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生态与后人类美学 被引量:3
1
作者 黄逸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32-141,共10页
近几年来,有关后人类的言说已经变得蔚为大观。在这个过程中,新物质主义的兴起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引导学者由迷恋语言转向重视物质,继而回归身体与生活世界。虽然生态理论大家海瑟曾于2008年宣告“后身体”时代已经来临,但这个回归的过... 近几年来,有关后人类的言说已经变得蔚为大观。在这个过程中,新物质主义的兴起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引导学者由迷恋语言转向重视物质,继而回归身体与生活世界。虽然生态理论大家海瑟曾于2008年宣告“后身体”时代已经来临,但这个回归的过程非但没有终止,而且形成了延续至今的精神轨迹。从某种意义上说,后人类美学必然落实到身体的维度。恰如哈拉维在《赛博格宣言》中指出的那样,有机体与机器将结合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后人类,而这意味着承认人是一种身体性存在。正是由于意识到了这个事实,物质生态女性主义者阿莱默将赛博格视为人类、机器、自然(尤其是动物)的混合体。随着生命-机器和人类-动物的界限被跨越,一种加强版的身体美学和生态美学已经出现,支撑着正在生成中的后人类美学。在由此形成的视域中,生态学和身体学形成了相互通达的关系。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审视后人类美学,我们会重新发现身体的意义。可以说,从身体出发的理论建构具有双重的作用:既证明了生态文化的合法性,又解构了曾经流行的超人主义。无论人获得怎样的强化,她/他都是身体性存在,都依赖生态环境和技术体系。从这个角度看,真正后人类的后人类美学必然呈现人类-自然-机器的交互主体性,最终体现多元物种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美学 赛博格 物质转向 跨身体理论 身体美学 多元物种伦理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后人类美学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晓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93,共9页
随着非人类智能体的出现,一种超越人类场域的交互关系诞生了。在这种新的语境中,人类主义成为告别的对象,后人类话语(包括后人类主义、后人类中心主义、后人类人文学科)则应运而生。相应的位移虽然还远未完成,但其影响已经延伸到美学领... 随着非人类智能体的出现,一种超越人类场域的交互关系诞生了。在这种新的语境中,人类主义成为告别的对象,后人类话语(包括后人类主义、后人类中心主义、后人类人文学科)则应运而生。相应的位移虽然还远未完成,但其影响已经延伸到美学领域。从正在诞生的理论踪迹来看,后人类美学既"不局限于人类的判断",也不"特别聚焦人类主体性",而是注重"事物的个体性和互补性"。它倡导面向事物自身的后人类本体论,强调协调人类智能体和非人类智能体的交互性法则。由于强调事物自身的自我组织能力,相应言说展示了超越传统感性学的特征:其一,它是一种涵括了人类、机器、自然存在的交互美学;其二,它是彰显人类-机器连续性的具身性美学;其三,它是涵括了机器主体的加强版的生态美学。随着想象中的鸿沟(如人类-机器、生命-技术、有机-无机)被填平,未来的后人类美学将具有更丰盈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类智能体 交互性法则 后人类本体论 后人类美学
下载PDF
后人类美学的建构是否可能?如何可能?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晓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由于生物科学、医药技术、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有关后人类美学的言说逐渐兴起,牵连出复杂的话语实践。梳理和延伸相关线索,有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后人类美学的建构是否可能?如果可能的话,它又将具有什么样的研究纲领?经过一番理论跋涉,... 由于生物科学、医药技术、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有关后人类美学的言说逐渐兴起,牵连出复杂的话语实践。梳理和延伸相关线索,有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后人类美学的建构是否可能?如果可能的话,它又将具有什么样的研究纲领?经过一番理论跋涉,我们发现后人类的建构是完全可能的:后人类主义并不意味着设定一种被命名为“后人类”的实体性存在,而应被如其所是地领受为“在人类主义之后”;它不再将人类理解为封闭的理性主体,而是探究人类与非人类他者(智能机器和其他生命)合作的可能性;在经过恰当的位移和阐释之后,这种思潮可能重新为美学(感性学和艺术哲学)奠基。在揭示了这个关键线索之后,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会显现出来:当且仅当人类建立一种涵括人类、其他生命、智能机器的交互本体论,对后人类美学的建构才会变得可能。恰如斯迪拉克等人的行为艺术所演绎的那样,落到实处的后人类美学将具有三个维度:其一,它是同时聚焦人类行为者和非人类行为者的复调美学;其二,它是阐释不同行为者交互作用的界面美学;其三,它是涵括非人类他者的关系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美学 智能机器 其他生命 复调美学 界面美学 关系美学
下载PDF
AI生成艺术与后人类技术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段吉方 阎恺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64,共11页
随着AI生成技术的发展,AI文艺作品已经大量出现在网络世界,并且在数字艺术比赛中获奖。AI生成的作品已经做到了同人类艺术品同台竞技、难以分辨的程度,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艺术从诞生时就是技艺不分、密切联系的,AI生成技术正是通过与... 随着AI生成技术的发展,AI文艺作品已经大量出现在网络世界,并且在数字艺术比赛中获奖。AI生成的作品已经做到了同人类艺术品同台竞技、难以分辨的程度,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艺术从诞生时就是技艺不分、密切联系的,AI生成技术正是通过与艺术同源的工艺技术的路径,不断模仿人类作品的风格特点,实现了效果上的相近。也正是AI技术的发展,使得分析新技术与人类关系的后人类主义的美学应运而生,探索新技术之下人类艺术的存在意义,以及艺术实践性、反思性,为新的人与技术相结合的后人类美学探索开辟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技术 生成式AI 风格 AI绘画 后人类美学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后人类美学及其政治批判 被引量:1
5
作者 易闻佳 韩璞庚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3,共8页
作为后人类美学的最初表征,赛博朋克诞生伊始便着眼于阶级的反抗,然而随着技术与社会的发展,作为反抗的“朋克”已然消逝,而作为网络的“赛博”已然成为日常。无用阶级的诞生及其生物性基础的限制以及自然人对其自身定义权的丧失,意味... 作为后人类美学的最初表征,赛博朋克诞生伊始便着眼于阶级的反抗,然而随着技术与社会的发展,作为反抗的“朋克”已然消逝,而作为网络的“赛博”已然成为日常。无用阶级的诞生及其生物性基础的限制以及自然人对其自身定义权的丧失,意味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后人类图景将不只是遥远的美学灾难,更会是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然而相比起技术的跃升,人类社会的政治秩序仍然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后人类”若想名副其实,那么除去技术因素之外,更要反思其可能带来的人类社会秩序的整体性变革。或者说,人工智能时代引向的后人类起码得是开辟一个新的轴心时代。而这样的后人类无疑也正是从当下世界中生成的,这也不可避免地将再次激发人们对于整个“人类世”的人文主义进行整体性的反思与关切。而迎回一种普遍性、肯定性的政治思考或政治观念,创生出一种袒护生命的现实政治形式,或许才是我们迎接后人类降临最为紧迫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物技术 后人类美学 政治哲学
原文传递
从身体意识到生态美学——论身体本体论生态美学的建构轨迹与理论拓展
6
作者 朱鹏杰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15,共6页
生态学者王晓华从身体意识的角度介入到生态美学的构建中,从三个方面为生态美学的建构及拓展做出了贡献:一是论述身体意识和环境想象之间的关系,陈述了身体意识与生态文学的内在关联;二是阐述了身体本体论生态美学立场,从身体与世界,身... 生态学者王晓华从身体意识的角度介入到生态美学的构建中,从三个方面为生态美学的建构及拓展做出了贡献:一是论述身体意识和环境想象之间的关系,陈述了身体意识与生态文学的内在关联;二是阐述了身体本体论生态美学立场,从身体与世界,身体与其他有机体的交往等角度建构生态美学;三是结合人类未来发展的两条路径——地外文明拓展和“元宇宙”搭建,论述了未来社会形态中生态美学的存在样态,探索了后人类美学为生态美学拓展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意识 生态美学 身体本体论 建构 后人类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