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后柱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治国 娄宏亮 +5 位作者 黄鑫 连霄飞 陈少鹏 刘世军 索木森 李治国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9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累及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累及后柱骨折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23~52岁,平均32岁。按照...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累及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累及后柱骨折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23~52岁,平均32岁。按照Schatzker分型,Ⅰ型1例,Ⅱ型2例,Ⅳ型1例,Ⅴ型3例,Ⅵ型1例,2例单纯后柱骨折无法行Schatzker分型。回顾性分析了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及肢体功能评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10~18个月随访,其中10例已完全临床愈合。临床愈合时间6~10个月。术后3个月患侧膝关节自主屈曲100°~125°,自主伸0°~5°。所有患者术后10个月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为78~95分(平均84.2分)。结论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后柱骨折经临床应用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l”切口 胫骨平台骨折 后柱 骨折
下载PDF
后内侧倒“L”形切口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夏庆庆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8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后内侧倒“L”形切口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内侧倒“L... 【目的】研究后内侧倒“L”形切口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内侧倒“L”形切口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关节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胫骨负重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而术后3 d、6个月HS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而术后6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与后倾角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后内侧倒“L”形切口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佳、恢复快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内侧倒“l”形切口 前外侧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兴焱 王再军 常晓飞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1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行后内侧倒“L”形切...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行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入路手术,对照组行后外侧入路手术。对比两组骨折复位效果、手术时间、膝关节恢复状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骨折复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入路手术治疗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露入手术 厉外侧入路手术
下载PDF
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与前外侧切口入路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刚 杨张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3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与前外侧切口入路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FTP)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内侧倒“L”... 目的分析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与前外侧切口入路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FTP)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前外侧切口入路复位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后侧切口+前外侧切口入路复位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生活质量、膝关节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及心理卫生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膝关节HS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复位治疗,采用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切口入路复位方案治疗FTP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 前外侧切口 胫骨平台骨折 HSS评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路常昊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4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2—2020-09林州市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59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分为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2—2020-09林州市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59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分为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联合前外侧入路组(观察组,30例)和前外侧入路组(对照组,29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骨性愈合时间。采用JOA膝关节骨性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者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性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前外侧入路比较,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促进骨性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前外侧入路 后内侧倒“l”入路 三间隙显露
下载PDF
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治疗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临床体会 被引量:6
6
作者 林强 晁建虎 刘东钱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12期1144-1145,共2页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累及负重关节的关节内损伤,治疗不当可造成膝内外翻畸形、关节不稳以及关节运动障碍等。笔者自2009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12例,采用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进行后内、外侧双钢板支撑固...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累及负重关节的关节内损伤,治疗不当可造成膝内外翻畸形、关节不稳以及关节运动障碍等。笔者自2009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12例,采用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进行后内、外侧双钢板支撑固定,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7~59岁,平均41.6岁。左侧7例,右侧5例。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坠落伤9例,伤后至就诊时间2 h~2 d,均为闭合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侧柱 倒“l”切口
原文传递
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支撑钢板固定在胫骨平台后侧骨折中的应用
7
作者 倪卓民 刘上楼 +2 位作者 姜雪峰 孙惠清 徐军 《现代医学》 2013年第9期667-669,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涉及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膝关节后侧倒"L"形切口,直视下骨折解剖复位,关节面塌陷者辅以植骨,使用支撑钢板、螺钉坚强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涉及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膝关节后侧倒"L"形切口,直视下骨折解剖复位,关节面塌陷者辅以植骨,使用支撑钢板、螺钉坚强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8个月(9~1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影像学上的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术后采用Lysholm评分方法评价,87分及以上为优,77~86分为良,67~76分为可,66分及以下为差,优良率89.3%。结论:当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后侧时,选择后内侧倒"L"形切口进行骨折复位,应用支撑钢板固定,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暴露直接、充分,解剖简单等优点,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及累及胫骨近端后侧损伤的有效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 支撑钢板 后内侧 倒“l”切口
原文传递
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纵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7
8
作者 崔龙慷 王晓洛 +3 位作者 刘全 姚华海 孙龙泰 吴连国 《中医正骨》 2018年第7期58-61,共4页
目的:观察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纵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纵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 目的:观察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纵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纵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29~63岁,中位数40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左侧15例、右侧12例。骨折按照Schatzker分型,Ⅳ型8例、Ⅴ型9例、Ⅵ型10例。骨折按照三柱理论分型,内侧柱和后柱2例、外侧柱和后柱8例、三柱1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14 d,中位数8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骨折愈合、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恢复、患肢开始负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中位数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4~17周,中位数15周。患肢开始负重时间12~15周,中位数13周。末次随访时,患膝屈曲122°~127°,中位数124°;伸直2.6°~2.9°,中位数2.8°。胫骨平台内翻角,术后即刻89.4°±5.5°、术后3个月88.9°±4.8°、术后6个月88.3°±4.4°、术后12个月86.6°±4.1°;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后即刻8.1°±3.3°、术后3个月8.4°±3.2°、术后6个月8.8°±3.4°、术后12个月9.1°±3.5°。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及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77~96分,中位数87分,优21例、良5例、可1例。结论: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纵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患肢可以早期负重,可以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胫骨平台 l切口
下载PDF
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与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9
作者 谢美元 张双平 陈发英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究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与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60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采用膝... 目的探究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与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60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采用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B组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膝关节恢复情况、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膝关节屈曲及膝关节伸直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与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但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且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切口入路 后内侧l切口入路 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光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6期112-114,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78例,以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施行常规入路手术,观察组... 目的分析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78例,以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施行常规入路手术,观察组施行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术,比较2组康复情况(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及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HSS评分、GQOLI-74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应用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有利于加速康复进程,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内侧l入路手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膝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疗效 手术
下载PDF
后内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内固定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红旗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22期3652-3654,共3页
目的研究后内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内固定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20年3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1例,采用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实施前外侧入路内固定... 目的研究后内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内固定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20年3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1例,采用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实施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后内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后内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可降低手术创伤,更利于骨折处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后内侧倒“l”入路 前外侧入路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倒L形切口矫治内眦赘皮合并先天性泪道瘘管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晓吉 赵胜有 +5 位作者 王志强 张军 韩柏宏 郑莹 魏晓明 王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5-7,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矫治内眦赘皮合并先天性泪道瘘管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倒L形切口,离断内眦部肌肉及纤维连接,矫治内眦赘皮;离断泪道瘘管根部,缝扎包埋,矫治泪道瘘管。结果:本组21例,术后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内眦赘皮及先天性泪道瘘... 目的:探索一种矫治内眦赘皮合并先天性泪道瘘管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倒L形切口,离断内眦部肌肉及纤维连接,矫治内眦赘皮;离断泪道瘘管根部,缝扎包埋,矫治泪道瘘管。结果:本组21例,术后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内眦赘皮及先天性泪道瘘管均得到满意纠正,术后瘢痕不明显,泪道瘘管无复发。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内眦赘皮合并先天性泪道瘘管的矫正,是一种效果确切、疗效稳定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赘皮 先天性泪道瘘管 l切口 内眦赘皮矫正 泪道瘘管修复
下载PDF
X线、CT扫描在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治疗复杂后pilon骨折患者骨折复位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秘君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2期18-21,26,共5页
对比分析X线、CT扫描在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治疗复杂后pilon骨折患者骨折复位情况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0月诊治的复杂后pilon骨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基于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的内固定治疗,X线组给予... 对比分析X线、CT扫描在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治疗复杂后pilon骨折患者骨折复位情况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0月诊治的复杂后pilon骨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基于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的内固定治疗,X线组给予X线平片进行辅助治疗,CT组给予多排螺旋CT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与记录2组的复位与预后效果。结果:CT组术后3个月的踝关节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7.7%,与X线组的84.09%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2组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1天(P<0.05),Olerud-Molander评分与术前1天对比也有显著增高(P<0.05),CT组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Olerud-Molander评分与X线组对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CT组术后3个月的腓肠神经刺激征、切口感染、跗管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3%,与X线组的15.9%对比,有显著降低(P<0.05);2组术后3个月的FAR1与FAR2都显著高于术前1天(P<0.05),CT组术后3个月的FAR1、FAR2与X线组对比也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相对于X线,CT扫描在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治疗复杂后pilon骨折患者的应用能促进骨折复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可促进疼痛缓解,提高患者的FAR1与FAR2,从而持续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CT扫描 后内侧改良l切口 复杂后pilon骨折 骨折复位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靳继锋 何大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5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的骨折复位情况、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0例患者的手术用时为(1.43±0.21)h,术中出血量为(318.25±3.46)m L,患肢开始负重时间为(13.12±1.24)周,骨折愈合时间为(15.13±1.03)周。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术后3、6、12个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PA均大于术后即刻,TPA均小于术后即刻,HSS、膝关节Rasmussen评分均高于术后即刻,且术后时间越长,HSS、膝关节Rasmussen评分越高(P<0.05)。结论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骨折复位与愈合良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内侧l入路 前外侧联合入路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中的实践分析
15
作者 高宗春 蔡佳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266-266,共1页
研究探讨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经过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中选择84名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名患者,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后外侧入路... 研究探讨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经过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中选择84名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名患者,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后外侧入路和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的方法进行治疗,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恢复状况以及骨折复位效果进行记录,并且对于这些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42人采用后外侧入路方法的患者在治疗后有35人的恢复效果较好,占83.33% ;对照组42人采用改良后倒L形入路的患者在治疗后有41人的恢复效果较好,占97.62%,采用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根据相关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可以得到,P<0.05,具有对比意义。结论:对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患者来说,采用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可以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也能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这样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以后的医疗事业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内侧l入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 效果观察
下载PDF
经膝关节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凯 袁宏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5期765-767,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采用经膝关节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72例,根据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可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行经膝关节内侧入路手术治...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采用经膝关节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72例,根据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可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行经膝关节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膝关节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及负重时间、术前及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1年观察组HS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采用经膝关节改良倒L形入路术治疗,术后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l入路手术 内侧入路手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下载PDF
倒L形法内眦赘皮矫正同期行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彭旦生 彭海涛 刘晓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内眦赘皮矫正同期行重睑成形术的方法。方法:在内眦及下睑设计倒L形切口线,上睑设计重睑切口线,两切口线不相连接。局麻后沿内眦切口线切开,皮下充分游离,剪断内眦处错构的眼轮匝肌,内眦韧带折叠缝合,向下睑延长切口...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内眦赘皮矫正同期行重睑成形术的方法。方法:在内眦及下睑设计倒L形切口线,上睑设计重睑切口线,两切口线不相连接。局麻后沿内眦切口线切开,皮下充分游离,剪断内眦处错构的眼轮匝肌,内眦韧带折叠缝合,向下睑延长切口,无张力缝合皮肤,然后行重睑术。结果:本组36例患者术后随访了1~24个月,内眦明显开大,除1例术后早期内眦瘢痕较明显外,其它病例内眦瘢痕不明显,重睑线弧度自然流畅。结论:倒L形法是矫正轻中度内眦赘皮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赘皮矫正 重睑成 内眦赘皮 l切口
下载PDF
经膝关节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永红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5期1509-1510,共2页
目的:探究经膝关节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86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用经... 目的:探究经膝关节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86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用经膝关节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术后1年,统计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对比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1年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 02%(40/43)高于对照组72. 09%(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较短,且膝关节活动度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采用经膝关节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膝关节改良l入路手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内侧入路手术
下载PDF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黄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63-66,共4页
治疗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经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切口研究。方法 2017.10至2022.10,将30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纳入其中,以C组(常规胭部“S”形切口入路复位)和G组(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复位)随机分组,各15例... 治疗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经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切口研究。方法 2017.10至2022.10,将30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纳入其中,以C组(常规胭部“S”形切口入路复位)和G组(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复位)随机分组,各15例。将两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G 组较 C 组功能恢复、生活能力和质量均有所提高,P<0.05; G 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 C 组,P<0.05,膝部活动度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临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复位方案
下载PDF
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广州 卢建敏 +1 位作者 范少鹏 崔旭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3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究膝关节后外侧切口(纵直形)入路手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TP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后外侧TPF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n=57)、B组(n=57)。... 目的探究膝关节后外侧切口(纵直形)入路手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TP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后外侧TPF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n=57)、B组(n=57)。B组接受膝关节后内侧切口(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A组接受膝关节后外侧切口(纵直形)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3个月胫骨平台(外侧)后倾角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前及术后6h创伤应激因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醛固酮(ALD)、皮质醇(Cor)]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失血量较B组少,手术时长较B组短(P<0.05);两组术后3个月胫骨平台后倾角较术前改善(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h血清ACTH、ALD、Cor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A组较B组低(P<0.05)。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切口(倒“L”形)入路手术与膝关节后外侧切口(纵直形)入路手术治疗后外侧TPF患者疗效相当,均能有效改善胫骨平台后倾角,但后者于优化围手术期指标、减轻手术创伤应激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倒“l”切口 纵直切口 创伤应激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