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ONP)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致ONP患者临床资料,血管内栓塞治疗33例,开颅手术治疗19例。结果术后ONP完全恢复25例(48.1%),部分恢复2...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ONP)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致ONP患者临床资料,血管内栓塞治疗33例,开颅手术治疗19例。结果术后ONP完全恢复25例(48.1%),部分恢复21例(40.4%),无变化6例(11.5%)。血管内栓塞33例中,ONP完全恢复15例,部分恢复14例,无变化4例;手术夹闭19例中,ONP完全恢复10例,部分恢复7例,无变化2例;两组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和ONP持续时间与术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夹闭对改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引起的ONP效果无显著差异;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和ONP持续时间短患者术后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血管内治疗 显微手术 预后
下载PDF
硬膜外途径磨除前床突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胡腾华 王少兵 +1 位作者 刘红朝 欧阳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硬膜外途径磨除前床突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开颅手术的42例PCo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磨除前床突,20例未磨除前床突,分析术中夹闭动脉瘤难易程度及术后疗效... 目的探讨经硬膜外途径磨除前床突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开颅手术的42例PCo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磨除前床突,20例未磨除前床突,分析术中夹闭动脉瘤难易程度及术后疗效。结果在22例磨除前床突术中,动脉瘤均得到满意夹闭,术中均未使用脑牵开器,术后仅有1例出现脑梗死,无动眼神经麻痹病例,无动脉瘤夹闭不全病例。20例未磨除前床突病例中,3例瘤夹置入困难造成动脉瘤夹闭不全,2例出现脑梗死,1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结论经硬膜外途径磨除前床突给PCoAA夹闭手术带来便利,术中能有效避免瘤夹置入困难,应用安全,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磨除前床突
下载PDF
以颞叶血肿为主要表现的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急诊处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忠 罗良生 +2 位作者 张健 廖萍 吴有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8期552-553,共2页
目的探讨以颞叶血肿为主要表现的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急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以颞叶血肿为主要表现的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术前行3D-CTA检查,9例行DSA检查,3例直接手术探查。术前Hunt-Hess分级Ⅴ级DS... 目的探讨以颞叶血肿为主要表现的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急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以颞叶血肿为主要表现的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术前行3D-CTA检查,9例行DSA检查,3例直接手术探查。术前Hunt-Hess分级Ⅴ级DSA检查后,因病情危重放弃手术治疗。其余12例均行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术。术后随访3个月~2.5年,术后3个月GOS评分5分4例,4分7例,3分1例;放弃手术治疗3例死亡。结论以颞叶血肿为主要表现的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急诊行血肿清除并同时探查夹闭动脉瘤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颞叶血肿 显微手术 急诊
下载PDF
低位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前床突磨除的意义
11
作者 许州 李明昌 陈谦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773-774,共2页
目的探讨经硬膜外磨除前床突在低位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行显微夹闭术治疗的21例低位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1例术中均经硬膜外途径磨除前床突以促进术野显露。结果... 目的探讨经硬膜外磨除前床突在低位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行显微夹闭术治疗的21例低位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1例术中均经硬膜外途径磨除前床突以促进术野显露。结果 21例动脉瘤均夹闭满意,其中6例动脉瘤因被前岩床皱襞遮挡,辅以切开电灼扩大操作空间后顺利放置瘤夹。术后随访6个月,GOS评分5分18例,4分3例。结论磨除前床突有利于低位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瘤颈暴露、载瘤动脉的临时阻断以及动脉瘤夹的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前床突 显微夹闭术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形态学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飞龙 王斌 +6 位作者 祖庆泉 赵林波 贾振宇 周春 刘兴龙 施海彬 刘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67-870,共4页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分析未破裂后交通动脉(PComA)动脉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ON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0月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的71例单发未破裂PComA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分为ONP组(n=31)和非ONP组(n=40...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分析未破裂后交通动脉(PComA)动脉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ON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0月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的71例单发未破裂PComA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分为ONP组(n=31)和非ONP组(n=40)。根据动脉瘤形态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omA动脉瘤引起ONP的形态学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动脉瘤瘤颈宽度(P=0.046)、瘤顶指向(P=0.005)、有无子囊(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瘤颈宽度≤3.8 mm(OR=5.437,P=0.008)、瘤顶指向后外下(OR=5.953,P=0.003)、有子囊(OR=5.356,P=0.014)是ON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脉瘤瘤颈宽度≤3.8 mm、瘤顶指向后外下、存在子囊,可能是PComA动脉瘤引起ONP的形态学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形态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斌 汪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9-133,共5页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是常见的颅内动脉瘤,可以分为多种亚型,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不同类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综述,以期更全面地了解血流动力学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发生及...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是常见的颅内动脉瘤,可以分为多种亚型,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不同类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综述,以期更全面地了解血流动力学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发生及转归中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动脉瘤类型 胚胎型后交通动脉 综述
下载PDF
合并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思源 叶国辉 +8 位作者 刘洋 沈春发 张少杰 白三莉 赵曰圆 秦杰 秦海林 安学锋 杨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68例合并同侧fPCA的PCoAA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复查DSA或320-CTA判断动脉瘤复... 目的探讨合并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68例合并同侧fPCA的PCoAA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复查DSA或320-CTA判断动脉瘤复发。结果68例中,术后复发22例,未复发46例;术后复发率为32.4%(22/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纯弹簧圈栓塞(OR=10.393;95%CI 1.715~62.967;P=0.011)、术后即刻不完全栓塞(OR=12.097;95%CI 2.644~55.354;P=0.001)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同侧fPCA的PCoAA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率较高,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不完全栓塞病人术后复发率风险高,需要更为密切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术后复发 血管内治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夹闭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闫凯旋 张恒柱 +8 位作者 甄勇 申林海 董伦 佘磊 王晓东 何亮 陈诗苇 李育平 姜扬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92-196,207,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及开颅夹闭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引起动眼神经麻痹(OMNP)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2月治疗的23例颅内PcoAA伴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血管内栓塞治疗13例,开...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及开颅夹闭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引起动眼神经麻痹(OMNP)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2月治疗的23例颅内PcoAA伴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血管内栓塞治疗13例,开颅夹闭治疗10例,对不同治疗方式、术前是否发生SAH、术前OMNP程度、动脉瘤瘤径以及治疗时机等可能影响OMNP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①血管内栓塞组13例中,入院时有SAH者9例,无SAH者4例;动脉瘤瘤径≤7 mm的7例,>7 mm的6例;部分OMNP 4例,完全OMNP 9例;早期手术9例,中期手术2例,晚期手术2例,最终OMNP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4例,无恢复4例;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0分的为13例。②开颅夹闭组10例中,入院时有SAH者7例,无SAH者3例;动脉瘤瘤径≤7 mm的7例,>7 mm的3例,部分OMNP 3例,完全OMNP 7例;早期手术7例,中期手术2例,晚期手术1例;最终OMNP完全恢复8例,部分恢复1,无恢复1;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为0分9例,1分1例。③随访6个月,OMNP完全恢复13例,部分恢复5例,无恢复5例。其中部分OMNP患者完全恢复率高于完全OMNP患者,而早期接受治疗的患者恢复率也高于中期及晚期。结论开颅夹闭治疗可以直接消除PcoAA对动眼神经的损伤。患者在OMNP的恢复程度方面,开颅夹闭术有优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趋势。而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恢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显微外科手术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下载PDF
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闫亚洲 吴一娜 +6 位作者 唐海双 曾张伟 赵开军 洪波 许奕 刘建民 黄清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治疗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后交通动脉(PCoA)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合并fPCA的PCoA动脉瘤患者55例(共57个动脉瘤),所有患者... 目的评价血管内治疗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后交通动脉(PCoA)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合并fPCA的PCoA动脉瘤患者55例(共57个动脉瘤),所有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其中27个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30个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根据Raymond分级评价术后即刻栓塞程度。影像学随访采用DSA或MR血管成像,临床预后采用门诊和(或)电话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55例患者中,41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即刻造影显示,21个(36. 8%)动脉瘤RaymondⅠ级,11个(19. 3%)Ⅱ级,25个(43. 9%)Ⅲ级;所有PCoA保持通畅。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5. 5%),为手术相关出血,无缺血事件发生;死亡3例。对39例患者包含41个动脉瘤进行影像学随访,其中26个(63. 4%)动脉瘤治愈,1个(2. 4%)改善,8个(19. 5%)稳定,6个(14. 6%)复发(均为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随访中所有合并fPCA的PCoA保持通畅。临床随访52例患者,死亡2例,1例患者术后1年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随访mRS评分为:0~2分47例(90. 4%),3分1例,4分1例,5分1例,6分2例。结论血管内治疗合并fPCA的PCoA动脉瘤可行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破裂微小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形状和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莹 荆林凯 +4 位作者 张倩倩 刘健 张义森 穆士卿 杨新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21-624,655,共5页
目的探讨破裂微小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形状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42例微小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最大径<3mm,11例为破裂组,31例为非破裂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动脉瘤三维DSA形状进行评价,并根据计算机模拟模型计算流体力学参... 目的探讨破裂微小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形状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42例微小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最大径<3mm,11例为破裂组,31例为非破裂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动脉瘤三维DSA形状进行评价,并根据计算机模拟模型计算流体力学参数。对比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患者的动脉瘤形状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1)未破裂组比破裂组多发动脉瘤更常见[58.1%(18/31)比9.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2)破裂组动脉瘤复杂流场模式和变化流场模式比率高于未破裂组[63.6%(7/11)比6.5%(2/31),P<0.01;45.5%(5/11)比3.2%(1/31),P=0.003];(3)破裂组动脉瘤壁面切应力中位数(P_(25),P_(75))为0.74(0.52,0.86),未破裂组为1.03(0.83,3.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未破裂微小动脉瘤多见于多发动脉瘤的患者。对壁面切应力低和流场复杂且变化的微小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宜积极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微小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载瘤动脉狭窄对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路智文 李司司 +3 位作者 刘鹏 吕楠 刘建民 黄清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9-173,共5页
目的 评价瘤颈近端载瘤动脉狭窄对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6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38例,其中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74例,排除了未合并载瘤动脉狭窄... 目的 评价瘤颈近端载瘤动脉狭窄对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6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38例,其中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74例,排除了未合并载瘤动脉狭窄患者55例,发生载瘤动脉痉挛1例,三维影像资料不全8例,数据无法满足血流动力学分析要求2例,最终纳入合并瘤颈近端(狭窄距动脉瘤颈1 cm以内)载瘤动脉狭窄的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住院患者8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49~77岁,平均(63±11)岁.根据患者DSA三维重组后载瘤动脉狭窄形态,将8例患者分为偏心性狭窄组和同心圆性狭窄组,每组4例.构建基于病例特异性的三维动脉瘤模型,采用计算机软件模拟载瘤动脉不同狭窄程度(近端载瘤动脉分别模拟30%、50%、70%、90%四种狭窄程度)和不同狭窄距离(在距离动脉瘤1 cm内的近端载瘤动脉上分别选取2.5、5.0、7.5、10.0 mm四个距离),计算动脉瘤壁面切应力(WSS)和血流速度.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多水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对偏心性狭窄组进行分析显示,狭窄距离每增加2.5mm,估计动脉瘤WSS平均降低1.040 Pa,估计狭窄处血流速度平均降低33.333 m/s(均P=0.01);狭窄程度每增加20%,估计动脉瘤WSS平均增加23.988 Pa,估计狭窄处血流速度平均增加0.485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对同心圆性狭窄组进行分析显示,狭窄距离每增加2.5 mm,估计动脉瘤WSS平均降低1.109 Pa,估计狭窄处血流速度平均降低29.412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狭窄程度每增加20%,估计动脉瘤WSS平均增加19.099 Pa,估计狭窄处血流速度平均增加0.524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载瘤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可导致动脉瘤WSS增大,可能与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进展有关.改善狭窄程度可有效降低动脉瘤WSS,但能否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瘤的进展过程尚需进一步随访、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狭窄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伴罕见双主动脉弓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报道
19
作者 徐淑镇 郭锋 +3 位作者 张浩 郇林春 孙运帅 于建军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956-958,共3页
双主动脉弓(double aortic arch,DAA)属于罕见解剖变异,由胚胎早期第四对弓的退化障碍形成,属于血管环的一种。血管环是环绕胸内食管和气管的先天性血管异常,占所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1%~3%,其中DAA占血管环的50%[1]。DAA可分为3类:双... 双主动脉弓(double aortic arch,DAA)属于罕见解剖变异,由胚胎早期第四对弓的退化障碍形成,属于血管环的一种。血管环是环绕胸内食管和气管的先天性血管异常,占所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1%~3%,其中DAA占血管环的50%[1]。DAA可分为3类:双弓均通畅(5%)、左弓发育不全或闭锁(70%~75%)、右弓发育不全或闭锁(20%)[2]。迄今为止,尚无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发现DAA的报道。本文报道了2例罕见的伴有特殊DAA结构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mA)患者,并阐述了这种解剖变异对颅内动脉瘤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血管环 解剖变异 双主动脉 颅内动脉瘤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发育不全 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文传递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大弹簧圈技术栓塞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敏丽 丁奇 张慧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采用大弹簧圈技术栓塞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06—2021-06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8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对照组47例采用传统方式栓塞治疗,研究组51...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采用大弹簧圈技术栓塞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06—2021-06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8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对照组47例采用传统方式栓塞治疗,研究组51例采用大弹簧圈技术栓塞治疗。比较2组术后Raymond-Roy分级、动脉瘤填塞密度、动脉瘤复发、术后动眼神经恢复情况、动脉瘤术后GOS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Raymond-Roy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弹簧圈填塞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动眼神经恢复情况、发生死亡、植物生存、重残、轻残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恢复良好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弹簧圈用量及弹簧圈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弹簧圈技术用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栓塞程度及密度,降低动脉瘤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性高,且能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大弹簧圈技术 栓塞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