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17
1
作者
贺强
贾健
张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93-797,共5页
目的 探讨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后侧微创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35~69岁,平均5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4例,跌伤2例。移位...
目的 探讨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后侧微创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35~69岁,平均5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4例,跌伤2例。移位性关节盂骨折11例,根据Ideberg分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1例、Ⅴ型2例;骨折移位均〉3 mm。余5例为不稳定型肩胛颈(3例)或肩胛体骨折(2例),骨折移位成角〉20°,其中3例为浮肩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4~14 d,平均6 d。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05.8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5.8 mL,住院时间平均17.6 d。3例发生切口周围炎性反应,经加强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12~19周,平均15.8周。患者对切口周围皮肤外观均满意,随访期间无钢板、螺钉断裂及螺钉拔出等内固定失败发生。术后各时间点Constant肩关节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均逐步恢复,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肩关节上举、外展、外旋、内旋活动度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时(P〈0.05);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侧微创入路无需游离筋膜皮瓣及进行广泛肩部后侧肌肉剥离,采用该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侧微创入路
内固定
肩胛骨骨折
原文传递
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技术对肩胛骨骨折患者应用价值
2
作者
朱纪辉
张磊
+2 位作者
陈国庆
杨永良
王浩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8期632-636,共5页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8-01-2022-02-25长清区人民医院骨科(25例)及山东省立医院创伤骨科(15例)诊治的4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内固定技术入路分为后侧微创入...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8-01-2022-02-25长清区人民医院骨科(25例)及山东省立医院创伤骨科(15例)诊治的4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内固定技术入路分为后侧微创入路组(观察组)、Judet传统入路组(对照组)各20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肩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臂肩手功能障碍、肩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切口周围皮肤外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11.30±2.44)cm,短于对照组(28.02±4.51)cm,t=14.582,P<0.001;术中出血量(100.02±9.44)mL,少于对照组(420.03±9.12)mL,t=109.031,P<0.001;手术时间(86.42±11.45)min,短于对照组(120.56±9.86)min,t=14.290,P<0.001;骨折愈合时间(10.02±1.06)周,短于对照组(12.02±2.14)周,t=5.297,P<0.001。根据手术前基线数据调整,手术后2组患者的肩关节外展、外旋、水平内收、屈曲活动度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11.200、11.028、12.211和12.139,均P<0.001。手术后,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均低于手术前,Constant肩关节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高于手术前,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DAS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onstant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13.690、10.310、18.135和3.331,均P<0.001。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00%(19/20),高于对照组的75.00%(15/20),χ^(2)=6.275,P=0.012。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1/20),低于对照组的20.00%(4/20),χ^(2)=4.114,P=0.043。观察组患者的切口周围皮肤外观满意度为95.00%(19/20),高于对照组的70.00%(14/20),χ^(2)=8.658,P=0.003。结论肩胛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优于Judet传统入路内固定术,可改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和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优良率和切口周围皮肤外观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骨折
Judet传统
入
路
后侧微创入路
内固定技术
肩关节活动度
肩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家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25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手术中使用不同手术入路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后外侧微创入路,对照组使用后外侧入路,对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
目的探讨髋关节手术中使用不同手术入路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后外侧微创入路,对照组使用后外侧入路,对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术后2周、8周及24周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时采用后外侧微创入路,可明显提高疗效,帮助患者髋关节恢复,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后侧微创入路
功能恢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17
1
作者
贺强
贾健
张宇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医院骨科
天津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
出处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93-797,共5页
文摘
目的 探讨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后侧微创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35~69岁,平均5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4例,跌伤2例。移位性关节盂骨折11例,根据Ideberg分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1例、Ⅴ型2例;骨折移位均〉3 mm。余5例为不稳定型肩胛颈(3例)或肩胛体骨折(2例),骨折移位成角〉20°,其中3例为浮肩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4~14 d,平均6 d。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05.8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5.8 mL,住院时间平均17.6 d。3例发生切口周围炎性反应,经加强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12~19周,平均15.8周。患者对切口周围皮肤外观均满意,随访期间无钢板、螺钉断裂及螺钉拔出等内固定失败发生。术后各时间点Constant肩关节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均逐步恢复,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肩关节上举、外展、外旋、内旋活动度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时(P〈0.05);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侧微创入路无需游离筋膜皮瓣及进行广泛肩部后侧肌肉剥离,采用该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疗效良好。
关键词
后侧微创入路
内固定
肩胛骨骨折
Keywords
Posterior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Internal i xation Scapula fracture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技术对肩胛骨骨折患者应用价值
2
作者
朱纪辉
张磊
陈国庆
杨永良
王浩
机构
济南市长清区人民医院骨科
出处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8期632-636,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8-01-2022-02-25长清区人民医院骨科(25例)及山东省立医院创伤骨科(15例)诊治的4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内固定技术入路分为后侧微创入路组(观察组)、Judet传统入路组(对照组)各20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肩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臂肩手功能障碍、肩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切口周围皮肤外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11.30±2.44)cm,短于对照组(28.02±4.51)cm,t=14.582,P<0.001;术中出血量(100.02±9.44)mL,少于对照组(420.03±9.12)mL,t=109.031,P<0.001;手术时间(86.42±11.45)min,短于对照组(120.56±9.86)min,t=14.290,P<0.001;骨折愈合时间(10.02±1.06)周,短于对照组(12.02±2.14)周,t=5.297,P<0.001。根据手术前基线数据调整,手术后2组患者的肩关节外展、外旋、水平内收、屈曲活动度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11.200、11.028、12.211和12.139,均P<0.001。手术后,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均低于手术前,Constant肩关节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高于手术前,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DAS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onstant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13.690、10.310、18.135和3.331,均P<0.001。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00%(19/20),高于对照组的75.00%(15/20),χ^(2)=6.275,P=0.012。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1/20),低于对照组的20.00%(4/20),χ^(2)=4.114,P=0.043。观察组患者的切口周围皮肤外观满意度为95.00%(19/20),高于对照组的70.00%(14/20),χ^(2)=8.658,P=0.003。结论肩胛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优于Judet传统入路内固定术,可改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和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优良率和切口周围皮肤外观满意度。
关键词
肩胛骨骨折
Judet传统
入
路
后侧微创入路
内固定技术
肩关节活动度
肩关节功能
Keywords
scapula fracture
Judet traditional approach
minimally invasive posterior approach
internal fixation technology
shoulder joint range of motion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家骏
机构
江苏省金坛市中医医院
出处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25期101-102,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髋关节手术中使用不同手术入路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后外侧微创入路,对照组使用后外侧入路,对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术后2周、8周及24周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时采用后外侧微创入路,可明显提高疗效,帮助患者髋关节恢复,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后侧微创入路
功能恢复
分类号
R687.4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贺强
贾健
张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7
原文传递
2
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技术对肩胛骨骨折患者应用价值
朱纪辉
张磊
陈国庆
杨永良
王浩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4
原文传递
3
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王家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