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1
作者 杜壮文 欧阳帆 +1 位作者 王恩梁 曾繁宽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骨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评定表(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对病人创伤更小,利于恢复,安全性更高,治疗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 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效果对比
2
作者 曾娘华 易伟宏 +2 位作者 王尔天 杨大志 褚千琨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135-137,共3页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结果 术后2、4、12、24 h,研究组疼痛评分分别为(1.25±0.15)、(3.11±0.98)、(2.54±0.52)、(1.64±0.3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6±0.68)、(5.13±1.57)、(4.63±1.65)、(3.79±1.03)分(P<0.05)。结论 对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来说,在其治疗过程中加以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干预,止痛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泵 切口浸润 腰椎后减压内固定融合 后疼痛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朱志安 黄齐雄 沈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028-0031,共4页
探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纳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和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具有怎样的效果。方法 于2019.1-2022.1期间抽取我院240例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利用随机排列将其分为对照组(180例)和试验组(6... 探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纳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和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具有怎样的效果。方法 于2019.1-2022.1期间抽取我院240例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利用随机排列将其分为对照组(180例)和试验组(60例),给予对照组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给予试验组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的指标情况、疼痛度、功能障碍。结果 试验组疗效更佳,P<0.05。试验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均较低,P<0.05。试验组疼痛缓解具有明显好转,P<0.05。试验组JOA评分更高,P<0.05。试验组的生活质量更高,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次数少,P<0.05。结论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给予其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相比于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更高疗效,且具有较高安全性,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尽快恢复病情,该手术方式可在临床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值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 经椎间孔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BerjanoⅠ、Ⅱ型退行性脊柱侧凸伴椎管狭窄对比观察
4
作者 席健伟 马超 +4 位作者 刘磊 刘光普 韩猛 卜晋辉 王鑫宇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2-85,共4页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Berjano分型Ⅰ型、Ⅱ型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伴椎管狭窄(spinal stenosis,SS)的疗效。方法78例DS伴SS患者根据Berjano分型分为Ⅰ型组42例和Ⅱ型组36例,两组均行后路短节段...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Berjano分型Ⅰ型、Ⅱ型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伴椎管狭窄(spinal stenosis,SS)的疗效。方法78例DS伴SS患者根据Berjano分型分为Ⅰ型组42例和Ⅱ型组36例,两组均行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DS指标[侧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矢状面平衡(SVA)]、SS指标[下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侧凸Cobb角、PT、SVA均减小,LL均增大(P均<0.05);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侧凸Cobb角、LL、PT、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下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P均<0.05);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下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均>0.05。结论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Berjano分型Ⅰ型、Ⅱ型的DS伴SS效果均较好,且并发症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内固定 脊柱融合 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 脊柱侧凸 退行性脊柱侧凸 椎管狭窄
下载PDF
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睿 吴思滨 张金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9月于乐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8例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半椎板切除...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9月于乐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8例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LIF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指标、腰椎功能、椎间孔高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3.63±25.76)min,长于对照组的(95.52±21.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椎间孔高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ODI评分为(19.52±3.08)分,低于对照组的(21.35±3.64)分,椎间孔高度为(20.90±2.06)mm,高于对照组的(19.71±2.1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采用PLIF治疗虽会延长手术时间,但更利于恢复椎间孔高度,改善腰椎功能,且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腰后减压融合内固定 半椎板切除减压 腰椎功能
下载PDF
Wiltse入路结合后正中入路行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6
作者 许光耀 翟丽英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6期1048-1050,共3页
目的分析Wiltse入路结合后正中入路行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本院行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分析Wiltse入路结合后正中入路行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本院行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后正中入路,观察组采用Wiltse入路结合后正中入路进行手术。随访12个月,记录围手术期各项信息、以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作为观察指标,在不同时间点进行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多裂肌MRI评分,计算多裂肌面积萎缩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术后1 d的血清CK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5 d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多裂肌MRI评分及多裂肌面积萎缩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Wiltse入路结合后正中入路行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解除患者临床症状和保护椎旁肌方面具有优势,进而促进术后恢复,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减压内固定 后正中 Wiltse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
7
作者 高志祥 王红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12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减压组(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n=40)和植骨组(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分析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12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减压组(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n=40)和植骨组(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n=40)。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疗效、脊柱影像学表现及治疗前后脊柱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生活质量[健康调查量表36(SF-36)]。结果:植骨组优良率高于减压组,卧床时长、骨折端愈合时长短于减压组,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管侵占率、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O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SF-36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植骨组优于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可加快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恢复脊柱功能,纠正脊柱参数,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椎管减压 椎间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强 赵永生 +1 位作者 陈修福 张承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3期191-192,196,共3页
本研究探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院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55~71岁,平均(60.34±6.33)岁... 本研究探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院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55~71岁,平均(60.34±6.33)岁,病程在1~6年,平均(3.14±3.39)年;单节椎体14例,双节椎体1例,腰3损伤4例,腰4损伤16例,腰5损伤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单侧椎板 双侧减压椎间隙融合内固定改良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智博 魏冬梅 +2 位作者 袁旭芳 张亚楠 杨建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4期2103-2104,共2页
目的:探究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2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予以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 目的:探究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2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予以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观察统计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并比较VAS(视觉模拟评分法)、JOA(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ODI(欧式功能障碍)评分。结果:29例患者平均手术用时为(130.1±24.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12.3±41.9)ml;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VAS、ODI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内固定改良术治疗,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较少,术后腰椎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单侧椎板双侧减压 椎间隙内固定改良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黄菁 李琴 +4 位作者 万琴 罗小英 黄正 黄菊 赖娟 《医疗装备》 2023年第7期124-126,共3页
目的 探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医院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脊椎损伤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 探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医院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脊椎损伤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由专科护士及手术室护士分别按病区护理常规与手术室护理常规各自施护),观察组接受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比较两组焦虑程度、术时气管推移有效配合率和体位正确配合率、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前、术后访视结束时,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时气管推移有效配合率和体位正确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护理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对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施加干预,可显著降低焦虑程度,提高术时有效正确配合度,降低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护士 专科护士 协同护理 颈椎前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经后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远期疗效的影响
11
作者 冯旭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9期100-103,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中山骨科医院收治的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中山骨科医院收治的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施以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的61例为对照组,施以经后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61例为观察组,在接受治疗1年后随访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3.44%高于对照组的7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7,P<0.05),对照组的复发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承受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经后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相较于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能够最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让患者拥有更为理想的治疗成效,且其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后椎间盘摘除融合内固定 开窗减压髓核摘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不同入路手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长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22期106-107,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手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6例,根据骨折脱位类型和脊髓损伤情况选择不同的入路方式,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椎...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手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6例,根据骨折脱位类型和脊髓损伤情况选择不同的入路方式,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椎体高度恢复情况、脱位矫正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123-368(154.3±25.7)min;术中出血量155~608(316.4±51.5)ml;术中和术后未见并发症病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得到纠正,完全恢复颈椎椎体高度,Cobb角由8°-11°降至2°-3°;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术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融合(3.5±0.6)个月。结论前路手术可直接处理椎体或椎间盘损伤患者,从而消除颈椎不稳,后路手术在排除骨折块压迫或椎间盘损伤前提下解除关节突脱位交锁,而前后联合人路可同时处理故障脱位和椎间盘损伤,但创伤较大,技术难度较高,临床需根据病情需要科学选择入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减压 融合内固定 脊柱 下颈椎折脱位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刘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068-0070,共3页
探究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按机数字表法分类,观察组和对照组... 探究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按机数字表法分类,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滑脱度(SP)、腰骶角(LSA)、骨盆入射角(PI)、骶骨水平角(SS)、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滑脱角(SA)、腰1垂线与骶1的距离(LASD的差异。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术后,两组SP、LL、SA和LS-AD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I、SS、PT和LSA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滑脱复位率分别为(63±23)%和(5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LL、△SA分别为(-3.2+6.9)°和(-2.2+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9+10.2)°和(2.3+5.5)°(P<0.05);观察组的△LASD(4+10)m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0)mm(P<0.05)。结论 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较传统开放手术在减小LL和SA方面,微创手术效果更为显著;在滑脱复位方面,传统开放手术的滑脱复位率高于微创手术,且传统开放手术可明显减小LSAD,改善脊柱-骨盆矢状位力线平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盘镜 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 Ⅰ、Ⅱ 度退变性腰椎滑脱 腰椎-盆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 被引量:7
14
作者 庄巧华 徐娟 +1 位作者 傅小云 曾红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9期575-576,共2页
关键词 融合内固定 颈椎前减压 后护理 脊髓损伤 颈椎 前准备 生命安全 后随访
下载PDF
后路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肖运祥 陈海丹 刘杨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9-51,共3页
目的比较后路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后路组68例、前路组67例,分别采用后路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15天评价近期疗效... 目的比较后路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后路组68例、前路组67例,分别采用后路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15天评价近期疗效,术后1年评价远期疗效及腰椎功能,记录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后路组与前路组近期优良率分别为83.8%、71.6%,远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1.2%、85.1%,腰椎功能优良率分别为66.2%、61.2%;两组比较P均<0.05。后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6%,前路组为25.4%;两组比较P<0.05。结论后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前路入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病灶清除减压 病灶清除减压 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铮 曹华 +2 位作者 徐正 顾永福 祁伟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究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4月-2017年8月行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MCSM患者48例,术后均随访12... 目的探究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4月-2017年8月行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MCSM患者48例,术后均随访12个月。记录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于术前和术后7 d、6个月及12个月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进行评定。结果48例患者手术时间2.5~5.6 h,平均4.3 h;术中出血量325~1120 m L,平均605.2 m L。术后1个月内所有患者均感神经症状明显好转,下肢肌力增加,肢体活动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双上肢感觉异常基本消失。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7 d、6个月及及12个月的JOA评分显著提高(P<0.01),且颈椎曲度明显升高(P<0.01)。与术后7 d相比,术后6、12个月的JOA恢复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解除MCSM患者脊髓及神经压迫的症状,同时恢复颈椎曲度,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分节段减压 融合内固定 脊髓 颈椎曲度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留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俊杰 梁舒涵 +2 位作者 彭奇 林斌 饶耀剑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0期60-61,64,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留症状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手术后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治疗均以...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留症状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手术后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治疗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随访,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颈椎JOA评分并比较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JO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残留症状作用明显,能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髓型 颈前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 后残留症状 补阳还五汤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及ODI评分影响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艳 王丽丽 施光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6期201-204,共4页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4月至2017年9月确诊并救治的8...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4月至2017年9月确诊并救治的88例高位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手术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_均<0.01)。术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_均<0.01),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减压融合内固定 安全性
下载PDF
X-tube肌间隙入路腰椎减压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腾辉 杨欣建 +3 位作者 顾洪生 陈扬 余铮 田长庆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X-tube下肌间隙入路腰椎减压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1年10月在X-tube下经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减压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椎管狭窄32例。术前、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ODI及VAS... 目的探讨X-tube下肌间隙入路腰椎减压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1年10月在X-tube下经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减压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椎管狭窄32例。术前、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ODI及VAS评估患者疗效,并在x线片上观察患者椎间隙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本组手术平均时间60(55~70)min;手术切口平均长度3.5(3~5)cm;术中出血量平30(20~50)ml;平均住院时间6.5(6—7)d。术中无硬脊膜损伤发生。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21.6(12~31)个月。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无术后感染发生。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ODI评分分别为38.96±1.68、16.28±3.12和3.60±1.40,VAS评分分别为7.16±0.78、2.56±0.76和1.04±0.70,三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月和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3.48±0.56)mm和(12.41±0.87)mm,较术前(8.86±0.79)mm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X—tube下经肌间隙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入路,经该入路行腰椎减压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腰椎 减压 外科 脊柱融合 内固定 肌间隙 X tube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O自锁系统内固定术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正维 姜长明 +3 位作者 吕德成 张卫国 刘漠霞 马凯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经前路应用AO自锁Ventro Fix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前瞻性研究其坚强内固定的作用及价植。方法 采用经胸膜外—腹膜后入路 ,对 2 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前路彻底减压 ,取髂骨椎间植骨 ,Ventro Fix脊柱内固定系统... 目的 经前路应用AO自锁Ventro Fix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前瞻性研究其坚强内固定的作用及价植。方法 采用经胸膜外—腹膜后入路 ,对 2 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前路彻底减压 ,取髂骨椎间植骨 ,Ventro Fix脊柱内固定系统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2 4例患者获 5~ 40个月随访 ,平均 16 7个月。椎间植骨融合均获成功。融合时间平均 3 8个月。除 2例患者外 ,Frankel分级均有一级以上改善 ,平均增加 1 5级。椎管占位面积术前平均 6 5 5 % ,术后椎管无占位。术前后凸成角 11~ 37° ,平均 2 4°,术后 4°。随访期间未见畸形复发或加重 ,也未见内固定松动、脱落及断裂现象。但有一例内固定螺钉自终板穿入椎间隙 ,所幸未造成负损伤。结论 经前路手术减压直接彻底 ,可获得神经功能最大改善。Ventro Fix脊柱内固定系统设计科学、合理 ,具备高度的内在稳定性。操作工具使用简便、可靠。内固定材料钛合金制造 ,生物相容性好 ,不必二次手术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 减压 融合 AO自锁系统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