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9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通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施盈盈 顾卫卫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3期447-454,共8页
目的 探究使用血栓通联合天麻素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PCIV)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启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PCIV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血栓通300 mg,ivgtt,试... 目的 探究使用血栓通联合天麻素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PCIV)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启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PCIV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血栓通300 mg,ivgtt,试验组在给予血栓通的基础上联合天麻素0.6 g,ivgtt,两组均治疗15d。采用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眩晕患者问卷自评表(UCLA-DQ)、视觉性眩晕量表(VVA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眩晕症状治疗情况。检测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评估血管内皮功能;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评估炎症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记录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平均血液流速。结果 研究共纳入PCIV患者96例,每组各48例。治疗后,试验组UCLADQ、VVA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血Hcy、ET-1、hs-CRP、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但NO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平均血液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血栓通联合天麻素较单用血栓通能显著改善PCIV患者的眩晕症状,还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因子,促进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天麻素注射液 血管内皮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接受CT、MRI磁共振动脉成像诊断的效果评价
2
作者 肖志成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6期0088-0090,共3页
目的:评价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接受CT、MRI磁共振动脉成像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08月~2021年0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CT、MRI磁共振动脉成像诊断的效果。结果:MRI的诊断率(97.00%)较CT... 目的:评价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接受CT、MRI磁共振动脉成像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08月~2021年0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CT、MRI磁共振动脉成像诊断的效果。结果:MRI的诊断率(97.00%)较CT的诊断率(88.00%)更高,MRI的漏诊率(1.00%)较CT的漏诊率(5.00%)低,MRI的敏感性(94.52%)、特异性(96.29%)、阳性预测值(93.37%)、阴性预测值(98.58%)明显高于CT(84.73%、94.46%、82.25%、82.36%)(P<0.05)。结论:CT、MRI及MRA可提高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效率,并可有效判断动脉供血不足的类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 CT、MRI磁共振动脉成像 诊断效果
下载PDF
腹针结合常规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刘青松 慈玉莹 +1 位作者 迟文成 邹香妮 《河北中医》 2024年第5期804-808,814,共6页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常规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1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1例同时联合腹针+常规针刺法治疗。2组均以6天为1个...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常规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1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1例同时联合腹针+常规针刺法治疗。2组均以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S)评分、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2%(47/51),对照组总有效率76.5%(39/5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DHI-S、DAR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双侧颈动脉、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量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NO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ET-1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结合常规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够迅速缓解眩晕症状,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针刺疗法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下载PDF
血塞通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影响
4
作者 崔阳阳 孙艳雷 刘德翠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南京市中医院全科门诊治疗的1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联合药物组,每组各纳入80例,西药组患者采用甲...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南京市中医院全科门诊治疗的1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联合药物组,每组各纳入80例,西药组患者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中西联合药物组采用血塞通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采用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眩晕障碍调查量表(DHI)和眩晕病临床证候评价量表评估、血液流变学包括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WVB)和全血纤维蛋白原(FIB),脑血流动力学包括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和阻力系数(RI)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中西联合药物组患者的DARS、DHI量表评分和眩晕病临床证候评价量表评分均较西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联合药物组PV、WVB和FIB水平均较西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联合药物组LVA、RVA和BA水平较西药组高,RI水平较西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联合药物组寒战、心悸、皮疹、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率为10.00%,西药组为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血压黏稠度,并有效调节患者脑血流动力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血塞通 甲磺酸倍他司汀
下载PDF
滋水清肝饮联合脑活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脑神经递质的影响
5
作者 李帆 周丽娟 张志军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4期755-758,763,共5页
目的 探讨滋水清肝饮联合脑活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对脑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河南省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目的 探讨滋水清肝饮联合脑活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对脑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河南省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脑活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滋水清肝饮治疗,疗程均为2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基底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速度及脑神经递质(5-羟色胺、多巴胺)含量的变化,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46/50)高于对照组74.0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基底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基底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结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经滋水清肝饮联合脑活素治疗,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脑部血流速度加快,神经递质含量增加,疗效显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水清肝饮 脑活素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脑神经递质
下载PDF
丹葛汤辅助针灸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流速度 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范瑞明 刘流山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6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丹葛汤辅助针灸对后循环缺血性(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眩晕患者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瑞金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9月—2022年4月收治的96例PCI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 目的观察丹葛汤辅助针灸对后循环缺血性(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眩晕患者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瑞金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9月—2022年4月收治的96例PCI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葛汤辅助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left vertebral artery blood flow velocity,LVA)、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right vertebral arteryblood flow velocity,RVA)、基底动脉血流速度(basilar artery blood flow velocity,BA)均比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比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比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葛汤辅助针灸可有效提高PCI眩晕患者疗效和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葛汤 针灸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血流速度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下载PDF
耳穴夹法联合“321”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沈蓉蓉 包彩莲 范舒婷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5期111-113,122,共4页
目的:观察耳穴夹法联合“321”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PCIV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夹法联合“321”健... 目的:观察耳穴夹法联合“321”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PCIV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夹法联合“321”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评分、眩晕障碍量表筛查表(DHI-S)评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指标、血液流变学、随访12周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7%(37/39),高于对照组的79.49%(31/3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ARS评分、DHI-S评分、高切全血黏度(HSV)、低切全血黏度(LSV)、血浆黏度(PSV)、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右椎动脉(RVA)的血流峰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LVA、BA、RVA的血流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周,研究组复发率为5.13%(2/39),低于对照组的23.08%(9/39)(P<0.05)。结论:耳穴夹法联合“321”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PCIV患者眩晕症状,改善TCD参数与血液流变学,减少复发,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耳穴夹法 321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
8
作者 郭亮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水平、脑血流速度[脑前动脉(ACA)、椎基底动脉(BA)]、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眩晕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41/44),高于对照组的75.00%(3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GRP、CK-MB及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CA、BA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眩晕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学指标水平,加快脑血流速度,促进眩晕症状消失,效果优于倍他司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倍他司汀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基底动脉 血清学 脑血流速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
9
作者 花振翔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治疗,研...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s-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脑动脉血流速度,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倍他司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银杏叶提取物 倍他司汀 炎性因子 脑动脉 血流速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灸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颜凤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79-0082,共4页
观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接受灸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试验组和参考组,试验组应用灸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参考组应用常... 观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接受灸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试验组和参考组,试验组应用灸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参考组应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试验组40例患者接受灸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有效率为95%,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36.1±5.2)cm/s、(35.1±5.3)cm/s、(35.1±5.3)cm/s,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卡方值为6.275,t值分别为6.948、5.026、6.758,P值均<0.05。结论 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时,应用灸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穴位贴敷 联合治疗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患者
下载PDF
细节化护理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11
作者 田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42-0145,共4页
此次内容部分主要是针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症方面,开展细节化护理服务的效果给予调研。方法 选入的所有病例都是确诊病症,患者入院时主诉有显著的临床表现,经查体明确病症,根据调研条目需求完成选入符合要求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目标... 此次内容部分主要是针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症方面,开展细节化护理服务的效果给予调研。方法 选入的所有病例都是确诊病症,患者入院时主诉有显著的临床表现,经查体明确病症,根据调研条目需求完成选入符合要求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目标,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前,先对其进行抽签法的分组,对照组有病例35例,具体进行基础护理干预,剩余例数相同病例归为观察组,主要选择细节化护理干预,综合比较此次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程度,查看患者眩晕障碍改善情况;记录此次症状改善使用时间;从不同方面对比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疾病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调研中患者情绪较不稳定,通过临床干预后,患者情绪方面明显好抓,其中对照组部分患者负性情绪未得到显著缓解;对患者眩晕障碍情况进行组间对比,对照组患者改善较不显著;对症状改善时间记录并分析,观察组所用时间稍短;运用指定的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分析,其中观察组多维度评分更为突出(P<0.05)。结论 对于发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此次主要实施不同护理操作,结果为细节化护理服务更能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眩晕情况,而且能够从心理上给予患者积极安抚。保证患者有一个乐观地心态,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化护理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眩晕障碍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眼震电图、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代晓杰 樊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56-459,463,共5页
目的:探究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眼震电图、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 目的:探究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眼震电图、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接受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注射治疗,均连续治疗5 d。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眼震图情况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一氧化氮合酶(NOS)、经颅多普勒超声(TCD),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Sheikh控制量表评分(SCS)、NIHSS评分及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D-二聚体(D-D)]。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眼震电图均得到缓解,其中观察组患者缓解情况(1.94±0.84)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3.12±1.19);两组患者PDGF-BB、NOS表达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为(34.78±5.12)U/L、(35.54±5.63)pg/ml,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41.18±5.98)、(40.45±5.43);观察组患者LVA、RVA、BA血流速度分为(31.54±4.79)、(28.93±5.18)、(40.97±6.59)cm/s,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26.56±4.67)、(25.87±4.92)、(35.42±5.44),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肢体Lovett评分、BBS评分及SCS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aPTT、PT、D-D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均P<0.05),FIB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眼震电图、TCD指标、神经功能结果及凝血功能,降低患者PDGF-BB、NOS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甲磺酸倍他司汀 眼震图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通络定眩针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及阿司匹林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瑶 杨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1期1626-1629,共4页
目的探讨通络定眩针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及阿司匹林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PCIV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 目的探讨通络定眩针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及阿司匹林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PCIV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及阿司匹林治疗)和观察组(给予通络定眩针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及阿司匹林治疗),每组58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右椎动脉(RVA)、左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均提高,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PGI2)水平,以及眩晕障碍量表(DHI)、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RVA、LVA、BA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ACTH、ET、TXB2、PGI2水平,以及DHI、SF-36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定眩针法在PCIV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BA血流速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实验室指标水平,降低患者眩晕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定眩针法 盐酸氟桂利嗪 阿司匹林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下载PDF
颈椎横突旁针刺联合循经推拿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及脑血流量影响
14
作者 汪生志 柳刚 +2 位作者 欧小燕 李娜 朱玉侠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50-154,共5页
目的观察颈椎横突旁针刺联合循经推拿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PCIV)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三科门诊及住院60例PCIV患... 目的观察颈椎横突旁针刺联合循经推拿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PCIV)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三科门诊及住院60例PCI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每日5 mg,每晚1次,服用4周;治疗组采取颈椎横突旁针刺联合头颈部循经推拿法治疗,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推拿每次20 min,以上治疗各1次/d,6次/周,1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眩晕症状积分的变化;经颅多谱勒(TCD)测定左侧颅内外椎动脉(LVA)、右侧颅内外椎动脉(RVA)以及基底动脉(BA)的血管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参数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76.67%(P<0.05)。治疗后两组BA、LVA、RVA的Vs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Vd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治疗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I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眩晕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横突旁针刺联合循经推拿法对PCIV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针刺改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提高脑组织血液供应有关,其治疗本病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横突旁针刺 循经推拿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脑血流量
下载PDF
通神复脑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眩晕程度、血液黏度及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历金财 罗清杰 +2 位作者 卢芳环 赵雪玲 李娟梅 《中国药师》 CAS 2023年第10期97-103,共7页
目的观察通神复脑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眩晕程度、血液黏度及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PCIV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神复脑丸治疗。治疗2周后,... 目的观察通神复脑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眩晕程度、血液黏度及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PCIV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神复脑丸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药品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眩晕程度(眩晕评估量表、眩晕障碍调查表)、血液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清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共纳入PCIV患者87例,其中试验组44例,对照组43例。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眩晕评估量表和眩晕障碍调查表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清D-二聚体水平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神复脑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有效提高PCIV临床疗效,减轻眩晕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神复脑丸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眩晕程度 血液黏度 D-二聚体
下载PDF
血塞通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财师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4期505-507,共3页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降血压、降血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降血压、降血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晕眩程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PV)、全血粘度(WBV)和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黏附率(PAR)]水平、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眩晕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V、WBV、FIB和PA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发应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缓解眩晕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血塞通注射液 盐酸倍他司汀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后循环血流速率和预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金贵 杨妙妙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4期88-90,共3页
目的探析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阿司匹林在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后循环血流速率和预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在灵宝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3)... 目的探析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阿司匹林在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后循环血流速率和预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在灵宝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3)。其中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后循环血流流速及预后恢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后循环血流速率较对照组快,1年以内的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χ^(2)=4.074,P<0.05)。结论针对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阿司匹林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后循环血流速率和血管内皮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 阿司匹林 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后循环血流速率
下载PDF
健康教育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DHI评分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会芳 侯莉莉 赵欢欢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3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DHI评分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5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50例设为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结合中医辨证施护。采...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DHI评分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5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50例设为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结合中医辨证施护。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眩晕量表评估及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关于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改善眩晕症状,恢复正常血流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健康教育 中医辨证施护 眩晕评定量表(DHI)评分 血流动力学指标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松虎 谢喜学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64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均连续治...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64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均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眩晕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高/低切黏度较对照组低,基底动脉及椎动脉血流速度对照组高,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IV患者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治疗利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 针灸 血液流变学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李浩东 陈雅香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5期673-675,共3页
目的 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接诊的93例PCIV患者,依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在其基础上,观... 目的 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接诊的93例PCIV患者,依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在其基础上,观察组合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眩晕程度[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测评]、血管内皮指标[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CF1α)、血栓素B2(TXB2)、内皮素-1(ET-1)]。结果 治疗后,两组RVA、BA、LVA血流速度均升高,且观察组上述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H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DH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XB2、ET-1水平均降低,6-keto-PCF1α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上述血管活性物质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有效改善PCIV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缓解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半夏白术天麻汤 眩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