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外侧入路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外、后踝骨折
1
作者 何晶 高胜飞 +1 位作者 吴云刚 刘涛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434-438,共5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外、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24例外、后踝骨折患者,记录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外、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24例外、后踝骨折患者,记录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117例切口一期愈合,4例因切口渗出延长拆线时间至术后3周,2例因皮肤坏死行清创治疗,1例因切口感染行清创+负压引流。术后2例腓骨肌腱炎,均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未发现[足母]长屈肌挛缩者。124例骨折均愈合,时间3~5个月。末次随访时,124例均可完全负重行走,其中5例轻度跛行;踝关节背伸20°~28°、跖屈34°~45°;采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优99例,良18例,可7例,优良率为94.4%。结论后外侧入路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外、后踝骨折简便易行,软组织损伤小,且内固定物可获得良好的软组织覆盖,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 钢板内固定 空心钉内固定 后踝骨折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清华 钟南 曾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d、3d、1周疼痛程度,术前、术后6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第1天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均升高,改良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升高,改良组CRP、PCT水平略低于传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肢感觉麻痹、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三踝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面,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具有与传统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当的手术效果,且不影响患者术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但相较而言,改良后患者疼痛程度更轻,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快,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外侧 内侧 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折 关节功能
下载PDF
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夹心形骨折
3
作者 郑加法 宋秀锋 +3 位作者 李宏志 周锦明 关盛溢 于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4-938,共5页
背景:踝关节骨折直视下精准复位已经成为足踝外科医生的共识,如何充分显露后踝的游离或压缩骨折块,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目的:探讨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夹心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大连... 背景:踝关节骨折直视下精准复位已经成为足踝外科医生的共识,如何充分显露后踝的游离或压缩骨折块,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目的:探讨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夹心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后踝夹心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经跟腱外侧入路21例,经跟腱内侧入路5例;男19例,女7例;年龄24-69岁,平均38.6岁。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通过Burwell-Charnley影像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踝关节跖屈及背伸活动度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与结论:(1)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4.6个月;手术时间52-85 min,平均64.2 min;(2)1例患者术后外踝切口部分皮缘坏死,通过换药后完全愈合;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3)Burwell-Charnley影像学标准评价:24例解剖复位,2例复位良好,优良率为100%;(4)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为(1.19±0.40)分,较术前(6.81±0.80)分明显下降(P<0.01);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跖屈为(33.5±5.02)°,踝关节背伸为(17.23±0.99)°,较术前(14.58±2.50)°、(5.81±1.02)°均明显增加(P<0.01);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为(89.31±3.62)分,较术前(46.00±5.45)分明显升高(P<0.01);其中优23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5)提示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夹心形骨折手术时间短,骨折复位良好,并发症少,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后踝夹心形骨折 骨折固定 固定 手术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马天兴 郭赞 许万方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1泌阳县人民医院骨二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传统组)和改...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1泌阳县人民医院骨二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传统组)和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组(改良组),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评价术后随访3个月时的优良率。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时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和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均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有利于优化围术期指标、改善踝关节功能和提升治疗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改良前外侧 改良后内侧 切开复位内固定 关节功能
下载PDF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效果
5
作者 杨伟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5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 目的:观察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水平,骨折愈合优良率,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2.50%(33/40),高于对照组的62.50%(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可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提高骨折愈合优良率和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旋型Ⅳ度 关节骨折 经腓骨后外侧固定 经腓骨固定 骨折愈合 关节功能恢复 并发症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双窗固定外踝和后踝治疗三踝骨折64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乐 李强 +3 位作者 陶奇昌 代建昊 常彬 彭成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双窗固定外踝和后踝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分析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双窗固定外踝和后踝治疗6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涉及外踝的骨折采用腓骨钢板固定,涉及后踝... 目的探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双窗固定外踝和后踝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分析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双窗固定外踝和后踝治疗6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涉及外踝的骨折采用腓骨钢板固定,涉及后踝的骨折采用螺钉或支撑钢板固定,涉及内踝的骨折采用螺钉或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按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36例,旋前外旋型20例,旋前外展型8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踝关节功能锻炼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钢板断裂、螺钉松动,骨折移位等情况。根据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优32例,良28例,可4例,优良率93.75%。结论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双窗固定外踝和后踝治疗三踝骨折能直观清晰的暴露外踝与后踝且手术操作方便、软组织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 双窗 骨折 后踝骨折 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和外踝对三踝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 被引量:3
7
作者 宋永攀 《医药论坛杂志》 2019年第10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和外踝治疗对其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88例临床资料,按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2例采用传统入路手术...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和外踝治疗对其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88例临床资料,按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2例采用传统入路手术,试验组46例采用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和外踝,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以%和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90.24±21.08)min、骨折愈合时间(13.58±2.65)周短于对照组[(116.32±23.47)min、(16.32±3.14)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92、9.920、4.436,均P<0.05);试验组术后VAS评分(2.01±0.51)分低于对照组(3.24±0.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20,P<0.05);术后6个月,两组AO-FAS评分均术前高,且观察组AO-FAS评分(90.25±5.13)分较对照组(83.62±6.74)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19,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56,P=0.016)。结论相较于传统入路手术,三踝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和外踝治疗可减轻手术创伤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和外踝 传统手术 关节功能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对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李传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5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TPA)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6月收治的72例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经腓骨入路... 目的探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TPA)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6月收治的72例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经腓骨入路(TA)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TPA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02.41±9.85)min、(10.12±1.02)d、(20.14±2.35)周、(9.14±1.12)周,均短于对照组的(115.74±10.37)min、(12.85±1.43)d、(24.58±2.43)周、(12.54±1.33)周,术中出血量为(220.41±25.71)mL,少于对照组的(265.79±26.34)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分别为(1.25±0.22)分、(10.11±1.0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7±0.24)分、(13.87±1.25)分,美国足踝矫形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为(88.65±6.21)分,高于对照组的(80.47±5.8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中各领域评分分别为(88.25±5.24)分、(87.28±5.19)分、(89.13±5.25)分、(90.52±4.1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1.32±5.21)分、(80.11±5.09)分、(82.34±5.18)分、(83.57±4.58)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A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AF的效果更佳,可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VAS评分,加快踝关节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固定 经腓骨后外侧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对比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和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效果
9
作者 张骁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 对比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治疗中经腓骨后外侧入路、经腓骨入路的效果。方法 筛选2014年1月—2022年12月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计算机法划分对照组、观察组,每... 目的 对比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治疗中经腓骨后外侧入路、经腓骨入路的效果。方法 筛选2014年1月—2022年12月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计算机法划分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经腓骨入路、观察组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均行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是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病人理想的手术方式,相较于经腓骨入路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有利于患者踝关节功能、活动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腓骨后外侧 经腓骨 固定 旋后旋型Ⅳ度关节骨折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
10
作者 金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36-0039,共4页
分析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实施复位石膏外固定,观察组实施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疼痛、踝关节功能、临床症状与血清指标。结果... 分析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实施复位石膏外固定,观察组实施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疼痛、踝关节功能、临床症状与血清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之后在疼痛、踝关节功能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处于优于对照组指标的表现(P均<0.05);血清BALP、BGP与PINP水平则是处于高于对照组指标的表现(P<0.05)。结论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在使用期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有效控制和预防踝关节骨折的发生,该方案在临床具有较高使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后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 关节功能 疼痛指标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
11
作者 唐秀峰 曹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01-0004,共4页
探讨针对临床以踝关节骨折为诊断的患者,施行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效用。方法 于2022年9月及至2023年9月笔者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为诊断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群体,凭靠随机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2个小组... 探讨针对临床以踝关节骨折为诊断的患者,施行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效用。方法 于2022年9月及至2023年9月笔者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为诊断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群体,凭靠随机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2个小组均分后病例数显示为50,其中对照组纳入的病理需接收复位石膏外固定,观察组纳入病例则接收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观察组在临床各指标上(蕴含指标包含有骨折愈合时长统计值、开始进行负重时长统计值、完全负重训练时长统计值)显示数据为更低指向(P<0.05)。观察组在手术治疗后所得到的踝关节功能方面(AOFAS、踝关节功能活动度)的数据均为更高水平(P<0.05)。观察组在医治后的Baird-Jackson评分中的疼痛为更低水平,其肿胀、功能、X线评分显示为更高水平(P<0.05)。观察组涵括病例均在医治落实后得到的生活质量评测分值为更高趋向(P<0.05)。医治后观察组的负性情绪得分示意更低值(P>0.05)。不良事件率统计组间无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以踝关节骨折为诊断的患者,施行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较常规的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手段而言,更具有临床价值,即:更能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疼痛肿胀,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稳定负性情绪,治疗安全性质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后外侧 切开复位内固定 治疗效用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12
作者 田志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71-0074,共4页
讨论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对于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0名患有三踝骨折的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分为两组。其中一组80例接受常规入路内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80例接受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 讨论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对于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0名患有三踝骨折的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分为两组。其中一组80例接受常规入路内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80例接受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作为观察组。通过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来评估它们的疗效。结果 一周后手术观察组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但手术时间却较长,术中出血量则较少。此外,观察组的负重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前,两组骨代谢指标相互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观察组的骨代谢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进后的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复位固定方法治疗三踝骨折,表现出显著的疗效,此术式有助于提高踝关节功能,减低术后疼痛程度,安全可行性高,可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关节外侧 内侧复位固定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
13
作者 朱璁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1期49-51,55,共4页
目的:观察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凤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观... 目的:观察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凤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骨钙素指标、踝关节功能、骨折愈合及负重行走、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骨科足踝学会(AOFAS)评分、骨钙素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骨钙素水平低于对照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负重行走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减轻其术后疼痛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后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 治疗效果
下载PDF
mippo微创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14
作者 任冬 李伟 +2 位作者 杨正刚 刘忠鑫 黄楠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94-97,共4页
目的对比mippo技术微创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mippo技术微创入路组(A组)和后外侧... 目的对比mippo技术微创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mippo技术微创入路组(A组)和后外侧入路组(B组)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失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踝关节疼痛持续时间、并发症、踝关节功能、骨愈合等情况。结果两组随访时间14~24月[(22±3)月]。A组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小于B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多于B组(P<0.05);术后3月A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且无畸形愈合;术后12个月两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均无切口感染、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内固定松脱等并发症发生。结论mippo技术对比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Ⅲ~Ⅳ度骨折均能较好恢复踝关节功能,但前者手术侵袭性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疼痛持续时间更短,骨折愈合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PPO技术 经腓骨后外侧 关节旋后旋型骨折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研究
15
作者 康松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9-012,共4页
探究应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时间设置范围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象为4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电脑抽号法分2组,观察组、对照组,一一接受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复位外固定石膏治疗,... 探究应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时间设置范围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象为4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电脑抽号法分2组,观察组、对照组,一一接受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复位外固定石膏治疗,对比两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征改善效果、生活质量、并发症控制效果、康复质量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提供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更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关节骨折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周国辉 曾荇 吴方前 《当代医学》 2024年第9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入路治疗,研究组采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踝关节功能、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恢复踝关节功能,明显提升患者恢复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远端骨折 L形钢板内固定 外侧 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外踝后踝骨折31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家金 雷祯斌 黄文凭 《江苏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于改良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加用中药熏蒸治疗外踝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外踝后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 目的:观察于改良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加用中药熏蒸治疗外踝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外踝后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予石膏固定,常规用药以抗炎镇痛消肿,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治疗组于拆除石膏后增加中药熏蒸治疗,每日1次,连续4周。于拆石膏前和拆石膏后1 d、3 d、7 d、1个月、3个月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疼痛情况,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使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于拆石膏后1 d、3 d、7 d、1个月、3个月时对患者关节肿胀程度进行评分,记录骨折愈合时间,于术前和拆石膏后1个月时检测2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上述指标进行组间及组内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组拆石膏后7 d、1个月、3个月时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治疗组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本组术前(P<0.05)。拆石膏后7 d、1个月、3个月时治疗组踝关节肿胀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拆石膏后1 d时以及同时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拆石膏后1个月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1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本组术前(P<0.05)。结论:于改良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加用中药熏蒸治疗外踝后踝骨折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感和肿胀度,降低机体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 锁定钢板内固定 中药熏蒸 后踝骨折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俊 沈燕国 +3 位作者 尹伟忠 邱永敏 丁菊红 曹师锋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11期990-993,共4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运用后外侧入路治疗的54例移位大于25%的后踝骨折,按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Ⅲ度2例,旋后外旋型Ⅳ度40例,旋前外旋型Ⅳ度12例。后踝骨折采用螺...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运用后外侧入路治疗的54例移位大于25%的后踝骨折,按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Ⅲ度2例,旋后外旋型Ⅳ度40例,旋前外旋型Ⅳ度12例。后踝骨折采用螺钉或支撑钢板固定。外踝骨折采用钢板固定,52例合并内踝骨折用螺钉固定。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2±6.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4.5±3.6)周。2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症状,口服营养神经药物治疗,3个月后症状消失。踝关节活动范围:背屈15°~30°,平均(20.5±4.6)。;跖屈25°-50°,平均(38.7±7.9)°。根据Olerud—Molander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优32例,良18例,可4例,优良率92.6%。结论后外侧人路是治疗后踝骨折的一个有效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 骨折 后外侧 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19
作者 陆晨星 陈凤华 +2 位作者 许炜民 刘琰 徐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4月在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40例选择仰卧位后内侧入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 目的:探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4月在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40例选择仰卧位后内侧入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0例选择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设为研究组。对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并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踝关节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用时、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对比,研究组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疼痛评分、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研究组的踝关节活动度、足踝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选择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可在不增加术中失血量的情况下,获得比后内侧入路更好的临床疗效,其对于患者足踝功能、踝关节活动受限等情况均可有效改善,还可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受和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使患者得以顺利出院,对骨折的愈合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旋型 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后外侧 后内侧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 被引量:14
20
作者 宋喜军 滕居赞 《中医正骨》 2016年第1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19例,男13例、女6例...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41~76岁,中位数53岁。左侧11例,右侧8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Lange -Hanson 踝关节骨折分型为旋后外旋型Ⅲ度12例、旋前外旋型Ⅳ度7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20个月,中位数1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0周,中位数1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本组(80.4±15.6)分,优13例、良4例、可2例。结论: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关节 下胫腓联合分离 骨折固定 后外侧 内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