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后制品”到“废形式”——尼古拉斯·布里奥的形式批判理论
1
作者 顾佳绮 《艺苑》 2021年第2期10-16,共7页
在探讨“形式”与“批判性”关系的问题上,尼古拉斯·布里奥的理论为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考角度。如果将“批判性”理解为一种批判的话语,形式的批判性固然离不开社会文化语境提供的参照。但“批判性”还能体现为一种批判效力,布... 在探讨“形式”与“批判性”关系的问题上,尼古拉斯·布里奥的理论为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考角度。如果将“批判性”理解为一种批判的话语,形式的批判性固然离不开社会文化语境提供的参照。但“批判性”还能体现为一种批判效力,布里奥提出的三个形式范畴论述了“形式”如何通过建立各种“关系”进行一种施行性的批判。由此布里奥为我们开辟了在艺术本体论之外思考纯粹形式批判性的思路,以一种“使用的艺术”实施形式的批判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 批判性 关系艺术 后制品 废形式
下载PDF
后制品:从艺术危机走向微型乌托邦 被引量:5
2
作者 封钰 姜天靓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7-131,共5页
"后制品"是法国当代哲学家和艺术评论家布里奥提出的艺术批评概念,它描述了以艺术成品和文化产品作为素材重新演绎、再现和创造意义的实验过程。在布里奥看来,这种文化的再挪用是介入公共空间重构艺术与生活、个体与社会、真... "后制品"是法国当代哲学家和艺术评论家布里奥提出的艺术批评概念,它描述了以艺术成品和文化产品作为素材重新演绎、再现和创造意义的实验过程。在布里奥看来,这种文化的再挪用是介入公共空间重构艺术与生活、个体与社会、真实与虚构关系的可能途径。通过这一概念,布里奥试图揭露居伊·德波所谓"景观社会"背后的真实,强调文化再挪用能够重新找回艺术的乌托邦,从而克服当代艺术危机。本文认为,尽管布里奥的思考为我们回应新的艺术生产条件提供了一种启发性思路以及开启一种不同于现代主义的新美学视野,但在当代社会和艺术体制中,"后制品"实验仍然是一种有限的实验而不足以成为解决当代艺术危机的核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制品 布里奥 文化再挪用 艺术危机
原文传递
后制品艺术:消费主义下的艺术新视角
3
作者 张祎靖 郭茜 《艺术教育》 2021年第7期40-43,共4页
今天的时代已经由马克思阐释的以生产为主导的物的社会转化为以消费为主导的景观社会。媒介的发展伴随着信息的爆炸以及景观的衍生,使大众沉浸在景观构建的梦幻乌托邦中,生活被景观锚定在消费剧本中进行。波普艺术、新现实主义以及后制... 今天的时代已经由马克思阐释的以生产为主导的物的社会转化为以消费为主导的景观社会。媒介的发展伴随着信息的爆炸以及景观的衍生,使大众沉浸在景观构建的梦幻乌托邦中,生活被景观锚定在消费剧本中进行。波普艺术、新现实主义以及后制品艺术均是对于消费主义的反思批判,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文章通过分析不同艺术流派对于大众在消费主义境遇内的反思,将后制品艺术与波普艺术、新现实主义进行对比,进而分析并总结出后制品艺术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 后制品 波普艺术 新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后制品艺术——当代艺术的一个面向
4
作者 王艺茗 《美术文献》 2021年第10期6-8,共3页
法国艺术评论家尼古拉·布里奥提出"后制品"艺术这一艺术批评概念,阐述了20世纪兴起的一种艺术现象。后制品艺术对现成品的"挪用"源自杜尚的观念,但在信息化时代,"挪用"不再局限于对艺术权威发起挑战... 法国艺术评论家尼古拉·布里奥提出"后制品"艺术这一艺术批评概念,阐述了20世纪兴起的一种艺术现象。后制品艺术对现成品的"挪用"源自杜尚的观念,但在信息化时代,"挪用"不再局限于对艺术权威发起挑战,而是使用日常物品介入生活,关注生活,引发人们对生活模式和生存状态的思考。后制品艺术运用现成的形态进行重构和重新编排,这与消费文化的滋生息息相关。消费文化浸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陷入消费欲望洪流之中的人们面临着精神的匮乏和空虚。后制品艺术在重新编排现有形态的过程中,企图重建被消费割裂开的人类关系,重建人类最真实的生命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制品 “挪用” 消费 生命体验
原文传递
几种冷冻面团面包的生产技术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楚炎沛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0-22,共3页
在面包的生产过程中,运用冷冻原理与技术来处理面包坯的半成品,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面包生产新工艺。经过冷冻处理使面包坯在半成品阶段保留或储藏若干时间,等到需用时经解冻处理,而后接上后续工序,继续余下的生产流程。
关键词 冷冻面团法 面包 生产技术 成型面包冷冻方法 后制品冷冻方法 未经成型面团冷冻方法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f yeasts from Tibetan fermented products as agents for biocontrol of blue mold of Nashi pear fruits
6
作者 Hao HU Yang XU +3 位作者 Huang-ping LU Rui XIAO Xiao-dong ZHENG Ting YU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75-285,共11页
A total of 20 strains of yeast isolated from Tibetan fermented products were screened for antagonism against blue mold of pear caused by Penicillium expansum. Six isolates that inhibited incidence of postharvest decay... A total of 20 strains of yeast isolated from Tibetan fermented products were screened for antagonism against blue mold of pear caused by Penicillium expansum. Six isolates that inhibited incidence of postharvest decay by 35% or more were selected for further screening. Among them, the most effective was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ashed cell suspensions of R. mucilaginosa yielded better antagonistic efficacy than un- washed cell-culture mixtures, cell-free culture filtrates, and autoclaved cell cultures. Biocontrol activity improv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incubated cells. The best concentration was lx108 cells/ml, at which the incidence of decay was only 16.7% after 6 d of incubation. The germination of conidia of P. expansum in vitro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y both washed cell-suspensions and unwashed cell-culture mixtures. Rapid colonization by yeast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showe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yeast-cell concentration and biocontrol activity. Although the titratable acidity of pear fruits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R. mucilaginosa did not affect the total soluble solids or ascorbic acid content.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report that the yeast R. mucilaginosa from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may have potential as an antagonist to control the postharvest decay of pear fru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ONTROL POSTHARVEST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Tibetan yeast isolates PEA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