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发性白内障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郭未艾 王晓黎 +1 位作者 吴文捷 张振平 《眼视光学杂志》 2005年第2期92-96,99,共6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capsuleopacification,PCO)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特点。方法随访观察394例(440只眼)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内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力,...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capsuleopacification,PCO)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特点。方法随访观察394例(440只眼)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内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力,用内置数码摄像头Zeiss120裂隙灯进行眼底后反光裂隙照相,转化成数码图像输入计算机,观察人工晶状体位置、连续环形撕囊和后囊膜混浊等情况。随访时间2~58个月,平均14个月。按照晶状体类型共分为6组Sensar组113例(123只眼),Acrysof三片组129例(157只眼),Acrysof一片组79例(84只眼),SC60B组23例(26只眼),硅凝胶组50例(50只眼)。获得的照片使用德国EPCO2000软件分析,对PCO程度进行评分并将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完全没有PCO的有19只眼(占4.32%),存在PCO的有421只眼(占95.68%),PCO波及瞳孔中央3mm的有274只眼(占62.27%)。按人工晶状体光学面材料分组的两组中,对应PCO数值进行比较,总分差异无显著性(t=1.470,P=0.143);按照襻的成角分组的四组中,所对应的PCO数值中1级混浊的数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4.054,P=0.007);按边缘设计不同分组的两组中,对应PCO数值比较,总分差异有显著性(t=3.763,P=0.0001);根据连续环形撕囊分组的3组中,所对应的PCO数值比较,总分差异有显著性(F=3.689,P=0.026)。结论后囊膜混浊的发生与人工晶状体材料无相关性;襻与光学面成角为10°的人工晶状体对PCO的早期形成有抑制作用;直角边缘设计可以减少PCO的形成;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抑制了后囊膜混浊的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人工/外科手术 白内障 后发性/发生 晶状体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