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颈部MRA对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孙云龙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对比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与头颈部MRA诊断的检出率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于靖江市中医院接受诊断的85例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及头颈部MRA检查,比较两种... 目的对比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与头颈部MRA诊断的检出率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于靖江市中医院接受诊断的85例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及头颈部MRA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误诊率及漏诊率。对两种诊断方式获得的影像质量进行评估。另外分析不同分型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头颈部MRA影像表现。结果85例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经头颈部MRA检查,检出患者83例,占比97.65%,1例患者误诊,1例患者漏诊,准确率明显高于64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56,P<0.05)。头颈部MRA获得图像质量高于64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基底动脉对患者进行分型,A型45例,B型15例,C型13例,A型伴B型10例,无异常2例。按照椎动脉对患者进行分型,A型48例,B型11例,C型9例,A型伴B型10例,B型伴C型5例,2例患者无异常。结论临床鉴别诊断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疾病可首选头颈部MRA技术,具有较高准确率,同时可直观反映患者动脉情况,为临床提供影像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MRA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 64排螺旋CT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培坤 王艳玲 +1 位作者 金红 张秀海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7年第6期485-486,共2页
目的调查研究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长春西汀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倍他司丁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 目的调查研究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长春西汀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倍他司丁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有效率为97.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观察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症状的临床效果高于倍他司丁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 长春西汀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媛 贾建平 孙永馨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1-312,共2页
由于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存在概念和标准含糊不清等问题,近年来国际上有以“后循环缺血(PCI)性单发性眩晕”取代VBI的倾向。PCI性单发性眩晕作为PCI的常见首发症状,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和治疗,预防更为严重的脑血管病的发生... 由于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存在概念和标准含糊不清等问题,近年来国际上有以“后循环缺血(PCI)性单发性眩晕”取代VBI的倾向。PCI性单发性眩晕作为PCI的常见首发症状,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和治疗,预防更为严重的脑血管病的发生。现对PCI性单发性眩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发性 眩晕 缺血性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PCI 首发症状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芍药木瓜汤配合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毛燕 李立华 +2 位作者 张福磊 释涤凡 赵晓丹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3期2005-2009,2014,共6页
目的:观察芍药木瓜汤配合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就诊的PCIV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 目的:观察芍药木瓜汤配合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就诊的PCIV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芍药木瓜汤配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HI)、无创多普勒超声(TCD)指标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DHI评分、TCD指标、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DHI评分、TCD指标和FIB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有效率为89.36%(42/47),明显高于对照组67.67%(33/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芍药木瓜汤配合针刺治疗PCIV,能够提高临床总疗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痛苦,加快患者康复,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木瓜汤 针灸疗法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 疗效 中医证候积分 眩晕障碍量表评分 无创多普勒超声 临床症状
下载PDF
59例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脑血管病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怀国 陈长春 +3 位作者 刘群 王书培 曹丽 黎西 《安徽医学》 2017年第8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PCIV)患者脑血管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5年11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临床诊断为PCIV并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纳入患者的DSA检查结果。结果 59例P...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PCIV)患者脑血管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5年11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临床诊断为PCIV并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纳入患者的DSA检查结果。结果 59例PCIV患者中未发现血管病变1例,存在1个血管病变6例,存在有2个或2个以上血管病变52例,共计189个血管病变。单纯前循环血管病变7例,单纯后循环血管病变8例,前后循环血管均受累病变43例。其中以后循环血管中的椎动脉(VA)占41.78%、锁骨下动脉(SCA)占6.35%以及颈内动脉(ICA)占37.57%最为常见;按病变类型分类以狭窄47.09%、扭曲32.28%、发育不良13.23%最常见;在101个血管狭窄/闭塞病变中,以轻度狭窄46.52%最常见。结论 PCIV患者脑血管病变部位主要在VA、ICA,其次在SCA;最常见的血管病变性质为狭窄,其中以轻度狭窄最常见,其次为扭曲、发育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 血管病变 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中老年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与椎动脉迂曲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赵瑞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6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眩晕与椎动脉迂曲的关系。方法选择167例在我院住院的眩晕患者为眩晕组,76例在我院体检中心有完整资料的正常人为对照组,包括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及椎动脉MRA或CTA检查。结果眩晕组中椎动脉迂曲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 目的探讨中老年眩晕与椎动脉迂曲的关系。方法选择167例在我院住院的眩晕患者为眩晕组,76例在我院体检中心有完整资料的正常人为对照组,包括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及椎动脉MRA或CTA检查。结果眩晕组中椎动脉迂曲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基底动脉延长(OR=21.56,95%CI:6.74~18.24,P=0.001)和椎动脉优势(OR=36.34,95%CI:6.98~24.38,P<0.001)是椎动脉弯曲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老年眩晕患者椎动脉迂曲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迂曲 后循环缺血 发性眩晕
下载PDF
芍药木瓜葛根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尹乐峻 曹正喜 《光明中医》 2018年第20期2997-2999,共3页
目的研究芍药木瓜葛根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6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4例,给予芍药木瓜葛根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 目的研究芍药木瓜葛根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6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4例,给予芍药木瓜葛根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 <0. 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各临床症状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 <0. 05),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 <0. 05,2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芍药葛根汤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眩晕、头痛及恶心等症状,减轻其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 芍药木瓜葛根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自拟活血止眩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姬要可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20期97-98,101,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止眩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止眩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活血止眩汤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1年复发率。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DHI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活血止眩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可降低DHI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其效果优于单纯氟桂利嗪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 自拟活血止眩汤 氟桂利嗪 中医证候积分 眩晕障碍量表 不良反应 复发率
下载PDF
高才达名老中医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伴失眠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毛燕 高才达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732-1734,共3页
目的:观察高才达名老中医经验方芍药木瓜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伴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所有... 目的:观察高才达名老中医经验方芍药木瓜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伴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芍药木瓜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21%(25/29),明显高于对照组64.52%(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高才达名老中医经验方芍药木瓜汤配合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能够使临床疗效得到提升,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木瓜汤 针灸疗法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 疗效 临床症状
下载PDF
益气定眩饮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春华 卜献春 +5 位作者 颜旭 邓浩庆 陈琪 张婷 赵瑞成 蔡雷 《湖南中医杂志》 2014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定眩饮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PCI)性单发性眩晕(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探讨益气定眩饮的疗效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老年PCI性单发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益气定眩饮+盐酸丁咯地尔)、对照1组... 目的:观察益气定眩饮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PCI)性单发性眩晕(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探讨益气定眩饮的疗效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老年PCI性单发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益气定眩饮+盐酸丁咯地尔)、对照1组(强力定眩片+盐酸丁咯地尔)、对照2组(安慰剂+盐酸丁咯地尔),每组30例,治疗周期为2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证候积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PCI性单发性眩晕可优势互补,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本病气虚血瘀型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 益气定眩饮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益气定眩饮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气虚血瘀型眩晕30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浩庆 刘春华 +3 位作者 冯娜 陈琪 卜献春 毛叶 《中医研究》 2014年第12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定眩饮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气虚血瘀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气虚血瘀型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150 mg... 目的:观察益气定眩饮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气虚血瘀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气虚血瘀型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150 mg加入木糖醇注射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定眩饮(黄芪、当归、川芎、防风、牡丹皮、丝瓜络、地龙、葛根、刺五加、丹参、鸡血藤、制胆南星、天麻),150 m L/袋,早、晚各服1袋。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PI、RI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高切黏度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益气定眩饮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气虚血瘀型眩晕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定眩饮/治疗应用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中医药疗法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远程肢体缺血后适应对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怀国 侯庚兵 +2 位作者 王书培 江艳柳 张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0-663,共4页
目的研究远程肢体缺血后适应(RLIPC)对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PCIV)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PCIV患者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 目的研究远程肢体缺血后适应(RLIPC)对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PCIV)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PCIV患者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RLIPC。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眩晕障碍调查表(DHI)和椎动脉(V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变化。结果治疗组DARS、DHI评分分别为26.03±4.24、60.91±10.15,较对照组评分(分别为28.80±5.16、68.11±12.44)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8,P=0.000;t=2.584,P=0.0001;治疗组VA的PSV、EDV分别为(49.97±7.69)cm/s、(16.90±2.80)cm/s,较对照组[分别为(47.31±7.47)crrds、(15.12±2.74)cm/s]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5,P=0.015;t=-2.631,P=0.011、。结论RLIPC能改善PCIV症状,可能与增加VA血流有关。RLIPC安全无创、简单易行,能作为PCIV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肢体缺血后适应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 椎动脉
原文传递
芍药木瓜葛根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毛燕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2460-2463,共4页
目的:观察芍药木瓜葛根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合和治疗组,每组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每天5m0每晚1次,口... 目的:观察芍药木瓜葛根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合和治疗组,每组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每天5m0每晚1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55例,采用芍药木瓜葛根汤(葛根30 g,川芎6 g,白芍30 g,鸡血藤15 g,木瓜12 g,天麻10 g,威灵仙15 g,白术10 g,炙甘草12 g)治疗,用水煎至300 m L,口服,每次150m L,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各项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并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失眠积分分别为(4.48±1.56)分、(0.57±0.22)分、(0.59±0.24)分、(0.62±0.28)分、(0.63±0.29)分、(0.65±0.31)分,均低于对照组[(22.42±6.60)分、(2.41±0.80)分、(2.33±0.82)分、(2.29±0.86)分、(2.24±0.84)分、(2.30±0.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采用芍药木瓜葛根汤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痛苦,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 芍药木瓜葛根汤 盐酸氟桂利嗪 中医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锴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7期271-272,共2页
目的主要对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两组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其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的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70例,患有偏头痛性眩晕疾病的患者68例,分为两组疾病进行临床观察... 目的主要对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两组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其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的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70例,患有偏头痛性眩晕疾病的患者68例,分为两组疾病进行临床观察,同时主要采取后循环缺血(PCI)的高危因素检查、眼动检查和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及头颅MRI等检查方法,分析其各自的特征体现。结果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会出现血压异常、血脂或(和)血糖异常、血管超声异常、突然起身眼前发黑或头晕、高刺激ABR异常、头颅MRI异常(腔隙梗死)等不同症状;而偏头痛性眩晕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病、运动敏感、畏光或(和)畏声、眼动异常、偏头痛、MRI异常、高刺激ABR异常等症状。结论通过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两组患者的症状分析,可见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比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患者的发病年龄要小,并且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发病症状主要体现在运动病、运动敏感、畏光或(和)畏声,这是不同于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的发病症状。通过详细的鉴别可以对两种病理的临床治疗采取更加正确的方法,帮助患者对症下药,顺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发性眩晕 偏头痛性眩晕 鉴别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闫振国 王长德 +1 位作者 童舒雯 游毅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8期85-87,共3页
将对国内外治疗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的治疗进行评述,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剖析来寻求指导我国内科医师在临床上治疗眩晕患者的方法。
关键词 发性眩晕 后循环缺血 中医治疗
下载PDF
熄风化痰通络方治疗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长德 闫振国 +2 位作者 程潇 董子源 方邦江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7-31,共5页
目的: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评价熄风化痰通络方治疗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风痰上扰型PCIV患者72例,采用随机分层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 目的: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评价熄风化痰通络方治疗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风痰上扰型PCIV患者72例,采用随机分层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抗血小板聚集),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熄风化痰通络方口服。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评价两组患者的BAEP与TCD检查结果。结果:①临床疗效: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77.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②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TCD检查: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右椎动脉(RVA)、左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加(P<0.05,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LVA、RVA、BA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亦明显增加(P<0.05)。④BAEP检查: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BAEP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BAEP检查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熄风化痰通络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PCIV患者的后循环系统供血不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熄风化痰通络方 后循环缺血发性眩晕 供血不足
原文传递
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中医药研究进展
17
作者 朱毅 邓大一 黄庆松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65-71,共7页
本文通过对古今文献研究分析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策略,研究发现导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发作的病理因素不外乎风、痰、火、瘀、虚五种,目前临床上多分为肝阳上亢、风痰上扰、气虚血瘀、肾阴不足等证型施治。本次研究... 本文通过对古今文献研究分析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策略,研究发现导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发作的病理因素不外乎风、痰、火、瘀、虚五种,目前临床上多分为肝阳上亢、风痰上扰、气虚血瘀、肾阴不足等证型施治。本次研究结果可为临床中医医师辨证治疗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发性眩晕 中医治疗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