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像人类一样观看”:从Sora透视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视觉及后人类处境
1
作者
李昕昕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110,共10页
技术的自动化趋向为“机器之眼”的智能化演进铺设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从机器在军事、医疗等领域的观看代理与延伸到智能监控与识别的兴起,机器逐渐拥有了类人类属性的观视能力。Sora的横空出世更是展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像人类一样观看与...
技术的自动化趋向为“机器之眼”的智能化演进铺设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从机器在军事、医疗等领域的观看代理与延伸到智能监控与识别的兴起,机器逐渐拥有了类人类属性的观视能力。Sora的横空出世更是展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像人类一样观看与创作的巨大潜能。推动这一技术进展的关键则是人工智能在视觉感知与模拟层面对人类视觉的系统性理解:前者机器实现了对人类观看时多感官整合的算法“转译”;后者借助于人工神经网络,机器拥有了拟人化的视觉思维与创作意识。面对这一景象,人类不可避免地置身于后人类处境中,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时代的视觉图景已然从人类中心主义转向了人机共生的新样态。相应地,图像世界中的主体认知、现实建构以及生存价值等议题也呈现显著变化,亟待全新的理解与阐释:首先,机器智慧作为人类大脑的数字化延伸,挑战并推动着人类主体的分布式演进与建构;其次,人工智能生成的视觉形象与人类共享生命活性,是“元宇宙”建设的重要能动者;最后,人机共创是人类获取生存意义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涉及个体对于机器语法的学习与认知,更包含人类文化对于机器生成的影响和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A
人工智能
智能视觉
后人类处境
人机共生
原文传递
题名
“像人类一样观看”:从Sora透视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视觉及后人类处境
1
作者
李昕昕
机构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文化经典符号谱系整理与数字人文传播研究”(23&ZD21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技术的自动化趋向为“机器之眼”的智能化演进铺设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从机器在军事、医疗等领域的观看代理与延伸到智能监控与识别的兴起,机器逐渐拥有了类人类属性的观视能力。Sora的横空出世更是展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像人类一样观看与创作的巨大潜能。推动这一技术进展的关键则是人工智能在视觉感知与模拟层面对人类视觉的系统性理解:前者机器实现了对人类观看时多感官整合的算法“转译”;后者借助于人工神经网络,机器拥有了拟人化的视觉思维与创作意识。面对这一景象,人类不可避免地置身于后人类处境中,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时代的视觉图景已然从人类中心主义转向了人机共生的新样态。相应地,图像世界中的主体认知、现实建构以及生存价值等议题也呈现显著变化,亟待全新的理解与阐释:首先,机器智慧作为人类大脑的数字化延伸,挑战并推动着人类主体的分布式演进与建构;其次,人工智能生成的视觉形象与人类共享生命活性,是“元宇宙”建设的重要能动者;最后,人机共创是人类获取生存意义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涉及个体对于机器语法的学习与认知,更包含人类文化对于机器生成的影响和塑造。
关键词
SORA
人工智能
智能视觉
后人类处境
人机共生
Keywords
Sor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elligent vision
posthuman condition
human-machine symbiosis
分类号
G206.2 [文化科学—传播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像人类一样观看”:从Sora透视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视觉及后人类处境
李昕昕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