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后外侧“L”型入路治疗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1
作者 陈建龙 郑辉 +4 位作者 成重玉 黄俊杰 江晖 邓春雷 李海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6期91-93,9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L”型入路治疗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踝关节骨折按Lauge-Hansen分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行传统后外侧入路...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L”型入路治疗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踝关节骨折按Lauge-Hansen分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行传统后外侧入路与内侧入路相结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参照组,行改良后外侧“L”型入路结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术后足踝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踝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足踝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踝关节活动度(跖屈、背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踝关节活动度(跖屈、背伸)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外侧“L”型入路结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踝关节活动度,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 改良后外侧l”型入路 生活质量 并发症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3种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王超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3种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职工医院骨二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90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行后外侧倒“L”形入... 目的:探讨3种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职工医院骨二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90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行后外侧倒“L”形入路内固定术,B组行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术,C组行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记录并比较3组围术期指标,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为期6个月随访,比较3组术前、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B组,手术时间、骨折暴露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均短于A组、B组(P<0.05)。术后6个月,3组美国纽约特殊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较术前升高,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术前降低,且C组术后6个月HSS评分高于A组、B组,VAS评分低于A组、B组(P<0.05);但A组、B组围术期指标、术后6个月HSS、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可提高手术效率,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膝关节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术 后外侧倒“l”形入路 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 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后外侧倒L形入路3.5mm 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友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9期232-233,共2页
目的:观察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后外侧倒L形入路3.5mm 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3例,均给予后外侧倒L形入路3.5mm 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 目的:观察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后外侧倒L形入路3.5mm 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3例,均给予后外侧倒L形入路3.5mm 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Ⅰ期愈合,愈合率100.0%;愈合时间(4.6±0.8)个月;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3.0%;末次随访时,HSS评分优良共30例,优良率90.9%。结论: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后外侧倒L形入路3.5mm 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时,有利于使患者部位尽早康复,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l形入路 3.5mm T形支撑钢板 内固定治疗 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效果
下载PDF
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志龙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9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析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核工业四一七医院外科收治的67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 目的探析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核工业四一七医院外科收治的67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膝关节后外侧倒"L"形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6、12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l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与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t=1.154、χ^2=0.194,P=0.253、0.659);治疗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HSS评分及RO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151、2.123,P=0.003、0.038),术后6个月的HSS评分及ROM也明显高于对照组(t=2.549、2.100,P=0.013、0.040),术后12个月的HSS评分及ROM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1.575、0.693,P=0.120、0.491)。结论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可明显促进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Carlson后外侧入路 后外侧倒“l”形入路 骨折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不同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樊毅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在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FT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02~2021-01在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后外侧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接受后外侧倒“L”形入路治疗,B组接...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在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FT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02~2021-01在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后外侧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接受后外侧倒“L”形入路治疗,B组接受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Lyshom膝关节评分(LKS)],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以及膝关节屈曲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LK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K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B组术后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情况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后外侧倒“L”形入路,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在外侧FTP患者中应用效果更好,更有助于患者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后外侧倒“l”形入路 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L_(4,5)极外侧、L_5S_1后外侧椎间盘突出症漏误诊1例
6
作者 张德文 卢传牧 《颈腰痛杂志》 2002年第2期175-175,共1页
关键词 诊断 漏诊 误诊 l4 5极外侧l5S1后外侧椎间盘突出症 误诊
下载PDF
经跗骨窦间隙与传统L型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袁宏谋 孙振国 +1 位作者 朱佳俊 张治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9期104-107,共4页
目的评估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2017年11月前CNKI、CBM、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有关经跗骨窦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外侧L型入路治疗跟骨骨折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 目的评估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2017年11月前CNKI、CBM、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有关经跗骨窦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外侧L型入路治疗跟骨骨折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60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经跗骨窦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传统后外侧L型入路组;而两组间术后B?hler角及Gissane角、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跟骨骨折创伤更小,安全性及有效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间隙 后外侧l 切口 跟骨骨折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改良的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Danis-Weber分型(B型)三踝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黄林新 杨绪荣 +1 位作者 张忠辉 杨亨利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1168-1170,共3页
目的总结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Danis-Weber分型(B型)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Danis-Weber分型(B型)三踝骨折病人67例,依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腓骨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术,其中... 目的总结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Danis-Weber分型(B型)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Danis-Weber分型(B型)三踝骨折病人67例,依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腓骨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术,其中下胫腓使用螺钉固定;试验组32例,采用改良的后外侧L形切口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术,下胫腓韧带使用锚钉修复,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足踝功能评分(86.78±9.26)高于对照组(79.32±8.23),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5%vs 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nis-Weber分型B型的三踝骨折可以通过改良后外侧L形切口联合内侧入路传统内固定术结合锚定修复下胫腓韧带进行治疗,踝关节功能复原率更高,康复效果好,避免取下胫腓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钉修复 Danis-Weber分型B型三踝骨折 后外侧l形切口
下载PDF
后外侧倒“L”形与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1
9
作者 韩国华 尹德超 付开封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1384-1388,共5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后外侧倒“L”形与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0例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与对照组(n=35,后外侧倒... 目的探讨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后外侧倒“L”形与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0例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与对照组(n=35,后外侧倒“L”形入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随访期间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膝关节运动范围、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胫股角(FTA)、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外侧胫骨后倾角(PA);采用SF-36量表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6(14.23±3.14)个月。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以及HSS评分、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vs11.4%,χ^2=2.39,P=0.122)。结论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与后外侧倒“L”形入路治疗效果相当,前者有望在降低术后切口感染方面获益,但能否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后外侧倒“l”形入路 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 骨折愈合 生活质量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霍纪宝 刘新江 范会军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6期56-61,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抽取洛阳正骨医院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74例(74踝)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将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37例(37踝)作为...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抽取洛阳正骨医院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74例(74踝)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将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37例(37踝)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后外侧"L"形切口植骨融合术治疗的37例(37踝)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1 d的血清氧化应激水平和疼痛介质含量,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的踝关节疼痛程度和踝关节功能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关节融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小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血清丙二醛(MDA)、β-内咖肽(β-EP)、前列腺素E2(PGE2)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降低,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呈逐渐降低趋势,均低于术前(P均<0.0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呈逐渐升高趋势(P均<0.05),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组内不同时间点和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41%比27.03%,P<0.05)。结论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较后外侧"L"形切口植骨融合术更佳,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其踝关节快速融合,并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提高踝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创伤性关节炎 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 后外侧"l"形切口植骨融合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