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0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元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01-0004,共4页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脑干功能受损而引起的症候群,是中老年多发的疾病。西医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有一定疗效,但该疾病是慢性的疾病,长时间采取西医治疗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加重患者的病情。近些年,中医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很多疾病...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脑干功能受损而引起的症候群,是中老年多发的疾病。西医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有一定疗效,但该疾病是慢性的疾病,长时间采取西医治疗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加重患者的病情。近些年,中医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都取得一定临床价值。中医对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本文针对中医药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循环缺血性眩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超 农朝雷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9-72,共4页
眩晕是由于人体平衡系统发生障碍,导致人体对空间定向的运行性或位置性幻觉。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一般由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等所致,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中医认为眩晕由风、火、瘀、痰、虚引起,多属本虚标实之证。近年来,中医... 眩晕是由于人体平衡系统发生障碍,导致人体对空间定向的运行性或位置性幻觉。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一般由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等所致,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中医认为眩晕由风、火、瘀、痰、虚引起,多属本虚标实之证。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取得了一定进展,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治疗眩晕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中医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现状分析
3
作者 金晶 郗欧 +4 位作者 马进 郑雅方 赵莹 朱世豪 崔浩洋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领域的发展脉络、研究现状与热点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至2023年3月中医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 6.1.R6软件对文献机构、作者进行...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领域的发展脉络、研究现状与热点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至2023年3月中医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 6.1.R6软件对文献机构、作者进行合作网络分析,生成该研究领域关键词的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1489篇,年度发文量呈波动增长趋势。总文献高产机构集中在湖北中医药大学,孔立红教授团队合作规模较大,但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机构和团队。关键词分析显示本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该领域的病理机制研究、实验研究、信号通路研究、中医药干预治疗方法等方面。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体的病理机制复杂,目前尚未有确切结论。未来,单味药及其活性成分、中药复方制剂、针刺等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通路和多靶点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网络药理学是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缺血再灌注损伤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莫德美 陶秋旭 李镕初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7期144-149,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收集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收集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数据库5个数据库中进行中文文献的检索,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ials 5个数据库中进行英文文献的检索。检索时间为从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2年1月1日。完成文献筛选后使用改良后的Jadad评分量表及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发表偏倚图的制作,使用STATA 15.0软件对纳入文献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复发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研究,共954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西医治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0,95%CI(1.13,1.27),P=0.000<0.05];不良反应及临床复发率因相关纳入研究较少无法进行Meta分析。结论:目前的证据表明,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中医药治疗 META分析 有效率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志华 葛昭 +2 位作者 刘洋希 任秋安 王贤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07-210,共4页
近年来,溶栓及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而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问题则日渐突出,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CMD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尚缺... 近年来,溶栓及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而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问题则日渐突出,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CMD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尚缺乏针对CMD的治疗策略,中医辨证治疗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该文重点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MD的研究情况进行阐述,旨在为CMD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中医药 微血管性心绞痛 心肌缺血
下载PDF
中医针灸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6
作者 唐亚静 华益民 曹航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38-143,共6页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组,每组53例。西医组采用常规西药和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中西医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丁苯...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组,每组53例。西医组采用常规西药和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中西医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脑血流动力学、侧支循环功能、脑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组的核因子κB(NF-κB)、Toll样受体4(TLR4)mRNA、Toll样受体2(TLR2)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均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最大剩余功能时间(Tmax)均短于西医组(P<0.05),计算低灌注指数(HIR)低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的神经元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均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可有效减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炎症反应,对促进其脑血流动力学、侧支循环功能及脑神经功能康复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中医针灸 丁苯酞序贯疗法 炎症指标 侧支循环功能
下载PDF
早期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在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王佳耀 张雪 闫小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在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4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 目的探讨早期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在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4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问卷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与下肢功能评分、修订的巴氏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可降低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也能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 运动想象疗法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疾病自我感受负担
下载PDF
中医药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丁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6期15-15,共1页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病患者易发生脑血管意外。中医药疗法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是对有关用中医药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中医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医药疗法调节miRN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冀 李想 +2 位作者 胡晓阳 潘明月 曹明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3期97-100,共4页
综述中医药通过调节微小核糖核酸(miRN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单体(人参皂苷1、芹菜素、丹酚酸B、木犀草素等)、复方(如益气活血复方、通心络)及针灸(如电针预处理、电针内关穴、体内双内关穴电... 综述中医药通过调节微小核糖核酸(miRN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单体(人参皂苷1、芹菜素、丹酚酸B、木犀草素等)、复方(如益气活血复方、通心络)及针灸(如电针预处理、电针内关穴、体内双内关穴电针和体外微电流预处理)可通过调控miRNA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为中医药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相关预后干预提供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NA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阳 杨家玥 廖辉 《陕西中医》 2011年第10期1428-1429,共2页
椎基底动脉系统又称后循环,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各级分支组成,主要对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后部和丘脑等部位供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20世纪50年代,相对于颈动脉供血不足而提出... 椎基底动脉系统又称后循环,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各级分支组成,主要对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后部和丘脑等部位供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20世纪50年代,相对于颈动脉供血不足而提出的概念,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对后循环缺血的相关临床研究的深入,对后循环缺血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国际上已经用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概念取代了VBI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中医药治疗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系统 ISCHEMIA 神经影像技术 大脑后动脉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路 胡跃强 贺启荣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74-77,共4页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PCIV)既往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其发病表现为脑干功能受损症候群。而中老年人为PCIV多发群体,此类人群多长期罹患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或联合起病的病理基础,该...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PCIV)既往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其发病表现为脑干功能受损症候群。而中老年人为PCIV多发群体,此类人群多长期罹患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或联合起病的病理基础,该病常是卒中发病的先兆,任其发展极易导致后循环脑梗死,甚而危及生命。作为常见老年病的PCIV,已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中医药治疗 临床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应用近况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路 邱全 贺启荣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59-60,共2页
后循环缺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的缺血.后循环缺血常常以发作性眩晕为主症,伴或不伴耳鸣、恶心、呕吐、头痛、共济失调、肢体麻木、意识障碍等症状.以往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现... 后循环缺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的缺血.后循环缺血常常以发作性眩晕为主症,伴或不伴耳鸣、恶心、呕吐、头痛、共济失调、肢体麻木、意识障碍等症状.以往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现已统称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1],在中医学中属“眩晕”、“中风先兆”等范畴.现把近年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概括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中医药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选华 王馨苑 黄夏冰 《大众科技》 2016年第1期81-83,共3页
后循环缺血(PCI)以前又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目前PCI已逐渐取代VBI概念。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一类发病率高、以老年人多见的临床常见的脑缺血性疾病症候群,复发率高,影响正常工作及降低生活质量,并可进一步发展为中风或厥证、脱证... 后循环缺血(PCI)以前又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目前PCI已逐渐取代VBI概念。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一类发病率高、以老年人多见的临床常见的脑缺血性疾病症候群,复发率高,影响正常工作及降低生活质量,并可进一步发展为中风或厥证、脱证等危重症。文章检索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文献资料,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以期能对眩晕的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眩晕 中医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医药氧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性疾病的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红云 吴琼仙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07年第10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氧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性疾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中医科及内科住院经颅脑螺旋CT或MRI结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诊断明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随机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入院后均给予活血... 目的探讨中医药氧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性疾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中医科及内科住院经颅脑螺旋CT或MRI结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诊断明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随机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入院后均给予活血化淤的丹参类中药静脉注射制剂,2组所给药物、成分和剂量无差异,对照组采取静脉给药的方式,观察组采取医用雾化药氧治疗仪进行药氧法给药。结果2组经颅彩色多普勒诊断显示,脑血管缺血情况的2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2χ=4.09、p<0.05)。结论中医药氧疗法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缺血性脑血管性疾病 护理
下载PDF
中药塌渍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云霞 李晓晖 +3 位作者 尚祥岭 王红燕 袁鑫帅 李晨郢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5-67,71,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塌渍疗法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93例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排除院前肺部感染,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中药塌渍疗法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93例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排除院前肺部感染,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塌渍疗法进行治疗,经治疗后比较两组肺部感染评分表、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表。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肺部感染评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塌渍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及相应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探索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塌渍疗法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肺部感染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森林 全亚萍 《吉林中医药》 2013年第12期1298-1301,共4页
西医认为后循环缺血是一种既非正常又非完全缺血的"相对缺血状态",然而无论是临床表现或现有的影像学检查都无法可靠的界定此状态,这给后循环缺血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中医认为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属于"眩晕"范... 西医认为后循环缺血是一种既非正常又非完全缺血的"相对缺血状态",然而无论是临床表现或现有的影像学检查都无法可靠的界定此状态,这给后循环缺血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中医认为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属于"眩晕"范畴,其病机不外乎"风火痰瘀虚",其运用中医传统理论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后循环缺血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氧疗法脑心氧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肃季 王鲁民 杨金生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30-31,共2页
我们自1994—1997年共收治186例缺血性中风病人运用内服脑心氧并药氧雾化吸入,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86例病人中,住院病人为106人,门诊病人为80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40人,对照组46人。治疗组中男82人,女58人,年龄在45... 我们自1994—1997年共收治186例缺血性中风病人运用内服脑心氧并药氧雾化吸入,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86例病人中,住院病人为106人,门诊病人为80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40人,对照组46人。治疗组中男82人,女58人,年龄在45—82岁,平均年龄为59岁。对照组中男26人,女20人,年龄在43—75岁,平均年龄为56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中医药疗法 药氧雾化吸入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医药疗法 被引量:39
18
作者 诸福度 崔明 +1 位作者 吴林康 张之谷 《中国骨伤》 CAS 1994年第6期46-46,共1页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医药疗法上海市日晖医院(200032)诸福度,崔明,吴林康,张之谷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中医治疗是通过四诊八纲辨证分型、按型内外治,以促使骨坏死的修复愈合。1.内治八法: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旨,病...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医药疗法上海市日晖医院(200032)诸福度,崔明,吴林康,张之谷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中医治疗是通过四诊八纲辨证分型、按型内外治,以促使骨坏死的修复愈合。1.内治八法: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旨,病变初属实症,当泻之,化其痰瘀;病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坏死 股骨头缺血坏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近年研究近况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经纬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232-1233,共2页
后循环缺血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以发作性眩晕为主,属中医“眩晕”范畴.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主要有风、火、痰、瘀.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眩晕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燕妮 杨思进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1期124-125,共2页
后循环缺血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引起的一种疾病。后循环缺血虽不是眩晕或头晕的常见病因,但眩晕或头晕确是其最常见的症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临床上极为常见,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具有易复发、难痊愈、易并发急性脑血管疾病... 后循环缺血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引起的一种疾病。后循环缺血虽不是眩晕或头晕的常见病因,但眩晕或头晕确是其最常见的症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临床上极为常见,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具有易复发、难痊愈、易并发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特点,给患者带来了极大地困扰。而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却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且副作用较大。近年来研究显示联合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故笔者通过对病因病机、证候分型、中药治疗、针灸治疗4个方面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中医药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