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外侧直切口微创入路行跟骨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阮良峰 谭宏挥 +1 位作者 陈庆华 萧勇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9期68-69,共2页
目的对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经后外侧直切口微创入路行跟骨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46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外侧扩大L型切口切开复... 目的对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经后外侧直切口微创入路行跟骨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46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外侧扩大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后外侧直切口微创入路行跟骨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低于对照组的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79.9±11.6)分,高于对照组的(56.6±9.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外侧直切口微创入路行跟骨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有明显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直切口微创入路 跟骨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跟骨粉碎性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2
作者 裴汝星 《医药前沿》 2024年第5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股骨颈骨折(FNF)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聊城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FN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股骨颈骨折(FNF)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聊城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FN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行THA治疗,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直接前入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Berg平衡量表(BB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炎症因子、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BBS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VAS评分及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BB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炎症因子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NF患者THA采用DAA效果优于PLA,手术切口更小,带来的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首次下床、住院等时间更短,术后疼痛轻、炎症因子水平低,功能恢复更快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微创接前 后外侧 术后平衡功能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微创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亚影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对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采取3D打印辅助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目的探讨对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采取3D打印辅助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3D打印辅助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疼痛评分、应激指标水平以及盆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应激指标、骨盆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盆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予以3D打印辅助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微创治疗,手术时间较短,疼痛感减轻,并发症较少,利于骨盆功能恢复,临床上可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髋臼骨折 3D打印 经腹外侧切口微创 骨盆功能
下载PDF
膝前正中入路与内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苏二伟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比较膝前正中入路与内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商水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型、Ⅵ型)患者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前... 目的比较膝前正中入路与内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商水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型、Ⅵ型)患者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前正中切口组(n=62)和内外侧切口组(n=44),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下肢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前正中切口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内外侧切口组;前正中切口组日常生活功能、膝关节稳定程度等Merchant评分高于内外侧切口组,疼痛评分及活动范围等Merchant评分低于内外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膝内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膝前正中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风险与膝内外侧切口入路无明显差异,但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略长于膝内外侧切口入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前正中 外侧切口 疗效
下载PDF
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对患者骨代谢指标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甘宏业 王彬 +2 位作者 郝忠玉 李海涛 陈玉辉 《大医生》 2024年第7期54-5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外侧入路与常规切口的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外侧入路与常规切口的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骨代谢指标[骨γ-羧谷氨酸包含蛋白(BGP)、骨特异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水平;记录Harris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时间(TGUT)。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CK、CRP和IL-6水平均上升,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BGP、BAP和PⅠN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升高,TGUT缩短,且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TGUT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切口,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更有利于减轻手术创伤和炎症反应,改善骨代谢指标,并促进髋关节功能和动态平衡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切口 外侧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微创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健 《大医生》 2024年第11期83-86,共4页
目的 观察微创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百色市田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后... 目的 观察微创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百色市田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骨愈合指标、髋关节功能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更短、首次下床时间更短、输血量更少(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均降低,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ⅠNP)水平均提高,且观察组TRACP-5b水平低于对照组,BGP、PⅠ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髋臼前倾角均扩大、髋臼外展角均缩小,且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髋臼前倾角和髋臼外展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采用微创后外侧入路有利于减轻手术创伤,促进骨愈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后外侧 骨愈合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伟世 李智 尚建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收治的65例跟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采用外侧L型入路手术,...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收治的65例跟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采用外侧L型入路手术,观察组33例行跗骨窦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围手术期指标、足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Gissane角、B?hler角高于手术前,跟骨内翻角、跟骨宽度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采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均能促进足踝关节功能恢复,但前者作为微创术式,带来的手术创伤更小、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更少,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成本,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Ⅱ型 SandersⅢ型 跗骨窦小切口 外侧L型
下载PDF
改良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8
作者 陈武林 阮成群 李光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55-1458,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将80... 目的比较改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将80例患者分为改良K-L组(40例)和腹直肌外侧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 d时骨折复位质量,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直肌外侧组手术时间短于改良K-L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改良K-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直肌外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高于改良K-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K-L入路和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应用于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各有优劣,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较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腹直肌外侧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髋臼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改良Kocher-Langenbeck 外侧
下载PDF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黄书杰 邓俊森 +1 位作者 畅宁 马献忠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化抽样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86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腹直肌外侧入路组(43例)和髂腹股沟... 目的对比分析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化抽样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86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腹直肌外侧入路组(43例)和髂腹股沟入路组(43例)。腹直肌外侧入路组接受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髂腹股沟入路组接受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情况、骨折复位优良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满意度。结果腹直肌外侧入路组切口长度较髂腹股沟入路组短,术中出血量较髂腹股沟入路组少,手术时间较髂腹股沟入路组短(P<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骨折复位优良率93.02%(40/43)较髂腹股沟入路组76.74%(33/43)高(P<0.05)。术后6个月,腹直肌外侧入路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评分较髂腹股沟入路组高(P<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4.65%(2/43)]较髂腹股沟入路组[18.60%(8/43)]低(P<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骨折复位满意度[95.35%(41/43)]较髂腹股沟入路组[81.40%(35/43)]高(P<0.05)。结论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相比,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可减轻手术创伤,提高骨折复位优良率和满意度,并可提高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髋臼骨折 经腹外侧 髂腹股沟
下载PDF
腹直肌外侧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10
作者 葛伟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7期147-150,共4页
目的:比较腹直肌外侧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94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 目的:比较腹直肌外侧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94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观察组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复位效果、围术期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降钙素原(PCT)、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复位优良率为91.49%(43/47),对照组复位优良率为87.23%(41/4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骨折显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行走功能、活动范围等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PCT、Cor、IL-6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2/47),低于对照组的19.15%(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对髋臼骨折患者的复位效果相当,但腹直肌外侧入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术后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改良STOPPA 髋臼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术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观察
11
作者 瞿国峰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外侧延长切口...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外侧延长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指标,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6个月影像学指标水平,术前、术后2d 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5,P>0.05);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me角、跟骨(宽、长)水平高于术前,跟骨高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me角、跟骨(宽、长、高)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观察组CRP、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400,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能有效恢复跟骨解剖结构,促进跟骨功能恢复,但是跗骨窦入路可减轻创伤,降低出血量,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 外侧延长切口 SandersⅡ~Ⅲ型 跟骨骨折
下载PDF
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股骨颈保留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王林鹰 高练兵 周佳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8期3012-3017,共6页
目的评估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股骨颈保留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渭南市第二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保留股骨... 目的评估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股骨颈保留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渭南市第二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保留股骨颈,设为观察组;41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63.75±6.76)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63.49±6.57)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1 d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态参数、两侧肢体长度差、髋臼旋转中心的纵向及横向位移。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1 d引流量、术后1 d CPK水平分别为(60.26±7.41)min、(210.45±33.94)ml、(7.71±1.96)cm、(82.35±8.48)ml、(384.75±29.76)U/L,对照组分别为(68.97±8.35)min、(328.15±42.06)ml、(11.27±2.43)cm、(117.89±12.12)ml、(668.40±45.94)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9、14.047、7.355、15.510、33.299,均P<0.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BBS评分、步频、最大步速、单足支撑时间百分比、足底压力差分别为(0.67±0.21)分、(90.45±9.37)分、(52.71±3.14)分、(96.79±8.12)步/min、(89.94±10.63)cm/s、(46.59±5.31)%、(9.02±1.03)%,对照组分别为(0.89±0.27)分、(82.63±8.04)分、(45.42±4.83)分、(81.14±7.59)步/min、(80.21±9.87)cm/s、(40.87±5.16)%、(10.61±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7、4.084、8.131、9.074、4.323、4.977、4.329,均P<0.001)。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双侧肢体长差、纵向与横向的髋臼旋转中心位移均低于对照组(t=5.473、7.707、10.698,均P<0.001)。结论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股骨颈保留有助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 外侧肌间隙 股骨颈保留 髋关节功能 术后恢复
下载PDF
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柳杨城 辛皓 黄鑫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574-157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组(传统后外侧入路,n=41)和改良组(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n...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组(传统后外侧入路,n=41)和改良组(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n=41)。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清创伤应激因子[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均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Cor、AD、NE等应激反应均高于同组手术前,且改良组低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7.32%)和传统组(17.07%)的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优化了围术期指标,降低了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小切口 后外侧 围术期指标 髋关节功能恢复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磊 董喆 +4 位作者 马延辉 呼芳 马改平 王凤凤 张杰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8年第7期27-35,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posterior lateral approach,PL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SCI、Embase、维普信... 目的系统评价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posterior lateral approach,PL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SCI、Embase、维普信息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国内外DAA与PL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66年1月至2017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后,提取疗效评价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髋关节HHR评分、髋关节脱位情况),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总病例数3877例,其中DAA组2085例,PLA组1792例。经Meta分析,与PLA组比较,DAA组手术时间(SMD=1.74、95%CI:1.08~2.40、P<0.000 01)显著增加,术中出血量(SMD=-2.65、95%CI:-4.18^-1.13、P=0.000 7)、手术切口长度(SMD=-1.83、95%CI:-3.36^-0.30、P=0.02)、住院时间(SMD=-1.54、95%CI:-2.28^-0.80、P<0.000 1)、术后髋关节HHR评分(SMD=0.53、95%CI:0.04~1.01、P=0.03)均显著减少;2组术后并发症、髋关节脱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06、0.28,95%CI:0.59~1.92、0.07~1.05,P=0.84、0.06)。结论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相比,微创直接前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HHR评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术后并发症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前 后外侧切口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和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短期临床结果对比
15
作者 潘钊 冀家琛 +1 位作者 路玉峰 黄小强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4期6080-6086,共7页
目的:对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和传统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LA)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的患者进行短期临床结果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 目的:对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和传统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LA)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的患者进行短期临床结果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微创DAA和传统PLA手术入路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DAA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照组则应用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分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对比。1) 对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指标对比;2) 对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对比;3) 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1) 观察组(DAA)患者手术期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都比对照组(PLA)数值小;住院时间因符合要求后术后出院时间基本相同,无特殊临床指导意义。2) 微创DAA组和传统PLA组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 术后并发症的统计。DAA组9例发生术后并发症,股外侧皮神经损伤6例,股骨大转子骨折1例,切口感染2例。对照组(PLA)发生4例并发症,1例深静脉血栓,1例切口感染,2例髋关节后脱位。结论: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微创DAA能够减少出血、减轻创伤,尽早恢复髋关节功能,所以符合DAA入路条件的,应用直接前(DAA)入路比后外侧入路(PLA)效果更好,可供临床医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接前 后外侧 全髋关节置换术 HARRIS评分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对比 被引量:5
16
作者 安佰京 姜川 王振宇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5月武警总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接受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对照组(接受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5月武警总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接受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对照组(接受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①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血量。②两组术前与术后3月Harris评分。③两组术后首次双拐行走时间、弃拐行走时间。结果①两组切口长度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血量比较有差异(P〈0.05)。②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3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术后首次双拐行走时间、弃拐行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直接前入路手术创伤小,在手术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Harris评分上明显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接前 后外侧切口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微创直接前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洪来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22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微创直接前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骨愈合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无锡虹桥医院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分两组,A组(20例)患...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微创直接前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骨愈合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无锡虹桥医院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分两组,A组(20例)患者以传统后外侧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20例)患者以微创直接前侧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均于术后持续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1个月骨愈合指标,术前及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HHS)、Berg平衡量表(BBS),术前及术后12个月起立-行走时间、单腿站立时间、6 min步行距离。结果与A组比,B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手术时长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清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均升高,且B组较A组更高;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降低,且B组更低;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B组较A组更低;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HS、BBS评分均升高,且B组较A组更高;与术前比,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起立-行走时间均缩短,且B组较A组更短;与术前比,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单腿站立时间、6 min步行距离均延长,且B组较A组更长(均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微创直接前侧入路虽手术时间较长,但创伤较小,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更有利于减轻机体平衡功能障碍,促进患者骨愈合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颈骨折 微创 前侧 后外侧 髋关节置换术 骨愈合
下载PDF
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与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18
作者 谢美元 张双平 陈发英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究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与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60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采用膝... 目的探究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与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60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采用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B组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膝关节恢复情况、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膝关节屈曲及膝关节伸直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与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但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且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后外侧切口 后内侧倒L形切口 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腹直肌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累及四边体的髋臼双柱骨折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盼盼 黄淑明 +3 位作者 兰树华 吴泉州 叶方 叶积飞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3期374-379,共6页
目的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累及四边体的髋臼双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46例累及四边体的髋臼双柱骨折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 目的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累及四边体的髋臼双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46例累及四边体的髋臼双柱骨折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1例失访(所有指标不予考察),其余45例获得随访,时间10~24个月。术中出血量150~510(392.3±103.7)ml,手术时间79~132(111.0±35.6)min,住院时间15~32(21.2±2.9)d。8例发生并发症,其中2例浅表创面皮肤感染,4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异位骨化。骨折均愈合,时间6~12个月。术后X线和CT检查显示骨盆及髋臼骨折复位良好。术后10个月,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28例,良9例,差8例,优良率为82.2%(37/45);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25例,良10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为77.8%(35/45)。结论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累及四边体的髋臼双柱骨折,具有微创、术中暴露充分、复位固定良好、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的优点,患者可早期恢复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双柱骨折 四边体 双钢板固定 外侧
下载PDF
前方腹直肌外侧入路在儿童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分析
20
作者 叶书熙 杨晓东 +3 位作者 李涛 麦奇光 王华 樊仕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8-732,共5页
目的分析腹直肌外侧入路(lateral-rectus approach,LRA)治疗儿童髋臼骨折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4例经LRA手术治疗儿童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 目的分析腹直肌外侧入路(lateral-rectus approach,LRA)治疗儿童髋臼骨折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4例经LRA手术治疗儿童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女性3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12.5岁(10~15岁),严重车祸伤3例,高处坠落伤1例,Letournel-Judet分型横形骨折1例;双柱骨折2例,前方伴后半横行骨折1例,合并骶髂关节脱位2例,合并骶骨骨折1例,合并耻骨联合分离3例。评估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4例均采用LRA治疗,术后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评估标准评价复位效果,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72个月,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评估标准4例均解剖复位,4例患者骨折在2个月内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及影像学愈合标准,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优4例。4例末次随访髋臼形态结构正常,发育未见明显影响,行走及日常生活无异常,均已取出骨折内固定。结论需手术治疗的儿童髋臼骨折发生率极低,手术方法应选择尽可能微创的方式进行,本组4例均采用LRA完成手术,取得较好短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儿童 髋臼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