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外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强 王小兵 刘显东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757-758,共2页
目的通过对胫骨平台外后侧手术入路的讨论,验证其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指征、作用、局限性。方法采用外后侧入路治疗患者28例,平均年龄34.7岁;骨折类型:均明显波及外后侧平台,按照Schatzker分型:14例为Ⅱ型,2例为Ⅲ型,8例为Ⅳ型,4例... 目的通过对胫骨平台外后侧手术入路的讨论,验证其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指征、作用、局限性。方法采用外后侧入路治疗患者28例,平均年龄34.7岁;骨折类型:均明显波及外后侧平台,按照Schatzker分型:14例为Ⅱ型,2例为Ⅲ型,8例为Ⅳ型,4例为Ⅴ型。术后平均随访14.5个月。结果 Neer评分表评价膝关节功能,优21例,良6例,差1例;随访中发现3个月后骨折临床愈合,可弃拐负重行走。出现1例关节伸直轻度粘连,2例腓总神经轻度损伤。结论外后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外后侧入路是一个疗效肯定、风险较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侧
下载PDF
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治疗不同分型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荣先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2953-2954,共2页
目的:对不同分型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患者行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68例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骨折分型的不同分为观察组(SchatzkerⅢ+Ⅳ)与对照组(SchatzkerⅤ+Ⅵ),每... 目的:对不同分型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患者行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68例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骨折分型的不同分为观察组(SchatzkerⅢ+Ⅳ)与对照组(SchatzkerⅤ+Ⅵ),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行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治疗,最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HSS评分明显较高,为(84.36±5.33)分,与对照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治疗方式用于不同分型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可取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以SchatzkerⅢ+Ⅳ型患者的疗效更佳,可在临床做出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 不同分型 胫骨后侧平台塌陷骨折
下载PDF
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对不同分型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的治疗效果
3
作者 黄少泉 谢延华 张学全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第9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针对不同分型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以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的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46例患者临床资料,Schatzke... 目的:分析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针对不同分型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以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的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46例患者临床资料,SchatzkerⅢ+Ⅳ型21例,SchatzkerⅤ+Ⅵ型25例,比较两种类型骨折患者术中情况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chatzkerⅢ+Ⅳ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显著低于SchatzkerⅤ+Ⅵ型(P〈0.05),而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SchatzkerⅢ+Ⅳ型患者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间点Rasmussen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均显著高于SchatzkerⅤ+Ⅵ型患者(P〈0.05);SchatzkerⅢ+Ⅳ型复位优良率显著高于SchatzkerⅤ+Ⅵ型患者(P〈0.05)。结论: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更适合SchatzkerⅢ+Ⅳ型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的临床治疗,可以有较好术后复位及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 SCHATZKER分型
下载PDF
经梨状肌和臀小肌间隙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詹云佳 金侠 +1 位作者 王雪飞 龙安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038-1042,1047,共6页
目的:探究经梨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108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50例病人(55髋)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A组,46例病人(53髋)行经梨状... 目的:探究经梨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108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50例病人(55髋)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A组,46例病人(53髋)行经梨状肌和臀小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B组,记录对比2组病人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切口最大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髋关节HHS评分、VAS疼痛评分和下肢功能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病人影像学指标情况(外展角、前倾角、偏心距)和生存质量情况(以SF-36量表表示)。结果:A组病人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B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长于B组(P<0.05~P<0.01);A组病人术后1、3、7 d的HISS评分低于B组,VAS评分高于B组(P<0.05~P<0.01),2组病人术前、术后14、30、90、180 d的HISS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术后30、90 d“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显著优于A组,术后30 d单腿站立测试时间长于A组,术后90 d的6 min步行测试距离优于A组(P<0.05),其他时间点2组病人下肢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倾角小于B组,偏心距大于B组(P<0.05);B组病人SF-36评分量表肢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和总健康程度得分均优于A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经梨状肌与臀小肌间隙入路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损伤更小、恢复更快,近期疗效指标显著优于传统术式,符合快速康复理念,但手术时长显著增加,病人术后前倾角偏大,偏心距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经梨状肌与臀小肌间隙 后侧外入路 老年髋部骨折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对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分析
5
作者 刘卿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23期15-17,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对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分析.方法:选择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共72例,时间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观察组(后外侧手术入路治疗)及对照组(外内后侧手术入路治疗)均为36例.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对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分析.方法:选择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共72例,时间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观察组(后外侧手术入路治疗)及对照组(外内后侧手术入路治疗)均为36例.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AOFAS足踝评分.结果:观察组疾病总疗效34例(94.44%),较对照组24例(66.67%)更高(P<0.05);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骨折愈合、手术所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OFAS足踝优良率32例(88.89%),高于对照组25例(69.44%)(P<0.05).结论:针对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采用后外侧手术入路治疗,可显著提高AOFAS足踝评分,降低骨折愈合时间,安全性较高,缩短手术所用时间和出血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手术 临床疗效 侧手术 后侧手术
下载PDF
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行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士秀 《临床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行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收治的采用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治疗的64例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 目的探讨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行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收治的采用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治疗的64例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采用外后侧入路在胫前肌、腘肌和比目鱼肌两个间隙分别显露胫骨前外侧髁及后外侧髁,在直视下复位骨折,分别用"高尔夫"与"T"形锁定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前外侧和后外侧骨折。手术治疗后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胫骨平台骨折修复情况,在按照HSS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无明显的塌陷。6~14周后骨折全部愈合,Rasmussen评分为6~18分,其中优28例,良30例,可6例,优良率高达90.62%;HSS评分为57~92分,其中优22例,良3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7.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行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进行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安全度高、创伤小,而且有助于骨折复位,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后 平台塌陷骨折 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手术
原文传递
外踝后侧入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骨折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冯可权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第24期44-45,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外踝后侧入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踝关节旋后外旋型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将其按照入院时间奇偶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内踝后侧入路组患... 目的研究探讨外踝后侧入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踝关节旋后外旋型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将其按照入院时间奇偶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内踝后侧入路组患者采用内踝后侧入路治疗,外踝后侧入路组患者采用外踝后侧入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外踝后侧入路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内踝后侧入路组,外踝后侧入路组和内踝后侧入路组患者治疗后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8.0%、56.0%,外踝后侧入路组显著优于内踝后侧入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外踝后侧入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骨折操作更为便捷、复位容易,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旋后旋型骨折 后侧 内踝后侧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外后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宏涛 刘世清 +2 位作者 张春 黄涛 吴慧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1期6052-6056,共5页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后侧入路小切口行全款关节置换术,选取55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共62髋,进行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15.5±2.5)个月。结果: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较好,假体位置及周...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后侧入路小切口行全款关节置换术,选取55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共62髋,进行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15.5±2.5)个月。结果: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较好,假体位置及周围组织结合良好,Harris评分比术前提高45分以上,临床效果值得肯定。结论:通过外后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达到预期疗效,术前的充分准备对手术成功具有积极作用,可以作为减轻患者自身痛苦和降低医疗费用临床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全髋关节置换术 后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