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熟制后季稻塑盘旱育抛植的生育特点及高产高效技术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建 徐少安 +4 位作者 沈锦根 王学军 王玉娟 季念慈 韩东捷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8-20,共3页
针对长江下游沿江稻区多熟制后季稻生产中季节性强、常规种植方式劳动强度大等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将塑盘育苗和旱育秧技术有机嫁接,经1996~1998年的系统研究,揭示了沿江稻区塑盘旱育大苗抛植后季稻的生长发育特点,... 针对长江下游沿江稻区多熟制后季稻生产中季节性强、常规种植方式劳动强度大等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将塑盘育苗和旱育秧技术有机嫁接,经1996~1998年的系统研究,揭示了沿江稻区塑盘旱育大苗抛植后季稻的生长发育特点,开发出高温多雨天气条件下后季稻塑盘旱育35~40d秧龄的壮秧培育技术,研究出亩产500kg以上的群体结构及其相应的高产高效配套技术,并对此进行了示范应用,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熟制 后季稻 塑盘旱育 抛植 生育特点 水稻
下载PDF
后季稻南粳38旱育抛栽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根友 刘建 +1 位作者 张小忠 潘宝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1期9-10,共2页
对南粳 3 8后季稻在不同密度、肥料条件下形成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穗数和粒数对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应 ,粒重的增产效应不明显。在密度小或施肥量少的情况下 ,穗数比粒数的增产作用大得多 ;在密度大... 对南粳 3 8后季稻在不同密度、肥料条件下形成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穗数和粒数对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应 ,粒重的增产效应不明显。在密度小或施肥量少的情况下 ,穗数比粒数的增产作用大得多 ;在密度大或施肥量多的情况下 ,穗数和粒数的增产作用差异不大 ;而在通常情况下 ,穗数的增产作用 >粒数的增产作用。在不同的生产栽培条件下 ,可先从产量构成因子中明确其主攻目标 ,再合理制定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后季稻 南粳38 旱育抛栽 产量构成因子
下载PDF
后季稻旱育抛栽不同密肥条件下生长发育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根友 刘建 徐少安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401-404,414,共5页
通过密度、肥料二因素不同处理组合随机区组比较试验,对后季稻旱育抛植栽培方式在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叶面积变化、干物质积累等发育特点,以及植株性状、群体质量、穗粒结构和产量表现等进行研究,为制定... 通过密度、肥料二因素不同处理组合随机区组比较试验,对后季稻旱育抛植栽培方式在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叶面积变化、干物质积累等发育特点,以及植株性状、群体质量、穗粒结构和产量表现等进行研究,为制定合理的密肥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最佳密肥组合为基本苗240.0万/hm^2和施N量255.0kg/hm^2,在此条件下群个体发育协调,群体结构合理,利于高产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季稻 旱育抛栽 密度 肥料 生长发育特征 栽培方式 茎蘖动态 叶面积变化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青菜-马铃薯-玉米-后季稻一年四熟立体间套种高效栽掊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松南 陈学荣 +3 位作者 袁鸣凤 李霞 张宏元 黄巧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7期166-166,共1页
青菜、马铃薯、玉米(鲜食玉米)、后季稻间作套种,是一种充分利用土地空间,粮、经、饲、菜结合,产粮多、效益高的立体种植形式。近年来,进行了青菜—马铃薯—玉米—后季稻四熟立体高效种植模式的探讨,表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 青菜、马铃薯、玉米(鲜食玉米)、后季稻间作套种,是一种充分利用土地空间,粮、经、饲、菜结合,产粮多、效益高的立体种植形式。近年来,进行了青菜—马铃薯—玉米—后季稻四熟立体高效种植模式的探讨,表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菜 马铃薯 玉米 后季稻 间作套种
下载PDF
沿江地区后季稻塑盘旱育抛栽综合技术数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建 徐少安 周根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2期157-159,共3页
根据农业系统工程原理 ,采用D 饱和最优回归设计方法 ,研究了长江下游沿江地区多熟制后季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种植方式的生产潜力和技术优化问题 ,建立了产量函数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后季稻塑盘旱育抛栽综合技术措施的最大生产潜力为 93... 根据农业系统工程原理 ,采用D 饱和最优回归设计方法 ,研究了长江下游沿江地区多熟制后季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种植方式的生产潜力和技术优化问题 ,建立了产量函数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后季稻塑盘旱育抛栽综合技术措施的最大生产潜力为 930 3.75kg/hm2 ;产量 7875kg/hm2 以上的农艺组合为 :大田基本苗 2 32 .0 5万~ 2 6 1.15万苗 /hm2 ,氮肥施用量 (纯N)为2 33 .5 5~ 2 6 8.95kg/hm2 ,穗肥占总氮比为 9.6 4%~ 15 .12 %。在设计的大田基本苗 12 0万~ 30 0万苗 /hm2 、氮肥施用量 (纯N) 15 0~ 36 0kg/hm2 、穗肥占总氮比为 0~ 30 %的试验范围内 ,对其产量影响的程度依次为基本苗 >穗肥占总氮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江地区 后季稻 盘育栽综合技术 数学模型 产量函数模型 多熟制
下载PDF
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对后季稻早育抛栽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根友 刘建 徐少安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4,共4页
采用密度、肥料二因素不同处理水平裂区设计试验,对后季稻旱育抛栽种植方式在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茎蘖动态、叶面积变化、干物质积累、光合势、光合生产率、穗粒结构、产量表现及其抗逆性进行研究,探明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群... 采用密度、肥料二因素不同处理水平裂区设计试验,对后季稻旱育抛栽种植方式在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茎蘖动态、叶面积变化、干物质积累、光合势、光合生产率、穗粒结构、产量表现及其抗逆性进行研究,探明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制定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季稻 旱育抛栽 密度 施肥水平 群体质量 产量
下载PDF
粤北地区寒露风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后季稻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勇 李书桂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6年第3期199-204,共6页
分析粤北地区1952—2014年气象变化特征和2004—2013年后季稻生产资料。结果表明:近63年粤北地区寒露风总日数为826 d,平均每年13.8 d,每年呈0.1 d的减少趋势;平均初日出现在10月1日,大致呈现每年0.09 d的推迟趋势;寒露风过程总次数为12... 分析粤北地区1952—2014年气象变化特征和2004—2013年后季稻生产资料。结果表明:近63年粤北地区寒露风总日数为826 d,平均每年13.8 d,每年呈0.1 d的减少趋势;平均初日出现在10月1日,大致呈现每年0.09 d的推迟趋势;寒露风过程总次数为123次,平均每年出现2.1次,其中,中、重度寒露风累计出现64次,占总次数的52%。2004—2013年粤北地区平均出现寒露风天数为11.4 d,后季稻平均穗粒数为107粒,空壳率为16.6%,秕谷率为13.7%,平均产量为6 369.5 kg·hm^(-2)。寒露风出现天数与后季稻穗粒数、产量表现为负相关,与空壳率、秕谷率表现为正相关,其中,空穗粒数、空壳率和产量通过率显著性达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粵北 后季稻 寒露风 日数 产量因素
下载PDF
后季稻“武运粳7号”的生育优势及配套技术
8
作者 苏华林 徐晓兰 +2 位作者 刁凤玲 张善富 张存鉴 《上海农业科技》 2001年第2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后季稻 多熟制 武运粳7号 生育优势 配套技术
下载PDF
草莓、蜜瓜、后季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索
9
作者 沈翠燕 钱林章 +1 位作者 郭校章 徐耀明 《上海农业科技》 2000年第6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三熟制 草莓 蜜瓜 后季稻 高效栽培 茬口搭配
下载PDF
大棚草莓/西瓜——后季稻高效栽培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立生 朱新建 《上海蔬菜》 2006年第6期49-50,共2页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不同茬口轮作大棚蔬菜高效栽培试验,其中以大棚草莓/西瓜一后季稻栽培模式效益最好,既能减轻连作障碍,又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关键词 大棚草莓 后季稻 高效栽培 西瓜 栽培试验 大棚蔬菜 栽培模式 连作障碍
下载PDF
两旱一水后季稻高产栽培技术
11
作者 周根友 刘建 徐少安 《作物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后季稻 栽培技术 耕作制度 两旱一水
下载PDF
后季稻抛秧栽培的初探
12
作者 谢广如 陈新生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B10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抛秧稻 栽培 后季稻 水稻
全文增补中
马铃薯、玉米、后季稻立体种植
13
作者 强敏 《农家致富》 2004年第24期31-31,共1页
马铃薯、玉米、后季稻立体种植,亩产马铃薯2000公斤左右,产值约2000元:亩产玉米600公斤,产值约750元:亩产后季稻500公斤,产值约900元,扣除三季农本约900元,亩纯收入可达2750多元,比常规种植油菜——单季晚稻模式增收1000多元。
关键词 后季稻 马铃薯 玉米 亩产 立体种植 单季晚稻 油菜 产值 增收 收入
下载PDF
塑盘旱育抛秧技术在后季稻上的应用
14
作者 顾春明 《当代农业》 2001年第6期12-12,共1页
近年来,我们在试验中摸索出后季稻塑盘旱育抛秧新技术,既解决了后季稻人工栽插费工、费力,高温天气插秧者容易烂手烂脚的问题,又能培育出长秧龄秧苗,解决了长期以来后季稻只能种植早中熟粳稻品种的问题,从而提高后季稻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后季稻 塑盘旱育 抛秧技术 中熟 秧龄 栽插 插秧 人工 问题 高温天气
下载PDF
大棚草莓/西瓜、后季稻高效栽培技术
15
作者 姜瑛 顾立生 《上海农业科技》 2007年第6期111-112,共2页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不同茬口轮作大棚蔬菜高效栽培试验,其中以大棚草莓/西瓜、后季稻栽培模式效益最好,既能减轻连作障碍,又能提高农产品质量。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关键词 大棚草莓 高效栽培 后季稻 西瓜 技术 农产品质量 栽培试验 大棚蔬菜
下载PDF
大葱、花生+玉米、后季稻一年四作复种模式
16
作者 肖承璋 石健 《上海农业科技》 2000年第4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大葱 花生 玉米 后季稻 一年四作 复种
下载PDF
“两旱一水”三熟制后季稻塑盘旱育抛秧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17
作者 韩东捷 黄广耀 +4 位作者 李德山 袁庄朝 环家余 蒋春梅 田建华 《上海农业科技》 1998年第5期15-18,共4页
麦/玉米-后季稻“两旱一水”为主体的三熟制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但作业艰辛,劳动强度大。为稳定和发展此种种植制度,从1995年开始我们进行了后季稻塑盘旱育抛栽技术的研究与示范,1996年在石北、常青、吴窑、磨头、邓元。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后季稻 塑盘旱育 栽培技术 抛秧
下载PDF
南汇县后季稻抛秧的技术应用
18
作者 张荣兴 《上海农业科技》 1998年第1期13-13,共1页
西甜瓜一后季稻是南汇县粮经型多熟制农业的代表茬口,后季稻面积稳定在6~8万亩。后季稻抛秧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水稻现代农艺栽培技术之一,1995年全县后季稻抛秧面积3000亩,1996~1997年发展到10000亩。1996年盐仓“高优高”示范... 西甜瓜一后季稻是南汇县粮经型多熟制农业的代表茬口,后季稻面积稳定在6~8万亩。后季稻抛秧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水稻现代农艺栽培技术之一,1995年全县后季稻抛秧面积3000亩,1996~1997年发展到10000亩。1996年盐仓“高优高”示范区60亩后季稻抛秧获得573kg的好收成。1选择适宜品种 目前,后季稻抛秧一般在7月初到7月15日左右抛栽,品种必须是早熟或特早熟晚粳类型(7月初前抛栽可应用中熟晚粳类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季稻 抛秧栽培 南汇县 水稻
下载PDF
后季稻高产栽培技术
19
作者 周根友 《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 1999年第5期12-13,共2页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采用下面介绍的栽培技术栽培后季稻667平方米产量可达600公斤。 1.选用优良品种 后季稻要夺取高产,宜采取一段长秧龄栽培。武育粳3号是目前后季稻作一段长秧龄栽培较理想的品种,其增产潜力大,高产稳产,且米质较好...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采用下面介绍的栽培技术栽培后季稻667平方米产量可达600公斤。 1.选用优良品种 后季稻要夺取高产,宜采取一段长秧龄栽培。武育粳3号是目前后季稻作一段长秧龄栽培较理想的品种,其增产潜力大,高产稳产,且米质较好。 2.培育多蘖壮秧 “秧好半熟稻,秧壮产量高”。能否培育壮秧是关系到后季稻能否夺取高产的关键。在育秧过程中,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1)秧田与本田的面积比为1:4。由于秧龄期较长,秧田面积不宜过小。(2)秧苗前茬种植油菜。油菜茬口不仅比小麦茬口早,地力也比小麦茬口肥,有利于培育壮秧。(3)旌足基肥。秧田每667平方米应施足纯氮20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氧化钾5公斤。(4)适期早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季稻 栽培技术 产量
下载PDF
草莓──玉米──后季稻种植模式
20
作者 杨阿林 郁兆祥 陈爱平 《农业科技通讯》 1997年第1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草莓 玉米 后季稻 栽培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