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9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漂浮体位下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强 张阳春 +3 位作者 薛春堂 杜增峰 余慧平 马志远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年第4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漂浮体位下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内侧髁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累及后内侧髁的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54例膝关节,均为单膝损伤,其中C1型13例,C2型17例,C3型24例。手术均采用漂浮体位下通过后内侧联合前... 目的探讨漂浮体位下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内侧髁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累及后内侧髁的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54例膝关节,均为单膝损伤,其中C1型13例,C2型17例,C3型24例。手术均采用漂浮体位下通过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术中探查半月板、韧带损伤情况并予以相应的修复,骨折予以复位、植骨支撑、钢板固定,术后制定康复方案,定期随访。结果本组54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8.7±5.6 d,随访6~4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7.86±3.57月;愈合时间为7.45±1.34月。住院时间与性别和年龄均无关,但与AO分型有关;愈合时间和总有效率均与性别无关,但均与年龄和AO分型有关。术后无1例发生切口及深部感染、切口周围皮瓣坏死、关节不稳、骨筋膜室综合征和内、外翻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术后至取出内固定装置,无1例出现钢板螺钉松动和断裂、膝关节明显强直。根据Sander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显效31例,有效17例,尚可5例,无效1例,总有效例数48例,总有效率为88.89%。结论采用漂浮体位下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可有效取得骨折的复位、固定牢靠,远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漂浮体位 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内髁的胫骨平台双髁骨折21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朱贤平 王勇 滕晓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年第1期37-38,44,共3页
目的探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手术入路治疗后内髁受累及的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1例累及后内髁的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累及双后髁的5例,不累及外后髁的16例,手术均采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中对... 目的探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手术入路治疗后内髁受累及的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1例累及后内髁的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累及双后髁的5例,不累及外后髁的16例,手术均采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中对于累及后外侧髁的患者,关节镜下监视行前外侧开窗,通过骨隧道复位、植骨支撑、固定。结果本组21例患者获得平均(12.24±2.48)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9月,无切口皮肤坏死、关节不稳及内外翻畸形愈合等发生。膝关节功能:优13例,良5例,可2例,差1例。骨折复位满意度:优1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对于累及后内侧髁的胫骨平台双髁骨折,采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能有效取得骨折的复位、牢靠固定,并可早期进行功能训练,远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双髁骨折 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
下载PDF
对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华辉 彭杰威 +2 位作者 王康振 宋伟毅 唐剑邦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对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67例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后内侧... 目的:探讨对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67例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手术.然后观察这些患者手术的效果.结果:手术后,这些患者的骨折部位均骨性愈合,其术毕至骨折部位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3.8±2.6)周,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9%(2/67).在手术后即刻、手术后6个月、手术后12个月,这些患者患侧胫骨平台内翻角(TP-TSA)和胫骨平台后倾角(PS)相比,P>0.05.在对患者进行末次随访时,这些患者膝关节HSS的平均评分及膝关节屈曲的平均角度分别为(85.1±4.3)分和(113.8±2.9)°,其手术的优良率为94.0%.结论:对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 钢板内固定手术
下载PDF
膝关节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过伸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赵苛棋 徐少南 《浙江创伤外科》 2021年第2期310-311,共2页
目的探究膝关节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过伸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疗效,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过伸型胫骨平台双踝骨折患者12例临床治疗情况,患者均行后内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 目的探究膝关节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过伸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疗效,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过伸型胫骨平台双踝骨折患者12例临床治疗情况,患者均行后内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行Lysholm评分,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同时分析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2例患者治疗前Lysholm评分为(35.2±3.2)分,明显低于治疗后(91.3±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过治疗后Lysholm评分显示,膝关节功能恢复为优的为4例,良为7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1.7%;12例患者经过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为(4.3±0.3)天,开始负重时间为(41.9±5.2)天,住院时间为(21.9±2.1)天,骨折愈合较快,开始负重时间以及住2院时间较短。结论膝关节后内侧联合外前侧入路有助于呈现出开阔的手术视野,对过伸型胫骨平台双踝骨折患者能够提供有效关节支撑,有助于术后快速恢复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 双踝骨折 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5
作者 陈黎明 赵云珍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16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记录手术骨折复位情况及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16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记录手术骨折复位情况及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对位对线良好。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周围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6周X线片显示骨痂均形成,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患肢无明显疼痛,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术后1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对位对线良好;膝关节屈曲110°~135°(122.0°±5.1°),伸直0°~10°(5.5°±3.1°);HSS评分88~94(90.5±1.7)分。结论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中避免体位变换,视野暴露充分,骨折端软组织剥离少,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外侧 后内侧 内固定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马天兴 郭赞 许万方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1泌阳县人民医院骨二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传统组)和改...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1泌阳县人民医院骨二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传统组)和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组(改良组),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评价术后随访3个月时的优良率。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时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和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均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有利于优化围术期指标、改善踝关节功能和提升治疗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改良外侧 改良后内侧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陆栋 黄国伟 +2 位作者 周枫 汤志军 王思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6期1731-1734,共4页
目的探究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mTPF)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患者,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 目的探究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mTPF)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患者,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5)。对照组接受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手术方案,研究组接受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随访12个月,比较组间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3、6、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的影像学资料(内翻角、后倾角、活动度);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并于末次随访时评估疗效,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3.45±0.56)、(3.01±0.34)、(2.56±0.38)分,均低于对照组[(3.88±0.61)、(3.37±0.33)、(2.98±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2个月,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两组间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内翻角、后倾角分别为(85.11±4.32)°、(5.03±0.35)°,均低于对照组[(88.98±3.16)°、(6.11±0.36)°],活动度为(113.26±13.66)°,高于对照组[(106.56±12.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治疗伴有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手术方案相当,但在术后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方面有一定优势,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面半脱位 胫骨平台骨折 联合后内侧 Wahlquist C型
下载PDF
踝关节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术式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刘政 严益军 张骁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0期58-61,共4页
目的探究踝骨骨折患者应用踝关节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术式治疗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于2016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踝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法均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行单侧入路术式,... 目的探究踝骨骨折患者应用踝关节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术式治疗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于2016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踝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法均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行单侧入路术式,研究组行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术式。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101.48±7.65)mL,高于参照组的(97.52±5.3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6,P<0.05)。两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踝关节功能中疼痛、功能及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侧入路术式相比,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术式能够改善踝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提高骨代谢及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骨骨折 外侧内侧联合 单侧术式 骨代谢情况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周国辉 曾荇 吴方前 《当代医学》 2024年第9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入路治疗,研究组采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踝关节功能、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恢复踝关节功能,明显提升患者恢复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远端骨折 L形钢板内固定 外侧 踝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沈小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7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 目的: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试验组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治疗前,两组踝关节背伸、跖屈、外翻、内翻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背伸、跖屈、外翻、内翻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矫形足踝学会(AOFAS)踝-后足指数评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AOFAS踝-后足指数评分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踝关节活动度与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 内侧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清华 钟南 曾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d、3d、1周疼痛程度,术前、术后6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第1天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均升高,改良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升高,改良组CRP、PCT水平略低于传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肢感觉麻痹、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三踝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面,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具有与传统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当的手术效果,且不影响患者术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但相较而言,改良后患者疼痛程度更轻,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快,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外侧 内侧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三踝骨折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凌坤 阳普山 +1 位作者 唐洪 苟永胜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377-1382,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49例(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和...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49例(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和传统组53例(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临床治疗疗效、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至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Baird-Jackson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改良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OFAS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改良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可更有效增加踝关节的稳定,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治疗疗效更佳,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外侧 改良后内侧 三踝骨折 踝关节稳定性 踝关节功能恢复
下载PDF
后踝内侧垂直联合线后前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张先启 余正友 林四龙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 探讨参考后踝内侧垂直联合线(PVSL)行闭合复位经皮后前(PA)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后踝骨折患者23例,均参考PVSL行闭合复位经皮PA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 目的 探讨参考后踝内侧垂直联合线(PVSL)行闭合复位经皮后前(PA)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后踝骨折患者23例,均参考PVSL行闭合复位经皮PA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 23例患者术后获得6~20个月的随访。术后所有患者后踝骨折块均得到良好复位,移位均小于2 mm。X射线显示,患者骨折均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为76~100分,平均(89.8±8.2)分;术后踝关节功能优17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为95.7%。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参考PVSL闭合复位经皮PA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手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内固定术 后踝内侧垂直联合线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术式对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孙洪浪 袁静 孟国兴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9期1668-1671,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术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9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45)。对照组采取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实施改良... 目的探究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术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9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45)。对照组采取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实施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围术期指标中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膝关节屈曲、伸直角度以及活动范围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合计术后并发症产生概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术,可显著改善患者术中多项指标,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外侧结合内侧 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股骨颈保留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王林鹰 高练兵 周佳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8期3012-3017,共6页
目的评估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股骨颈保留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渭南市第二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保留股骨... 目的评估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股骨颈保留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渭南市第二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保留股骨颈,设为观察组;41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63.75±6.76)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63.49±6.57)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1 d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态参数、两侧肢体长度差、髋臼旋转中心的纵向及横向位移。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1 d引流量、术后1 d CPK水平分别为(60.26±7.41)min、(210.45±33.94)ml、(7.71±1.96)cm、(82.35±8.48)ml、(384.75±29.76)U/L,对照组分别为(68.97±8.35)min、(328.15±42.06)ml、(11.27±2.43)cm、(117.89±12.12)ml、(668.40±45.94)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9、14.047、7.355、15.510、33.299,均P<0.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BBS评分、步频、最大步速、单足支撑时间百分比、足底压力差分别为(0.67±0.21)分、(90.45±9.37)分、(52.71±3.14)分、(96.79±8.12)步/min、(89.94±10.63)cm/s、(46.59±5.31)%、(9.02±1.03)%,对照组分别为(0.89±0.27)分、(82.63±8.04)分、(45.42±4.83)分、(81.14±7.59)步/min、(80.21±9.87)cm/s、(40.87±5.16)%、(10.61±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7、4.084、8.131、9.074、4.323、4.977、4.329,均P<0.001)。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双侧肢体长差、纵向与横向的髋臼旋转中心位移均低于对照组(t=5.473、7.707、10.698,均P<0.001)。结论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股骨颈保留有助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 外侧肌间隙 股骨颈保留 髋关节功能 术后恢复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16
作者 邓玉铭 张顺忠 +2 位作者 毛德庆 杨崇辉 方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80-0083,共4页
探究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骨伤科2015年6月-2020年12月的120例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分配法分为研究组(60例三踝骨折患者)和对照组(60例三踝骨折患者),对照组中的60例三... 探究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骨伤科2015年6月-2020年12月的120例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分配法分为研究组(60例三踝骨折患者)和对照组(60例三踝骨折患者),对照组中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给予常规外侧+内侧入路结合复位固定术式,研究组中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给予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术式,对比两组三踝骨折患者的治疗疗效、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中60例三踝骨折患者的治疗疗效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疗效86.67%,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中60例三踝骨折患者的疼痛评分为(3.01±0.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5.22±0.14)分,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中60例三踝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33%,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疗效、降低患者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内侧内固定 三踝骨折
下载PDF
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前入路治疗累及方形区的复杂髋臼骨折
17
作者 朱寅 王黎明 +3 位作者 田守进 沙卫平 严飞 宋锦程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切口与髂嵴前切口的联合手术入路在治疗累及方形区的复杂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骨科收治的21例累及方形区复杂髋臼骨折的病例资料,均应...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切口与髂嵴前切口的联合手术入路在治疗累及方形区的复杂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骨科收治的21例累及方形区复杂髋臼骨折的病例资料,均应用改良Stoppa切口与髂嵴前切口的联合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7~72岁,平均(53.43±9.16)岁。记录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对术后并发症及发生率、骨折愈合情况、影像学指标(Matta评份)及髋关节功能(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进行评价。结果2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71±5.52)个月;手术时间110~240 min,平均(163.57±31.23)min;术中出血量300~700 mL,平均(385.71±92.39)mL。根据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优13例,良6例,差2例,总复位满意率90.48%。骨折愈合时间12~22周,平均(15.86±3.29)周。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价,优14例,良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0.95%。术后1例手术切口延迟愈合,1例出现患髋创伤性关节炎,1例异位骨化,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结论应用改良Stoppa切口与髂嵴前切口的联合手术入路治疗累及方形区的复杂髋臼骨折,可以充分利用每种入路的优势,能清楚显露髋臼的前柱及方形区,能直视下复位固定骨折块,放置标准的耻骨后钢板,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手术 复杂髋臼骨折 髋臼方形区 改良Stoppa切口 髂嵴切口
下载PDF
探讨额外侧锁孔入路与翼点入路夹闭术在前交通动脉瘤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李永康 蓝鹏 何培武 《中外医疗》 2024年第7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于前交通动脉瘤中分别应用额外侧锁孔入路和翼点入路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2023年5月邳州市中医院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62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1)和观... 目的探讨于前交通动脉瘤中分别应用额外侧锁孔入路和翼点入路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2023年5月邳州市中医院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62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行翼点入路开颅治疗,观察组行额外侧锁孔入路开颅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及认知功能改善程度,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60.16±75.27)mL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206.78±28.07)min及住院时间(7.34±1.8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78、7.405、7.404,P均<0.05);观察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率、脑直回切除率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出现术后新增颅内出血、短暂性缺血、感染、神经症状及脑积水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分别接受额外侧锁孔入路术和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均具有一定效果,但额外侧锁孔入路术的效果更理想,在改善神经及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存在显著优势,且不会产生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脉瘤 外侧锁孔 翼点夹闭术 认知功能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月雷 万里甫 +2 位作者 章乐成 严超 王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341-1344,共4页
[目的]探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内侧髁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21年3月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内侧髁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3例,观察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 [目的]探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内侧髁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21年3月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内侧髁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3例,观察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23.5±8.3)个月,恢复完全负重时间平均(17.6±2.1)周。与术后3个月相比,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膝伸-屈ROM、膝HS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Rasmussen评分差异无显著变化(P>0.05)。影像方面,与术后3个月相比,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MPTA、PTS无显著变化(P>0.05),33例胫骨平台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末次随访时,2例出现关节间隙的中度狭窄,8例存在膝关节明显的骨赘形成,较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均有明显的退变发生(P<0.05),但均未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内侧髁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以实现骨折的精确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内平台骨折 后内侧 外侧 开放复位内固定
原文传递
后外侧与前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20
作者 孟松桥 白忠旭 程学锋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837-841,共5页
目的探究后外侧与前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研究组采用前外侧入路人工... 目的探究后外侧与前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研究组采用前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2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切口长度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长,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24 h、术后72 h时的VA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时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周Harris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与前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可有效治疗股骨颈骨折,但前外侧入路的手术方式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还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外侧 外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