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覃光海 岳军 章艳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67-468,共2页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40例52眼,随访观察10~30月。结果 术后视力在0.8以上者12眼占23.1%,0.4~0.7者22眼占42.3%,0.1~0.3者10眼占19.2%,0.1以...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40例52眼,随访观察10~30月。结果 术后视力在0.8以上者12眼占23.1%,0.4~0.7者22眼占42.3%,0.1~0.3者10眼占19.2%,0.1以下8眼占15.4%。术中并发症主要有玻璃体脱出12眼占23.1%,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渗出及瞳孔机化膜形成18眼占34.6%。全部病例周边后囊均有不同程度浑浊,但视轴区清晰。未出现人工晶状体移位或角膜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是降低儿童的白内障手术后后囊浑浊的一种安全、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儿童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临床应用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下载PDF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立 郭华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33-234,共2页
目的 :研究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提高视力 ,预防弱视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意义。方法 :观察 4 2例 (42眼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现代囊外摘除、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并发症 ,随访 ... 目的 :研究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提高视力 ,预防弱视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意义。方法 :观察 4 2例 (42眼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现代囊外摘除、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并发症 ,随访 1~ 2 4月 ,平均 12月。结果 :术后葡萄膜炎反应较成人严重 ,矫正视力较满意 ,>0 .3共 2 7眼。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恢复视力、预防弱视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伤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下载PDF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治疗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勇 那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后囊破裂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03/10的38例38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后囊破裂的患者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期随机选择50例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后囊破裂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03/10的38例38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后囊破裂的患者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期随机选择50例5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其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3mo。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d视力、角膜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视力及角膜水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眼压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瞳孔及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破裂的患者术中及时使用后囊连续环形撕除,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效提高白内障术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后囊破裂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下载PDF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国英 李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68-1069,1072,共3页
目的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先天性白内障患儿62例(68眼),超声乳化后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一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2a以上,观察术后视... 目的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先天性白内障患儿62例(68眼),超声乳化后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一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2a以上,观察术后视力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情况。结果 68眼中有5眼在术后3个月至2a出现后发性白内障,占7.35%,平均出现时间为16个月。术后2~3个月复查矫正视力,0.2~0.4者17眼,0.5~0.7者28眼,≥0.8者20眼;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经年龄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未发生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发生较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彬川 张莉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目的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手术操作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132只眼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用截囊针刺开后囊,注射粘弹剂至 Berger氏间隙,弧形剪开后囊使之翻转形成起始瓣,以撕囊镊撕除3mm大小之圆孔。术后随访5~... 目的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手术操作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132只眼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用截囊针刺开后囊,注射粘弹剂至 Berger氏间隙,弧形剪开后囊使之翻转形成起始瓣,以撕囊镊撕除3mm大小之圆孔。术后随访5~28个月。结果术中并发症有后囊环形撕囊完成困难,撕囊失控,囊袋不完整。术后并发症为人工晶状体后玻璃体疝,人工晶状体偏心及囊样黄斑水肿。随访时矫正视力 0. 8以上者 45只眼,0. 4~0. 6者32只眼,0.1~0. 3者4只眼。随访81只眼显示周边后囊均有不同程度混浊,视轴区均透明。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能保持视轴区透明,并发症的发生与术者的操作技术和经验密切相关,在开始进行后囊环形撕囊术时,应有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并发症 白内障 PCCC
下载PDF
白内障术中后囊连续环形撕囊预防后囊混浊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吴德银 杨敏 杜尔罡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5期445-446,共2页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 (PCCC)对预防术后后囊混浊 (PCO)的作用。方法 对 36 5例 (4 2 6只眼 )白内障行常规囊外摘除后行后囊膜连续环行撕囊再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36 5例 (4 2 6只...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 (PCCC)对预防术后后囊混浊 (PCO)的作用。方法 对 36 5例 (4 2 6只眼 )白内障行常规囊外摘除后行后囊膜连续环行撕囊再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36 5例 (4 2 6只眼 )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均成功 ,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中。术后随访 2~ 3年后囊混浊未见发生。结论 在白内障囊外摘出后对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是可行的 ,它避免了后囊混浊产生的根本原因 ,对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视力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囊混浊 后囊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术中 白内障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 预防 临床观察 再植 白内障外摘除
下载PDF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麦丹 陆华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 (PCCC)的疗效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对先天性白内障 12眼、外伤性白内障 1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或抽吸术后囊破裂 4眼、后发障 9眼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 ,术后随访 3~ 3 8个月。结果 :2 8眼...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 (PCCC)的疗效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对先天性白内障 12眼、外伤性白内障 1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或抽吸术后囊破裂 4眼、后发障 9眼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 ,术后随访 3~ 3 8个月。结果 :2 8眼在后囊完好情况下完成 PCCC,10 .7%(3 / 2 8)后囊破裂 ,3 .6%(1/ 2 8)玻璃体脱出行前段玻切 ;7.1%(2 / 2 8)撕囊偏中心。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 10 .8%(4/ 3 7) ;高眼压 8.1%(3 / 3 7) ;瞳孔变形 5 .4 %(2 / 3 7)。随访矫正视力 0 .1~ 0 .3的 7眼 ,0 .4~ 0 .6的 18眼 ,≥ 0 .8的 8眼 ,4例幼儿视力检查不理解 ;1眼后囊孔上移 ;1眼玻璃体前界膜混浊患儿随访 13个月 ,其混浊无加重 ,余所有病例视轴区透明。结论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能有效防治后囊混浊 ,保持瞳孔区透明。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 应用 白内障超声乳化
下载PDF
白内障复明行动中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晓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932-933,共2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复明行动中I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复明行动中的84只白内障眼采用配对法分为2组:撕囊组4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时行I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非撕囊组40眼,仅... 目的探讨白内障复明行动中I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复明行动中的84只白内障眼采用配对法分为2组:撕囊组4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时行I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非撕囊组40眼,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12月,比较两组间视力、后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间视力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撕囊组发生1例后发性白内障(2.3%),非撕囊组发生6例后发性白内障(15.0%),经单因素卡方分析提示两组间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存在较明显差异。两组均未见其他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白内障复明行动中Ⅰ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是减少后发性白内障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复明行动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后发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小儿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张晓 黄薇 +1 位作者 江文 黄玲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小儿 白内障 手术中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儿童白内障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切与后囊切开术后的后发障比较
10
作者 王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01年第6期471-471,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白内障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林 邹玉平 +1 位作者 黄素英 康建芳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0年第10期746-750,共5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意义。方法 50例(79眼)年龄2月~8岁先天性白内障施行摘出手术(超过2岁者植入人工晶状体)。其中21例(31眼)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Ⅰ组),29例(48眼)联合后囊连续环...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意义。方法 50例(79眼)年龄2月~8岁先天性白内障施行摘出手术(超过2岁者植入人工晶状体)。其中21例(31眼)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Ⅰ组),29例(48眼)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Ⅱ组)。随访6~3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视力及后囊浑浊的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Ⅰ组11眼(35.48%),Ⅱ组31眼(64.58%);视力0.3~0.4者,Ⅰ组14眼(45.16%),Ⅱ组14眼(29.17%);视力≤0.2者,Ⅰ组6眼(19.35%),Ⅱ组3眼(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后发性白内障(后囊浑浊≥3级者),Ⅰ组9眼(29.03%),Ⅱ组2眼(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5)。均未出现眼底并发症。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能明显降低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先天性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玻璃体切除 前段
原文传递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对外伤性白内障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石东风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23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对外伤性白内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外伤性白内障患者54例(54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组采用白内障摘出联合后囊环形撕囊及... 目的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对外伤性白内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外伤性白内障患者54例(54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组采用白内障摘出联合后囊环形撕囊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视力〉0.5者17眼(62.96%),治疗组视力〉0.5者21眼(77.78%),治疗组视力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白内障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外伤性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中的后囊处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鲍永珍 李明武 +1 位作者 梁勇 黎晓新 《眼科学报》 2001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中后囊的处理。方法: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22例30只眼,平均眼轴长度31.62mm,行3.0mm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12只服,行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18只眼,未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所...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中后囊的处理。方法: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22例30只眼,平均眼轴长度31.62mm,行3.0mm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12只服,行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18只眼,未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所有病例在术后裸眼视力提高,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组视力≥0.1者100%,其中视力≥0.3者占58.3%;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组视力≥0.1者为88.9%,其中视力≥0.3者占50%。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组中未出现并发症;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组一例出现脉络膜脱离,二例3只眼发现视网膜破孔。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是减少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在未植入人工晶体眼也适用。眼科学报2001;17:232~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超声乳化
下载PDF
自制后囊切除器在兔眼晶状体囊外摘除联合视轴区后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帖红艳 陈彬川 于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57-857,共1页
关键词 后囊切除术 外摘除 眼晶状体 切除器 视轴 兔眼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实验应用
下载PDF
PCCC治疗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华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1189-1191,共3页
目的观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 of posterior capsular,PCCC治疗超声乳化术中的后囊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这一时期我院眼科收治的8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 目的观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 of posterior capsular,PCCC治疗超声乳化术中的后囊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这一时期我院眼科收治的8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进行超声乳化术出现后囊破裂的患者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患者超声乳化术后采用人工合成晶状体植入术。所有患者都随访3个月,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术后第一天的视力、角膜水肿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天两组眼压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性,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瞳孔及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落情况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临床采用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手术中出现的后囊破裂的情况,及时有效的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除能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从而有效的提高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视力恢复。因此,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效果分析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中Ⅰ期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宏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54-856,共3页
目的 探讨I期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术(Posterior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PCCC)对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203例(211只眼)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70只眼术中行... 目的 探讨I期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术(Posterior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PCCC)对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203例(211只眼)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70只眼术中行连续环形撕除后囊(A组),植入普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状体;非PCCC组138只眼进一步分为普通PMMA人工晶状体组(B组)73只眼,光学部边缘直角设计的折叠人工晶状体组(C组)68只眼.B组和C组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保留完整后囊膜.所有患眼术后随访2年以上,观察术后后发障、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情况. 结果 A组2只眼(2.86%)发生了后发障,B组为18只眼(24.66%),C组8只眼(11.76%),两两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无视网膜脱离发生,B组仅1只眼发生视网膜脱离. 结论 I期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术安全有效,明显减少了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 后发障
原文传递
后囊撕囊术预防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囊袋收缩的意义
17
作者 胡红梅 周雄武 徐峰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6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目的评估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预防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囊袋收缩的作用。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5例(50眼),分别左眼行超声乳化吸出IOL植入术联合后囊环形撕囊术(后囊撕囊组),右眼行超声乳化吸出IOL植入术未联合后囊撕囊术(... 目的评估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预防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囊袋收缩的作用。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5例(50眼),分别左眼行超声乳化吸出IOL植入术联合后囊环形撕囊术(后囊撕囊组),右眼行超声乳化吸出IOL植入术未联合后囊撕囊术(对照组)。随访观察术后前房深度及视力。结果两组术后1周至3个月前房深度逐渐加深,后囊撕囊组,术后3个月与1个月时相比,前房深度增加(0.01±0.1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P=0.78);对照组,术后3个月与1个月时相比,前房深度增加(0.13±0.1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P=0.02)。术后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P=0.26)。结论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未联合后囊撕囊术术后前房深度有逐步加深的趋势,联合后囊撕囊术可减轻因囊袋收缩所致的前房深度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 连续环形 后囊 晶状体 人工 前房深度 袋收缩
原文传递
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冯朝晖 孙乃学 +2 位作者 熊全臣 权彦龙 杨建刚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1期845-847,共3页
目的 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27例(34眼),年龄7~22月,分为2组:A组16例(19眼)行白内障吸出及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B组11例(15眼)行白内障吸出、后囊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7... 目的 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27例(34眼),年龄7~22月,分为2组:A组16例(19眼)行白内障吸出及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B组11例(15眼)行白内障吸出、后囊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7~36月,平均17月,观察2组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情况以及其他并发症。结果 术中后囊膜撕裂发生率:A组为52.63%,B组为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A组为42.11%,B组为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2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和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出时一期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后发性白内障形成;一期行后囊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能有效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该方法简便、安全,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后发性白内障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玻璃体 切割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476例手术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琳 吕勇 +1 位作者 周朋义 谭凤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3-746,750,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以期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先天性白内障摘出的13岁以下儿童的临床资料。手术... 目的分析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以期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先天性白内障摘出的13岁以下儿童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行裂隙灯显微镜、眼底、眼压、最佳矫正视力等常规检查。2岁及以下儿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osterior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PCCC)+前段玻璃体切割(anterior vitrectomy,AV)术,2岁后行二期IOL植入术;>2~4岁儿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PCCC+AV+IOL植入术;>4~7岁儿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PCCC+IOL植入术;>7岁儿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IOL植入术。结果共476例(740眼)纳入本研究,年龄(33.59±37.14)个月,其中0~6个月166例(282眼,38.11%)。一期植入IOL 260眼,年龄(5.59±2.43)岁;二期植入IOL 480眼,年龄(4.06±2.12)岁。IOL植入术后残留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2~4岁为(3.53±0.56)D,>4~6岁为(2.36±0.32)D,>6~8岁为(1.65±0.52)D,>8~13岁为(-0.25±0.32)D。术后并发症326眼,其中虹膜粘连115眼(35.28%),位于视轴上的后发性白内障97眼(29.75%),术后青光眼54眼(16.56%)。末次随访时单眼白内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56±0.41)LogMAR,双眼白内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42±0.27)LogMAR,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约三分之一在6个月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视力预后优于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并发症较成人多,需谨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玻璃体切割 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不同术式后发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辉军 林咸平 李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22期3171-3172,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采取不同术式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后发障)发生情况。方法将58例(60眼)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分为2组:Ⅰ组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人工晶体植入,Ⅱ组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超声...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采取不同术式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后发障)发生情况。方法将58例(60眼)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分为2组:Ⅰ组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人工晶体植入,Ⅱ组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体植入+PCCC+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术后2组随访1 a以上。结果Ⅰ组发生后发障12眼(43%),Ⅱ组3眼(9%),2组后发障发生情况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术中行PCCC+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能有效延迟儿童后发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白内障 后发障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前段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