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史诗”:《地久天长》中的集体记忆与个体创伤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家洋 宋雪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75-78,共4页
在中国电影快速的商业化浪潮中,人们对第六代导演的关注度正在减弱,然而第六代导演依然坚持其艺术探索。近年来,第六代导演的创作呈现出"史诗性"的迹象,《地久天长》就是其中一例。对长时段历史的观照、对集体记忆的再现,均是... 在中国电影快速的商业化浪潮中,人们对第六代导演的关注度正在减弱,然而第六代导演依然坚持其艺术探索。近年来,第六代导演的创作呈现出"史诗性"的迹象,《地久天长》就是其中一例。对长时段历史的观照、对集体记忆的再现,均是其"史诗性"诉求的体现。而第六代导演一直以来对个体生命体验的关注、对"宏大叙事"的解构,则使这种"史诗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后史诗"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久天长》 史诗 后史诗 集体记忆
下载PDF
杜甫乐府诗的史诗性审美
2
作者 吴淑玲 颜程龙 《杜甫研究学刊》 2020年第3期32-38,共7页
杜甫乐府诗最具“史诗”价值,以当今文学批评学界将史诗审美分解为传统审美和后史诗审美的方法重新审视杜甫乐府诗,传统审美的民族性、英雄性、全景性的审美特点和后史诗性审美的平民性、日常性、世俗性的审美特点,是杜甫乐府诗完全具... 杜甫乐府诗最具“史诗”价值,以当今文学批评学界将史诗审美分解为传统审美和后史诗审美的方法重新审视杜甫乐府诗,传统审美的民族性、英雄性、全景性的审美特点和后史诗性审美的平民性、日常性、世俗性的审美特点,是杜甫乐府诗完全具备的审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乐府诗 史诗传统审美 后史诗审美
下载PDF
史诗性范畴的美学意蕴及精神寻踪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彦芳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6-102,共7页
作为审美范畴之一的史诗性,广泛存在于各种叙事艺术中,是艺术价值的一种重要尺度。以往中国学术界或将史诗作为一种文体形式进行研究,如民俗学界和外国文学界;或将史诗性作为长篇小说的一种追求去探讨,如现当代文学界。史诗性的传统审... 作为审美范畴之一的史诗性,广泛存在于各种叙事艺术中,是艺术价值的一种重要尺度。以往中国学术界或将史诗作为一种文体形式进行研究,如民俗学界和外国文学界;或将史诗性作为长篇小说的一种追求去探讨,如现当代文学界。史诗性的传统审美特征体现为民族性、整体性、英雄性、全景性等四个方面。在后现代语境下,与史诗性相关的进步叙事、宏大叙事和英雄叙事等被抵制,史诗性变异为后史诗,呈现出平民性、日常性、世俗性等特点。这与后现代的反本质主义、空间化、消费化、微媒体的兴起等不无关系。史诗性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既是人类共享的一种审美需求,一个民族的审美记忆,也是艺术作品中一种长存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 史诗 史诗 后史诗 散文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