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术中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后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中的效果
1
作者 张爱玲 吕蕾 刘新梅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3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究强化术中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后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行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后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究强化术中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后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行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后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采用强化术中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中风险事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周、1个月,两组VAS、ODI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风险事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术中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后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率,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机器人 强化术中护理 后侧入路腰椎融合 并发症
下载PDF
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后侧入路腰椎间融合的术中护理配合 被引量:4
2
作者 梁敏 黄浚燊 +2 位作者 张春燕 李玉希 黄霖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0年第3期202-211,共10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后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8年10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用XGK-6508A智能骨科微创手术系统辅助完成后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的3例患者,术中均采用骨科手术...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后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8年10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用XGK-6508A智能骨科微创手术系统辅助完成后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的3例患者,术中均采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行后侧入路椎弓根钉置入和人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管减压+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同时回顾同时期非机器人辅助手术病例4例。手术室护士完成术前手术模拟演练、患者准备、手术间、仪器及物品准备与检查,术中完成设备安置、对接、管理和手术医生配合应用等。观察所有患者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钉数、手术前后总曝光次数、手术前注册曝光次数、手术中验证曝光次数和手术费用。结果:机器人组和非机器人组的置钉数分别为(5.00±1.00)个和(5.00±1.15)个,术中出血量两组分别为(216.67±246.64)ml和(262.50±249.58)ml,住院天数分别为(17.33±4.51)d和(18.50±6.76)d,以上指标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285.00±44.44)min和(196.25±85.09)min,手术曝光次数分别为(9.00±3.00)次和(4.75±0.50)次,手术费用分别为(15634.17±7218.14)元和(12130.50±1478.62)元,以上指标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手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在完善的术前准备、掌握患者情况的前提下,熟练掌握手术机器人系统的连接、器械的使用,熟悉手术步骤,医护人员配合默契,经专业技术培训的专业团队合作,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机器人 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 后侧入路腰椎融合 手术室护理
下载PDF
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两种不同融合方法对腰椎峡部裂型滑脱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蔡福金 骆宇春 +3 位作者 朱建平 汪建良 陈伟南 刘晓晖 《颈腰痛杂志》 2005年第4期246-250,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两种不同融合法PLF与PLIF对峡部裂型滑脱的疗效。方法Ⅱ度以内腰椎峡部裂型滑脱共47例,一组22例,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行PLF(PLF组);另一组25例,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行PLIF(PLIF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比较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两种不同融合法PLF与PLIF对峡部裂型滑脱的疗效。方法Ⅱ度以内腰椎峡部裂型滑脱共47例,一组22例,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行PLF(PLF组);另一组25例,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行PLIF(PLIF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ODI评分)、X线影像学结果(包括:滑脱矫正、滑脱节段椎间隙高度改变、滑脱节段前突角改变及骨融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后即刻X线影像学结果,包括:滑脱矫正、滑脱节段椎间盘高度、滑脱节段前突角,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年随访时,滑脱矫正及滑脱节段椎间隙高度的维持上PLIF组优于PLF组(P<0.05),骨融合率及滑脱节段前突角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间临床疗效(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内固定失败率PLF组高于PLIF组。结论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并PLF与PLIF都是治疗Ⅱ度以内腰椎峡部裂型滑脱的有效方法,PLIF在对滑脱矫形的维持及结构的稳定上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PLF后期易出现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但临床疗效不受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腰椎融合 椎弓根钉 后侧腰椎融合(ple) 后侧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后脊柱后侧凸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许辉 袁文 +1 位作者 贾连顺 刘祖德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58-560,F0006,共4页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脊柱后侧凸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椎骨折晚期脊柱后侧凸畸形患者10例,术前后凸cobb角33°~68°(平均47°),侧凸cobb角30°~52°(平均38°).其中单纯后路截骨矫形植...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脊柱后侧凸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椎骨折晚期脊柱后侧凸畸形患者10例,术前后凸cobb角33°~68°(平均47°),侧凸cobb角30°~52°(平均38°).其中单纯后路截骨矫形植骨内固定2例;6例一期前路截骨松解、后路矫形植骨内固定;2例先行前、后路一期截骨松解,牵引10~14 d后再行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本组病例随访9~36个月(平均23个月),术中、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腰背疼痛症状消失,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有所恢复,植骨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后凸cobb角0°~15°(平均9°),纠正率为79%;侧凸cobb角7°~19°(平均13°),纠正率为71%.结论手术治疗有助于矫正胸、腰椎骨折晚期脊柱后侧凸,重建脊柱矢状位及冠状位的平衡,并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应根据后侧凸的类型、畸形的柔韧性及躯干的平衡选择适当的融合范围和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后侧凸畸形 骨折 脊柱融合 脊柱后侧凸畸形 腰椎骨折 骨折后 外科治疗 神经功能恢复 COBB角
下载PDF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与360°融合术在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晨旭 刘明永 +4 位作者 殷翔 张良 薛鑫 向渝 赵建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腰椎360°融合术(CF)在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61例不合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腰椎360°融合术(CF)在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61例不合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腰椎后外侧融合组(PLF组,81例)和腰椎360°融合组(CF组,80例)。PLF组行腰椎后侧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及后外侧融合术;CF组行腰椎椎间盘切除联合后侧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及360°融合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腰腿痛VAS、ODI、腰痛JOA评分评估临床症状;比较2组患者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融合率评估术后腰椎矢状位平衡及腰椎稳定性。结果术后2组患者的VAS、JOA、O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恢复了腰椎前凸角和椎间隙高度,且2组术后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比PLF组更多,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2组共有8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PLF组1例(1.23%),CF组7例(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合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严重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后侧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及后外侧融合术后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实现手术节段间骨性融合,达到与腰椎椎间盘切除联合后侧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及360°融合术同样的手术效果,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后侧融合 腰椎360°融合 腰椎椎间融合
下载PDF
腰椎单侧固定与术后侧弯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崔尚斌 韩凯 +5 位作者 刘少喻 贺平 魏富鑫 王乐 陈宁宁 钟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740-1746,共7页
[目的]探求后路经椎弓根腰椎单侧固定与术后脊柱侧弯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行后路经椎弓根腰椎单侧固定术患者45例。按照手术方式分成两组:A组为后路椎间盘摘除+单侧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融合器(Cage)置入植骨融合术;B组... [目的]探求后路经椎弓根腰椎单侧固定与术后脊柱侧弯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行后路经椎弓根腰椎单侧固定术患者45例。按照手术方式分成两组:A组为后路椎间盘摘除+单侧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融合器(Cage)置入植骨融合术;B组为A组术式+对侧关节突关节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在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下腰痛JOA评分、融合节段骨性融合情况、术后侧弯发生率、Cobb角、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等的变化情况,分析术后侧弯发生情况及产生原因。[结果]A组发生轻度术后侧弯2例,发生率8.33%;B组无术后侧弯。两组间术后JOA评分、术后侧弯发生率、椎间植骨融合率、融合节段椎间隙的高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前与术后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固定侧和对侧的椎间隙高度的差异在术前和术后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固定侧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高度在术前和术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经椎弓根腰椎单侧固定术会产生轻度术后侧弯,发生率8.33%。行对侧关节突关节植骨融合组术后Cobb角变化较小。术后脊柱结构不对称和固定侧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高度变化是术后侧弯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钉 椎间融合 单侧 后侧
原文传递
斜外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被引量:6
7
作者 许朝君 镐英杰 +7 位作者 于磊 朱广铎 任志楠 蔡迎春 彭诚 张盼可 朱剑 曹书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185-1190,共6页
[目的]探讨斜外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手术治疗53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其中,28例行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组),25例行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 [目的]探讨斜外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手术治疗53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其中,28例行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组),25例行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OLI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显著优于PLIF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24.38±5.5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OLIF组的VAS和ODI评分显著优于PLIF组(P<0.05),但末次随访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腰椎侧凸Cobb角、SVA、CVA、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和椎间孔面积较均术前明显改善(P<0.05),OLIF组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和椎间孔面积显著优于PLIF组(P<0.05)。[结论]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是治疗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微创手术,早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微创手术 斜外腰椎融合 后侧腰椎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