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打印器件后处理液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程江 吴皎皎 +2 位作者 徐守萍 周东卫 周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4-150,共7页
分析了不同的填充强化剂(后处理A液)、不同的后处理B液基料、后处理B液中水性环氧乳液的掺量及后处理液浸泡时间对石膏基打印器件耐水性、抗压强度、尺寸偏差、表面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纳米硅超硬固化剂处理后的打印器件抗压强... 分析了不同的填充强化剂(后处理A液)、不同的后处理B液基料、后处理B液中水性环氧乳液的掺量及后处理液浸泡时间对石膏基打印器件耐水性、抗压强度、尺寸偏差、表面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纳米硅超硬固化剂处理后的打印器件抗压强度大幅提高,纳米硅超硬固化剂最适宜作为后处理A液;水性聚氨酯乳液PU-202B最适宜作为后处理B液的基料;后处理B液中加入水性环氧乳液,处理后打印器件的抗压强度增加、吸水率降低,但水性环氧乳液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尺寸偏差;后处理A、B液最佳浸泡时间分别为130 s和35 s;先浸泡后处理A液、后浸泡后处理B液的打印器件具有抗压强度高、吸水率小、表面较光滑、不脱粉等优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 打印器件 后处理液 抗压强度 吸水率
下载PDF
后处理液对可吸收缝合线打结强力的影响
2
作者 郭振友 温永堂 +1 位作者 傅振刚 张桂英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4-46,共3页
研制的胶原和脱乙酰甲壳素混合体可吸收缝合线 ,遇有干态存放打结强力衰减的问题 .采用后处理的方法寻求改善 .研究结果认为 ,采用 1 5%的甘油水溶液浸泡 2 4 h后 ,并用 75%乙醇作为保护液 ,使该线的打结强力稳定在较高水平 ,达到和超... 研制的胶原和脱乙酰甲壳素混合体可吸收缝合线 ,遇有干态存放打结强力衰减的问题 .采用后处理的方法寻求改善 .研究结果认为 ,采用 1 5%的甘油水溶液浸泡 2 4 h后 ,并用 75%乙醇作为保护液 ,使该线的打结强力稳定在较高水平 ,达到和超过了美国药典 ( 2 3版 )所规定的指标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缝合线 后处理液 打结强力 医用
下载PDF
不同的后处理液对PVDF中空纤维膜的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潘窔伊 潘巧明 眭彤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2,共3页
研究了5种不同后处理液对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丝的膜通量、断裂强力和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0wt%的1,3-丙二醇溶液处理的PVDF中空纤维膜,膜通量及孔隙率均能维持在初始性能的95%以上,且对膜丝的断裂强力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取得效... 研究了5种不同后处理液对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丝的膜通量、断裂强力和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0wt%的1,3-丙二醇溶液处理的PVDF中空纤维膜,膜通量及孔隙率均能维持在初始性能的95%以上,且对膜丝的断裂强力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取得效果最佳,可以替换目前使用率最高的甘油溶液成为一种新的中空纤维膜丝后处理保护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 后处理液 膜性能
下载PDF
印制线路板内层黑氧化还原后处理液的研制
4
作者 张小春 陈伟健 +1 位作者 陈桧华 叶瑾亮 《广东化工》 CAS 2007年第11期9-11,共3页
本文介绍了多层印制线路板制作内层氧化工艺的不足,并分析了"粉红圈"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设计配方和对系列添加剂进行严格筛选,研制出高品质的还原后处理液,该还原后处理液分解速度慢,经过此还原后处理液处理过的铜表面均匀,... 本文介绍了多层印制线路板制作内层氧化工艺的不足,并分析了"粉红圈"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设计配方和对系列添加剂进行严格筛选,研制出高品质的还原后处理液,该还原后处理液分解速度慢,经过此还原后处理液处理过的铜表面均匀,具有抵抗稀酸侵蚀的能力,同时,在高温下不易被氧化,具有防氧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圈 铜面防氧化 印制线路板 内层黑氧化 还原后处理液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直接测定后处理水相料液中硝酸浓度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定明 王玲 +3 位作者 张丽华 龚焱平 牟凌 吴继宗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6-105,共10页
硝酸浓度影响甚至决定铀钚元素在后处理料液中的分配比,所以在后处理工艺控制分析中,游离酸的测定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分析点多、分析频率高、时效性强等特点。现有的分析方法取样量大、分析速度慢,因此,建立新的游离酸快速分析方法,对于... 硝酸浓度影响甚至决定铀钚元素在后处理料液中的分配比,所以在后处理工艺控制分析中,游离酸的测定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分析点多、分析频率高、时效性强等特点。现有的分析方法取样量大、分析速度慢,因此,建立新的游离酸快速分析方法,对于后处理工艺控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本工作中,应用自行研制的适合于我国后处理料液分析的近红外光纤光谱仪,结合PLS回归方法,建立了后处理水相料液游离酸的快速测量方法。该方法取样量小、操作简单、分析快速,适用于水相料液中硝酸含量的测定。所建立的铀酸数学模型对于料液中酸浓度的最低检测限为0.06mol/L;建立的钚酸数学模型对于含大量钚料液中酸浓度的最低检测限为0.12mol/L;相对误差小于10%,测量相对标准偏差sr<5%。对后处理厂实际样品的分析表明,分析结果与草酸盐络合-定pH值滴定法结果一致,方法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处理 游离酸 近红外 快速分析
下载PDF
后处理料液中氨基羟基脲的分析方法研究
6
作者 钱红娟 王玲 +2 位作者 张丽华 刘焕良 范德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9-796,共8页
氨基羟基脲(HSC)是一种新型无盐试剂,可有效控制后处理料液中钚的价态,实现铀钚分离和钚的纯化,其含量是后处理工艺中的一项重要参数,需准确测定。本文根据HSC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在酸性介质中发生显色反应,其产物在456 nm处有明显特征... 氨基羟基脲(HSC)是一种新型无盐试剂,可有效控制后处理料液中钚的价态,实现铀钚分离和钚的纯化,其含量是后处理工艺中的一项重要参数,需准确测定。本文根据HSC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在酸性介质中发生显色反应,其产物在456 nm处有明显特征吸收的原理,建立了后处理料液中HSC的分析方法,并优化了分析条件。结果表明,HSC的最佳测量条件为测量波长456 nm、显色温度80~90℃(水浴)、显色时间45 min,NO^-_2、Fe^(3+)、N_2H_4及其他共存组分对HSC的测定无明显影响。HSC含量在2.5~60.0μmol/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R^2为0.999 9,测量精密度优于5.0%。在45 d内工作曲线重复性好,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真实样品的测量结果显示,其重加回收率在99%~10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羟基脲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后处理 光度法
下载PDF
液液萃取–离子色谱法测定乏燃料后处理模拟料液中的叠氮酸 被引量:2
7
作者 束玉珍 邓惟勤 +2 位作者 谈树苹 吴继宗 陶苗苗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8年第6期60-63,共4页
建立乏燃料后处理模拟料液中叠氮酸的液液萃取–离子色谱测定方法。在相比1∶1的情况下,以30%TBP–煤油对1 g/L的叠氮酸进行萃取,将目标料液稀释10倍以上体积即硝酸浓度在0.3 mol/L以下,以提高叠氮酸根萃取率,同时降低硝酸、铀及其它金... 建立乏燃料后处理模拟料液中叠氮酸的液液萃取–离子色谱测定方法。在相比1∶1的情况下,以30%TBP–煤油对1 g/L的叠氮酸进行萃取,将目标料液稀释10倍以上体积即硝酸浓度在0.3 mol/L以下,以提高叠氮酸根萃取率,同时降低硝酸、铀及其它金属离子的干扰;用浓度不低于2mmol/L的KOH溶液对叠氮酸根进行反萃取;用Dionex-AS11HC大容量阴离子色谱柱进行分离。叠氮酸的质量浓度在0.04~12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9 4,对原始料液的检出限为0.27μg/m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7%(n=10),加标回收率为89.5%~109.0%。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抗杂质离子干扰,可用于乏燃料后处理料液中叠氮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萃取 叠氮酸 乏燃料后处理模拟料
下载PDF
热镀铝锌后处理膜类型及成膜工艺控制技术
8
作者 刘金华 徐勇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45-147,共3页
总结了梅钢冷轧厂热镀铝锌机组5种后处理膜的性能特点及其产品适用范围,并按照用户使用要求和产品服役环境,合理地选择后处理膜的类型,使后处理膜具备应用性能。重点阐述了热镀铝锌机组后处理工序的控制要点,以便获得均匀、稳定的膜厚;... 总结了梅钢冷轧厂热镀铝锌机组5种后处理膜的性能特点及其产品适用范围,并按照用户使用要求和产品服役环境,合理地选择后处理膜的类型,使后处理膜具备应用性能。重点阐述了热镀铝锌机组后处理工序的控制要点,以便获得均匀、稳定的膜厚;特别是总结了表面质量缺陷-斑迹和漏涂的改进对策,以减少质量损失,提高热镀铝锌产品的综合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镀铝锌 后处理液性能 膜厚控制 缺陷改进
下载PDF
化学沉银的防变色处理
9
作者 李必杰 《印制电路资讯》 2004年第4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化学沉银 Ag68 保护膜 防变色 后处理液 电路板
下载PDF
电镀生产线移动式温度监测的无线控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盛秋林 刘仁志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67,共2页
0前言 电镀自动线上的多个工作槽中的镀液和前后处理液、清洗液大多有一定的温度要求,其温度控制是否符合工艺要求直接关系到产品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传统的水银浮子式玻璃温度计在电镀生产线上运用有种种不便,
关键词 电镀生产线 无线控制 温度监测 移动式 电镀自动线 玻璃温度计 后处理液 温度要求
下载PDF
Advanced partial nucleation for single-phase FA0.92MA0.08PbI3-based high-efficiency perovskite solar cells 被引量:2
11
作者 Pengju Shi Yong Ding +7 位作者 Cheng Liu Yi Yang Zulqarnain Arain Molang Cai Yingke Ren Tasawar Hayat Ahmed Alsaedi Songyuan Dai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12期1846-1856,共11页
To date, extensive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with considerable succes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 Owing to its wide absorption range and remarkable thermal stability, the ... To date, extensive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with considerable succes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 Owing to its wide absorption range and remarkable thermal stability, the mixedcation perovskite FAxMA1-xPbI3(formamidinium/methylammonium lead iodide) promises high performance. However, the ratio of the mixed cations in the perovskite film has proved difficult to control with precursor solution. In addition, the FAxMA1-xPbI3 films contain a high percentage of MA+and suffer from serious phase separation and high trap states, resulting in inferior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In this study, to suppress phase separation, a post-processing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partially nucleate before annealing, by treating the as-prepared intermediate phase FAI-Pb I2-DMSO(DMSO: dimethylsulfoxide) with mixed FAI/MAI solution. It was found that in the final perovskite, FA0.92MA0.08 PbI3, defects were substantially reduced because the analogous molecular structure initiated ion exchange in the post-processed thin perovskite films, which advanced partial nucleation. As a result, the increased light harvesting and reduced trap states contributed to the enhancement of open-circuit voltage and short-circuit current. The PSCs produced by the post-processing method presented reliable reproducibility, with a maximum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20.80% and a degradation of ~30% for 80 days in standard atmospheric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ovskite solar cell (PSC) mixed cations partialnucleation single phase defects stabil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