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祛魅·复魅·共生:《三体》中的后人类生态伦理
1
作者 鲁亚萍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28,共6页
《三体》末世危机中呈现的后人类生存状态不仅是叙事主线,也是人类面对各种生存危机的多重伦理反思。小说在毁灭和新生的语境中,描述了地球人、星舰人和外星人的生存环境和状态,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后人类生态伦理,展现了人文主义的祛魅,... 《三体》末世危机中呈现的后人类生存状态不仅是叙事主线,也是人类面对各种生存危机的多重伦理反思。小说在毁灭和新生的语境中,描述了地球人、星舰人和外星人的生存环境和状态,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后人类生态伦理,展现了人文主义的祛魅,自然和物质的复魅,以及人与机器和谐共生的可能性。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为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崩坏、人工智能威胁等,提供了一种新的应对策略,强调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机器之间合作共生的后人类生态伦理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魅 复魅 共生 《三体》 后人类生态伦理
下载PDF
新媒介创意、后人类伦理与后工业美学范式建构——黄鸣奋科幻电影理论研究的东西交响与现代变奏
2
作者 鲍远福 《科普创作评论》 2023年第3期40-49,共10页
黄鸣奋科幻电影研究的理论资源主要来自他早年从事艺术心理学、艺术传播学、新媒体艺术理论等研究,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新媒体文艺及其“传播九要素”理论的跨学科再发现。科幻电影理论研究成为新世纪以来人文学术研究领域中的“显学”,黄... 黄鸣奋科幻电影研究的理论资源主要来自他早年从事艺术心理学、艺术传播学、新媒体艺术理论等研究,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新媒体文艺及其“传播九要素”理论的跨学科再发现。科幻电影理论研究成为新世纪以来人文学术研究领域中的“显学”,黄鸣奋这方面的学术耕耘在延续了他此前的学术脉络和方法路径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自我突破与理论创新。他以跨学科方法为依据,博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方法之长构建兼具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的数字人文研究体系。他从艺术心理学和艺术传播学领域转场试水新媒介创意、后人类伦理、流衍宇宙和后工业美学等多元话语范式,构建了既涵盖中西学术理论交响又凸显现代科学理性特征的科幻电影批评阐释话语体系,为中国式人文社会科学理论范式体系转型与变奏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鸣奋 科幻电影理论 后人类伦理 后工业美学 传播九要素
原文传递
脑机接口技术与当代中国后人类文化发展研究
3
作者 姚富瑞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年第2期10-17,共8页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超越式演进,技术加速带来了社会变迁与日常生活节奏的不断加速,在人与技术的关系以及技术的日常生活化层面上,我们可以对后人类文化状况进行指认。脑机接口技术作为后人类时代新兴增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方...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超越式演进,技术加速带来了社会变迁与日常生活节奏的不断加速,在人与技术的关系以及技术的日常生活化层面上,我们可以对后人类文化状况进行指认。脑机接口技术作为后人类时代新兴增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方向,使得人在增强与改造的意义上逐步成为超人类或后人类,其改写着人们的身体感知,使得既有的人类伦理体系开始松动,展现出后人类新伦理语境。脑机接口作为一项应用前景广泛的高新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其不断致力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产业发展赋能,为当代中国的全新媒介技术景观注入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后人类文化 后人类伦理
下载PDF
人与克拉拉:智人中心的替代伦理与后人类世界出路
4
作者 李春玲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01-108,共8页
石黑一雄新作《克拉拉与太阳》聚焦于人和智能机器,书写二者的替代现象:以智人中心主义为前提,人类通过科技手段进行基因选择,修复、更新、替代、延伸身体,构建人类继任者形象。同时,人类用科技手段改造身体,掌握超级人工智能——如克... 石黑一雄新作《克拉拉与太阳》聚焦于人和智能机器,书写二者的替代现象:以智人中心主义为前提,人类通过科技手段进行基因选择,修复、更新、替代、延伸身体,构建人类继任者形象。同时,人类用科技手段改造身体,掌握超级人工智能——如克拉拉的力量,在这种科技为“人”所用的趋势下,作为“万物尺度”的人又产生“机器将取代人类”的单向度替代恐惧,引发石黑一雄对“人心”等命题的深入思考。基于此,石黑一雄通过克拉拉独特生命形式的展示及其与人类之间的爱、信任和合作,尝试揭露崭新的后人类社会图景之一角,将社会生存主体从人类扩展到生命集合体,寻求后人类学家布拉依多蒂式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伦理 人工智能 智人 克拉拉 后人类快乐伦理
下载PDF
论科幻文学的宇宙伦理——以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为中心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瑞瑞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5-180,共6页
因认知与间离相结合、关切未来且指向当下的文类特征,科幻文学成为我们进入后人类时代思考宇宙伦理的绝佳方式。"三体系列"蕴含了宇宙伦理道德探索的两条相互纠缠的线路:其一,反转黄金法则,创设黑暗森林法则,揭示人类普遍认... 因认知与间离相结合、关切未来且指向当下的文类特征,科幻文学成为我们进入后人类时代思考宇宙伦理的绝佳方式。"三体系列"蕴含了宇宙伦理道德探索的两条相互纠缠的线路:其一,反转黄金法则,创设黑暗森林法则,揭示人类普遍认可的伦理道德观在宇宙世界中的无效性。其二,将黑暗森林法则回置于宇宙中展开质疑与反思,以一种伦理道德乌托邦的建构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这一道德重建指向宇宙大义与至善,是刘慈欣对宇宙存在的理想假设。刘慈欣是道德的归零者,他从道德破壁到道德乌托邦建构的过程是一种理想主义的道德归零运动。道德的弃与举在此构成刘慈欣思考宇宙伦理的全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伦理 三体系列 道德破壁 伦理道德乌托邦 后人类伦理
下载PDF
微时代的“具身化”新变与身体空间论建构
6
作者 王亚芹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1年第2期142-154,256,共14页
微时代的文化与其说是在关注审美活动,不如说是关注具身本身。微文化改变了人类认识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人类从传统意义上的自然人、社会人变成了人机合一的"后人类"。微文化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譬如技术超... 微时代的文化与其说是在关注审美活动,不如说是关注具身本身。微文化改变了人类认识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人类从传统意义上的自然人、社会人变成了人机合一的"后人类"。微文化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譬如技术超负荷导致的身体机能退化与"价值碎形"、主体身份的模糊以及德道衡量标准的变异等,"具身化"存在方式逐渐走向人机分裂的"非具身化",身心合一再次面临被"异化"的危险。我们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路径是建构一种新的身体空间理论,让智能具体化和情景化,让身体由单纯的"本能主义"或"机器主义"上升为"具身交往主义",这种立足于身体本身的建构将比信仰精神更具有颠覆乾坤的本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时代 具身化 身体空间论 后人类伦理 交互主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