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大众化阶段社会阶层对高教入学机会的影响——以辈出率为中心 被引量:4
1
作者 冯用军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13,共5页
广东于2007年进入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社会阶层发育程度差异较大,以辈出率为中心考察发现存在典型的区域和城乡差异,这种差异集中体现的社会阶层差异成为影响高教入学机会差异的重要要素。由于广东各阶层学生在家庭... 广东于2007年进入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社会阶层发育程度差异较大,以辈出率为中心考察发现存在典型的区域和城乡差异,这种差异集中体现的社会阶层差异成为影响高教入学机会差异的重要要素。由于广东各阶层学生在家庭城乡归属、家庭职业阶层、家庭文化程度和家庭年人均收入4个要素上的差异,导致了高教入学机会的不均等,而且4个要素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和重叠性,社会资源的"马太效应"对高教入学机会公平性有显著影响。因此,在理论诠释的基础上,应通过策略重构、布局优化和行动创新来缩小城乡的高教入学机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大众化阶段 社会阶层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 辈出率
下载PDF
从日常管理到战略管理——后大众化阶段我国大学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郭丰琪 王绽蕊 《高等理科教育》 2010年第5期46-49,共4页
战略管理对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到来为我国大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组织的服务对象、目标及制度均发生了变化,大学组织面临的内外部竞争更加激烈,为应对这些挑战,从日常管理到战略管理转型是必... 战略管理对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到来为我国大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组织的服务对象、目标及制度均发生了变化,大学组织面临的内外部竞争更加激烈,为应对这些挑战,从日常管理到战略管理转型是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大众化阶段 日常管理 战略管理
下载PDF
后大众化阶段我国非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需求及对策
3
作者 张文格 《文教资料》 2017年第25期104-107,共4页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我国非适龄人口的中学后教育和培训变得极为迫切。而非适龄人口的广泛入学正是高等教育后大众化的基本特征,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已经促使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必须转入下一阶段——后大众化。创造新的高等教育形...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我国非适龄人口的中学后教育和培训变得极为迫切。而非适龄人口的广泛入学正是高等教育后大众化的基本特征,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已经促使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必须转入下一阶段——后大众化。创造新的高等教育形式、以大学作为城镇化引擎根据产业分布重构院校布局、以工种或作物种类为依据完善职业资格体系、依据行业岗位重续窄口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利用MOOCs的兴起促使独立课程市场的形成是满足我国几亿计非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需求的有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大众化阶段 非适龄人口 高等教育需求
下载PDF
基于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通识教育研究
4
作者 张婷婷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第9期14-16,共3页
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后大众化时代,后大众化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专业过于细化,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往往会忽视人文素养的发展。本文对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概念进行剖析,总结后大众化阶段的特点是发展不均衡、教育类型多元化、注重教育规... 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后大众化时代,后大众化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专业过于细化,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往往会忽视人文素养的发展。本文对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概念进行剖析,总结后大众化阶段的特点是发展不均衡、教育类型多元化、注重教育规模而忽略教育质量;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发现通识教育可弥补专业教育内容的缺失、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最后阐述后大众化时代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对通识教育的开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后大众化阶段 精英化
下载PDF
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5
5
作者 于杨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45,共7页
基于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发展经验,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实施主体、目标、手段以及评价标准将呈现出不同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特点。在后大众化阶段,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角色、社会各界对质量保障的关注... 基于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发展经验,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实施主体、目标、手段以及评价标准将呈现出不同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特点。在后大众化阶段,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角色、社会各界对质量保障的关注点、质量保障文化的理念以及质量保障的范畴等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因此,对已逐步进入后大众化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制建设来说,应积极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质量保障理念;营造以质量文化为灵魂、以保障制度为载体的质量保障氛围;设计具有全球视野、国际普遍认同的质量保障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大众化阶段 高等教育质量 质量保障
原文传递
面向未来,我们准备好了吗?——“面向未来人才需求的高等教育”研讨会综述
6
作者 刘凡丰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4-86,共3页
2011年6月在复旦大学举行的"面向未来人才需求的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围绕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危机与机遇这一主题,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超越教学与科研矛盾的策略、大学管理体制的变革等议题提出不少有见... 2011年6月在复旦大学举行的"面向未来人才需求的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围绕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危机与机遇这一主题,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超越教学与科研矛盾的策略、大学管理体制的变革等议题提出不少有见地的建议,共同憧憬学术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需求 创新人才 后大众化阶段
下载PDF
“世界公民”:重新定义受教育的人——解读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审查委员会最终报告》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欣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8-72,共5页
2016年哈佛大学颁布了将于2018年秋季实行的通识教育计划。该计划致力于使学生为公民生活做准备并且道德地参与这个不断流变的世界。《通识教育审查委员会最终报告》将哈佛大学现行的八大领域必修课程拆分为"4+3+1"结构,即四... 2016年哈佛大学颁布了将于2018年秋季实行的通识教育计划。该计划致力于使学生为公民生活做准备并且道德地参与这个不断流变的世界。《通识教育审查委员会最终报告》将哈佛大学现行的八大领域必修课程拆分为"4+3+1"结构,即四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三门分布必修课程+一门实证和数学推理课程。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计划的改革可为正处于"后大众化"阶段的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大学 通识教育 课程改革 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