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对后发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郭丽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0-43,共4页
后发区域与先发区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发展差距,这种差距为产业在不同区域间的转移提供了前提条件。后发区域可以通过承接先发区域的产业转移,接受先发区域的技术和产业较高水平的辅射,从而使后发区域得到特有的后发利益。产业区域转移... 后发区域与先发区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发展差距,这种差距为产业在不同区域间的转移提供了前提条件。后发区域可以通过承接先发区域的产业转移,接受先发区域的技术和产业较高水平的辅射,从而使后发区域得到特有的后发利益。产业区域转移对后发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效应的同时,也有消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区域转移 后发区域 经济机制 经济效应
下载PDF
先发区域与后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义民 彭荣胜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99,共4页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必然出现先发区域与后发区域,先发区域应当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本文认为,在区域发展差距持续扩大时(即走向非协调时),将引致区域消费结构断裂,先发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会因此受阻,经济增长速...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必然出现先发区域与后发区域,先发区域应当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本文认为,在区域发展差距持续扩大时(即走向非协调时),将引致区域消费结构断裂,先发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会因此受阻,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因市场需求不足而减缓;后发区域产业承担的能力低,致使先发区域产业的梯度转移延迟,阻碍了先发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后发区域经济基础差,投入少,劳动力素质不高,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对先发区域的经济增长形成桎梏;区域经济联系弱化,经济增长受阻。因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两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先发区域 后发区域 区域联系
下载PDF
利用后发优势促进后发区域产业优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杨伟 李晓丹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2-124,共3页
后发区域具有后发优势,后发优势的实质是将后发区域具有的静态比较优势转化为动态比较优势,进而形成竞争优势,获取后发利益。对于后发区域而言,具有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的后发优势、制度学习和制度模仿的后发优势、生态环境的后发优势、... 后发区域具有后发优势,后发优势的实质是将后发区域具有的静态比较优势转化为动态比较优势,进而形成竞争优势,获取后发利益。对于后发区域而言,具有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的后发优势、制度学习和制度模仿的后发优势、生态环境的后发优势、生产资源与成本的后发优势、文化的后发优势、机遇的后发优势以及资本的后发优势。为了获取后发利益,应将这些后发优势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优势 后发区域 后发利益 产业优化
下载PDF
后发区域城市软实力建设探析——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徐辉 任俊涛 《发展研究》 2017年第8期48-52,共5页
区域协同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调整面临的重大课题,后发区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滞后地区,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短板、痛点,增强后发区域发展能力,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软实力构建的角度,对后发区域城市持续发展能... 区域协同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调整面临的重大课题,后发区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滞后地区,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短板、痛点,增强后发区域发展能力,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软实力构建的角度,对后发区域城市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探讨,指出后发地区城市增强软实力建设的必要性,并以兰州市为例,分析了西部后发地区城市软实力建设面临的机遇、优势及困难约束,提出增强兰州竞争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区域 区域经济 软实力 发展失衡 兰州市
下载PDF
后发区域的借鉴: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实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晓奋 费瑞波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6期102-106,共5页
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当地区人均GDP处于500—3000美元之间时,往往是人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最严重的时期。后发区域如何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成为当下急需研究的课题。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循环经济评价指标构建和... 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当地区人均GDP处于500—3000美元之间时,往往是人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最严重的时期。后发区域如何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成为当下急需研究的课题。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循环经济评价指标构建和分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测度、解析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研究安徽省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徽省发展循环经济主体定位与产业选择,为安徽省及其它后发区域今后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区域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率 因子分析
下载PDF
适宜要素、适宜分工与后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生延超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80,共10页
分工是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源泉,也是后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但是分工必须建立在特定区域适宜性要素禀赋的基础上,这就要求不同区域需要基于自身不同资质禀赋进行适宜性专业化分工。建立在适宜要素基础上的适宜分工,从早期... 分工是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源泉,也是后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但是分工必须建立在特定区域适宜性要素禀赋的基础上,这就要求不同区域需要基于自身不同资质禀赋进行适宜性专业化分工。建立在适宜要素基础上的适宜分工,从早期的劳动分工到现代意义上的区域分工、产业分工和价值链分工,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演化过程中。适宜要素基础上的区域分工最为稳定,也最易发挥要素效率,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效率的提升和改进。对后发区域而言,必须根据适宜性要素建立科学合理的分工体系,这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也是缓解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要素 区域分工 后发大国 后发区域
下载PDF
后发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制度基础——一个实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郭丽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10-114,共5页
后发区域与先发区域存在一定的产业梯度差异,这为后发区域通过承接先发区域产业转移,接受先发区域较高水平的技术辐射,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但是,后发区域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削弱了对先发区域产业的吸引力,成... 后发区域与先发区域存在一定的产业梯度差异,这为后发区域通过承接先发区域产业转移,接受先发区域较高水平的技术辐射,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但是,后发区域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削弱了对先发区域产业的吸引力,成为产业区域转移粘性存在的重要原因。本文利用回归模型,通过对吉林省与江苏省制度差异的比较分析,讨论了后发区域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及制度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区域 产业转移 制度 政策
下载PDF
关于技术引进对后发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将 吴光伟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8S期133-134,共2页
技术引进作为快速提升地区生产力水平、加速经济建设、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有效途径已经为许多国家的发展所明证,也无疑为我国后发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 后发区域经济 生产力水平 经济建设 技术引进工作 文化冲突 中国
下载PDF
创新网络地理边界拓展对后发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程跃 罗曼萧 《时代经贸》 2022年第7期79-86,共8页
本文在对创新网络地理边界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维度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后发区域企业网络地理边界拓展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后发区域企业网络地理边界拓展整体上显著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水平,具体考察... 本文在对创新网络地理边界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维度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后发区域企业网络地理边界拓展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后发区域企业网络地理边界拓展整体上显著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水平,具体考察网络地理边界维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过程,纵向地理边界拓展主要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横向地理边界拓展主要影响企业网络协同能力的提升,组织学习能力能够在两个能力提升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网络 地理边界拓展 后发区域 技术创新能力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下后发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晓奋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5-127,137,共4页
后发区域中小企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全球化挑战,就是在"全球价值链"的笼罩下求生存和发展。以后发优势理论发展研究为起点,提出应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后发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进行研究,进而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 后发区域中小企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全球化挑战,就是在"全球价值链"的笼罩下求生存和发展。以后发优势理论发展研究为起点,提出应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后发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进行研究,进而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构建后发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升级—产业升级—技术创新"路径,以应对领导型全球价值链,使后发优势的潜在可能成为现实,并提出后发区域中小企业的个体努力、构建基于学习能力的企业技术联盟、构建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体系,重点扶植中小企业集群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技术创新 后发区域中小企业
下载PDF
后发区域企业创新与区域后发优势的实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丽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31-34,共4页
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制约因素,解决区域经济差距过大问题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也是理论界广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等因素的作用,中国区域经济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 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制约因素,解决区域经济差距过大问题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也是理论界广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等因素的作用,中国区域经济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我们可以用"先发区域"与"后发区域"区分两类不同的区域。从经济发展态势看,后发区域与先发区域相比有较大差距,但正因其落后性而拥有某些特殊益处。后发区域通过引进资本和技术、学习先发区域和国外的先进制度、不断调整自身经济结构等获得后发利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发区域 后发区域 区域创新 企业创新 经济结构 内部机制
下载PDF
江西省后发区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以景德镇市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莎莉 《对外经贸》 201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近年来,地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效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简要阐述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以江西省景德镇市为例,对后发区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三大制约因... 近年来,地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效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简要阐述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以江西省景德镇市为例,对后发区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三大制约因素,从增强宏观战略研究、转变招商方式、加强财政管理、壮大产业实力等四个方面,提出增强景德镇市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对策建议,为后发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后发区域 经济增长 可持续性 景德镇
下载PDF
制度后发优势与后发区域的发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丽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9年第2期20-23,共4页
中国区域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使后发区域与先发区域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制度滞后是后发区域落后的重要原因,后发优势的利用也必须以良好的制度安排为基础。制度后发优势可以通过制度移植、制度模仿和制度创新来实现。后发区域若想摆脱... 中国区域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使后发区域与先发区域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制度滞后是后发区域落后的重要原因,后发优势的利用也必须以良好的制度安排为基础。制度后发优势可以通过制度移植、制度模仿和制度创新来实现。后发区域若想摆脱落后的困境,必须依靠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力量,从制度安排上创造能够促进制度后发优势实现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区域 制度后发优势 政策选择
下载PDF
后发区域企业发展困境解析
14
作者 郭丽 张正音 《发展研究》 2008年第10期89-91,共3页
中国区域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使后发区域与先发区域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本文从区域微观经济活动主体——企业的视角,分析了后发区域企业所处的不利生存环境,以及自身内部机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后发区域企业通过制度创新成为区域经济... 中国区域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使后发区域与先发区域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本文从区域微观经济活动主体——企业的视角,分析了后发区域企业所处的不利生存环境,以及自身内部机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后发区域企业通过制度创新成为区域经济中坚力量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区域企业 生存环境 内部机制 困境
下载PDF
从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谈后发区域创新政策制定
15
作者 王春晓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99-100,共2页
区域创新管理是对区域内创新资源配置及环境建设加以有序合理规划和针对性建设的过程,也为实现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路径。为此,本文关注后发区域创新政策的制定和着力角度,从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入手,解析金融发展、技术集群及知识产... 区域创新管理是对区域内创新资源配置及环境建设加以有序合理规划和针对性建设的过程,也为实现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路径。为此,本文关注后发区域创新政策的制定和着力角度,从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入手,解析金融发展、技术集群及知识产权保护对后发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作用,以期给区域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规模 技术创新 后发区域
下载PDF
我国后发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文化和政策视角
16
作者 董依江 《经济研究导刊》 2007年第6期160-162,共3页
区域文化是区域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长期积淀,我国区域文化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积极的区域文化会成为区域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宏观区域发展政策及地方政府行为决定了区域技术创新的宏观及中观环境,我国不同时期的区域... 区域文化是区域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长期积淀,我国区域文化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积极的区域文化会成为区域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宏观区域发展政策及地方政府行为决定了区域技术创新的宏观及中观环境,我国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政策和地方政府行为对我国后发区域技术创新都有深远影响。研究证明,我国后发区域技术创新对区域文化、区域政策共同构成的外部环境因素具有很强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区域 技术创新 地方文化 区域发展政策
下载PDF
基于创新平台的后发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策略——以河南省为例
17
作者 翟运开 梁焕敏 李娜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5期43-49,共7页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后发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先发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实践中,应根据后发区域的实际情况及发展特点,构建面向后发区域创新需求的区域创新平台结构模...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后发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先发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实践中,应根据后发区域的实际情况及发展特点,构建面向后发区域创新需求的区域创新平台结构模型。根据河南省自主创新的实际情况,应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大学及科研院所协同支持的创新平台运行模式为主,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区域 创新平台 自主创新能力
下载PDF
政府制度创新与后发区域发展
18
作者 郭丽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6期67-70,共4页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键是要解决后发区域如何快速发展问题,这需要政府力量的介入。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央政府、先发区域地方政府和后发区域地方政府,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进行着博弈,这对后发区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后发区...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键是要解决后发区域如何快速发展问题,这需要政府力量的介入。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央政府、先发区域地方政府和后发区域地方政府,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进行着博弈,这对后发区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后发区域要摆脱不利因素的影响,需要依靠中央政府、先发区域地方政府和后发区域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竞争 后发区域 制度创新
下载PDF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视角的后发区域产业引进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莎莎 黄春兰 盛杰 《中国集体经济》 2009年第9S期93-94,共2页
实践表明,中国区域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使后发区域与先发区域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后发区域在产业引进环节处于竞争中的弱势地位,而选择引进什么样的产业对后发区域谋求自身战略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 实践表明,中国区域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使后发区域与先发区域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后发区域在产业引进环节处于竞争中的弱势地位,而选择引进什么样的产业对后发区域谋求自身战略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视角,探讨了后发区域适宜引进的产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区域 产业生命周期 产业转移 产业引进
下载PDF
后发区域高层次人才激励问题与政策建议
20
作者 张永胜 应洪斌 《科技资讯》 2022年第8期93-95,152,共4页
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层次人才是后发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该文首先对高层次人才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基本的激励思想,尤其是层次需要理论和双因素理论的观点,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特征进行了分析。随后在对高... 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层次人才是后发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该文首先对高层次人才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基本的激励思想,尤其是层次需要理论和双因素理论的观点,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特征进行了分析。随后在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后发区域高层次人才激励中存在的实践社区缺乏、教育医疗投入不足、激励政策零散等诸多问题。最后,该文从软硬环境建设角度出发,对后发区域高层次人才引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区域 高层次人才 激励 政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