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生环境、无处不在的身份和记忆景观:记公共艺术研究与数字空间共性维度 被引量:1
1
作者 茱茜·乔克拉 石倩(译) 《公共艺术》 2023年第3期17-30,共14页
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繁荣以来,为了在数字和现实场所营造中重新配置公共、共享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构思和体验现实场所的范式和参数发生了变化。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使我们陷入一场比肩工业革命的新革命,其主要影响将涉及人类能否掌控... 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繁荣以来,为了在数字和现实场所营造中重新配置公共、共享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构思和体验现实场所的范式和参数发生了变化。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使我们陷入一场比肩工业革命的新革命,其主要影响将涉及人类能否掌控人工智能的进化,人工智能是作为工具服务人类抑或取代人类,成为问题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空间作为公共共享利益的问题将不得不从根本上重新思考。这些观点事实上已经对艺术和创意领域的研究和实验产生了重大影响,涉及公众和社会领域。通过第二十八届电子艺术国际研讨会(ISEA)上展示的一些艺术项目,笔者认为当今艺术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使现实的不同维度相互作用并促进集体共享和可访问性,同时提高极限状态下对广义现实、情绪以及认知体验的复杂性和可能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制造公共空间 场所重塑 记忆景观 跨科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