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后路病灶清除颗粒植骨内固定与后前路联合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刘树仁 付琳 +3 位作者 景艳色 贾晨光 赵桂松 李卓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97-702,共6页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颗粒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胸科医院2020年5月—2022年8月接受腰椎结核后路及后前路手术的患者4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纯后路组24例和后前路组18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颗粒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胸科医院2020年5月—2022年8月接受腰椎结核后路及后前路手术的患者4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纯后路组24例和后前路组18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检测ESR、CRP等炎性指标的变化;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部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测量术后Cobb角矫正度数与随访1年丢失度数,记录术后融合时间;应用Bridwell植骨融合标准及CT骨融合标准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与后前路组比较,单纯后路组手术时间缩短(t/P=5.995/<0.001),术中出血量减少(t/P=2.134/0.039),术后卧床时间缩短(t/P=5.835/<0.001)。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ESR、CRP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年VAS、ODI评分均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Cobb角纠正度数、术后1年丢失度数及术后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ridwell融合标准和CT骨融合标准,2组随访1年的植骨融合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腰椎结核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单纯后路病灶清除颗粒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结核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行,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单纯后路 后前路联合颗粒植骨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新宇 原所茂 +2 位作者 田永昊 郑燕平 李建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32~63岁,平均51.3岁,病程平均5.6年。术...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32~63岁,平均51.3岁,病程平均5.6年。术前病变节段:3节段16例,4节段12例。其中累及C2/3节段5例次、C3/4 21例次、C4/5 26例次、C5/6 28例次、C6/7 16例次。合并高血压病4例,糖尿病5例。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改良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联合前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前、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时采用10秒握拳试验、双手握力、VAS评分、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并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颈椎曲度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本组后前路联合手术时间平均6.5h,出血量平均375ml。患者均得到1年及以上有效随访。1年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的9.8±2.1分提高到15.9±1.2分(P<0.05),平均改善率(84.7±9.2)%。术前、术后10秒试验:左手由11.2±3.1次提高到18.2±2.6次,右手由10.8±1.0次提高到17.8±3.9次(P均<0.05)。平均握力:左手由18.7±7.1kg提高到33.2±6.3kg,右手由19.2±3.6kg提高到35.8±2.5kg(P均<0.05)。颈部轴性疼痛VAS评分为2.1±1.1分。颈椎前凸角由21.5°±5.7°减少到19.60°±4.10°(P>0.05)。影像学随访示颈椎管减压充分,椎间植骨融合满意,未见相邻节段不稳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创伤小、可有效改善颈椎后路术后轴性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在后路手术基础上,前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解除脊髓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 脊髓型颈椎病 后前路联合 手术疗效
下载PDF
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孝海 陶海鹰 +3 位作者 卫爱林 陶凤华 贺斌 郑啸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25-126,共2页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患者症状明显,通过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多数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对于部分重度患者,因同时存在前方的颈椎间盘突出压迫及颈椎管狭窄,单纯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效果有限,为了更好...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患者症状明显,通过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多数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对于部分重度患者,因同时存在前方的颈椎间盘突出压迫及颈椎管狭窄,单纯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效果有限,为了更好地解除患者压迫,我们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重度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 脊髓型颈椎病 后前路联合手术
下载PDF
后前路联合早期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颈髓损伤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华 张志捧 +2 位作者 靳宪辉 张庆胜 王立涛 《颈腰痛杂志》 2012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颈髓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5-2010-05收治的96例合并颈椎管狭窄的颈髓损伤病例,均早期行Ⅰ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采用JOA评分进行术前和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脊髓功能... 目的探讨早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颈髓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5-2010-05收治的96例合并颈椎管狭窄的颈髓损伤病例,均早期行Ⅰ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采用JOA评分进行术前和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疗效评定,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周3、12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31.75±11.26)%、(60.67±14.20)%和(68.47±16.35)%,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12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Ⅰ期后前路联合早期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颈髓损伤,能及时彻底的解除脊髓压迫,恢复颈椎稳定性,为脊髓功能的恢复提供有效保证,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 颈髓损伤 颈椎管狭窄 后前路联合手术
下载PDF
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肖伟 赵清斌 +2 位作者 殷剑 车立新 孙俊刚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4月至2018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因外伤受伤致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8例AS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一期...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4月至2018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因外伤受伤致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8例AS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一期后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Frankel量表评价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状态。以手术节段的骨融合率作为脊柱融合的评价指标。采用螺钉松动、折断、融合器下沉、钛棒折断等并发症发生率评价颈椎固定状态。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4.6±5.8)个月;手术时间(310.2±30.8)min;术中出血量(360.5±53.5)ml。7例患者术后无心脏骤停、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神经功能障碍无恶化。1例患者因感染性休克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后,于术后3 d死亡。7例患者术前ODI评分为(38.1±4.30)分,末次随访ODI评分为(13.8±1.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5例改良Frankel C2级患者无法站立,2例D2级和1例D1级患者只能用助行器行走;末次随访,2例患者由C2级恢复至D2级,5例患者均恢复至D3~E级,可独立行走,无任何辅助。术后12个月,脊柱骨融合率为100.0%(7/7),骨折愈合良好,未见植入的cage下沉,未见内固定松动。结论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AS患者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较好,可稳定重建脊柱,脊柱骨融合率较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后前路联合入路
下载PDF
改良后路手术与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伟 张国平 +2 位作者 张宇宸 任立中 吕亚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手术与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手术与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患者行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残障指数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同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VAS、JOA及NDI评分均明显优于本组术前(P_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VAS、JOA及NDI评分、JOA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_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690,P=0.006)。结论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减轻颈部疼痛,改善脊髓功能,促进颈椎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后前路联合手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改良的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度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大为 曹杨 毕郑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0期3219-322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后前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重度颈椎OPLL的优缺点。方法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骨科自2002年11月至今收治的颈椎OPLL患者中,抽取病变累及三个节段以上、脊髓压迫严重的opll患者224名按照手术方式不同... 目的探讨改良的后前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重度颈椎OPLL的优缺点。方法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骨科自2002年11月至今收治的颈椎OPLL患者中,抽取病变累及三个节段以上、脊髓压迫严重的opll患者224名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应用JOA分级评分,并计算术后改善率[1],[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分-术前评分)×100%]、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用时等作为每名患者的观察指标。将各组间以上指标应用SAS9.0软件进行t检验比较,得出结论。结果随访时间3~78个月,平均34个月。C组术后改善率为72.43%,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各组中脑脊液漏、颈部疼痛、临近椎体退行性变、颈椎不稳及神经根病是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2]。A组脑脊液漏发生率为15.49%,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颈部疼痛和临近椎体退行性变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B组颈椎不稳发生率为55.41%,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C组神经根病发生率为18.99%,低于其他两组(P<0.05)。平均手术时间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别,平均术中输血量三组比较C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的后前路联合手术方法治疗重度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具有节省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出血、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一系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改良的后前路联合手术 颈椎稳定性的重建 并发症发生率 长期随访
下载PDF
Ⅰ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房子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28期3169-3170,共2页
目的观察Ⅰ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患者共42例,患者入院后以颌枕带对颈椎进行牵引,采用后前路联合手术进行复位、减压。术后均随访1 a以上,分别进行X线片复查以... 目的观察Ⅰ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患者共42例,患者入院后以颌枕带对颈椎进行牵引,采用后前路联合手术进行复位、减压。术后均随访1 a以上,分别进行X线片复查以及Frankel分级判定。结果本组切口均为I/甲愈合,无术中或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无喉返神经受损、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神经受损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无Frankel分级增加的情况。所有患者术后半年随访检查结果示均为骨性融合,未发现假关节等不良预后影像。受伤节段脊髓未见压迫影像,脱位节段复位至正常生理位置,术区颈椎椎间距离、生理曲度等正常,颈椎稳定性较好。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情况。结论采用Ⅰ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术中安全性较好,对颈椎稳定性的重建效果较好,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前路联合手术 关节突交锁 下颈椎骨折脱位 I期手术
下载PDF
影像学表现与后前路联合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张洪胜 《益寿宝典》 2021年第12期121-123,共3页
探讨影像学表现与后前路联合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 1 月~2021 年 3 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 40 例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 组(n = 15)先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 探讨影像学表现与后前路联合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 1 月~2021 年 3 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 40 例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 组(n = 15)先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再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B 组(n = 15)先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再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C 组(n= 10)单纯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前术后均行颈椎 CT 评估椎管狭窄程度、常规 MRI 评估脊髓受压程度以及 DTI 评估颈髓变性程度。 结果:三组术后 3 个月 Pavlov 值、椎管矢状径、颈椎活动度、ADC 值、JOA 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FA 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三组术前术后颈椎曲度相当(P>0.05);A 组术后 3 个月 Pavlov 值、椎管矢状径、颈椎活动度、ADC 值、JOA 评分均明显高于 B 组、C 组,FA 值明显低于 B 组、C 组(P<0.05)。 结论:重症脊髓型颈椎病行后前路联合治疗的疗效最好,影像学表现有明显变化,可借助 CT、MRI 等检查手段明确脊髓病变情况及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脊髓型颈椎病 后前路联合治疗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一期后前路减压术后疗效不佳原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四军 刘晓光 +3 位作者 刘忠军 张光武 姜亮 韦峰 《颈腰痛杂志》 2011年第3期168-172,共5页
目的观察采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部分病例疗效不佳的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采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67例,得到随访的55例,男38例,女17例;年龄32~74岁,平均52.0岁。比较手术前、术后随... 目的观察采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部分病例疗效不佳的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采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67例,得到随访的55例,男38例,女17例;年龄32~74岁,平均52.0岁。比较手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从年龄、病程、肌肉萎缩、术前JOA评分及MRI信号改变分析疗效差的原因。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1,α=0.05)。经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手术疗效与病程及术前有无MRT2WI高信号显著相关。而年龄、脊髓纵向压迫节段数、手术节段、术前评分与疗效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不佳原因主要与病程长及脊髓受压变性有关。MRT2WI高信号同时伴有上肢肌肉萎缩的病例疗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后前路联合入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预后分析
11
作者 胡鹏坤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1071-1072,共2页
目的观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35例OPLL患者临床资料,对OA评分、改善率、颈椎前凸值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2.6&#... 目的观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35例OPLL患者临床资料,对OA评分、改善率、颈椎前凸值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2.6±3.2)个月,术后JOA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提升(P<0.05);术后OPLL矢状径占位率和术前相比,有所降低(P<0.05);颈椎前凸力线有效恢复,术后没有产生前凸角度丢失现象;术中、术后均没有产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OPLL患者接受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 后前路联合手术 预后
下载PDF
腰椎结核术式及血沉对手术疗效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延雄 李梅 +1 位作者 郭龙 袁玮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5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术式及血沉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侧前方入路清除病灶、后路内固定以及植骨融合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对腰椎结核患者后凸Cobb's角和神经系统功能Frankel分级的影响;探讨不同血沉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术式及血沉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侧前方入路清除病灶、后路内固定以及植骨融合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对腰椎结核患者后凸Cobb's角和神经系统功能Frankel分级的影响;探讨不同血沉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血沉2周内恢复正常,植骨于6~9个月融合。术后腰椎后凸Cobb's角(8.3±2.4)°较术前(21.3±4.6)°明显减小(P<0.01),神经系统功能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血沉60mm/h组与血沉60~85mm/h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Cobb's角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前方入路清除病灶、后路内固定以及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血沉85mm/h不是手术绝对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后前路联合 植骨 内固定 血沉
下载PDF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严小虎 常山 +3 位作者 蒋华 刘战立 何铸 隋曌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年第9期921-923,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单纯前入路治疗5例,经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2例。结果:随访10~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植骨完全融合,其神经恢复均提高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单纯前入路治疗5例,经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2例。结果:随访10~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植骨完全融合,其神经恢复均提高1~3级。结论:前入路或一期后-前联合入路均为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可根据术前检查及牵引情况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骨折脱位 前或后前路联合入路 内固定
原文传递
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urgery for treatment of cervical fracture-dislocation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被引量:6
14
作者 吕国华 王冰 +3 位作者 康意军 卢畅 马泽民 邓幼文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9年第3期148-152,共5页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ervical spinal fracture complicating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and the effect of 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operation. Methods: Eighteen AS patien...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ervical spinal fracture complicating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and the effect of 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operation. Methods: Eighteen AS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cervical fracture-dislocation were treated operatively from January 2000 to January 2006. The symptom duration of AS was 14.5 years on average. Three cases had undergone osteotomy in lumbar spine. There were 4 cases of Grade A, 3 cases of Grade B, 9 cases of Grade C and 2 cases of Grade D according to Frankel's score. There were 15 cases of Grade III dislocation and 3 cases of Grade II. All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procedures by 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 Results: There were 4 anterior-posterior procedures, 8 anterior-posterior-anterior procedures and 6 posterior-anterior procedures. Seven patients had one stage operation and 11 cases underwent two stage surgeries. There was certain extent of neurological improvement in 14 incomplete paraplegic patients, but no improvement in 4 complete paraplegic patients.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21.2 months on average and the time for bone fusion was 3.6 months. There were 4 complications during operation and a longterm complication in follow-up. Conclusions: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anterior combined with posterior approach makes the spine stable and relieves the pressure immediately. It is a reasonable surgical strategy for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inal fracture-dislocation with 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ndylitis ankylosing Cervical vertebrae Fractures bone Dislocations Surgical procedures operativ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