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三五”期间多省交界区域空气质量演变特征分析
1
作者 甘杰 刘静 +1 位作者 唐婉 张瑞磊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9,共7页
基于2016-2020年湖南省永州市国、省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应用HYSPLIT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及浓度权重轨迹分析等方法探究多省交界典型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永州市11个区县平均优良天数... 基于2016-2020年湖南省永州市国、省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应用HYSPLIT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及浓度权重轨迹分析等方法探究多省交界典型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永州市11个区县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3.0%,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范围为2.90~3.46,SO_(2)、PM_(2.5)、PM_(10)浓度下降趋势明显;外来传输主要受东北部长距离和南部短距离输入性污染影响,其中冬半年主要受来自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的气团影响,短距离轨迹数占总轨迹数的71.6%,长距离轨迹数占28.4%,重污染天气主要受湖南省长株潭方向、广西和广东省方向的省内、外短距离气团影响较大,贡献率分别为31.8%、3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 后向气团轨迹 多省交界区域 永州市
下载PDF
乌鲁木齐一次重污染过程及其边界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秋霞 赵克明 +2 位作者 艾克代·沙拉木 柳宏英 叶尔克江·霍依哈孜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3期93-98,共6页
针对2020年1月5—17日乌鲁木齐出现的重污染天气,利用乌鲁木齐的探空站资料和地面常规气象数据计算了最大混合层高度、平均风速、逆温特性、边界层通风量、能见度、相对湿度等,对最大混合层高度、能见度、相对湿度与PM2.5质量浓度进行... 针对2020年1月5—17日乌鲁木齐出现的重污染天气,利用乌鲁木齐的探空站资料和地面常规气象数据计算了最大混合层高度、平均风速、逆温特性、边界层通风量、能见度、相对湿度等,对最大混合层高度、能见度、相对湿度与PM2.5质量浓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利用Hysplit后向气团轨迹模式分析污染形成源。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大气层结较为稳定,主要表现为逆温层厚(平均577 m)、逆温强度大(平均1.7℃/100 m)、最大混合层高度低(平均400 m);边界层通风量对局地空气质量影响显著;PM2.5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呈弱的正相关,与能见度呈指数相关;Hysplit后向气团轨迹模式分析得出此次污染过程以局地排放为主要形成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混合层高度 边界层通风量 相对湿度 能见度 后向气团轨迹模式
下载PDF
宁波市不同形态大气汞含量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珊珊 于瑞莲 +2 位作者 赵莉斯 徐玲玲 胡恭任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4-281,共8页
于2015年夏季(6—8月)和冬季(12月、2016年1—2月)利用汞形态分析仪(Tekran 1130/1135/2537B)对宁波市不同形态大气汞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对其含量特征和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气态单质汞(GEM)、颗粒态汞(PBM)及活性气态汞(RGM)浓度... 于2015年夏季(6—8月)和冬季(12月、2016年1—2月)利用汞形态分析仪(Tekran 1130/1135/2537B)对宁波市不同形态大气汞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对其含量特征和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气态单质汞(GEM)、颗粒态汞(PBM)及活性气态汞(RGM)浓度范围分别为1.51—4.88 ng·m^(-3)(均值2.50 ng·m^(-3))、10.95—646.90 pg·m^(-3)(均值155.49 pg·m^(-3))和8.64—316.68 pg·m^(-3)(均值88.22 pg·m^(-3));GEM含量主要受到大气长距离输送和气象条件的影响,PBM受交通影响较大,而RGM受到工业排放及气象条件的影响.冬季GEM、PBM及RGM浓度范围分别为1.73—5.33 ng·m^(-3)(均值2.89 ng·m^(-3))、133.87—1723.99 pg·m^(-3)(均值713.15 pg·m^(-3))和17.52—309.17 pg·m^(-3)(均值96.94 pg·m^(-3));GEM受长距离输送的影响,PBM除来自燃煤和交通外,还受到生物质燃烧和烟花爆竹排放的影响,而RGM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排放.后向气团轨迹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北部为高浓度汞源,而海上气团携带汞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市 不同形态大气汞 分布特征 来源 后向气团轨迹
下载PDF
夏季大气PM2.5中元素特征及源解析:以华中地区平顶山-随州-武汉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威杰 石明明 +6 位作者 程铖 黎荧 朱戈昊 邢新丽 孔少飞 张家泉 祁士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30,共8页
为研究我国中部地区不同类型城市夏季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元素组成特征及来源,于2017年6月对平顶山、随州和武汉这3个站点空气中的PM2.5进行观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样品中Ti、Zn、Cu、Cr、As、Pb、Fe、Ni、Se、V、Sb... 为研究我国中部地区不同类型城市夏季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元素组成特征及来源,于2017年6月对平顶山、随州和武汉这3个站点空气中的PM2.5进行观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样品中Ti、Zn、Cu、Cr、As、Pb、Fe、Ni、Se、V、Sb、Cd和Co等13种元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富集因子法、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PCA-MLR)和后向气团轨迹聚类分析模型对3个站点的污染类型及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顶山、随州和武汉三地PM2.5的痕量元素中均以Zn元素浓度最高,As元素的浓度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2012)年均浓度限值,3个站点的Pb和Cd浓度均较低.富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Se、Sb、Cd、As、Cu和Zn元素富集因子系数均超过10,受人为污染严重,其中3个站点Se元素的富集因子系数均高于600. PCA-MLR和后向气团轨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平顶山站点主要受工业污染/燃油(57. 90%)、交通污染源(24. 40%)、燃煤源(6. 10%)和矿区土壤源(11. 60%)等4个污染源影响,随州站点的主要污染来源是燃油源,其贡献率为54. 30%,其次是燃煤源(22. 40%)、冶金尘/工业污染源(12. 80%)及电镀/汽车制造等污染源(10. 50%);武汉站点受工业排放影响最大,其贡献率为60. 80%,机动车污染源的贡献率为39. 20%.武汉和随州站点主要受当地源排放影响,平顶山站点受当地排放和外源汇入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元素 富集因子 PCA-MLR 后向气团轨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