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PECTS联合血清HO-1,VEGF水平与急性后循环供血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术后短期不良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汪宁 孙军 +7 位作者 刘义锋 高军 刘圆 方裴双 杨银雪 张在行 张冬焕 温昌明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3年第3期254-258,264,共6页
目的探究急性后循环供血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术后24 h内Alberta卒中操作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联合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 目的探究急性后循环供血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术后24 h内Alberta卒中操作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联合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对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2例急性后循环供血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均行血管再通术;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进行神经功能评定,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术后24h内ASPECTS评分、血清HO-1,VEGF水平等可能影响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后循环供血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术后影响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术后ASPECTS评分联合血清HO-1,VEGF水平对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根据随访3个月后mRS评分判定,62例患者中40例归为预后良好组,22例归为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中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是否吸烟、酗酒,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既往脑卒中、高血压病等既往病史、治疗前血压、术后24 h内血压、发病至入院时间、术后24 h内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糖、血尿素、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既往病史中心房颤动占比(12.50%)低于预后不良组(45.45%)(P<0.05),术后24 h内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术后24 h内ASPECTS评分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术后24 h内实验室检查指标中预后良好组血清HO-1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VEGF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史、术后24 h内NIHSS评分、术后24 h内ASPECTS评分、血清HO-1,VEGF水平是影响急性后循环供血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术后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24 h内ASPECTS评分联合血清HO-1,VEGF水平预测急性后循环供血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术后短期不良预后的敏感度、准确度、AUC分别为93.67%、84.36%、0.873,均高于血清HO-1水平、VEGF水平、ASPECTS评分单独预测。结论术后24 h内ASPECTS评分、血清HO-1,VEGF水平与急性后循环供血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术后短期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预测的准确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供血区 急性缺性脑梗死 管再通术 短期预后 Alberta卒中操作早期CT评分 红素氧合酶-1 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104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罗韶辉 邓杏珍 冯华海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4例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作为介入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对该组患者实施治疗,选取同期收治的接受内科药物治疗的104例后...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4例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作为介入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对该组患者实施治疗,选取同期收治的接受内科药物治疗的104例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介入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499,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t=6.086,P<0.05);介入组、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2.7%、56.7%,2组比较差异明显(χ2=16.599,P<0.05);介入组、对照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分别为(53.6±4.2)、(45.9±4.1)分,2组比较差异明显(t=5.867,P<0.05)。结论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对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疗效可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 介入治疗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原文传递
美托洛尔联合泮托拉唑预防急性后循环供血区梗死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魏从兵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泮托拉唑预防急性后循环供血区梗死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后循环供血区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及B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泮托拉唑预防急性后循环供血区梗死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后循环供血区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及B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脑血管病,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注射液进行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口服,3组疗程均为14d;记录并比较3组的胃液pH变化、大便潜血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治愈率及病死率。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7及14d3组胃液pH存在明显差异(P<0.05),组间两两比较,治疗3、7及14dB组胃液pH(分别为3.4±0.9、4.7±1.3、5.7±1.6)显著高于A组(2.8±0.6、3.9±1.1、4.8±1.5)及对照组(2.3±0.5、3.0±0.9、3.8±1.2),A组胃液pH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14d内,3组患者大便潜血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治愈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两两比较,B组大便潜血发生率(20%)明显低于A组(32.5%)及对照组(47.5%),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2.5%),治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均有明显差异(P<0.05);病死率B组低于另外2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美托洛尔口服联合泮托拉唑用于预防急性后循环供血区梗死致应激性溃疡出血,可明显改善胃内酸性环境,降低大便潜血发生率及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显著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美托洛尔 急性后循环供血区梗死 应激性溃疡出
原文传递
后循环供血区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
4
作者 林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235-236,共2页
眩晕是一种关于运动或未知的临床错觉,它可以感觉到大脑皮层在倾倒、波动或旋转时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关系是正确的。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眩晕病变的解剖部位,可分为全身性眩晕和非全身性眩晕。全身性眩晕根据病变位置及相关临床症状可分为... 眩晕是一种关于运动或未知的临床错觉,它可以感觉到大脑皮层在倾倒、波动或旋转时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关系是正确的。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眩晕病变的解剖部位,可分为全身性眩晕和非全身性眩晕。全身性眩晕根据病变位置及相关临床症状可分为外周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本文综述了后循环供血区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供血区 孤立性 眩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